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木叶盏到底咋回事

难过的画板
含糊的河马
2023-03-23 07:09:25

木叶盏到底咋回事

最佳答案
调皮的麦片
笨笨的日记本
2025-10-06 10:19:06

木叶盏又称“树叶盏”,特指出自江西吉州窑、创始自唐宋于宋代流行的盏内装饰有木叶纹的黑轴茶盏。木叶盏是吉州窑传统制瓷技艺的代表性作品。简单的讲木叶盏就是黑釉茶盏、盏内有叶饰。木叶盏是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一般是一片叶子贴在盏心,也有贴在盏壁、盏口的,或二叶重叠的。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那美丽的结晶,虎皮、鹧鸪斑斓的色彩,以及兔毫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其制作步骤:先要将精选的天然树叶用水浸泡,经过特殊处理后除去叶肉,保存叶茎和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内,通过高温烧制,将天然树叶纹理直接烧在黑釉碗上。以黑釉衬托出黄色的叶子剪影。大自然天成的叶子所长成的“筋”纹路非常自然丰富,舒服耐看。如今很多仿品多人为画出来的叶片,或通过喷涂贴片的制作出来的木叶纹则呆板生硬,观赏性不高。

由于木叶纹碗盏的制作工艺独特,古代作品存世量少,国内很少几家博物馆有收藏。流入日本的被称为“木叶天目”,并将它列为国宝级文物。下面展示部分博物馆馆藏木叶盏。

木叶纹黑釉茶盏国内仿制者颇多,从几十元的印花木叶,到几百的喷绘木叶这类低仿,再到几千至一两万一件的用真树叶手工拉坯的木叶盏皆有。下图为“某宝”上常见的商品,通过印花、喷绘制作出来的”木叶盏“。

常见的假木叶盏,都不是用真正的木叶烧制而成,仿制方法一般有三类,分别是压印法、涂抹法和贴花描金法。

压印法出来的假木叶盏,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其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瓷坯上压印个印子。成品木叶有形无质,面光看起来生硬呆板,毫无层次。

涂抹法属于推新的一种烧法,不是传统叶盏烧制工艺。这种方法出来的盏,颜色单调,线条既不自然也不灵动,边沿还有毛刺。

贴花描金法算是比较常见的仿制烧法,就类似那种多种大花的饭碗,几块钱还惟妙惟肖的彩色,就是贴画工艺。打开某个购物网站,输入木叶盏,你就会发现很多盏都属于此种仿制盏。看起来有档次,一种富丽堂皇的模样,其实完全没有真正木叶的灵与韵,可以说它是创新,但不能说这是真正的木叶盏。

除了叶子方面还有杯子胚体,假木叶盏本身就是奔着低端市场去的,减少成本才能占领低价市场,所以不可能用费工费力还低产的手工拉胚,要用机车拉胚,这样的好处就是胚型一致,一天出个千八百个还是很轻松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几块钱几十块的木叶盏就这么诞生了。

真品"木叶盏"是将树叶经特殊处理后贴在瓷坯上,高温下在釉中化为灰烬,但叶形保持不变,灰烬堆积成质感层次,叶茎叶脉分明,尽显自然之美,每一只都不相同。摸起来叶片表面有凹凸感,要是假木叶就会很平。

木叶盏的制作对杯型、木叶、施釉、火候等工艺相当讲究,因此烧制出完整的成品极为不易。很多工艺师皆研习用真叶烧制仿制,多不得要领,鲜有成品出来,即使烧制出来的成品,与真正的传统木叶盏相比,给人同床异梦的感觉。文丘老师是木叶盏的中国非遗传承人,他的作品一直备受业内追捧。

关于买盏归根到底说的就是买的喜欢,既然喜欢,且在自身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内还是挑个好一点的,自己喜欢一点的,对于喜欢的东西退而求其次永远都不是一个上上策,虽然拿到手了,但还是会对那个没得到的有所遗憾。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最新回答
潇洒的保温杯
安静的爆米花
2025-10-06 10:19:06

  2018年2月24日在北京卫视热播的匠心文化体验类真人秀《非凡匠心》迎来了最具挑战的一期。面对这“一窑生,一窑死”的吉州木叶盏,就算是“文化百晓生”的张国立老师也陷入了重重困难中。

难 !难 !难 !

