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常见的几种斑纹
(不是我写的,摘录)
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说法,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一般比较被认同的分类有:兔毫盏、油滴盏、鹧鸪斑盏、矅变盏急其他杂色盏!
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
其中“银兔毫”最为名贵,是建盏珍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2)油滴盏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3)鹧鸪斑盏
鹧鸪斑盏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器型。
鹧鸪斑是鹧鸪鸟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白点正圆如珠,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在建阳永吉镇古窑址“兔毫”瓷片到处都是,而“鹧鸪斑”的瓷片却难见到。
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4)矅变盏
矅变盏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七彩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着。
而且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
5)其他分类后续再逐步分享,结尾介绍一款特殊的斑纹:吉州窑木叶盏
在众多的吉州窑器型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就少木叶盏了。
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其朴实无华的沉稳,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7
不是。
24k金可以说是目前纯度非常高的黄金,但不是纯黄金。因为目前基本没有纯黄金那一说,现在的千足金,万足金含金量不也才百分之99.9跟百分之99.99,黄金非常软,纯黄金根本制作不出来款式。
但从理论上来讲,24k金就是指纯金,是指含金量为100%的黄金,但人们暂时还无法提炼含金量100%的黄金,因此将含金量达到99.96%及以上的黄金称为24k金或纯金。999金是含金量不少于99.9%的千足金,为首饰成色命名中的最高值。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2022年冰墩墩的摆件售价因大小不同,价格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冰墩墩手办是88元一只,冰墩墩钥匙扣是58元一只,冰墩墩盲盒118元一个,冰墩墩毛绒玩具是192元一个。由于目前冰墩墩市场上已售空,因此到了很多黄牛手里价格就翻了好几倍,同时有的代购还分期货、现货等,其中期货冰墩墩钥匙扣价格是300元一只,现货10cm冰墩墩摆件是450元一只,此前肯德基联名冬奥会的两款“冰墩墩”周边售价分别为260元和280元。
1.2月7日冰墩墩吉祥物预售价格:88元一只,分别在16:00,18:00,20:00预售,每次预售2000件,每个ID限购2个,付款后30天内发货。
2.2月7日冰墩墩钥匙扣预售价格:58元一只,分别在17:00,19:00,21:00预售,每次预售1000件,每个ID限购2个,付款后30天内发货。
3.2月7日冰墩墩运动造型半立体徽章纪念品预售价格:48元一只,在12:00预售,每个ID限购2个,付款后30天内发货。
二、2022冰墩墩在哪买?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购买渠道!
2022冰墩墩可以在王府井工美、北京百货大楼、冬奥特许商品官方网店等多个特许零售店购买,其余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也可在这几个平台上购买。
1.2022冰墩墩线上购买渠道:淘宝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具体购买方式是通过天猫、淘宝搜索“北京2022”进店购买即可。
2.2022冰墩墩线下购买渠道:王府井工美、北京百货大楼、冬奥特许商品官方网店等。购买方式是通过地图软件搜索“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查询地址,然后在离你近的地址购买即可。由于目前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线下购买只能在北京市地区,因此在北京购买的朋友可通过地图软件导航购买。
总结:2022冰墩墩价格因大小、摆件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手办是88元一只,钥匙扣是58元一只,但由于目前多地已售空,因此价格参差不齐,不过没买到的不要急,后续会生产出来了,然后去王府井工美、北京百货大楼、冬奥特许商品官方网店等购买,因此大家耐心等待,不用急着去黄牛等手里去买。
一、亚洲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五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比如,该馆珍藏古建盏,产自闽建阳市水吉,是镇馆之宝。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不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从全国搜集后,汇集展览,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趋。其中有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的瓷器等。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本馆,主要用于举办各种专题展览。馆内所藏1万余件珍贵文物,定期轮换站出、展出。京都国立博物馆本身,也是日本的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铭记有“顾氏”二字的明代著名龙泉匠师顾仕成一件直径约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窑的四耳青瓷药壶,高8寸7分,直径4寸5分,曾为天皇所使用。当这一稀罕的宝物在1939年于奈良市博物馆公开陈列时,前往参观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别尔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东的阿德比尔镇。1611年曾将珍贵的1600多件中国陶瓷献给神庙,现归德黑兰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达20余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龙泉瓷、景德镇印花白釉小足器、蓝、黄、酱釉及各时期青花瓷、斗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的陶瓷约1万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产的,仅浙江元龙泉青瓷就有1500余件。