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物证述史:元红绿彩是一个客观存在

大胆的小蜜蜂
爱听歌的魔镜
2023-03-23 12:11:26

物证述史:元红绿彩是一个客观存在

最佳答案
土豪的胡萝卜
苗条的超短裙
2025-10-05 12:36:52

物证述史:元红绿彩是一个客观存在

      作为釉上彩瓷的元代红绿彩色彩之艳丽,造型之古朴,是元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元代红绿彩瓷在国内早先编著的陶瓷史处于空白,国内博物馆的古陶瓷馆藏品中亦不见踪影。八十年代初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清理元代的作坊遗址时,发现有红、绿彩绘的折枝菊纹残片,在景德镇中渡口、曾家弄、落马桥等元代窑址遗存中也出土了红绿彩的标本,但直至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陶瓷》正式出版,但这部堪称古代陶瓷史教科书的著述在元代瓷器章节中,依然只字未提元代的红绿彩瓷器,2001年国家文物局重新出版此教科书性质的专著,并作了修订,依然没有述及元红縁彩,究其原因,应是执笔者们谁也没有见过并实际上手过元代红绿彩实物。

    元代红绿彩瓷器最早见诸著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磁全集》,其中有一件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红绿彩狮球纹玉壶春瓶,此外,日本根津美术馆还藏有一只红绿彩缠枝花纹玉壶春瓶,这是世人认识元代红绿彩瓷的最早实物。

    其实在元明时期的典籍中,关于红绿彩瓷是有记载的,元朝孔齐《至正直记》第一卷有“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可见,红绿彩瓷在金元时期的珍贵。

          1992年,吉林松原市江北元墓出土一件碗底带有汉字“至正年制”款的红绿彩花卉纹碗。此后,沿江多处地方也陆续出土一定数量的带汉字款识、八思巴文款识、梵文款识,或不带款识的红绿彩(五彩)瓷器与瓷片。这些整器与碎片开始进入博物馆中,经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们的仔细研究考证,认定是元代景德镇官窑制品。随后在1994年,吉林省博物院的古陶瓷学者在《文物》杂志发表文章,以实物论证元代红绿彩瓷器在历史上确有烧造的事实。

        这里展示的是三件元代红绿彩来自民间收藏,可窥这一品种。它是用红、绿彩料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上绘画纹饰,再次入窑后以800℃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与金代釉上五彩瓷器不同,元代红绿彩器没有使用黄彩,大面积的使用红彩,故而日本学者也形象的称之为“古赤绘”。 ​

最新回答
拉长的魔镜
暴躁的星月
2025-10-05 12:36:52

极其稀少,没有具体的数字。

据知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所藏一只元代红绿彩狮纹玉壶春瓶,因存世稀少,品相完好,称之谓“镇馆之宝”。

红绿彩瓷多以白釉为主要底色,釉面滋润肥厚,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绿彩料为矿物料,呈色如翡翠般通透亮丽。绘画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和纹饰,用笔流畅简练,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视觉较使人震热。

《至正直记》卷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这样看来,红绿彩之珍贵程度在元代就可见一般了。而元代出现的这种红绿彩瓷器,属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绘瓷器,开划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无疑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相关信息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元红绿彩瓷器的彩也属于低温彩,红为矾红,是铁的发色,绿彩为铜的发色,这种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温度烧结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剥落,被称为釉上彩。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绘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

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彩绘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

可爱的钢笔
愉快的泥猴桃
2025-10-05 12:36:52
元代瓷器闻名遐迩,其颜色之艳丽、胎釉之莹润、工艺之精练、器型之古朴,使之成为海内外博物馆及国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之重点。近年来,国外如印度、菲律宾、印尼、日本等国家相继出土了一部分元代瓷器,国内北京元大都遗址、河北保定地区、江西高安窖藏的发现以及安徽、福建等地方的瓷器出土,进一步说明了元瓷的质量之高且数量非常之可观。随着文物出土数量的增多,元代瓷器种类也逐渐增多起来。

就我们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元瓷种类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红绿彩、五彩描金、描银、雕瓷、钴蓝釉、铜红釉、青白釉、卵白釉瓷等多类品种。从不到10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元代瓷器无与伦比的精干技法从何而来?它与上代陶器、瓷器的渊源因果关系以及窑址等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懈努力研究的课题方向。

