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

鳗鱼山水
儒雅的小蝴蝶
2023-03-23 09:31:44

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

最佳答案
坚强的吐司
美满的歌曲
2025-10-05 22:58:51

陈炉古镇是耀州窑延续烧造,炉火至今不灭的陶瓷基地,烧制的日用瓷产品坚实耐用,装饰图案简洁明了,洒脱奔放,趣味雅俗共赏,广受民众的欢迎,产品远销国内外,由于在其漫长的制瓷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工匠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华丽瓷章,使耀州窑在中国陶瓷文明史中影响深远,地位显赫,并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名窑之一。

耀州窑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往往能突破材质局限,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创作出好些衍生品,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瓷器品种涉及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盆、罐、缸、壶、碗、盘、盏、碟、灯、杯,各类家居陈设器,礼仪祭祀器外,还有瓷臼、瓷棰、瓷碾槽、瓷井圈、瓷柱础、瓷门墩、画轴头,衣钩,拉手,鸟食罐,猪食槽等杂件。

瓷乡瓷韵如烟海,积淀丰厚史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上的孩子,童年都有其有别于它乡的游戏内容。因其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娃娃们也多是靠山者玩山,近水者玩水,而生长于瓷镇的孩子们只能玩泥巴、玩瓷片了,因为陈炉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瓷镇的娃娃们在其快乐的童年生活中,依靠古镇千百年来瓷器烧造的丰厚遗存,依靠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巴、瓷坯、瓷片,以及一些特制的小孩玩具消遣嬉戏。

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儿童玩乐的项目日益丰富,家长也稍有能力给娃娃们买一点玩具了,之后又因国家提倡生育计划,娃娃数量减少等因素,使早些年流行于古镇,娃娃们乐此不疲的各种游戏项目,也与当今儿童渐行渐远,以至消失殆尽,谨书此文以寄幽思之情。

一、摔宝窝

摔宝窝也叫摔泥炮,五、六十年代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人丁兴旺,一个家庭少说也有四、五个孩子,整个镇子千百户人家,娃娃的数量可想而知,又由于当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人辛勤劳动能顾住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已是不易了,根本淡不上给娃们买玩具。但天性调皮活泼,贪玩好动的少年儿童,在泥巴、瓷坯、瓷片随处可见可得的大环境中,自能开发出各种乐趣和玩法。在众多游戏项目中,最简捷方便的玩法便是摔宝窝了。玩时,娃娃们溜进制瓷作坊,从泥场挖点练制好的泥巴,男女娃娃聚在一起,每人先用馒头大的一块泥巴,用手捏成一个大泥窝,底部尽可能薄一些,然后对着泥窝吹口气,抡起胳膊把泥窝口朝下,用力摔在地面,只听叭的一声,泥窝底部因空气的挤压,蹦出一个大孔,这种游戏叫摔宝窝。等几个娃把各自的宝窝都摔烂了。大伙便一起查看检验,看谁的宝窝蹦出的泥孔大,选出最大的宝窝后,其他的娃就要从自己挖来的泥巴中,取一部分揉成和那个泥孔大小一样的泥球赔给胜者。如此反复捏了摔,摔了补,到最后看那个小伙伴赢的泥巴多。虽然泥巴有的是,又无啥成本,但事关胜败,娃娃们也是争强好胜性格,都是愿赢不服输,故也玩的很是认真,往往为赔泥的大小而计较不休。有时候挖来的泥巴不是太多,而参与玩耍的儿童又多,便改变赔偿办法,即用和胜者宝窝泥孔大小的泥片来给胜者补孔。

二、捏泥巴

捏泥巴也是男女娃娃都喜欢的游戏,娃娃们挖来泥巴,随心所欲想啥捏啥,根据自己的意愿,捏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花草动物,桌椅床凳,食品人像,锅碗瓢盆等。有些心灵手巧的娃娃会用泥巴捏制口哨,晒干后,央求在窑场干活的大人给入窑烧成。口哨多以动物为原形,有狗羊牛鸡猴猪鸟等造型。多笨拙质朴,基本上不太注重外形,只求哨音响亮,吹瓷口哨也是孩子们相互联络的信号,召集其他娃娃时,不用上门去叫,只要在他家附近吹口哨就行。