其中大盘、碟子、碗等器皿质量异常精妙绝伦,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约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为数不多,据说总共不过300件左右,但仅在这里就集中了8O余件。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硕大、通体满绘、色泽艳丽浓翠,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如80厘米的葫芦瓶就有二个。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种震撼力,当你第一次看到它时会都被迫得往后退。这些元青花从缠枝牡丹、龙凤麒麟,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谓无所不绘。该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菲律宾:
桑托斯、洛克辛和罗伯特·维拉诺克等三个博物馆藏有中国瓷器约7万余件。菲律宾人历来珍视中国瓷器,据说只在节日时,才将埋于地下的瓷器取出来用,用后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种有越窑系刻花青瓷;龙泉窑刻花盘、晚、花瓶、酒壶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盏。元代瓷器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镇产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瓷等品种。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博物馆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汉代到明代的产品,这些藏品都是从印尼各地收集来的。在东南亚各国博物馆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达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斗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书“金玉满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图绘仕女栩栩如生的万历五彩大尊。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盘,盘中绘双龙朝日,次为五火云奔马,边缘画阿拉伯故事。有书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盘,这是元末明初德化窑产品。还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识,也是德化窑烧造的产品。
马来西亚:
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珍藏一批中国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镇的产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盘,内画葵花、如意,边画八宝、长春花,外画梅鹊,底款书篆字“富贵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盘,内画山水,边画水草花鸟,外画梅鹊;环以金钱带,外画缠枝花。一件5寸中碗,内画山水,边画水鸟,底款书“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内画鸳鸯水草,边画荷花,水草,水鸟,外甜白,底款篆书“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国瓷器最多的地区。
沙捞越博物馆收集出土的陶瓷标本100多万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窑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韩国:
汉城博物馆把在南朝鲜出土的中国瓷器收集到一起,为研究中国对南朝鲜瓷器文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藏有从汉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国瓷器5000余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国白瓷灯盏、晋代青瓷羊为馆藏之宝。此外,汉城博物馆还藏有一定数量的敦煌遗书。
巴基斯坦:
拉合尔博物馆该馆辟有中国文物陈列室,展出约7O00余件中国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国家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陶瓷。其中有晚唐时代越州窑青瓷水注和长沙烧制的施黄褐釉的陶器。拉合尔博物馆该馆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艺术性博物馆。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余千件。青瓷以越窑青瓷为主,并有宋、元、明三代的龙泉窑青瓷。青花是景德镇产品,有明代永乐、宣德年号的高足瓷片约30件。
南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搜集和保存有丰富的中国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径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绘白瓷盒,直径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狮头双耳白磁瓶。均为馆藏珍品。
泰国:
曼谷博物馆收藏中国明代瓷器200余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红色描花小罐带金装饰盖、贴金小罐等。特别是出土的绿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国造船史的宝贵资料。
越南:
河内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以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盘等物,该馆还收藏有中国汉代陶器。
阿曼苏丹:
马斯喀特博物馆藏有中国古瓷3千余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飞凤牡丹纹瓷是马斯喀特老城博物馆的镇江馆之物。。
伊拉克:
巴格达阿尼亚西多博物馆,收藏有中国陶瓷2500余件,其中有珍贵的元青花、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元代、明代龙泉窑青瓷。