  好不容易熬过了“踩泥”“拉胚”等工序却在最后的烧制上狠狠栽了跟头。看似简单的地方往往有着最大的困难,轻飘飘的将选好的木叶放入到窑炉中再经过1300°C的高温烧制,十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好不容易烧出的成品在伍映山师傅眼里却是必须销毁的失败品。

  古法柴烧的难度不止在对火候的掌握还有考虑天气、柴草的干湿程度、装窑的疏密程度,所以不稳定极强,就算是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傅也不敢保证这一窑就能烧出完美的木叶盏。所以木叶盏自古便有着“一窑生,一窑死”的说法。而其中烧制出来的木叶品相也是决定这一窑生死的至关因素。

妙 !妙 !妙 !

  木叶盏最为独特之处便是这盏中小小的一片木叶,是这展现出来的“一叶飘空天似水”的美与韵。自然的雅趣被这一盏小小的瓷器中纳入杯中,杯中的桑叶,或是平铺盏底,或是横卧盏腹,或是牵越盏口。大小不一,叶面纹路各有不同。暖黄色的叶柄和主筋,与黑陶的典雅沉静相应成趣。折卧杯中的叶片程青蓝色调更添几分禅意。

  小小一方茶盏握在手中,触感温润,盏身通体所施的黑釉看起来油光黑亮,盏中的叶片舒展着,目光所触,随着这宁静致远的叶片思绪也变得轻松悠远了起来。

  相传“桑叶能通禅”,在瓷器中放入有通禅本领的桑叶使之在1300°高温烧制之后不灰飞烟灭还在瓷器上留下它美丽的印记。这种巧夺天工的技艺是导致品相完美的木叶盏成品率如此之低的原因。

一叶一菩提

  而随着元代后吉州窑渐趋衰败,到明代中期断烧,木叶天目盏的烧造技术也随之失传,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到如今,匠人们的不断探讨,研究,实践。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窑前的守候,无数个新方案的实验,无数次吸取失败之后的经验,最终才迎来了对烧制木叶盏技术的掌握。但是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和烧制的高难度仍是烧制出品相完美的木叶盏的两大难题。

  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这历史的悠悠长河一直奔流往前。自古以来吉州窑的烧制先于景德镇窑。而在中华这千年的烧瓷史上又诞生着着诸多奇妙瑰丽的产品,但没有哪一个像吉州木叶盏一样独特,一样具佛礼,通禅意。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这茫茫而又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如何才能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呢?不如静下心来,焚一柱香,泡一壶茶,随着这悠悠的木叶飘荡到宁静祥和的乌托邦。

  匠人用匠心带来这非凡的瓷器,只有懂得了这份匠心,才能真正的懂得这方瓷器。

调皮的柚子
无限的金鱼
2025-10-06 10:19:06
不是。木叶盏又称树叶盏。特指出自江西吉州窑、创始自唐宋于宋代流行的盏内装饰有木叶纹的黑釉茶盏。该茶盏因其烧制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多数售价在1000元左右,而200元购买的木叶盏均不是真的。用户可通过木叶纹是否具有触摸感为鉴定真伪指标。

犹豫的音响
含糊的玫瑰
2025-10-06 10:19:06

现实生活中,树叶是很常见的东西,但因为常见,现代人容易忽略它的美,我国古代的工匠曾用一片树叶,烧制出不重样的茶盏,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何现代人竟无法仿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丰城市博物馆”位于新城区丰水湖文化公园心广堂内,它有四栋仿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构成,占地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主楼心广堂为博物馆的主要展厅,馆内收藏的文物上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4件。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我们游览这座博物馆时,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玉琮、东晋洪州窑青釉博山炉、元代戏剧舞台方形瓷枕等珍贵文物。在众多展出的珍贵文物中,“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丰城市博物馆的招牌文物。我们可以看到这件文物敞口,削腹,小圈足,通体施黑釉,是古人饮茶的用具——可是这件茶具,却有一样与众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开始解密了。