三、摆演演

摆演演,陈炉人把小孩玩过家家称作摆演演。可能是和小孩多以废瓷盘瓷碗瓷碟为道具,以罗列摆放为兴趣的原因吧。男女娃娃们一同玩耍,取大一点的废瓷盘瓷碗当做锅当做案,小一点的废瓷器当做是吃喝用具,采些花草树叶当做食材,模仿大人做饭过日子。这种游戏很有意思,小伙伴们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便是家长,有权支排其他小伙伴在摆演演时的角色和任务,即谁烧火,谁做饭,谁取水,谁采摘,谁洗涮等。在玩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童谣融入其中。如:一溜溜摆豆豆,八个娃娃叫舅舅。格格能开黄花,前边走来你大妈,浑身上下都罢了,就是屁股太大了。罗罗面面,杀公鸡擀细面,你一碗我一碗,给你叔叔剩一碗。小媳妇尖尖脚,半夜起来压饸饹,细又长吃起婵,先给爷爷捞一碗,吃完饭又扫院,看这媳妇倩不倩。毛儿毛儿上天去,给你爷爷装烟去,毛儿毛儿你回去,给你爷爷端茶去。红萝卜蹲,白萝卜蹲,红萝卜蹲了白萝卜蹲。罗罗面面,油糕串串,猪肉扇扇,蜜糖罐罐。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掉到河里没人管。摆演演是一项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娱乐,动手动脑玩游戏,快活自在娃娃迷。

四、发悠

发悠是以烂瓷瓦片为道具的一种投远游戏,发悠类似于住在河边的娃娃们玩的打水漂。只是因为陈炉到处是窑场,废瓷瓦片随处可见,娃娃们便以此为乐,开发出各种玩法。参与玩耍的小伙伴们,每人拾几块瓷瓦片,站在地面画出的一条发悠线上,把手中的瓷片用力扔出,一次一片,比赛谁扔的远,陈炉人把这叫发悠。有时小伙伴也会选择远处某棵树或某家人墙上的一个小砖洞,作为发悠目标,比赛看谁能打中树杆或者扔进洞,凡此种种娱乐花样,都是娃娃们自己定制游戏规则,无需任何投资。一辈又一辈古镇少年儿童在这简单至极的游戏中,产生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不可限量的,远去的岁月中,一代一代陈炉古镇的孩子们就这么一天天成长。

五、打佬

打佬是一种男孩子玩的投掷游戏。那时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动手,用废瓷器打制玩具,选厚一点的盆底或者瓮底残片,用砖块敲击边缘,使其成为和巴掌大小的圆饼状,孩子们把这瓷圆饼称做佬。一般是两个娃玩,由顶缸捶决出胜负,胜者把自己的佬用力扔出,越远越好,负者用自己的佬瞄准胜者扔出的佬投掷击打,打中者为胜。若没打中,胜者可拣起自己的佬击打负者落地的佬,由于是瞄准投掷,虽未打中他人的佬,却也距离接近了,故往往很容易被后者打中,如这次又没击中,反击者则会轻而易举打中他人的佬,击中者为胜,又扔出自己的佬,让对方去打,如此反复。

