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这些碎瓷片究竟值钱在哪里?有何特别呢?2000多万元什么概念呢?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拿北京来说,这个价格也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了,而且还得是属于“豪宅”的那种。
陶瓷碗碎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当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花2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堆碎瓷片的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古玩收藏的圈子里,近年来碎瓷片的行情都非常不错,例如在去年10月份,我国河北沧州,就有一个男子售卖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碎瓷片,而且竟然开口就要600元。
而且这名男子还表示,自己的这块碎瓷片,是自己无意中在一处工地捡到的,一开始以为是工地的工人打碎的陶瓷碗碎片,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块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碎片,因此,他要价600元并不算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制作工艺不同,事实上它的价值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碎瓷片,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块块没有用的“垃圾”,而到了懂行的人眼里,就成了“宝贝”。
澳门拍卖会上,200多块碎瓷片卖了2000多万元,这些碎瓷片就都是汝窑的碎瓷片,是一堆来自于宋朝的“宝贝”,自然,即使它已经不再完整,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格了。
那么,什么是汝窑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所谓的汝窑,是我国宋代最有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魁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有多么的高。一直到我国清朝之前,汝窑制作的瓷器,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瓷器,而且历代都是将它视为珍宝,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虽然陶瓷制品在现如今的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加持下,已经变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从科学制造的角度来说,陶瓷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陶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陶瓷,事实上在古代,是分为陶器和瓷器,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陶器,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黏土制作成器具的样式之后,放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我国就已经有陶器出现了。
而瓷器作为陶器的“升级版”,事实上它的制作也要更为复杂一点,在黏土中,会添加一些其它原材料,之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可以形成表面光亮的瓷器。
陶器的出现
相对于陶器的出现而言,瓷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出现的,从年代上来看,我国商朝中期的时候,原始瓷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而到了我国汉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也开始从我国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古代发明之一。
特别是我国明清时期,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更是达到了最巅峰、鼎盛的时期,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瓷器,更是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以,因为拥有着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我国古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碎片,也才会在现代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购买收藏。
当然,这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鉴赏知识,否则,也是很容易在“寻宝”的过程中看走了眼,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陶瓷碎片看起来就是一块“垃圾”而已,只有懂行的人,才会去寻找它们、收藏它们。
河北的那名一块元青花瓷器碎片卖600元的男子来说,他就是对古代瓷器比较有研究,所以,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工地周围寻找施工过程中,从土里翻出后,被丢在一边的碎瓷片,据他讲述,他近年来收获颇丰,已经在不同的工地上,找到不少古瓷碎片了,所以,他才会摆摊售卖。
(一)清洁除垢
出水海捞瓷器开始脱盐处理及修复之前,必须首先将瓷器的表面、断损碴口、裂缝部位的各种污垢、杂质清理去除干净,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艺实施提供良好条件。
目前业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的清洁方法:
1.皂液洗涤法。对器物表面的油垢和可溶性的污物,可用肥皂水、洗洁精等溶液浸泡洗刷待修复器物。此方法是古陶瓷清洁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部分器物的清洁。
但对于釉面破损严重、釉上彩粉化褪色严重的器物则禁.止采用此法,避免这类器物遇水后酥解,及彩绘纹饰遇水洗而遭毁坏。
2.机械清除法。用小型超声波清洗机、电动刻笔刀、毛刷和铜刷等工具清除器物上的污垢。对那些不宜采用水洗、酸洗和浸泡方法进行清洁处理的器物、以及钙质附着物严重的器物,可采用此方法但不适用于胎质松软或风化严重的器物。