谈起“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茶具,很多读者会想到宋代,因为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十分热衷于“斗茶”,而茶盏是斗茶不可或缺的用具,宋徽宗赵佶还撰写《大观茶论》。“斗茶”指的是斗茶者将各自收藏的好茶拿出来,轮流进行烹煮,然后进行品茶,最终拥有茶叶质量最好的人会胜出。古人饮茶和现代喝茶有很大区别,古代的茶大多数都会做成茶饼,并将其碾压成粉末,饮茶时连茶粉和茶水都喝下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吉州窑、建窑天目瓷中,最受喜爱的茶盏是兔毫盏、鹧鸪斑盏等,而“木叶盏”几乎无人关注,但为何在古代无人关注的“木叶盏”,却能成为丰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木叶盏”又被称为“树叶盏”,茶盏的内壁上会有一种被烧制上去的叶脉痕迹。在“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内壁,我们可以看到一片带柄树叶,它茎叶分明,颜色有偏棕红,会给人一种贴近自然,亲近自然,拥有自然的特殊美感。

制作的过程中,工匠会将天然的树叶进行浸泡,只留下叶脉,然后将它贴在已经施釉的器物上,经过高温烧制后,树叶的形状就留在器物上。最为奇妙的是,在使用“木叶盏”,如果我们的眼睛和茶盏口保持平行,会感觉树叶漂浮着。有学者认为:这片飘落在木叶盏的叶子,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他们将器物与自然进行融合,不仅给树叶第二次生命,还创造独一无二的文物,这足以让后人认识到木叶盏的价值,而部分收藏家还以收藏到木叶盏的残片为荣。

除了具有收藏价值外,木叶盏身上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谜,我们看到“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后,心中会产生一个疑问,木叶盏内壁的树叶是什么树叶呢?但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有学者认为是桑树叶,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菩提叶……在宋代,木叶盏并不受欢迎,这种茶盏被烧制出来,使用者又是谁,为何不见相关的历史记载,这也是留给后人的又一个难题。

“木叶盏”是十分珍贵的,为何后人没仿制呢?通过观察木叶盏的真品,我们可以发现盏中的叶子是凸出于釉面之上,叶茎清晰可见,用手可以触摸到,十分真实,但现代工匠烧制的“木叶盏”,叶子的叶脉却非常浅,而叶子和茶盏不能完全融合,只能形似,不能神似。除此之外,“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每个木叶盏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它不可能被仿制。木叶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专家们会解开它身上隐藏的谜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现在的工匠烧制出很多精美的茶盏,让木叶盏最简约的艺术美,永驻人间。

飘逸的乌冬面
清爽的冥王星
2025-10-06 10:19:06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有赝品。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吉又称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汉族名瓷。

区别方法:

以木叶纹来说,因其工艺早已失传,仿者不知所为,只是用树叶在瓷坯上压印个印子,烧出后,木叶有形无质,叶筋下凹,面光而无层次,玻璃釉刺眼。

真品是将树叶经特殊处理后贴在瓷坯上,高温下在釉中化为灰烬,但叶形保持不变,灰烬堆积成质感层次,叶茎叶脉分明,整叶亚光突显,用手摸之又与黑釉相平。

据说现在有用老黑釉盏粘上叶筋来充假,叶筋凸起,一摸便知。再者,真品多用桑叶作装饰,而仿品常用枫叶或其他杂叶作装饰。

扩展资料:

1、木叶盏的身世之谜

史载,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民间窑场,其瓷器品类融汇禅学与儒家文化,吸收多种工艺,装饰新颖独特,格调清新质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吉州窑的瓷器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非木叶盏所属。

木叶盏是吉州黑釉的佼佼者,内外均施黑釉,盏内放一片桑叶,送入窑室烧制。在经过1300度高温之后,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

从宋元时期开始,天目木叶就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发展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吉州窑所在地虽没有优质瓷土,但能在产品的种类和装饰上下功夫,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立于陶瓷业数百年。

吉州窑产品很丰富,有青釉器、印花白釉器、白釉釉上黑褐彩绘器、绿釉器、黑釉器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印花、剔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木叶纹等。其中又以黑瓷最为有名。

