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资料
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悠久。
我们从文献记载,制陶,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从考古资料看,从唐代中后期到现在一直做瓷器,有窑可考的,它的制瓷历史一千多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世界上乃至全世界、全中国仅有的一个城市。
它从宋代开始,一直为皇家宫廷生产瓷器,景德镇这个名字来源就是宋代生产了如许似玉的影青瓷,有“假玉器”之称,宋徽宗就把景德年号赐给了景德镇,过去的昌南镇从此就是景德镇,1004-1007年,已经一千多年的制镇历史。
元代、明代、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宫廷用瓷、皇家用瓷,我们现在 *** 的国家用瓷都是景德镇生产的。
所以,景德镇这些御窑的瓷器,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珍藏,而且视为世界瑰宝。
所以,这也是形成景德镇瓷都的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曾的制作。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温、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
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分类: 娱乐休闲 >>收藏
问题描述:
怎样才能看得出是不是景德镇出品的瓷器呢?
解析: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
颜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色泽艳丽
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一听二看”的原则。
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
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细反复看。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不能出现色脏、缺釉、气泡等明显缺陷。
怎样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 *** 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景德镇瓷器在景德镇陶瓷批发大市场买最好。
景德镇陶瓷市场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为基础的市场,细分日用陶瓷市场、艺术陶瓷市场、仿古陶瓷市场、创意陶瓷市场、学生陶瓷市场、园区陶瓷市场等。景德镇陶瓷市场。
主要有国贸美术馆、西客站陶瓷城、锦绣昌南、国贸陶瓷广场、明清雕塑园、樊家井古玩市场、陶瓷大世界、红店街、莲社北路艺术街、陶瓷学院一条街、曙光路古玩市场、景瀚陶瓷广场。
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名扬天下,虽然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什么样的新品种都脱离不了这四大名瓷。选购工艺陶瓷,并非价格越高越好,而要靠自己的鉴赏能力。
购买景德镇陶瓷注意
一、看颜色
景德镇制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誉,购买时可以先看看瓷质是否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着乳黄或其他杂色,八成是低劣的瓷器。
二、听声音
听陶瓷敲起来的声音,景瓷“声如磬”,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比硬度
试陶瓷是否够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属工具在陶瓷上一划,毫无痕迹。
四、测导热
试导热速度,景瓷是高密度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更加厚重,导热速度较慢。
导语:景德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陶瓷古都,陶瓷制作史源远流长。景德镇制陶业“始于汉世”,初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而只能“迩俗粗用”到了唐代,景德镇烧制出洁白如玉,有“假玉器”之称的白瓷,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并开始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宋代时期,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自此景德陶瓷驰名天下。
怎样选择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品类繁多,从功能上分类可以分为日用陶瓷、陈设陶瓷、陶瓷玩具、陶瓷礼品、建筑陶瓷等。
景德镇陶瓷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质量的保证,很多人一有机会到景德镇旅游或者接触到景德镇陶瓷总会忍不住购买几件带回家,然而景德镇陶瓷市场鱼龙混杂,山寨产品层出不穷,究竟要怎样才能独具慧眼,挑到真真正正的景德镇陶瓷呢?
就普通的景德镇日用陶瓷来说,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有四字诀:“看”“听”“比”“试”。
“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二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三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比”就是比较。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餐具和茶具等瓷,因为各种花面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一套瓷,颜色有深有浅,如各件花面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
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名扬天下,虽然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什么样的新品种都脱离不了这四大名瓷。选购工艺陶瓷,并非价格越高越好,而要靠自己的鉴赏能力。
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另外,选购时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的差别也会对瓷器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还要注意的是瓷器的底款,经常有“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景德镇彩”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最后,选购景德镇工艺陶瓷不止不能迷信“价钱”,也不能迷信“大师”、迷信“证书”。很多名人名作都会有证书,证书可以证实作品的“真实血统”,也可以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这就是假证书。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些都需要自己多方面了解,谨防上当受骗。
景德镇陶瓷购买攻略古窑
来到景德镇,或许很多人都会去古窑玩,那里是国家五A风景区。同时,在那里也有很多地摊的陶瓷制品。其实,以我的经验,我建议你买那些大妈卖的,因为她们都是自己编制的。一条项链也就是十多块,我觉得很便宜。但是,这里的学生卖就不踏实了,价格开得高,他们还会告诉你,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其实,在景德镇到处可以找到他们的产品就是了。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学生的。
陶瓷商贸城
商贸城里面的.陶瓷一般都是茶具方面的,价格比较贵。如果你是想买茶具的,或者其他高档的陶瓷就可以去那里买了。当然,在那边靠近人民广场那里是有几家卖小饰品的,那儿的陶瓷就很便宜了,便宜到你都不想砍价了。
曹家岭
谁也想不到这里居然是一条陶瓷街,那儿的陶瓷小饰品样式多,而且有各种价格的,这就可以根据你的选购了。这里有着各种档次的陶瓷,所以你想批发陶瓷的,其实是可以到那里去的。当然,高档的也不是,但是那里房子就是比较破旧而已。
陶瓷雕塑厂
往曹家岭一直走就到陶瓷雕塑厂了。那儿景色不错,而且很多人聚集在那儿卖陶瓷的。那里的陶瓷都是卖小饰品的居多。而且价格也不贵,可以砍价的。
景德镇瓷器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 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
“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
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
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
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
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
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
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
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
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
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
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
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
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
这种将传说中的瑞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细的大盘上。
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鲜丽浓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
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
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
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
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
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 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
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
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
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洪武年间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
永乐白瓷颇负盛名,世称“甜白”。
据文献记载永乐皇帝对洁素莹然的白瓷甚为喜爱,这应是永乐白瓷风行的主要原因。
白釉暗花执壶和暗花双耳扁壶,以其变化多姿的造型、纤细古朴的手法、晶莹白润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
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
青花龙纹扁壶群冠众器之首,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细釉润,纹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画而成,色泽鲜丽浓重,传世实物屈指可数。
蓝地白花折枝花果纹盘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为精美。
斗彩创烧于成化期,这种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线,釉上用红、黄、绿、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闻遐迩,传世器多由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私人能珍藏到成化斗彩器的实属凤毛麟角。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烧制空前绝后的时代,其中尤以嘉靖万历的数量为多,但形制高大、技艺高超、盖与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则并不多见。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
粉彩鹌鹑图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绝世佳品,这种在彩料中采用金红着色,并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不仅能将图案的阴阳面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比传统的五彩色泽更柔和淡雅,特别是配上细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让人有爱不释手之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
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瓷器在工艺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从国有十大瓷厂到民营企业的转变。
景德镇地区的瓷器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新的阶段,陶瓷企业越来越多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形成了“术业有专攻”的态势,在烧成难度很大工艺如高温颜色釉、粉彩轧道工艺、各种瓷器的器型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比如餐具陶瓷上加如了很多新的款式,有欧式风格的也有韩式风格的餐具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