六、打官

打官可称其为打佬的升级版本,多个娃娃可以同时进行,寻一块空地或谁家窑背,大伙齐动手找来三块大一些的盆底或瓮底残片,按前中后顺序竖立,间距是一步远,用小瓷片或砖来支撑稳固,便是靶子了。然后从前一个靶子算起,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几个孩子以顶缸捶的方法,决出投扔顺序后,便依次序用自己的佬作武器,站在线外击打前方竖立的瓷靶,击中前靶算一分,中靶二分,后靶三分,得分多者为胜,打官者可根据自己的手劲和瞄准程度任意选择瓷靶。得胜者可用右手中指弹输者脑门一次,弹脑门陈炉娃称做弹卯疙瘩,要不就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一轮完后,重新竖立靶子,开始下一轮比赛,以次类推,直玩至尽兴。这种就地取材随手自制玩的游戏很是方便,且大多是玩完便丢,第二天玩时再找来或者重新做,所以古镇孩子们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都比较强。以瓷片做玩具,又是投掷类游戏,故磕磕碰碰,伤手伤脚的事经常发生,但那时没谁把这当回事,小伤口流点血不算啥,同伴们会随手抓取一些细尘土按在伤口上止血止痛,一边按一边说“面面土贴膏药,不到三天就好了”,说也奇怪,那时真的很少有什么伤口感染,孩子们也很少忌讳什么,血一止住,便又投入玩耍,三几天后,伤口便愈合了。

七、抓子

抓子多为女孩子们玩,男娃玩的较少。孩子们拣拾一些黑釉瓷或白釉瓷碎片,厚度近一公分,用砖块敲击成二分硬币大小的圆片,这如棋子状的瓷片便称为子,分五子、七子、八子等玩法。以抓五子为例,每人手执五个子,两个娃玩,谁先抓谁后抓,也是以石头剪刀布或顶缸捶的胜负而定。玩时,两个娃娃面对面,席地而坐,手抓五子,手心向上抛起,从空中只接其中一个子在手,其余任其自然落地,复又抛起手中的子于空中,然后快速拾起地上的一个子,且必须在抛于空中的子落下之前用手接住。若没拾起地面的子或是抛在空中的子没接住落了地,便告失败,一般抓子都是三局两胜制,胜者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以显得胜之优越。这种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游戏,最为女娃们喜欢,那时候的学生娃们常在课余时间,随便找个空地,就地一坐,便玩的不亦乐乎,全不怕土不怕脏。七子、八子的玩法和抓五子相似,只是增加了拾取的难度而已,即根据地上落子间距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抛子拾起一个,第二次抛子拾起两个,第三次全部拾完,任何一次拾不起来或是没接住空中落下的子即告失败,另一个娃再抓,反复不停,直玩到尽兴。

八、打钉子

打钉子,玩具以孩子们自制的佬和废铁钉为主,玩法和打官有点相似。几个娃娃,每人准备一些铁钉,随便找一个场地,放置一块砖,然后每人放一枚钉子在砖上面,做为标靶。再从砖开始向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同样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投掷次序,投掷者站在线后用手中的佬瞄准标靶,用力抛击,目的是打中砖块震下或直接铲下砖上的钉子,落下的钉子便为击中者所赢。第二个娃再以同样的方法击打,直至砖上的钉子掉完为止,又开始下一轮比赛。若真有手劲大运气好的娃,一次抛击将砖上的钉子全部打落地,大伙便重新放钉子,重新开始。现在想起也是可笑,那时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钉子不被别人轻易赢去,有聪明的娃便把直钉子砸弯,引得大伙竞相效仿。赢了的娃娃得了好多弯弯铁钉,很是自豪骄傲,如得胜的将军一样,输了的便只能到处去找寻铁钉,准备资本以利再战。孩子们最喜欢到饲养室外给牲口钉铁掌的大木架下去找寻钉子,那时作坊泥料、燃料、生产生活用水、瓷器的转运等都是牲口驮运或马车拉送,故牲口颇多,经常会给牲口换钉新的铁掌,每次都会有拔下的废铁钉。那年月孩子们没有零食,常常装一衣兜没用的烂铁钉和瓷佬,这些游戏不仅练了孩子们的手劲眼力和动作协调性,也使他们在遍布古镇的废瓷碎片中,自得其乐。家长们多忙于生计,很少干预孩子们玩乐,任其胡成。

