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原料车间喷雾塔操作规程?
陶瓷企业属于制造业,生产现场即是生产车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最终落实到产品质量上,生产现场是产品实现过程的关键场所,生产现场审核应关注的过程是否把握准确,对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与体系运行的评价至关重要。根据本人对陶瓷企业的了解,建议生产现场的审核从工艺流程着手,现简要介绍建筑陶瓷一些基本情况。1、工艺流程:以瓷质抛光砖为例配料 球磨制浆 喷雾干燥制粉机压生坯成型生坯干燥 辊导窑烧成 抛光备注:渗花抛光砖在成型后增加色釉渗花过程。2、基本知识: 2.1配料:陶瓷的主要原料有高岭土、石英、长石、莹石和各种色釉用化工原料,配料时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进行调整原料的化学成分。 2.2球磨:通过机械研磨加工,使原料、釉料达到适当的细度,陶瓷一般采用间歇式球磨机,球磨过程要控制研磨细度,浆料、釉料的流动性。 2.3成型:陶瓷砖成型大多采用粉料机压的方式,生产过程要控制压机参数,以保证陶瓷生坯的质量要求,成型生坯要准时测量规格尺寸,适当地抽查生坯强度。 2.4烧成:通过高温烧成赋予陶瓷砖足够的强度,是陶瓷砖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控制辊道窑的温度曲线,烧成气氛和压力,保证窑内的温差符合要求,同时要测量出窑产品质量,及时调整窑的控制参数。 2.5抛光:通过整边、刮平、粗磨、细磨、抛光的过程,使产品表面达到规定的光洁度,抛光过程要及时测量产品的光洁度。 2.6检验:成品陶瓷砖的检验分为 a)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的检验,b)理化性能指标的检验,具体执行GB4100.—2006 干压陶瓷砖等标准:强制性要求:瓷质砖要求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必须通过GB6566—2001标准的检验。
3、现场审核的控制: 现场审核涉及的部门主要有生产技术(含实验室)部门和生产车间,审核的主要条款有7.5.1, 8.2.4条款。3.1对生产部门的审核建议按标准7.5.1的要求思路进行。 a)信息:是否可提供工艺流程图或对产品实现过程有识别控制,如:明确了关键和特殊过程;业务部门根据合同/定单的要求,提出各规格、型号、花色品种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时间,由生产技术部门排出“生产任务单”,也有业务部门直接排产的现象,生产技术部门根据不同产品出工艺通知单。 b )获得作业指导书: 生产技术部门对关键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至少应包括:坯、釉料配料、球磨制浆、产品成型、干燥烧成, c )使用适宜的设备 配备陶瓷生产的必需生产设备,如:电子皮带配料系统,球磨机、泥浆池和搅拌机、高压拄塞泵、喷雾干燥塔、制动压力机、干燥与烧成窑炉等,通过定期的维护检修,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已提供设备定期维护的相关记录。 d )使用合格的监测和测量设备 已配置边直角仪、抗折抗压实验机、游标卡尺、塞尺、比重仪、光洁度仪、真空吸水测定装置、高温温度测定装置等。已提供检定或校准的证据。 e )实施监测和测量 工艺(质检)员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对特殊/关键工序每天进行连续监视和测量。如:对配料的计量过程,球磨浆料的水份、细度、流动性、生坯厚度,釉重量,干燥水份,烧成温度和成品质量等。 f )交付和交付后的控制 产品完成出厂检验合格后,品管部门出具出厂合格证,附施工注意事项,可向顾客交付,经营部负责售后服务,客户投诉处理。3.2对技术(实验室)部门的审核主要是8.2.4条款。a)对产品应测量控制的过程是否确定。如:进厂原、燃材料,过程产品(包括球磨浆料的水份、细度、流动性,生坯厚度、强度,釉重量,干燥水份,烧成温度和成品质量等)。 b )检验的准则(或验收标准)是否规定,规定的测量方法、抽样数量、批次是否合理。 c )对实验室、车间的质量检验人员的管理,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制度等。3.3生产现场审核主要查 “受控条件”实施的结果,即按照生产的流程,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进行审核,重点是能否满足“受控条件”。 先查看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工艺流程控制的重点,进行过程控制效果的审核,仍以瓷质抛光砖为例:配料 球磨制浆 喷雾干燥制粉 机压生坯成型生坯干燥 辊导窑烧成 抛光备注:渗花抛光砖在成型后增加色釉渗花过程。a)查配料的控制:配料是否得到相关信息(比如配料单,是否明确如何配料,各种原料数量、配比等),是否可以确保配料满足工艺要求(确认配料过程是否有人监视计量,抽不同时间的配料记录来证实)。b )球磨现场是否有作业指导书?操作工是否知道操作规程(提问)?抽查现场记录确认开、停机时间,料:球:水比例,出磨浆料检验控制指标(水份、细度、流动性)是否满足规定,如果监视和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是否按 8.3 进行控制。c )查喷雾干燥制粉工序的操作规程、工艺控制文件,现场记录;问操作工是否知道操作规程,抽查不同时期记录看喷雾干燥塔各区温度、压力是否按规定控制,粉料的水分、粒子分布是否准时测定,能是否满足要求。d )查机压生坯成型工序的操作规程,现场记录;看自动压力机运行状况,仪表显示参数,问操作工对操作规程、产品的质量要求,抽查生坯厚度、强度的测定记录。e )查干燥、烧成工序的操作规程,现场记录;问现场员工对岗位职责的熟悉情况,抽查干燥窑各区段温度和压力记录,辊道窑的现场控制记录,高温区的温差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干燥水份,出窑产品质量测量是否满足要求。烧成工序是陶瓷生产最关键工序,应作为重点审核。同时抽查实验室对产品物理指标(吸水率、断列摸数、破坏强度等)的检验记录。如果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是否及时在烧成工序进行调整的证据。f )查抛光工序的操作规程,抛光生产线的运行状况,现场员工的操作控制过程,在整边、刮平、粗磨、细磨、抛光、磨边过程中的产品防护,产品的定时测量数据,成品质量的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平直度,中心弯曲度、光洁度等指标应在线检验控制,如果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是否按 8.3 进行控制。当然现场审核同时要观察设备管理、工作环境,监视测量装备是否适宜,是否得到控制,不合格品的识别、处理、控制过程,质量数据处理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等