二、欧洲
法国
卢浮宫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其门口的金字塔形建筑就是华人设计师所设计。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包括拿破仑掠来的艺术品。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四十万件之多。,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应有尽有。馆藏中国历代陶瓷器约4万件。几乎涵盖了中国各时期的陶瓷。有些甚至为国内罕见,尚还有一些为孤品。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馆内目前收藏的圆明园艺术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四十幅;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以及.《圆明园菊花迷宫图》.等。.《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巴黎东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馆.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馆内还收藏有圆明园艺术品珍品:郎世宁绘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两位大臣,人物极具神韵,为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结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绚丽多彩、万紫千红,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历代陶瓷器1万余件。陶器有自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壶、两汉的陶桶、北魏的骑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晋朝的盘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窑洗。钧窑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壶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数不胜数。
英国:
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不列颠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赠125万英镑辟设中国艺术馆,这里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不列颠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几乎中国有什么它就有什么。太厉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国故宫都没有。这些东西大部份是八国联军掠去的。圆明圆的珍宝有一半都藏在该馆。该馆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
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书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霁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颠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刚经》和地图。法国枫丹白露宫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英国的维多利亚博物馆和剑桥、牛津、普雷斯顿、爱丁堡等博物馆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维多利亚博物馆就有60件。
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 在英国博物馆珍藏着皮尔先生于1731年12月10日在广州签署的订购中国瓷器的发货单。发货单上有100种不同样式的青花瓷碟约25O件;按订货方要求装饰玫瑰釉家族纹章的瓷器约450件。另外,还有花瓶、咖啡壶、大碗等。
德国:
卡赛尔朗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中国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国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该家族的传家宝。
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12个中国青花大花瓶还有一段奇闻:1757年4月,萨克森的选侯奥古斯特二世,十分喜爱收藏中国瓷器,对他的邻国普鲁士威廉国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国瓷器羡慕不已。威廉国王又喜欢身体强壮的大个子士兵。于是,奥古斯特派人游说,用自己的四队近卫军换取了威廉妃子的12个青花大花瓶。因而这些花瓶也被称为近卫花瓶。
俄罗斯:
冬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正如人类历史上其它著名的宫殿一样,该宫殿自从建成以来一直备受劫难。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共有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从我国掠走的因而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如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而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为珍本孤本。次外,国宝明天启针灸铜人也是被沙俄从我国故宫掠走的。
瑞典:
东方博物馆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是因为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曾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当时的中国政府请他将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齿等古物标本带到瑞典鉴定、研究、确定牙齿属5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带去鉴定的出土陶器则由中国政府作为赠品留给了瑞典。加上后来陆续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庙底沟、马家窑、齐家坪、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几个重要文化时期典型面貌的各类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宫博物院80周年华诞,也是中国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为首的访华团,并精心策划,挑选了165件从沉船“哥德堡“号上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访华,并在故宫展出。