九、拉碌碡

这是爷爷、爸爸们给自家宝贝蛋蛋特意烧制的一种瓷质碌碡,形状和麦场上的大石碌碡一样,只是体量极小而已,一般直径十余公分,长度稍大于直径,两端正中心掏个小窝,便于固定碌碡架,用粗铁丝做架子,再系一节细绳,让娃娃拉着滚动满院跑,以激发娃娃走路跑步的兴趣。这种小碌碡多是一些家庭男娃少,大人十分溺爱孩子,才会给做的一种玩具,在大多数孩子眼中,算得上是那个年月的一件奢侈品了。

十、狼吃娃

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游戏,和跳棋有些近似。在地上用瓷片横竖各画五条线,共二十五个交接点,捡十五块小瓷片做娃,捡三块大瓷片做狼。两个小孩以顶缸捶胜负,决定谁当狼谁当娃,娃站三行,每个交接点上站一个,狠占最边一行,两头各立一个,中间立一个,空出的交接点为共同活动区域。狼先走第一步,有道是狼动弹娃叫唤,狼走一步,娃走一步,只要娃在狼前且娃身后交接点空出,狼便跳到空点上,将这个娃吃掉。若有一个娃落了单,而两头狼都有机会吃娃,则娃娃反而无事,有双狼不吃娃的规则。总之是狼和娃在画定的棋盘上周旋,斗智斗勇,看最后是狠把娃吃掉,还是众多娃娃把狼围困,狼被娃围困不得动弹便是娃胜,反之娃被狼吃的七零八落则狼胜,胜利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重新开始下一局比赛。

十一、老婆挡路

老婆挡路,两个娃玩,每人各拣两块相同颜色的瓷片,即这个娃的瓷片是白色的,那个娃的瓷片是黑色的,随便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区〉字形框架,一共五个交接点,两娃对面而坐,把瓷片放在各自面前的两个接点上摆好,顶缸捶胜者先走第一步,把自己的瓷片放到中间的点上,且不可一步把路挡死,只准走封口一边的瓷片,对方即可把自己的瓷片走到对方空出的点上,如此反复,直至同颜色瓷片的一方把活路挡死,另一个颜色的瓷片不能走动为输。采取三局两胜制,赢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或是刮鼻梁子,以显胜者荣耀。

十二、倒窑

倒窑是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小游戏,两个娃娃每人准备25块大小相对一致的碎瓷片,面对面席地而坐,在地上用瓷片画出两行五竖的一个长方形方格,一人五个空格,每人每个格子里放置5块小瓷片,由顶缸捶胜者先走。胜者可随意抓取自己面前方格中的5块小瓷片,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在每个方格中投放1块瓷片,放完再抓下一格中的所有瓷片投放,直到出现空格,即可赢得空格后一格中的所有瓷片,赢得的瓷片不再投放。第二人再依此法抓取瓷片放置,最为有效且赢的最多的是空格后,一格中有瓷片,后又空出一格,这样便可以连赢两格,叫做吃把捎尾。如此一路反复,直到格子里瓷片因数量减少不能玩为止,最后看谁赢的瓷片多,最大赢家弹输者卯疙瘩或刮鼻子,然后重新开盘玩下一局。

十三、背豆腐钱

所谓豆腐钱是一种形状似豆腐片的支烧垫片,常用来垫烧一些极小瓷器的正方形垫片,边长两公分左右,小窑货用来垫烧酒盅、水盂、烟葫芦等,因是一次性使用,故每次烧窑都会废弃很多。这种垫片规格通一,很受孩子们喜爱,他们常以此为玩具,用来背豆腐钱或是倒窑。玩法是把十余个垫片放在手心抛到空中,然后用手背去接,能接多少算多少,紧接着再次抛到空中,这次用手掌从空中抓取,两次累计,抓住多者为胜。此游戏用来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性和在空中抓取瓷片的准确性。三局两胜或一局定输赢,胜者弹输家卯疙瘩或刮鼻梁子。

