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瓦釉面龟裂是什么原因?
1.是陶瓷在烧造的,过程中由于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
2.也是因为膨胀系数不同,但是烧制完成以后,经过长时间在空气中热胀冷缩之后形成的。这个过程比较长,这也是有些老瓷器开片龟裂的原因(其实烧纸的时候已经有龟裂了不过是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到(这个在7501瓦瓷,就是毛瓷烧造的过程中有体现。当时刚烧造好的时候,水点桃花纹饰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细小开裂,只因为颜料的膨胀系数和胎体相差了0.002,后来经过精密的调配才解决了)
一、釉料配方调整。
1、降低釉的热膨胀系数,釉的热膨胀系数随釉组成中氧化物的含量有变化。要降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增加釉中的SiO2和Al2O3含量,降低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氧化锂例外,它的膨胀系数很小)所以应减少长常石用量,以硼酸以硼酸代替部分硼砂,并适当提高Al2O3、SiO2和MgO的含量,已达到减小釉的热膨胀系数的目的。
2、促进坯釉中间层的形成,提高釉的弹性,产品在进行釉烧时,熔融的釉层与坯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介于坯釉间的中间层,它对缓和釉层中的应力,改善坯釉间的结合性起到重要作用。在釉的配方中,增加石灰石的含量,可促进坯体表面的石英在釉中的溶解作用,促进中间层的形成。釉中添加硼酸时,会使中间层发育特点良好,因为硼酸侵蚀坯体表面的能力特强,可以增加中间层的生成量。
釉层和坯体之间的平衡力是保证釉坯良好结合并且具有较高强度的关键条件。烧成期间,釉逐渐地熔融并且渗透入坯体表面,在坯体和釉之间形成中间层。依照釉的组成,中间层与坯体以及釉层都不太相同,但又具有釉和坯的某些共同特性。一件合格的成品,其坯釉间的膨胀差不多是相等的。如果釉中象钠、钾这样一类易于引起高膨胀性的助熔剂的含量较大,那么,熔融时釉料就会出现大的膨胀现象,而当冷却时这些助熔剂使得釉层比坯体收缩得更为激烈。这种过大的张应力就可能使釉面出现细头发丝那样的裂纹,而且这种裂纹会迅速地在陶器面上伸延扩展。这对于玻化程度不是很好的陶器来说,是一极为严重的缺陷。因为水分会沿着裂纹吸入到坯体,家庭用这样的陶器是不卫生的。克服的办法是提高素烧温度,进而减少产品的气孔率。炻器釉面的裂纹从卫生的角度来说,虽不显得那么重要,但是,要注意到这些裂纹会严重地影响炻器的强度。拿胶合板来作比较,两层合在一块的强度明显地大于一层的情况。如果有一层龟裂了或者破裂了,另一层的强度就会严重地降低。经常使用的陶器,操作比较频繁、龟裂更显得是一个缺陷。
但在一些用来装饰的花瓶上,人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缺陷。著名的纹片釉就是中国陶工利用龟裂缺陷的一个创举。根据釉料的不同和坯件在窑炉中的不同位置,能获得不同的裂纹效果。如果在釉面上涂一层着色氧化物,釉面的裂纹效果显得更鲜明。对于鉴赏家来说,裂纹是瓷瓶的重要外观。当把裂纹看作是一种缺陷,就必须增加釉的稠度以阻止釉熔融时流动。可适当增加低膨胀系数的物质,用以相应地代替具有高膨胀系数因子的碱性助熔剂。低膨胀系数的物质有氧化镁、氧化锂、石英等。特别有实际意义的是在釉料中加入少量的滑石。
此外,可在不同温度下试烧,稍许低一点或高一点。也可在釉料中添人适量的硼,如硼酸钙等,均有助于克服龟裂缺陷。
(1)将瓷砖表面上的浮上处理干净,最好用高压水进行冲洗。
(2)对局部损坏部位,应先进行维修、补平。
(3)对瓷砖表面采用电动砂轮把表面稍磨一遍,增加粗糙度。
(4)用专用的瓷砖表面粘结剂或新型弹性腻子等材料批刮瓷砖缝隙部位,分几道刮平砖缝。必要时根据瓷砖与基层粘结力情况加耐碱玻纤网布复合瓷砖翻新腻子刮涂在旧瓷砖面上。
(5)按施工要求做分隔缝处理,同时用上述材料在墙面上直接刮涂或做拉毛处理。上述材料干燥后再满批1-2遍柔性耐水腻子,找平墙面,找平层干燥后,按设计要求涂饰水性外墙涂料或溶剂型外墙涂料。