吉州窑黑瓷包括虎皮斑、玳瑁、油滴、鹧鸪斑以及上面提到的剪纸和木叶等。

中国黑瓷在日本又称天目。相传宋、元时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把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福建建窑黑釉瓷盏带回国去,遂称之为天目。

日本人按不同的花纹和色泽把黑瓷分为油天目、玳瑁天目、木叶天目、珠光天目等。他们还把日本自己烧的黑瓷称为濑户天目,朝鲜烧的黑瓷称为高丽天目。

木叶纹盏,体现了吉州窑的特有风格。制作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

木叶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叠加。所用叶子有人认为是桑叶,也有人认为是菩提树叶。经过这样加工过的黑釉碗,有一种质朴的野趣。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

另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天目木叶盏,并称其为“世之神器”。由此可见,这一举世无双的木叶盏工艺及其产品,如今已经被人们视若瑰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魁梧的板栗
含糊的太阳
2025-10-06 10:19:06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盏在这个时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产生了八大著名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越窑系)和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宋代八大窑系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南方四个(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越窑)。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宋盏的名贵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木叶、贴花、玳瑁等品类。兔毫盏:釉面分布雨丝般条纹状析晶斑纹,细密柔软如兔毛一般;鹧鸪斑盏:釉面花纹呈圆状斑点,如鹧鸪鸟胸部羽毛般美丽,且很像漂浮于水面上的闪亮油珠,故又称油滴盏;木叶盏:在盏中填入桑叶、菩提叶烧制而成,感悟一叶一岁月的浓浓禅意;贴花盏:最具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盏器,用剪纸贴入胎体烧制而成,华美而高贵;柿红盏:釉色如秋天成熟的柿子颜色,洋溢着丰收之喜庆祥瑞;乌金盏:纯色黑秞,虽极简朴,却映射出幽幽之极素光芒。

拍卖宋湖田窑茶盏靠不靠谱,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

懵懂的大雁
明理的热狗
2025-10-06 10:19:06

蔡炳龙木叶盏有收藏价值。

此作品为蔡炳龙大师烧制而成,实为艺术创作精品,釉色通透饱满,施满釉,器身圆润,造型古朴大气,内部纹理为真实树叶,树叶周身完整,叶脉清晰明朗。木叶盏烧制困难,做工十分繁琐,该盏中附有一片树叶,且如此完整无瑕疵,实为罕见精品,推荐收藏。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在闪烁着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灵性,底部印有底款“龙”字样,名家落款,打上了蔡炳龙大师建盏的专属品牌印记,收藏价值较高。

关于一叶知秋,是有寓意的,木叶盏内的一片树叶,其意一叶知秋,因颇具禅意而备受推崇,此作品为蔡炳龙大师烧制而成,实为艺术创作精品。釉色通透饱满,施满釉,器身圆润,造型古朴大气。内部纹理为真实树叶,树叶周身完整,叶脉清晰明朗。

沉默的水池
年轻的纸鹤
2025-10-06 10:19:06

感觉好多人只知道中国的瓷器种种很厉害,再就是知道一个景德镇,很少有人了解到吉州窑这一块,但其实吉州窑是世界八大名窑,有着傲人的名气,而且,他是非常美的。

吉州窑也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就位于江西吉安的永和镇,为吉州窑的来历正是源于这个地方的名字,这里在宋时称吉州,故以此为名。而且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也称“永和窑”,感觉这个知道的人多一些。从唐时开始烧制,在元朝终止。

吉州窑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吉州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装饰风格非常独特。吉州窑所烧品种繁多,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他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而且其中又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玳瑁釉、剔花、鹧鸪斑釉之类装饰手法,都非常好看,动人心弦。

此外还可以提到吉州窑出土的木叶盏。也是非常有名的。木叶盏是宋代名器,因盏内木叶纹路而闻名。纹路原本不足奇,但木叶纹奇就奇在,它不是雕的,更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叶经高温烧制留在胎胚上的印痕。让叶痕栩栩如生,叶片筋络俱在,叶柄和主筋突出,有的甚至文脉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么一件瓷器,就这么镌刻的自然,充满了艺术之感。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回看中国,会有很多瑰宝等着我们去发现。