十四、举重

旧时古镇的娃娃们,会随时随地生出种种玩耍的念头和玩法,有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顶拐、骑马蹬仗、跳高、跳远、翻跟头等徒手游戏。还有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举重,一群孩子比赛谁力气大,他们以砖块或瓷锁为重物,大伙轮流举,看谁举的时间长,举的砖块大。常规短砖重十五斤,长砖重二十余斤,瓷锁是用泥巴烧制的,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几种规格,是以前瓷镇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必备物品,可惜后来逐渐减少已至灭失,现在已很少见到了。笔者藏有一个重三十斤,底部32X17公分,高18公分的瓷锁,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形式已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基本上初中生的玩乐已多靠智能手机了,小娃娃们也受家长和社会群体的手机依赖症所影响,一个个玩起手机来,比我们六零后还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游戏,不是我不懂,是这社会变化太快。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终将沉入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

最新回答
冷酷的小兔子
重要的蚂蚁
2025-10-05 22:58:51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人们喜欢瓷片,不仅仅它是珍贵的瓷器标本,还是更难得的收藏品。一是旧瓷片虽残缺,但它的制做、绘画艺术仍然是高水平的,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工艺水平,二是可以做为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北京玩瓷片的行家白明,行里人称呼他“片白”,现在北京出版集团当编辑。“片白”玩瓷片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什么时候,口袋中总是装着块瓷片,就连晚上睡觉,枕边也要放几块瓷片,他家中珍藏着上万块瓷片。白明收藏瓷片有了名,后来干脆在崇文区开了座博物馆,专门向大家展示他收藏的瓷片,可见瓷片的魅力有多大。

落寞的毛衣
结实的战斗机
2025-10-05 22:58:51
艺术有时候是解放你的双手,赋予它们灵性,双手会自动地创造出一些东西,不一定是琴声和画作,你把手伸到面粉里,揉搓,面团会变成面包;你把手伸到陶土里,让陶土烧成一个碗;你敲打一块金属,把它做成一个指环。这些本事都非常了不起。灵性的双手会嘲笑肤浅缥缈的思绪,让你更踏实。

关于为什么要学艺术、要不要弹钢琴,我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里是这么说的:

电影《变形金刚》上映的时候,有个公司给我快递了一辆大黄蜂,让我注意查收。我等啊盼啊,快递始终没来,那辆大黄蜂可能变形飞离了地球。

实际上我对变形金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我小时候哪里有变形金刚啊,我钟爱的玩具是一把木头大砍刀,据说是民兵操练的装备,还有一个小鸡啄米的铁皮玩具,还有一辆鸭子车,车头做成鸭子,带两个轱辘。那年月玩具少而又少,有一年,新华书店卖军舰模型,就是一种略带韧劲的纸,将船体和炮台沿虚线剪下来,再用糨糊粘成立体的。

我和邻居小东都去买,回家就在院子里弄个大板凳当桌子小板凳当椅子,拿起剪刀糨糊开工。我做成的军舰七扭八歪,带着好多白色的糨子痕迹,就像电影《甲午海战》里战败的北洋水师,而小东做成的军舰,边沿齐整,挺括有型,闪耀着金属一般的光泽。我充满挫败感,此后对动手的事都心有余悸。

初中上物理课,有个同学做了个秋千,一个毛绒小猴子荡来荡去,老师大加夸赞,我嗤之以鼻,这不就是电极互相排斥吗?那个同学怀恨在心,从化学实验室里偷了一瓶硫酸出来,放在他的课桌下面,课间休息时就举着那瓶硫酸端详,向同学们显示他的手是多么稳。

他的课桌和我紧邻,我心说求求您了,赶紧把那玩意收起来吧,可外表佯装镇定。小东初中毕业上了技校,后来当了电工。硫酸同学对解剖青蛙、解剖兔子有浓厚的兴趣,大学学的是生物专业。