(6)墙面瓷砖出现开裂或者不平整等原因需重新更换修补,将要更换的瓷砖从中小心敲破(注意力度不能过大),然后往该片砖往周围进行撬,将需要更换的砖取下后,重新修补好即可。如果砖贴上的时间不长,墙上的水泥未完全干固的话,可以将水泥也小心的撬下,用水泥浆进行粘贴即可,如果使用的时间较长,水泥完全干固,可以使用专门的瓷砖粘胶粘贴。
陶瓷的釉面龟裂,是材料收缩率引起的现象,
基本原理是,陶瓷的坯体的膨胀系数(冷热收缩率),与其表面釉药的膨胀系数,不同。
一旦坯釉膨胀系数差值超过一定限度,(一般来讲釉面比坯体要脆弱)
就会引起釉面龟裂。
简单地理解就是,在烧成冷却过程中,由于收缩率不同,坯体冷却收缩结束后釉面仍然在收缩,这时釉面会紧绷,超过一定限度,就开裂。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原始陶器中比较普遍,进入瓷器时代,由于对于材料的配合的技术的进步,膨胀系数的调和就变成人工可控的技术。
但是,陶瓷的魅力就是巧妙利用材料特征来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最最典型的就是利用这种膨胀系数差别发明的“纹片釉”或者“开片釉”
后来又从一般的开片发展到釉面很厚的“立体开片”
最为神奇的问题是,由于釉面的弹性是很微妙的,
纹片釉的陶瓷,有一些是会不停地增加裂纹的,
或者早期不裂后来裂(由于外力或者振动,会增加开裂的机会)
我曾亲耳听见一些仓库里尘封20年左右的纹片釉作品,在我打开柜门的时候,
发出清脆的开裂声!!!
我们当代的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
由于使用的釉药不像工厂那样大规模配制,还由于原材料经常变换,
难免会有釉面开裂现象,(或者买回来后开裂)
关键问题是,
是否影响观瞻和使用,
如果没有影响到结构(有时候胎体很薄的作品会因为收缩率差别过大造成的釉裂过度而通体碎开成若干片,这种现象一般在开窑时就发生,一般不会拖到很久)
也有一些瓷器釉裂很隐蔽没有被发现,日后逐渐扩大,造成使用中破损。
总之,如果是手工作品,(尤其是陶的作品,比较耐收缩,不容易被纹片拉碎)
多少出现一些不影响使用的裂痕,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一、陶瓷盆釉面破损如何修复?
1、首先,要降低瓷砖釉面的吸水率,改善坯釉的配方,从而提高釉面的弹性。在铺贴的时候,建议最好是采用水泥加细沙,适当多用一些较粗的沙子,可提高水分挥发的速度,减轻固化时的收缩拉力。
2、其次,铺贴前应保持墙体的湿润,待砖面充分浸水为宜,这样可以减少砖对水泥的吸附。如果水泥浆在砖坯内凝固,会对有釉面造成长时间且较强的拉力,使其造成釉面出现龟裂的现象。
3、釉面墙砖出现划伤可以使用细砂纸沾水小心的砖面进行打磨,可以取到一些效果。一定要沾水进行。此方法对砖面细小的划伤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陶瓷釉的修复方法:
安装抛光机吸盘和绿垫。尽量用水填满需要修复的区域。用抛光机倾斜8到10度,稍微打磨直到侧面看起来很亮。清洁抛光部分。均匀涂抹修护剂,干燥后重复。
修复工作完成了,亮度与新砖相同。
工具材料:小型抛光机、绿垫、白垫、瓦釉修复剂。
扩展资料(一)由于釉不能脱离坯体而单独存在,因此,在进行釉料研究时必须首先掌握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就是坯体的化学组成.膨胀性能、成熬湿度以及成品性能要求等等。其中,釉与坯的膨胀系数的适当配合,是釉烧成后固着于坯体表面良好与否的主要条件。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产生釉层剥脱;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釉层产生龟裂,甚至当坯釉之间产生过大的应力时,制品也可能破坏。
(二)必须明确对于釉料本身的要求,如白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等。
(三)必须注意制釉原料的纯度。因为原料所合的杂质,例如铁、钴的化合物对于釉的白度及介电性能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之,在釉料的研究中要掌握一个总的原则:一般改变釉料的成分来适应坯体而不是改变坯体的成份来适应釉。这也正象在缝制衣服时总是要使衣服适合于人体而不是让人体去适合衣服一样。
参考链接:陶瓷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