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伦敦一家国际保险公司投保,保额约达2500万人民币,这在艺术品保险当中首屈一指。于2005年9月26日起举办“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捞上来的。其余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外销的瓷器。12月26日展览结束后,“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纹大盘”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将由此次展览的赞助商之一—沃尔沃公司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总价值达50万元人民币,体现了中瑞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东方博物馆还收藏有从战国到明代的数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该馆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马夫、宫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为最多,还有动态异常生动的马与骆驼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厅也是按年代系列陈列的,从汉代铅釉陶壶、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国古代四大名窑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国烧制成套瓷器20万件以上。其中3万套有瑞典贵族家微。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该馆里。
瑞典哥德堡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国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外销瓷。分纹章瓷、人物画瓷、船舶图花卉图几类。外销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欧洲花卉画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宝号访问了广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
里斯本博物馆收藏印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中国生产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时:
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精美的瓷盘。
丹麦:
哥本哈根博物馆里仅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
奥斯陆博物馆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约十件。
波兰:
华沙国家博物馆远东部收藏中国陶瓷共约5OO件。
三、非洲
肯尼亚:
杰萨斯堡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肯尼亚各地出土的中国古瓷,达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较多。比如,缠枝莲花卉纹碗、秋雁花草纹碗、塔楼亭石纹碗、鸳央莲池碗等都是中国明代的产品,还有清代康熙时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
开罗博物馆藏有中国陶瓷残片1.2万片。这些残片有唐到宋初越窑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龙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两代青花彩瓷,还有唐三彩。
摩洛哥:
非斯博物馆藏有6件方形彩绘中国明代五彩瓷,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国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6.5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被认为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实在发人深思。可能由于美国历史很短,博物馆的主办者不满足于单件展品的陈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财力,制造一些风格迥异的环境来让人怀古。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面积极大,在艺术上却难称登峰造极。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还有德化著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达摩象作品。
馆内收藏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张萱《捣练图》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绘制完成之时,70岁时和他退位之际。
芝加哥美术馆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件战国提梁孟。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圆明园的乾隆大玉山子。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极为壮观而精致。在峭壁之上,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1887年蒙茨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两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