我呢,1996 年购入一台电脑,还买了一张电脑桌,自己拼装,你知道,那时候的电脑桌,下面有一个抽屉专门放键盘用,我浑身大汗把桌子拼好,立起来,发现抽屉装反了,电脑屏幕对着我,键盘却在另一边。再后来呢,我从宜家买过不少东西,每一次打开包装,都佯装镇定,心乱如麻。

像我这样笨手笨脚的人,给你换尿布换衣服的时候总慢吞吞的,你焦躁地挥舞拳头,妈妈在一边劝:「别着急,你爸爸手上有蹼。」

妈妈希望大壮继承她身上的优点:心灵手巧。我问:「那我有什么优点吗?」妈妈说:「性格沉稳。」我点头自赞,可转念一想,这性格沉稳大概是常年手笨又佯装镇定造就的。

我给你买回来托马斯小火车,还在研究说明书呢,你妈已经把轨道给拼接上了。因为手笨,肯定有什么东西向我封闭了。肯定有很大的快乐将我排除在外了。

你妈是左撇子,所以你出生后,我们好奇你会不会是左撇子。起初把硅胶小勺子递给你,你左手抓得更牢。后来,再把小勺子给你,你用右手抓得更牢。

继而我们发现,你像掰玉米的熊瞎子一样,递给你一样东西,你就会把手里原来拿的东西丢掉,给你一个小碗,你就会把勺子扔掉,给你一块饼干,你就会把小碗丢掉。育儿书上说,小孩子拿一样东西从左手递给右手,这就是一个进步,学会左手右手各拿一样东西,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我教你左手拿碗,右手拿勺,用勺子敲碗,你还学不会这个动作,就知道拿个勺子胡乱挥舞。

我给你买了一本触摸书,需要你伸手去触碰,感知里面的羊毛、皮子和镜面。我也看到一些育儿教程,用食用色素、玉米淀粉和面粉做成彩泥,让小孩子的指尖有更丰富的触感。你会用手去抠门上的猫眼,用手揪妈妈的头发,但还是笨笨的。

给你吃糖豆,一种入口即化的豆子,跟黄豆大小差不多,在盘子上撒几粒,你伸手去抓。你还不会用拇指和食指将豆子捏起来,也不会用食指和中指把豆子夹起来,肥嘟嘟的小手在盘子里来回划拉,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粘上了一个豆子,却怎么也送不到嘴里去。

不过,你已经会用遥控器了,拿起遥控器啃两口,手指一按,目光就飘向电视,在遥控器与电视之间,你建立了因果关系。有时,你还会抢走我的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划拉,那姿势和我们用手机时一模一样。不经意间,我已经把看电视和玩手机这两个坏毛病传染给你了。

我小时候玩过抓瓷片和弹球,这两个游戏都强调手的触感、力道和灵敏性。还有粘知了,拿着一个大竹竿子,竿头上有面粉熬成的糨糊,伸向树枝间去抓知了,双手要有很好的稳定性。这几个游戏,我玩得都不怎么样。

不过,我也曾有一款心心念念的玩具,有投入的动手时刻。那是我姥爷的积木,其实是一堆小木板,一堆四面带插槽的支柱,小木板上印着窗户,将木板插到立柱上,就能搭建出一栋楼。这套积木还有图纸,按照图示,能搭出不同的楼房。我姥爷是个瓦工(我妈妈的爷爷也是泥瓦匠),一辈子都用砖头盖房子,却有一套预制板结构的积木,每次去姥姥家,我都要拿这套积木玩一下午。

所以,我现在对乐高积木还有一定的把握吧。我的一位舅舅是钳工,他做过一辆公共汽车模型,银灰色,用牙膏皮制成,我没弄明白,牙膏皮怎么能做成模型,舅舅说,牙膏皮是铝制的,积攒了足够的牙膏皮,就能熔化成很多铝,飞机也是铝制的,铝很轻,飞机才能飞上天。我惊讶于牙膏皮能做成飞机,却从未想过动手将一条牙膏皮熔化。话说你舅舅也是个手巧的人,会做一点儿皮具,还做过木头家具,他有一个大操作台,有好几个麦太保电动工具,你喜欢的那个木头推车就是他做的,而麦太保斜切机就是他的玩具。

