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透空砖砌筑表皮在现代建筑的应用

健康的大碗
冷艳的楼房
2023-03-23 09:24:31

建筑制图手绘阶段的时间和

最佳答案
尊敬的糖豆
正直的棒棒糖
2025-10-05 23:02:30

建筑制图手绘阶段的时间如下:

1、构图及入手在画之前,注意力要集中,先观察所要表达对象的特征,是否有明确主体物,是否有明确的前中后景,是先确定主体物在画面的位置和大小,构图平衡且饱满即可。画出主体物的结构形态线(轮廓线和透视线),用线要干脆并留有余地(交叉线之间没必要完全接死)。线稿是绝对最终画面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要学会用眼晴去对比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衔接关系、结构关系)下笔要精确,宁可少画一笔也要观察清楚,眼睛永远是在笔前面的。

2、结构线与轮廓线结构线和轮廓线的是整个线稿画面的关键呢,结构是物体的骨架,轮廓是物体的形体,这个步骤画好了,下面就只是加点肉和衣服就可以了。结构线包括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交界线,比如很多学生就特别纠结画树呢,其实很简单,树的结构线就是树枝,叶子可以先忽略掉的,树枝的画法在咱们国画技法里面其实介绍的很详细,最普遍的有蟹爪枝和鹿角枝两种,比如龙爪槐,垂柳或龙须柳之类的就属于蟹爪枝类的,枝条都是向下长的。鹿角枝就很普遍咯,都是向上延伸的,主干分细干,细干再分细干,一般植物枝条都是互生的,所以枝条相互错开就可以呢。

3、画面深化和调整深化环节就是加各种肉咯,比如植物叶子的轮廓啦,明暗部的区分啦,建筑的肌理和表皮啦。深化的时候要注意的关键点就是别哪都画,时刻要注意画面的对比关系呢,画面里的物体轮廓关系都是靠疏密关系互衬出来的,比如和建筑暗部相接的那部分植物就不宜处理的过密呢,而与建筑受光面接触的植物关系就可以主观的稍微加密一点,这样的疏密对比就会加强建筑的形体关系。画面调整主要指的是节奏关系呢,比如疏密关系,明度对比关系,前后空间关系等。

最新回答
爱撒娇的往事
俭朴的乌龟
2025-10-05 23:02:30

据广东文物局统计,广东省目前现有各类博物馆185座[1],珠三角地区在广东省乃至岭南地区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文化建筑博物馆的普及与博物馆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本文将主要针对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做一概要性的讨论。

1、珠三角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角色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城市复兴理论思潮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城市通过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来综合提升城市文化、经济水平,并兴建博物馆、歌剧院等文化建筑群来提升城市形象[2]。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的匮乏,文化建筑也由单一功能开始转向多功能并重开发的模式,多元整合及综合化、集约化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方向,而且公共文化聚集区、文化建筑群的选址建设还具有组织城市空间和加强周边城市区域联系的作用。珠三角地区的公共建筑聚集区和博物馆文化建筑群的建设,在珠三角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表1)。

2、空间布局特点

通过比较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作品(表2),可以归纳出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在空间布局上的特点。在设计思想上,北方地区的创作首先强调对场所的整体考虑,如中国革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馆等,或者强调建筑寓意与特定环境的融合,如甲午海战馆与上海博物馆等;珠三角地区博物馆的建筑创作侧重点在于因地制宜、与环境的高度融合和与历史文化的沟通。在设计风格上北方地区的博物馆建筑追求雍容豪放与雄伟稳重的气度,并通过在构图形式上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坐北朝南、主从有序的布局特点来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对纪念意义上的反映,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组织上,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往往通过设立多条轴线的序列展开和层层递进来展现建筑的空间围合,并不拘泥于中轴线的严格对称,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鸦片战争海战馆的空间序列(图1)。由于珠三角地区纬度低、日照长,空间布局更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并不强求建筑、广场和入口是否正南北朝向,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总体布局。在建筑平面布局上往往强调现代建筑功能的合理性,摆脱重视建筑形象而忽视功能使用的束缚,更好地解决建筑形象与功能结合的问题,如深圳科学馆适应现代厅堂建筑功能的八角形和扇形的平面组合。