代红绿彩作为元瓷的一个品种,其色彩之艳丽丰富造型之古朴自然,成为古代瓷器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一名陶瓷收藏爱好者,我对红绿彩瓷心仪已久,尤其是景德镇元红绿彩,一直苦苦寻觅,孜孜以求。记得在步入古陶瓷收藏的初期,我在研读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时,即被插图中的元代红绿彩残片那独特的色彩所震撼:古人何以能突破传统的阴阳互调、轻重互衬的美学原理,却反其道而行之,把这样两种大艳的色彩毫无掩饰地搬到一个平面,而产生如此大红大绿、极俗而雅的艺术效果!实在使人拍案叫绝。

害羞的饼干
斯文的钻石
2025-10-05 12:36:52
红绿彩瓷是金代北方创烧出的彩绘瓷新品种,流行于金、元、明三代,造型多样,包括盘、碗、瓶、罐、枕等日用器皿,仙佛供奉造像和人物造型瓷塑、俑类,尤以襁褓婴孩等儿童形象瓷塑最富生动。红绿彩瓷与两宋皇家推崇清净淡雅的单色釉瓷迥然不同,在初创时期就显示了强烈的民间韵味,符合大俗大雅的审美情趣。北方金元红绿彩瓷对元明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瓷器走上五彩缤纷的彩绘之路。谢谢

成化红绿彩瓷器历看拍卖成交记录(部分)