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是致力于古代东方艺术的一个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举世闻名的商代白陶,陶质细腻,纹饰精致。商代的白陶器在国内仅存残片。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就有1200余幅。美国共收藏有中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瓷盘。关于这件珍贵的中国瓷盘的由来是这样的:19世纪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谊”号在所有美国的船舶中占居首位。这艘建造于1815年的船,尽管吨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闻名世界。它曾航行到过广州。美国的画家为这艘船画了一幅水彩画。大约在1820年,广州的瓷器画家根据这幅水彩画在一个直径十英吋的瓷盘上也描绘了这艘船,上写船的英文名字,远处还隐约地出现三艘小船,显然是运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现在,这块瓷盘已成为研究美国18、19世纪航海、远东贸易、造船、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简介
千家(せんけ)是以千利休为流祖的茶道流派之家。
概要
据说取千利休的祖父田中千阿弥(新田里见系田中氏之一族)之名,改为千姓。但是,此说初出自‘千利休由绪书’的著者江岑宗左(利休之曾孙),利休在命的时代未见可证明的史料,所以无确证性。
利休死后,本家的堺千家由长男千道安继承,道安没后断绝。
从利休的养子、女婿千少庵之子、千宗旦的系统分出三千家(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此三家存续至现在。
中文名
千利休
外文名
千 利休/せん
家纹
独乐
本名
田中与四郎
目录
1 利休
▪ 死罪的原因
▪ 利休七哲
2 千家茶器分类
▪ 一期:唐物茶碗
▪ 二期:高丽茶碗
▪ 三期:和物茶碗
▪ 茶碗开壶方法
3 茶道名器
▪ 乙御前釜
▪ 大井户加贺
▪ 绍鸥茄子
▪ 松屋肩冲
▪ 一重切园城寺
▪ 曜变稻叶天目
▪ 松花
▪ 国司茄子
▪ 富士茄子
▪ 大讲堂釜
▪ 三好粉吹
▪ 相似茄子
▪ 上杉瓢箪
▪ 三日月叶
▪ 九十九发茄子
▪ 平蜘蛛釜
▪ 青磁千鸟
▪ 黑乐大黑
▪ 松岛
▪ 珠光小茄子
▪ 青磁砧大内筒
▪ 赤乐早船
▪ 四十石
▪ 楢柴肩冲
▪ 新田肩冲
▪ 初花肩冲
▪ 灰被虹天目
▪ 桥立
▪ 朝仓文琳
▪ 达磨堂釜
▪ 云鹤匹田筒
▪ 迟樱肩冲
▪ 尺八
▪ 三岛桶
▪ 打云大海
▪ 芦屋真型釜
▪ 鱼屋饭柜高丽
▪ 稻叶瓢箪
▪ 货狄
利休
编辑
千利休(日本语: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sup]Sen no Rikyu[/sup],生于1522年,卒于1591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本名田中与四郎,家纹是“独乐”。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
概要
千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铺商家,名称为“鱼屋(ととや)”,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幼名叫与四郎(与四郎),法名则为宗易(そうえき)、抛筌斋(ほうせんさい)。他从小就爱好茶道,17岁拜北向道陈为师,不久向武野绍鸥学习寂茶。1540年19岁时父亲与兵卫过世,同年改名为宗易,号抛筌斋。广为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向正亲町天皇献茶,并准备于此时就任关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赐“丰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赐给“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对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他因擅长茶汤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他转而侍奉丰臣秀吉。1587年起他独自举办北野大茶会等,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时间权势大振,但在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杀,原因不明,通说是因为大德寺三门上的木像。切腹时遗留辞世之句为: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意为“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死罪的原因
利休触怒秀吉,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说是“大德寺三门(金毛阁)改修之际的增上慢,在楼门的二阶设置自身的木像,让秀吉从下方通过”,但是也有以下各种说法,原因仍不明。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蛰居,无意判处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释、谢罪,更加怒触怒秀吉,所以被命令切腹之说。
低价茶器类以高额卖出,有中饱私囊(卖僧行为)之嫌。擅自携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钵、庭石等。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对立。秀吉希望纳利休女儿为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认为是靠女儿出世”而拒绝,秀吉因此事怀恨。秀吉企图独占交易,利休想保护堺的权益,因此被厌恶。被卷入丰臣秀长死后丰臣政权内的政治斗争。[1]
利休七哲
是千利休七位著名弟子的合称,出自江岑宗左(逢源斎)所著的江岑夏书。
细川忠兴(三斋)古田重然(织部)芝山宗纲(监物)高山重友(右近/南坊)牧村利贞(兵部)蒲生氏乡濑田正忠(扫部)之后出现加上织田长益(有乐斋)、千道安、荒木村重(道薰)并称十哲的说法,另有除去千道安 改列前田利长、有马丰氏或金森长近的说法。
千家茶器分类
编辑
《东洋见闻录》记载
茶碗是茶道的灵魂,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也是第一的茶道具,同时也是种类最为丰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并没有中国的碗的种类那么多和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基本发展出三期的趋势,即从中国进口的唐物茶碗,从朝鲜进口的高丽茶碗,日本本国生产的和物茶碗。其中,高丽茶碗的种类最多。茶道入门即是从“识器”开始,然后才是“修身”,“静心”,所以虽然日本茶道讲究禅寂,但是对于器物的要求和分别,却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日本人认为,茶之美,必须是通过器物展现出来的。日本茶碗的基本种类。一共有三期,二十多种,近100个小类
一期:唐物茶碗
唐物是指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的总称,包括唐物茶碗,唐物茶入,唐物茶壶,唐物花入等等。其中最为值钱的是唐物茶入,然后才是唐物茶碗。