你舅舅送给你一架电子琴,有一天早上,你拉着我的手,把我的手放到琴上,那一瞬间,我有巨大的羞愧,我赶紧把你妈妈叫来,你妈妈小时候有一个玩具钢琴,就是在那个没法奏出和弦的玩具琴上,你妈学会了用一只手弹出旋律。她还能在吉他上弹出几个简单的和弦。

我十四岁时第一次看到有人弹吉他,美妙的乐音在指间流动。到十六岁,有人送了我一把吉他,我对着一本吉他教材学了三天,然后,那把吉他就被我扔在书柜上面,渐渐落满了灰。在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我也对画画产生了兴趣,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拿着毛笔学各种皴法,同样是三天的热乎劲一过,我就把毛笔和墨汁都扔了。

法国人福西永写过一篇文章叫《手的礼赞》,他说,艺术家有点像孩子,成年人丧失了试错的秉性,因为他长大了。艺术家将孩童的好奇心延长了,他触摸着,他感觉着,他计算重量,他丈量空间,他雕刻木头,敲打金属,揉捏黏土,凿刻石块,他塑造流动的大气,他接触各种材料,抚摩着万物的皮肤。他以触觉的语言谱写视觉的语言——暖调子,冷调子,硬线条,软线条。语言表达不了双手能传达出的那种丰富的效果。

如此说来,我十四岁到十六岁,正是想当艺术家的时候呢,双手想拿起画笔,拨动琴弦,但这双手太笨了,我也太急躁,太容易放弃了。我那时候开始在笔记本上写诗,到现在还会在纸上写小说,迷恋笔尖在纸上滑动的触感,喜欢用手指触碰各种纸张,然而,写字是把脑子里想到的东西记下来,而不是双手本身就具有灵性。

有不少作家都喜欢画上两笔,我觉得,那是他们的双手要摆脱思维的控制,自主地创造点儿什么。心理学家说,孩子是在行动中思考的,你骑上小三轮车,思考怎么控制方向,看到电子琴,就从三轮车上下来,敲打两下琴键,思考音阶的高低,你像一个永动机一样不停地动,就是在思考。而艺术家、手工艺者,都是用双手的劳动在思考。

有一个大画家叫丢勒,他有一幅画作叫《双手》,你盯着那双手看上一分钟,就会明白,文字是描绘不出那双手的,你盯着那幅画看上五分钟,再好好看看自己的手。

「暂且忘掉它们的功能,忘掉它们的奥秘。看着它们处于宁静的状态,手指稍稍收回,好像沉浸于沉思冥想之中。看着它们单纯的、无所事事的样子,活泼而优雅,好像正在勾画着幻想中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它们相互嬉戏,准备迎接快乐事情的到来。它们能将自己的影子投到墙上,它们会搅动空气,或伸展筋骨,将指关节弄得噼啪作响。有时,攥成结实的拳头,有时,手指会抬高降下,敏捷机灵有如舞者。」

我买了一本《电子琴自学指南》,还在 iPad 上下载了一个钢琴游戏,一排琴键,不断有色块落下来,看准它的下落对应着哪一个键,弹响它,这样就能奏出一首曲子。我用它弹《一闪一闪小星星》,弹《绿袖》。

以前有个日本的音乐教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拉小提琴的,小孩子不知道把手指放在哪里才能拉出准确的音调,教师就在指板处贴上彩色胶带,这样小孩子能很快弹出一首曲子,很有成就感。