明成化 红绿彩人物手杯,0.3-1.8万 万 2.24万,2012-07-08

明 成化 红绿彩婴戏图高,无底价,0.29万,2014-06-22

迷人的舞蹈
雪白的蛋挞
2025-10-05 12:36:52
对大多数初学的古瓷爱好者来说,学习伊始,就购买大量的古瓷完整器作参考资料是不现实的,从伤残古瓷器和古瓷片入手进行古瓷鉴定知识的学习,是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古瓷片是学习鉴定知识最好的老师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破碎古瓷片 学术价值高 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上,由于天灾战祸、经济淘汰,许多古瓷窑已经湮灭无存,使传世瓷品找不到窑址实证而无根可寻,一些古代名瓷因传世稀少而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这样,珍稀古瓷片的发现,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例如古瓷专家为寻找宋代名窑之首汝窑窑址,曾踏破铁鞋找遍以河南临汝为中心的中州大地,但没有结果。后来还是几位文博工作者先后以宝丰县清凉寺村捡拾的瓷片为线索,才使汝官窑址的确切位置重见天日。从古瓷窑址的发掘研究来说,瓷片更是唱着主角。无论是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几乎所有的古瓷窑址瓷器资料,都主要以瓷片堆集的发掘和整理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瓷片就没有古瓷窑址的研究成就,没有古瓷片也同样没有博物馆古瓷工作者的研究成就。 对业余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瓷片的珍贵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比如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珍若拱璧,价值连城,一只鸡缸杯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卖到近3000万港币。普通收藏者别说购买,就连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宫去。那么从地摊上买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纹饰有整款的成化官窑斗彩团菊纹碗残片,从而能够真真切切地上手观察它的质地特征,该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获。 六朝故都的南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内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的地方。南京古陶瓷研究会旗下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古瓷爱好者。他们痴迷于古瓷片的收藏与研究,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石头城内,秦淮河边,到处留下他们寻寻觅觅的足迹。“身上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惊世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有人捡到青花瓷之源唐代青花残碗,有人拾得元红绿彩高足杯残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仅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实物的元代戗金玉壶春瓶残器。请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没有这些资料,它们的学术价值是那些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明清传世官窑器所无法比拟的! 古瓷片是判定鉴别对象的真正权威 对一件瓷器的窑口、生产年代和其他要素,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瓷片说了算?归根结底是古瓷片说了算。因为能够说出真理性结论的专家,并不是凭空想象、心血来潮得出正确判断的,而是依据了对古瓷实物实地,包括古瓷片的综合深入研究才总结出科学结论的。当专家的已有结论同新发现的古瓷片等客观事实发生矛盾时,我们信谁?当然信实物证据!因为“实践(包括实物证据)高于理论的认识”。 过去人们(包括专家)一直认为北宋汝官窑器以釉色取胜,光素者多,并且“汝官无大器”。但清凉寺村汝官窑址发掘结果推翻了过去这种结论,众多的刻花、印花、雕镂瓷片和一些复原器物证明,汝官器不但有韵味迷人的釉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装饰;不但有小巧典雅的碗盘盏洗,而且有器型硕大的陈设精品。 正因为古瓷片是破碎的,因此器物的胎釉断面、“肠肠肚肚”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使人们不但能知其表,更能察其里。这比之单纯地观察完整器学习鉴定,在对古瓷特征的掌握上具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优势。 用古瓷片作标准对照物进行古瓷鉴定,是以标型学为特征的古瓷科学的基本方法。古代瓷器无论官窑民窑,都是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一产品、同一窑场、同一器类,大体上都有着与当时制瓷科技术平相一致的工艺水平和时代审美共性,这就是古瓷标本可以用做鉴定标准的客观依据。以胎土粉碎为例,景德镇元明清时期没有引进机器粉碎以前,一直在江边利用水椎粉碎。官民窑胎质的区别,民窑高中低档瓷器的区别,只在于瓷石、高岭土质量的高低和胎泥过滤除腐工艺精细程度,同现代球磨和粉碎、强磁场去铁的制胎效果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元明清时期不同制瓷工艺发展阶段的区别和同一时期的共性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样,我们把不同时期古瓷片标本系统排列,从断面露胎部分进行排比分析,就可以归纳出十分科学的胎质时代特征序列,为鉴别古瓷找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实证标准。瓷胎是这样,釉质釉色、纹饰彩料、制作工艺都可以这样。 在我结识的古瓷藏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凡重视古瓷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入道快,“走眼少”,能从理论和实物的结合上掌握古瓷的本质特征,其眼力、藏品的真品率和档次都比较高。相反,那些不重视从古瓷片和伤残古瓷器入手,结合古瓷理论进行学习,只想一下子收藏到宋元名瓷或明清官窑瓷器,照着书本按图索骥的人,几乎都是败绩累累,全军覆没。仅2000年在香港拍卖出4400万港币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我在国内藏友处就见到过3件。在鉴别时,有的人一点即悟,表示要改弦更张,重新选择正确路子搞古瓷收藏。有的人则不然,他和你急。你指出是赝品,他坚持是真货,而且搬出书本指点着一处一处给你讲理论。你说这种名品历来传承有绪,国内外共有几件都记录在案,他却说“为什么我这件不能是未发现的另一件呢?”你具体向他指出不对的地方,他说瓷器是人工制造,火的艺术,哪能都一个样。问他有无古瓷片?他说我要那玩意儿干啥! 实际上,许多这样的朋友不懂得,真正有成就的古瓷专家,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并不是整天捧着完整的国宝珍器著书立说,相反,无不极其重视各种古瓷片或伤残器的研究。翻开《收藏家》看看,不少文章中介绍的主角是古瓷片。上海博物馆的陶瓷分馆内,专门有展示国内各个时期各个窑口古瓷片标本的专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以精美的印制,出版了由故宫博物院编的一部大型图册《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这部图册在编写中专家云集,阵营庞大,故宫古瓷精英几乎全军出动,可见古瓷片在这些专家们心目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瓷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其最有影响的古瓷巨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所选的唯一一张工作照,就是登在“后记”页的“鉴赏研究陶瓷碎件”的认真形象。我想,这种选择是意味深长的,读者应从中悟出些什么吧。 当然,古瓷片的搜集收藏不能无原则地乱收乱买。一要选典型的。二要注意进行科学系列的整理与补充。三要提高警惕,谨防少数利欲熏心者用现代仿品的碎片冒充古瓷片出售。买了这种假古瓷片,经济损失不说,更重要的是以它为师就把自己引入到错误的鉴别观念上去。这种现象目前在耀州窑瓷、越窑瓷、钧窑瓷和龙泉窑瓷上都有发现,藏友不可大意。祝你好运,祝你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