中国向日本出口瓷器,要追溯到唐代,所以叫做“唐物”,当时是以赠送和私人携带的方式,把大量中国的瓷器带回日本,不过唐代的瓷器技术其实还不是很高明。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这个时候,唐物茶碗和中国茶道在日本流行开来,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时期。德川幕府成立以后,日本茶道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个时候,高丽茶碗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直到今天,唐物茶碗的观赏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使用价值,但是日本茶道讲究的主要是使用价值。其实中国各种各样的瓷器,都出口到日本过,但是出口瓷器并非精品,和清宫旧藏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日本人还是非常珍惜。
唐物茶碗主要有:
1 天目茶碗,其中包括禾目天目(兔毫建盏),油滴天目(鹧鸪建盏),曜变天目(异毫盏),俗称建州三天目。还有木叶天目,玳皮天目,龟鳖天目,俗称吉州三天目。油滴天目中还有磁州天目。除此之外,还有黄天目和灰披天目。这些都是唐物天目。
2 青磁茶碗,即我们的“青瓷茶碗”,有一般的青磁和珠光青瓷(劣化发黄的青瓷)两个大类
3 染付茶碗,就是我们的”青花瓷“
4 赤绘茶碗,也就是我们的”五彩瓷“
5 安南茶碗,越南北方原来的安南国生产的茶碗,但是也算在唐物中。
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本来是指日本僧人带回的黑色茶碗,日本的僧人多在天目山修行,从那里带回了茶碗,主要是当时福建建州窑生产的一种叫做建盏的茶碗。后来,日本人把所有的黑釉碗都叫做天目茶碗,所以天目茶碗并不特指建盏。
禾目天目:禾目天目,中国人叫做兔毫建盏,是建州窑的主要产品,由于极厚的挂釉在烧造的时候产生了流动,所以产生了一条一条的图案,这也是“窑变”的一种。是宋代非常常见的一种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古玩市场上都有大量的存世。其中,毫色泛绿为佳,而泛蓝则为极品。但是禾目天目由于数量太多,所以并没有特别有名的藏品。
油滴天目:油滴天目有两种,一种是建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鹧鸪盏,因为花纹像鹧鸪鸟的羽毛。还有一种叫磁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雨点釉,两种碗一种是南方瓷,一种是北方瓷,风格迥然不同。油滴天目是建州
窑另外一种施釉方式而成的碗,但是成功率非常低,所以传到日本就非常珍贵了。油滴天目因为釉银色,看上去就像油挂在上面而得名,又以滴中带蓝为上佳。
曜变天目:曜变天目是油滴天目偶然而成的珍品,在全世界,被认定为曜变的只有3只(据说曾经有5个除了已经认定的3个还有两个。一个是竹猫神社藏但未曾公开展出。另外一个是本能寺之变时和织田信长一起焚毁)。堪称是谜一般的茶碗。曜变茶碗可能是由于油滴中空气爆裂却没有伤及碗面而成的,所以油滴附近有异常耀眼的蓝色。曜变茶碗在古代中国被认为不好看,所以中国大陆发现了一些被砸碎的曜变瓷片。但是北宋时代,曾经有一些被进贡到朝廷,被称为“异毫盏”因为皇家认为有靡靡之音的感觉最后被打碎丢弃并禁止进宫。
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福建的建州窑,所以又叫做建州三天目。是日本茶碗中,最为高级的品种。
木叶天目:木叶天目又叫做树叶盏,是宋代江西吉州窑的有名作品。吉州窑在烧之前,用一种特殊的贴花技术,把树叶,剪纸等贴在碗面,然后上釉烧造,这样就会出现奇特的花纹。在喝茶的时候,就好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水面上,很有意思。木叶天目一般都是大口径的斗笠盏,是江西吉州窑非常普遍的一种产品。
鳖甲天目:在《大正名器鉴》一书出版前,日本人并不区分玳皮天目和鳖甲天目。鳖甲天目和玳皮天目的外观迥然不同,在中国,两种碗一直区别,玳皮天目叫做贴花盏,而鳖甲天目叫做虎皮盏。其实主要的区别还是在碗内表面。鳖甲天目是宋代吉州窑的名品,用类似建窑的挂釉方式形成很有意思的类似老虎皮的花纹。器形和木叶天目一样,大多是大口径盏。
玳皮天目(玳玻天目 玳瑁天目):玳皮天目是吉州窑最为精美的茶碗,在日本,有一件玳皮天目被评定为国宝。玳皮天目的上釉方式和鳖甲相似,但是内部都使用贴花的技术,图案一般都是吉祥的动物,文字,其中以龙凤,生肖,花草,最为众多。而窑变形成的和钧窑相似的黄色花纹,表现出了非常细腻的质感,堪称是唐物中最为华丽的茶碗。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江西的吉州窑,所以又叫做吉州三天目。比起建州三天目,吉州三天目的名气要略微逊色。
黄天目:黄天目和灰披天目的外观非常相似,都是南宋时代和元代南方烧造的黄色建盏。其烧造的方式和传统的宋代建窑有了很大的区别。是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形成特殊曜变的茶碗,能够造就星云一般的效果。在中国,黄天目茶碗很容易和北方的劣化青瓷混淆,并且认为是比较低档的茶具。但是黄天目在日本茶道的转型期被重视,其普通的外观,受到日本茶人的一致好评。
灰披天目(灰被天目):灰披天目的时间跨度要比黄天目大,最早是指一批建窑的失败品,即挂黑釉失败,或者忘记挂黑釉的建盏,所以盏面没有出现黑色,而全部是内层的黄釉,看上去就好像覆盖了一层灰一样而得名。元时代,建窑没落后,这种黄釉碗因为技术的没落而大量出现,并且少量出口到了日本。和黄天目一样,并不起眼的颜色,没有花纹,甚至是非常古朴的颜色,大大激起了日本人的美感体验,因为日本人非常偏爱灰披天目茶碗。
青磁茶碗:青磁,即中国的青瓷,在日本是极端高级的茶具,往往被当作观赏器,而不是使用器。日本的青瓷,基本上都是南方龙泉窑的作品,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明代,主要以粉青和豆青为主。古代,并没有五大窑的碗流传到日本,而且五大窑的器物中,并没有日本常见的茶碗这种器形。
青瓷平茶碗:天目茶碗的特征是胎后,碗高,并且碗口有明显的束口,这种束口的碗,后来直接叫做天目型,或者京型。而青瓷中,大多是撇口的开放造型,这种茶碗被叫做平茶碗。青瓷茶碗中,平茶碗比较多。在中国,青瓷一般不被用作茶器,因为青瓷的颜色和茶汤冲突了。日本也是一样,日本的青瓷茶碗大多是观赏。比如这只以前介绍过的青瓷马蝗绊,就因为好看,所以被足利义政氏修补而产生了新的美。在茶道具中,青瓷茶碗的评价不高,但是在观赏器中,则拥有远远高于其他茶具的艺术价值。
珠光青瓷:珠光青瓷中国认为是一种劣化青瓷,是烧造温度不够而达不到绿色的一种黄色的茶碗。但是这种碗是一种中国同安窑的特殊茶碗,是一种故意造成青瓷劣化的技法。虽然茶碗是黄色但是也的确属于青瓷的一种。
染付茶碗:染付茶碗,也就是指中国人的青花瓷。青花瓷对于中国人来说,本来也是和西域大有关系的,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这种深蓝色的染料,通过西域的传来,中国才有了这种颜色的瓷器。而这种瓷器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洁白如雪的陶土,也是只有在江西景德镇的高龄山才能找到的,也就是高龄土。明代时,青花在中国开始流行,一部分传到了日本,但是纯白和深色调,是中国丧葬的颜色,也是日本传统丧葬的颜色。