当然,这只是入门的游戏,胶带很快就会撕去,小孩要让自己的手指与耳朵建立联系,要反复练习,让手指更灵敏,手势更准确。这个过程要好多年,学琴的孩子会觉得非常枯燥,慢慢的,他的技艺越来越纯熟,每天的练习不再是枯燥的重复了。

别紧张啊,我不是要逼着你学琴。我十六岁还迷上了一件事,切土豆丝。家里的案板很厚,家里的菜刀很沉,我把土豆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再把土豆片摞起来,切成细细的丝。

很快我就知道,这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找到节奏感,左手按住土豆,右手握刀,一上一下,左手慢慢退却,右手跟着前进,菜刀在案板上发出悦耳的声响,切好一堆土豆丝,往水盆里一放,土豆丝散开,水变得浑浊,沥干,油锅烧热,搁上辣椒和花椒,土豆丝下锅,每一根都挺拔。

我上大学的时候,跟一个女孩子约会,那个女孩喜欢在宿舍里弄个煤油炉做饭,有一天她要给我炒土豆丝吃,可她切的土豆丝像筷子一样粗,我说,你闪开,我来给你切土豆。我的双手在那天比嘴巴更有表现力。

不过呢,我还是没有追到这个姑娘,因为有一个男生,每天教她打网球;还有一个男生,老背着一把吉他,给她唱歌。打网球和弹吉他,也是用双手干的活儿。我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炒菜比不上网球和音乐,而是因为,我除了切土豆,并不会再做别的什么菜。

关于泡妞的事,我以后再讲给你听。我这封信里要说的,是解放你的双手,赋予它们灵性,双手会自动地创造出一些东西,不一定是琴声和画作,你把手伸到面粉里,揉搓,面团会变成面包;你把手伸到陶土里,让陶土烧成一个碗;你敲打一块金属,把它做成一个指环。这些本事都非常了不起。灵性的双手会嘲笑肤浅缥缈的思绪,让你更踏实。一个诗人是这样说的,双手劳动,慰藉心灵。《圣经》上是这样说的,要立志过安静的生活,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

备案号:YX11nE84a2K

酷炫的大叔
机智的月亮
2025-10-05 22:58:51
少安看炉灶里的铁烧红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两根“金丝猴”纸烟走过去对那个年轻的徒弟说:师傅,你先歇着抽支烟,让我来替你添几锤!

接着,他又把另一根纸烟恭敬地夹在执钳操锤的老师傅的耳朵上——老师傅现在不仅没空抽,甚至腾不出手来接烟卷。

这是路遥《平凡世界》第十章中,孙少平去米家镇给牛看病没地方住,路过一家铁匠铺进去借火点烟,后被这对师徒收留住宿后的一个小细节。

这个小小的动作可见,孙少安是一个情商极高,潇洒的男子汉。如果他出生在现在,无论他是在普通企业打工还是创业做老板,肯定是个头脑灵活,深谋远虑的人。

这章节中有个不切实际的细节,在80年代中旬,我出生不久的年代,我基本都没见过打火机,那个年代基本都用火柴。可是在70年代,那个穷山僻壤的地方的少安居然能用上打火机,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小时候的少安和润叶会寻找各样的破瓷器片玩,金家湾过去有钱人家多,打碎的瓷器往往又细又好看,上面还釉着许多美妙的花纹,他们把这些捡回来的瓷片放在家里院子供奉土神爷的墙窑里。

小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我们在80年代也是如此,而少安却出生在50年代。

小时候根本没什么玩具,哪怕一个布偶,一个塑料的东西都没有,除了天然的树枝和草一无所有。如果能捡到一片塑料的糖果纸,那肯定会兴奋的几天睡不着觉。

有时,大人抽烟丢弃烟盒更是像捡到了宝贝一般,因为它可以用来做袋子装东西,或者纸盒子的图案能贴起来做装饰。

对于地上能捡到瓷片那已是很难得了,以为捡到了黄金一样的神秘。

难道我曾经生活的平原地区比起路遥笔下那个山村还要贫困落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