想人陪的微笑
糟糕的猎豹
2025-10-06 10:19:06

茶盏是什么

导语: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

茶盏,可以是饮茶的器具,也可以用于彰显地位,古时贵族的斗茶便是典型的体现。对于今人,过去已为历史,而对茶盏的追求大多源于茶本身。因为茶盏因茶而生。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生相融的。茶,因为茶盏而有了形,人们既可品其味,又可观其色,还可闻其香,更可杯底留香。茶盏,因为茶的存在而存在,因为茶,它退去了初入凡尘的青涩,变得内敛、深邃因为茶,它感知到每一位有缘人的喜怒哀乐因为茶,岁月不落尘埃,它满腹灵性……

时光,让茶盏经历茶,让茶释放出最好的芳华。这芳华里有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情感,但每一份都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流行煎茶,茶具喜用青瓷和白瓷。宋代流行冲茶且斗茶成风,为了分辨水痕比出高低,宋人弃青瓷白瓷改用黑瓷,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烧制出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木叶盏等茶具珍品,使我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流行用青瓷白瓷

在唐代以前,饮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到了宋代,饮茶之风更盛,中国茶文化进入全盛期。茶庄、茶肆、茶坊、茶馆遍布城乡,当时人们常说,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和柴米 油盐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史籍上之所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是因为宋代兴起了斗茶风。

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徽宗

斗茶是由于茶水生成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先将采来的茶叶用 热气炙干,然后趁热捣碎,制成茶饼。饮用时将茶饼打碎,投入茶臼内研细后,再拿去煮茶。而宋代流行冲茶,即先将茶叶做成茶饼,饮用前把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 碗或茶盏,再沏以初沸的开水,于是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这层泡沫称为水痕,斗茶是要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方兴胜览》记载:“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因斗茶是以茶色是否鲜白为标准,因而所用茶具以黑釉瓷器为主。

宋徽宗喜欢饮茶,对如何制茶和饮茶极有研究,著有《大观茶论》一书,书中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方兴胜览》也说:“茶色白,入黑 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斗茶成风使市场对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极大,所以宋代黑瓷生产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一些青瓷窑场如福建建阳的建窑、 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生产黑瓷为主,连如定窑之类的以产白瓷为主的名窑,也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大量生产黑瓷。

 

“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建盏皆用正烧,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粘窑,釉在高温中易流动,便形成了这美美的“釉滴珠”,又称“釉泪”。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溶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与华丽的彩绘和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

宋人爱斗茶 茶盏黑为贵

宋代斗茶所用的黑瓷茶盏以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和木叶盏最为名贵,艺术成就也最高。兔毫纹的形成是由于釉中的铁质在高温中聚集,并向下流动, 产生流淌状丝毛纹,因细密如兔毛而得名。油滴盏的油滴纹是黑釉在高温中形成的结晶釉,釉面密布银灰色和褐色斑点,犹如漂浮的油滴。玳瑁盏的玳瑁纹是在黑色 釉面下出现的褐黄、铁锈色斑点,状似玳瑁背上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因这种纹饰和鹧鸪鸟羽的花纹也很相似,所以又称鹧鸪斑。

木叶盏以树叶为标本

而艺术效果最为惊人的是江西吉州窑生活的木叶盏,这种茶盏的纹饰是如何形成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制作时以天然树叶为标本,先对 叶子进行特殊腐蚀处理,去掉叶衣,只剩叶茎和叶脉,再把它贴在成型的胎体上,然后通体施黑釉高温烧制。烧成后的树叶呈金黄、浅黄、淡红、淡紫、银白等颜 色,树叶的形状及茎脉有的在黑釉的映衬下清晰可见。木叶纹有半叶、一叶,也有两叶、三叶。木叶盏的器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径10厘米左右的圆盏,另一种 是稍大一点的斗笠盏。木叶盏在宋代的名气不及兔毫盏和玳瑁盏,但其奇特的制作工艺和朴实自然的装饰风格越来越受后人的重视,以至于把它视为吉州窑的极品, 因留传至今的木叶盏寥寥无几,因而更显珍贵,是很多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