安南茶碗:安南是古代越南北部的一个邦,也就是古越南,这个地方时而被中国吞并,时而成为中国的属国,所以这里的瓷器,在日本也被划入唐物。而越南也是当时少数掌握瓷器烧造的国家,技术来自于中国。安南茶碗的种类很多,有彩瓷,但是以比较粗糙的青花为主。而且安南茶碗的器形往往比较小,德川幕府柳营御物就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彩绘安南茶碗。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受到武士的钟爱。而安南茶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经常出现蜻蜓的图案,直到今天,越南的瓷器仍然大多有蜻蜓。高丽云鹤,安南蜻蜓,一南一北两种情趣,常常被茶人津津乐道。
赤绘茶碗:所谓赤绘茶碗,就是我们中国的五彩瓷和斗彩瓷,是明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瓷器表现形式。是把绘画艺术和瓷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日本人则称为赤绘。赤绘在茶道中不被重视,甚至并不是当作茶碗使用的。但是作为观赏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以至于后来日本人的伊万里瓷器,就是模仿中国的斗彩,最后不论品质工艺都远远超过景德镇是的中国失去了传统欧洲市场,以致在民国以前说china就是指日本产瓷器而不是中国瓷器。
二期:高丽茶碗
当时世界上,中国是瓷器技术最为高超的国家,其他国家,甚至是日本,都没有烧造陶瓷的技术。但是当时中国的属国,朝鲜和安南,都得到了一定的技术。
唐物茶碗在日本流行了大约500年以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传统茶道的一个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禅寂的“和,静,清,寂”取代了足利幕府时代的“华,美,空”的美学趋向,从此唐物茶碗开始衰弱,而在这个转型期,高丽茶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多,唐物茶碗虽然有很多小类,但是总体来说,其实只有天目和青瓷两个大类,造型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束口型,一个是撇口型。但是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些甚至根本不是碗,而被日本人拿来当成了碗。高丽茶碗对于日本本土茶碗的发展,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引导,因为日本的瓷器烧造技术就是来自于朝鲜,所以日本的本土茶瓷,带有强烈的朝鲜风格。
高丽茶碗本身又根据时代的不同分为三期:
前期:1 云鹤茶碗 前期只有这一种,是14-15世纪烧造的茶碗
中期:2 三岛茶碗:包括礼宾三岛,古三岛,三岛桶
3 刷毛目茶碗:表面刷白釉的碗
4 粉引茶碗:乳白色釉的碗
5 井户茶碗:茶人评价最高的茶碗,有大井户,古井户(小井户),青井户(青瓷井户)三个大类。还有小贯入,井户脇两个小类,一共5种。
6 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了贡器
7 割高台茶碗(又直接叫作高丽):高台被割了一刀或两刀的碗
8 熊川茶碗:比较平的茶碗
9 坚手茶碗:又有本手坚手,雨漏坚手,和手三个大类。
后期:10 荞麦茶碗:荞麦色的陶土碗
11 柿之蒂茶碗:和荞麦茶碗差不多的更加粗糙的陶土碗
12 鱼屋茶碗:像鱼肚子的茶碗
13 金海茶碗:有复杂花纹的茶碗
14 伊罗保茶碗:其中有古伊罗保和黄伊罗保(肌沙伊罗保)两个大类
15 御本茶碗:融合了唐物风格的平茶碗和筒茶碗。
从介绍就可以看到,高丽茶碗的种类要比唐物多很多。
云鹤茶碗:云鹤纹是朝鲜早期瓷器常用的花纹,云鹤也是高丽瓷器的象征。早期的高丽茶碗几乎都是这种青瓷鹤茶碗,飞鹤造型的茶碗叫作狂言夸茶碗。造型非常类似于杯子,而不是碗。后期的御本茶碗也大量采用了云鹤的花纹。
三岛茶碗:三岛茶碗是一种咖啡色的装饰碗,特点是把碗分割成几个部分,绘以白色的花纹。
古三岛茶碗(雕三岛):高丽茶碗和中国茶碗一样,区分得主要方面是装饰花纹,而不是器形。但是高丽
茶碗的器形多变,是非常有意思的。古三岛茶碗采用的是一种高撇口的造型,这个造型非常独特,是唐物茶碗不具备的。简单朴素的刻花,加上除了白色以外的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陶土的胎,因此三岛并不能算是完全的瓷器,而是陶瓷结合的碗。但是这种古朴实日本人所欣赏的。
三岛桶茶碗:这是一种平底茶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茶碗,因为日本乐烧就是采用了这种桶造型,而后来,桶茶碗干脆直接被叫成了乐茶碗。但是后来又有所分类,直径大于高为乐,直径小于高为桶。和古三岛一样,三岛桶也多以白色装饰,只是器形不同。
礼宾三岛茶碗:使用平茶碗撇口造型的一种大型的三岛茶碗,本来是朝鲜祭祀用的果盆,但是在日本被当成了大型茶碗使用。
刷毛目茶碗:刷毛目茶碗有刷毛目和无地刷毛目两种,区别在于,刷毛目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即在陶碗上,直接刷上一层釉,作为装饰花纹,而露出的“地”其实都是陶土,并没有釉,这种叫做无地刷毛目,而先上一层黄釉,再刷白釉的,叫做有地刷毛目,或者直接叫作刷毛目。这种茶碗是朝鲜在釉料紧缺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是朝鲜特有的牛奶一样质感的乳白色釉,还是给碗一种强烈的温厚的感觉。后来刷毛目主要成为了煎茶碗。
粉引茶碗:粉引是朝鲜一种比较特殊的白釉,这种釉色表现出非常温厚的感觉,犹如粉末一般细腻,这种釉刷在碗上的装饰叫做刷毛目,而全部用在碗上,就叫做粉引。刷毛目和粉引其实都是属于三岛系的,因为三岛的白釉也是这种釉。这种温柔的感觉是中国白釉不具备的。而且粉引还会表现出一种粉红色,虽然里面往往夹杂很多杂质,但是其美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并且成为日本后来模仿的对象之一。
井户茶碗:井户茶碗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市井人家用的碗。这本来是朝鲜的传统青瓷,也是朝鲜人的饭碗。后来被引入日本。这种碗的口径偏大,有两个特征,一个是琵琶色,还有一个是梅花皮高台。日本茶道转型时期,井户茶碗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茶碗,被认为是群碗之王。拥有极高的评价。
大井户茶碗口径在14CM到15CM之间,表面有着犹如肌肤一样的贯入纹路,底座上包裹着梅花皮,拥有竹节一般的碗身,琵琶一般柔和的颜色。大井户茶碗,受到了茶圣千利休的格外偏爱,战国时代,大井户茶碗超过了唐物天目,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大井户茶碗是朝鲜的常用饭碗,因为朝鲜人的制作技术有限,所以导致釉面出现了很多开裂,让茶渍渗透进了贯入中,结果却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美感。而且高丽独特的陶土,让大井户的贯入非常非常密集,犹如人手的皮肤。而高台的梅花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看上去非常简陋,简直就是一个破烂,但是这种自然的亲近感和浑然的感觉,却恰好是人工难以达到的,是朝鲜人无为而为之的。大井户就等同于日本茶道美学的精神,是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一种茶碗。