“原料制备环节占用了整条生产线40%的能源消耗,除此外,近几年,在窑炉后工序的自动化大幅提升之后,原料制备环节也成为了整线自动化程度最低的环节。”11月15日,由佛山市陶瓷学会主办的“2019年(第三届)陶瓷行业原料制备新技术高峰论坛”举办,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张柏清针对目前陶瓷原料制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并表示:“不用连续球磨的工厂一定会被行业淘汰,连续球磨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原料车间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球磨的优点在于,如果传统球磨的泥浆含水率在33%-34%,而连续球磨的泥浆含水率则可降到32%。这对喷雾干燥节能有很大的效果,并且能实现自动配料和连续化生产、便于生产管理、节省占地面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原料制备工序采用连续球磨,是实现原料制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必然的选择。为解决陶瓷原料制备高污染、低自动化的问题,目前,干法制粉、连续球磨等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陶瓷领域
“目前,公司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能达到这么快的生产速度,离不开石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心帮助。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8月底,实现产销两旺。”5月15日上午,该公司负责人关建钢高兴地说。走进改造后的河南嘉北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陶瓷窑生产车间,只见1500多米长的陶瓷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几乎看到有工人。瓷砖生产从原料到加工再到成品制成等工序全部实现了全自动化智能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由电脑智能精准把控,减少了人工的投入,相比传统的流水生产线100-120人的用人规模,嘉北的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只有不到50人。2021年4月,河南嘉北科技有限公司于智能陶瓷窑及后储坯线智能化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投资1亿元,对现有陶瓷窑及后储坯线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机器人、无人运输车、摆渡车等智能化设备,建设PC调度系统、远程运维系统等对出窑后需要散热的产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储存。“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搭建优质平台,我们积极协调城管、国土、应急、燃气等单位,完善手续,把天然气管道铺进了厂区,让企业用上清洁能源,使企业用气得到充分保障
瓷砖生产主要工艺:
1、原料球磨制浆:
球磨是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配比,通过研磨把不同粒状的原料变成泥浆的过程。它要求球磨加工好的泥浆达到规定的细度、水分和流动性等工艺参数;主要设备为各种吨位的球磨机、浆池等。
2、喷雾塔制粉:
制粉是把高压雾化的泥浆通过热风炉提供的热风在喷雾塔内进行热交换,使泥浆变成粉料的过程。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是粉料水分、颗粒级配、容重等。主要设备是喷雾塔。制粉工艺非常重要,通常以“目”的大小来区分粉料质量高低。
3、料仓陈腐与储料:
将备制好的粉料存入料仓中,内部一些有机物腐蚀使其具有一定粘性、水分均匀等,最终使该批粉料各项物理性能基本一致以满足成型、干燥与烧成的要求。主要设备为若干料仓。其中以福建产区生产外墙砖厂家储料罐为最多,有的达几十个。
4、压制成型:
成型主要是把粉料通过大吨位压机压制成一定规格的坯体。它决定产品的规格、厚度等,控制要点是成型压力、厚度及厚度差异,要预防分层、角裂、大小头、大小腰以及裂砖缺陷出现;主要设备为压机,各种型号布料设备等。
目前压制成型不仅仅专指加压成型作用,而且具有产品表面装饰(目前不涉及仿古砖)等重要功能。目前陶瓷大板生产最大国产压机吨位已达16800吨
5、干燥:
成型后的坯体进入干燥窑后将粉料带来的多余水分蒸发到规定的范围的过程叫做干燥,其作用是提高半成品强度,达到釉线运行和印花工序的强度要求。由于水分蒸发时易出现开裂,所以控制水分蒸发速度和运行速度是相当关键的。主要设备为干燥窑。
6、印花工艺(抛光砖采用布料工艺):
无机色料经工艺处理(按配方调配溶解)后通过花网印在干燥后的砖坯表面,达到表面装饰效果的过程叫印花。该环节重点控制印花前坯体温度和印花后的喷水量,否则极易出现阴阳色、蒙花、缺花、色差等缺陷;主要设备有花机、釉柜及其辅助装置等,有些仿古砖还会用到辊筒印花。
7、烧成:
经过表面初步装饰完毕的砖坯不具备使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强度等物理指标,它通过窑炉高温(1200℃左右)煅烧完成,抛光砖生产常用辊道窑,以发生炉煤气、重油或柴油为燃料,它是产品定性过程。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变形、过烧溶洞、色差、落脏、二次变形等缺陷。主要设备为烧成窑。
8、抛光:
抛光,顾名思义就是把窑炉煅烧出来的半成品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具备一定的光泽度的过程,产品在该工序中定型。它需要控制切削量,切削量的多少要根据产品而定,渗花砖通常在0.6毫米左右,抛光后产品的光泽度要求在95度以上。
生产中的缺陷以对角线、弯边、光泽不均或不起光、崩角、崩边为主。常规抛光外,近年出现了柔抛工艺。
扩展资料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