3、外部形象特征

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在建筑外部形象上的特点,首先是现代建筑理性美,深圳科学馆结合环境特征和现代厅堂建筑功能形成的八角形建筑形体成为岭南博物馆现代建筑创作的开始[3],广东美术馆建筑形体绕庭园呈环形分布,造型以大实的墙面与大虚的玻璃幕墙对比形成拙朴的雕塑感[4],体现现代建筑理性美。其次是在现代建筑的形体塑造上融合进历史和地理特征,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入口门阙就融合进古代重台叠阶、汉代石阙和埃及神庙阙门的建筑特征[5],体现合理的历史延续;大芬村美术馆的几何形体反映出美术馆选址周边复杂的城中村建筑格局,并进一步在外墙上形成凹凸深浅不一的“盒子”图案[6],以此来强调美术馆与周围环境的亲密对话。第三是外墙图案化装饰性纹理和建筑表皮的肌理表现,从以出图文物图案作为外墙装饰,到使用民居建筑符号拼贴再现,再到分析提炼传统器物、工艺形成建筑表皮肌理的做法,体现中国传统和岭南历史文化的神韵,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在建筑外立面上拼贴的风火山墙、汉唐檐口、猪头龙石雕装饰等传统民居样式构件[7],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从岭南传统透雕工艺中提炼建筑表皮肌理塑造镂空的“漆盒”——藏宝盒的形象[8],达到象征和比拟的目的(图2)。

4、园林设计的融入

岭南建筑较早就把园林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岭南地区湿热多雨,广府庭院一般采用建筑绕庭(连房广厦)和前庭后院(前疏后密)的布局形式,形成前低后高(南低北高)迎合夏季主导风向组织自然通风[9],广州艺术博物院呈连房广厦式布局并围合成内庭院,岭南美术馆布局由南至北呈现由疏到密的形态,都是岭南园林庭院的布局形式。其他的如建筑前的方形水塘和塘上小桥是传统岭南建筑常用手法(图3),建筑之间连接的敞廊组成室内外空间结合体系是岭南庭园结合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还有骑楼样式的柱廊形式,起到遮阳、避雨、划分并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色的作用(图4)。

5、建筑外饰与色彩

红砂岩是珠三角地区常用的建筑材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使用红砂岩作为外墙材料,并开创了把出土文物图案与浮雕艺术和红砂岩结合在一起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做法,在珠三角地区后续建设的博物馆中,几乎都可以看见红砂岩的使用情况,大多应用在建筑外墙和浮雕景墙等几个方面(表3)(图5)。岭南传统建筑一般选用青灰色细缝清水砖墙、灰白色花岗石板路面和花岗石墙脚[10],一些传统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如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馆、神农草堂“岭南医药园”等,建筑用色呈青灰色调;另外红砂岩的使用也使多数博物馆建筑色彩以红褐色为主,还有一些博物馆如可园博物馆新馆和岭南美术馆,外墙使用了青灰砖和红砂岩的组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色彩,以金属板材墙面的青灰色和外墙凹位的大红色为主,取意传统藏宝盒“漆盒”的用色,也与岭南传统建筑常用的青灰色取得呼应。

6、结语

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在建筑创作当中体现岭南传统空间特点、适应当地气候方面取得了自己的特点,并涌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岭南传统建筑通过设置庭院、天井,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进行通风降温的被动式节能原理对现代博物馆建筑实行绿色环保措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近年发展起来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定量分析并确定建筑形态,也成为一种适应当地气候实现绿色节能的新方法,并在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中得到实践。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世界文化趋同现象的日趋严重导致一些文化建筑失去了自己的地方特色;一些竞赛中标的带有个性化与标签化的境外建筑师的方案,在带来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可能也会忽视对地方特色的重视;或者在设计当中过分追求标志性,建筑空间尺度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创作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