青井户茶碗:同样拥有竹节高台,但是青井户的造型强调一种倒梯形的美感。青井户茶碗是一种青瓷,颜色主要是黄色,但是和大小井户不同的主要是它的造型。没有回收的碗的“腰”,只有笔直展开的撇口,就好像人的正直。同时也拥有梅花皮,更小的体积,表现出了一种正直的傲骨。所以青井户其实是一种平茶碗。
古井户茶碗(小井户):小井户和大井户的口径一样,也在14-15CM左右,但是高度却只有大井户的一半,因此是一种平茶碗。日本的茶碗其实讲究高碗和平碗的搭配,因为大井户和小井户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但是和青井户不同,小井户的碗身有明显鼓出的腰,外形饱满,是平茶碗中造型最为规整的一种。
吴器茶碗:拥有流畅造型,并且底部不露胎,全封闭上釉,极其高的连体高台,是吴器的特点。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的一种贡具,是一种带双耳的香炉,日本人把两耳拔掉,变成了茶碗,属于高台茶碗中的一种。吴器有红叶,锥,两个样式,是比较稀有。
割高台茶碗:割高台和吴器一样,也是朝鲜用于祭祀的贡具,本来也是有双耳的,也被日本人拔掉了。但是不同的是,割高台如其名字,把高台给割掉了,这是当时日本人故意改造的。因为日本当时有很多人信奉天主教,因此故意把高台割成十字,代表十字架,割高台代表了一种东西方美感的冲突和融合。即保留了高丽茶碗古朴的特征,又融入了对新信仰的解释。
熊川茶碗:熊川茶碗来自朝鲜釜山港,是一种造型独特的茶碗。在平茶碗和乐茶碗的造型之间,有着比小井户更加饱满的腰,并且笔直的口,非常接近乐茶碗。可以说是乐茶碗的圆形。同时口径12厘米左右,是一种小型的高丽茶碗。但是其外形和乐茶碗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体现饱满美学的代表。根据装饰不同,还有鬼熊川。
坚手茶碗:坚手茶碗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井户形,也有桐形,还有不规则形。坚手的特点是超级厚的釉,坚手和粉引茶碗非常相似,但是坚手和粉引属于两种不同的装饰方式,坚手的釉非常厚,甚至达到了天目茶碗的厚度。
柿之蒂茶碗:柿之蒂是一种陶土碗,表面有非常稀疏的釉装饰。颜色表现中褐色,犹如柿子的秸秆。在外形上,柿之蒂在碗身上有一个明显的角度,是其最大的特点。
鱼屋(斗斗屋)茶碗:鱼屋本来是界港渔业装卸的市原家的店名,特供阴阳师用与竹猫神社茶道用,所以这家店又叫做斗斗屋,也叫做鱼屋茶碗。鱼屋茶碗可以当作一种标准,所以里面也包含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茶碗。但是鱼屋茶碗的特点是碗都像鱼的形状。
金海茶碗:金海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比较特别的。因为在釜山附近的金海制作而得名。在形状上,金海茶碗拥有各种器形,但是有一个总特点,就是碗口在制造的时候被故意捏成了不规则的形状,看上去杂乱无章,成为了其最大的特点。
伊罗保茶碗:伊罗保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最为特殊和最为重要的茶碗,充分表现了自然中沙子的质感,是其他茶碗所不具备的,而其独特的黄色,也成为日本茶道文化转型的一个标志。
肌沙伊罗保茶碗(古伊罗保茶碗):肌沙伊罗保是日本入侵朝鲜前大量出现的黄色茶碗,表面有褐色的犹如碎石的釉,釉质粗中带细,表现出一种沙石融合之美,由于其沙质的细腻犹如肌肤,因此得名肌沙。由于胎比较薄,所以造型反而更加坚挺和规整,是后期高丽茶碗的代表中的代表。
伊罗保片身替茶碗: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装饰,即一半是肌沙装饰,一般是刷毛目装饰,底胎都是黄色釉,在转动的时候,好像变成了另一只碗一样。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茶碗。
御本茶碗:在朝鲜名叫倭馆的地方专门烧制的茶碗,是德川幕府成立以后,也就是战国时代之后最后一种
高丽茶碗,从此之后,日本进入了和物茶碗的时代。御本茶碗是专供柳营的,一共有7种,又叫做御本七作,正好代表当时高丽茶碗7个主要的造型。
御本鹤立茶碗:御本鹤立茶碗是模仿远古朝鲜云鹤茶碗的一种刻花茶碗,在制作的时胎体上刻出一个鹤的图案在上釉烧造,连续烧2次的精细的作品。这种碗结合了高丽茶碗的各种技法,粉引,刻画,贯入,刻画,割高台,是对高丽茶碗的最终总结性的作品。传世量很小。
在介绍和物茶碗(也就是日本制造的茶碗)之前,首先要告诉大家,日本人究竟是怎么掌握瓷器烧造技术的。因为日本人到了战国后期,仍然没有瓷器的烧造技术。相传,日本最早烧造瓷器的人,叫做长次郎,是战国末期生活在京都的一名窑工,长次郎受到千利休的资助,专门烧造茶碗,同时因为利休受宠,而得到了在京都权力者的中心,聚乐第,烧造瓷器的机会。因为长次郎的窑口在聚乐第(用中国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一口官窑),所以叫做乐烧,他烧造的碗,就叫做乐茶碗。这也是最初的和物茶碗。但是乐烧的产量很低,失败率很高。但是很快日本人得到了一个契机,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并且把朝鲜所有的窑工都带到日本,这才有了日本的陶瓷技术。这也是为什么高丽茶碗对和物茶碗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的原因。而被称为日本瓷器之父的人,就是这个叫做李勺光的窑工。李勺光被带到日本以后,加入长州毛利家,并且在萩市找到了适合烧造瓷器的土和釉的原料,开辟了第一个民间窑口,也就是萩烧。同时,带到日本的陶瓷工根据李勺光的经验,分别在找到了适合烧造瓷器的陶土以及釉原料,在短短30年间,日本能够烧造瓷器的窑口就多达30多个,覆盖了全国。如果不是李勺光的贡献,那么日本本土瓷器恐怕还要延后很久。
望采纳
当今,除唐人祥光复曜变油滴天目外,现仅存于世的三件曜变均被藏为国宝,油滴传世品也仅十余件,其中有一件为日本国宝,而我国尚无一件完整的油滴,曜变甚至连瓷片都没发现,不用费劲的解释,可以依凭感觉去想像,去品味宋代建盏在龙窑中烧成,其烧成难度可从烧成几率反映出来,银兔毫烧成几率比褐兔毫小得多;油滴更小,估计不会超过万分之一;而曜变就象海市蜃楼般难展芳姿;鹧鸪天目乃无上神品,值五千匹绢,曜变大师斑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
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天目釉在日本被列为“国宝”。日本人曾对天目釉进行了多次仿制试验,但均告失败。失传800年天目釉重出江湖!黝深的黑碗,像是苍穹与眨个不停的星.棒,渗进几万光年的能量.碗中茶沫轻如银河,飘然似雾.轻吻,霎时滋味舌头回,温暖原来自千年前的焰!!!当今,优秀的建盏几乎都在日本,仅存于世的三件曜变均被藏为国宝,油滴传世品也仅十余件,其中有一件为日本国宝,曜变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曜变建盏是国际陶艺界公认的天下第一名碗。
世界许多陶艺创作者因深受天目感动,将它视之为毕生创作目标,废寝忘食只为超越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