3.化学除垢法。用盐酸或甲酸等化学药剂来清除瓷器表面的碳酸钙、镁等附着物和面层的氧化铁等污垢。选用化学除垢法做清洁时,必须注意该试剂不能对器物本体带来破坏。可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且易于后期去除引入的试剂。
4.有机溶剂去污法。用毛笔或棉球蘸取有机溶剂,擦拭器物表面和修复部位,以达到清除各种杂质和油渍的作用。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乙醇、丙酮和乙醚。我们通过事先了解每件海捞瓷器的胎质、彩绘纹饰及破损情况,确定其可适用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剂,而后才开始实施清洁工作。
无论决定采用哪种清洁方法,都应该以不伤害器物为基本原则,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采用的方法没把握,则必须先在同类型碎瓷片等替代品上进行相关实验,得出结论后再在待修复的瓷器物件上实施。
我们对青花和龙泉之类釉下彩瓷器的普通污渍,采用稀释后的碱性溶液浸泡,浓度和时间视污渍的情况而定。
随后清水漂洗,用猪鬃刷蘸皂粉轻轻洗刷,最后再用温水冲洗干净。对于那些因透过破损釉层深入胎质的污渍,直观呈现出海捞瓷独特的痕迹,我们本着尊重历史信息的宗旨,予以适当保留,以体现其历史真实性、可读性。
对于那些由非专业人员修补过的、必须重新拆洗修复的瓷器,先将原粘补部位浸入丙酮内三至五小时化开填充冲线、粘接破损的502胶水。
再将其浸入热水中,加少许碱,-般只需10~20分钟,粘接处便会自动脱落。“.冲口”中的污垢则用棉花搓成条状,用滴管注入浓硝酸,饱浸度为80%~ 90%,敷在”冲口”之上,再用塑料膜封上,隔日开封即可去除。
我们清洗釉上彩海捞瓷时,为避免脱彩状况继续恶化,只能用药棉条蘸稀硝酸小面积逐步擦洗,然后再用清水轻轻冲干净。
另外,冬季洗刷薄胎瓷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冻和遇热爆裂。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切忌不能用瓷盆和水泥盆,以免瓷器撞伤破损。
扩展资料:
海捞瓷的特点
瓷器沉入海底后,海底生物在瓷器上必然经过附着、生存、死亡的过程, 并随瓷器一起经受海流冲击,最终被泥沙掩埋,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看上去“干”“老”,近期才”乔迁新居”的海底生物遗存基本没有。
经过上百年时间,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已完全钙化,有的已成化石状,没有新鲜感。扳开个别海底生物残留体观察,会发现里外钙化程度相同,色泽基本一致,嗅之无异味,且基本没有锐角及特别突出的部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瓷器由于刚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缝隙中, 受海流、泥沙冲击影响较小,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类还能在瓷器上长成一定的形状。
瓷器来源于瓷社,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 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流运动和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这些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并沉积下来。
因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附着在瓷釉上的- -些沉积物并不牢固,出水后用指甲也可以刮掉部分.利用渗透原理,以稀盐水浸泡这些瓷器数日后。
瓷器表面那些盐类沉积物会逐渐剥落,个别附着较牢固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 -般都可清理干净。假海捞瓷多是将新瓷器装入网内沉入海中经浸泡数月而成。
作伪者往往将装有瓷器的网一端系牢在水面固定物(如趸船、浮标、网箱等)上,一端沉入海水中进行浸泡 ,以便回收。有趣的是,他们有时还定期将瓷器提上来下些饵料之类,以吸引海里的鱼、贝赕来器物上附着、排泄,过半年左右 ,这.些所谓的“海捞瓷”就可以出水了。
这种短期浸泡瓷器有破绽可寻:瓷器上附着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看上去“湿”“新”,有的贝类好像是刚“乔迁新居”。有的附着物还有新鲜感,扳开个别螺壳观察,里外色泽相差明显,外面陈旧,面却很新鲜,有的还能嗅到明显的腥味。有的海洋生物残留体形体完整,有棱有角,没有磨损痕迹。
一、分类法 运用器型的类比,摸索出器物的起源、发展、演变、消失规律。
二、比较法 利用已知年代的标准器物与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三、甄别法 用调查、考证和科学验证等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概括。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烧不同,也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的不同、配制方法的不同、烧制条件的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面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到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候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只要你抽空去古玩市场上遛一遛,立马儿会发现瓷片卖得还挺“火”,原来似为“废品”的瓷片,现在一片卖上几十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许你发话了,除了古玩市场,哪儿还能看到瓷片,瓷器窑址、某些工地……还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一看,那就是天津市华蕴博物馆,那儿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面汉至清代的瓷片墙。
No .1瓷片墙
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期间,财长夫人看到这面凝固着中国历史碎片的瓷片墙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一面瓷片墙,就让她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 china”以及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
“畅饮”着这股历史之“水”:东汉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五大窑的各类瓷器、辽代的绿釉瓷、元代的青花瓷……看着那些焕发出别样光彩的瓷片,我们情不自禁想问谁是“挖井人”、这独一无二的创意来自谁?他就是天津市粤唯鲜集团的总裁张连志。
张连志,一个以追求“ No.1”为生活理念的人,一个致力于寻找历史碎片的人,一个不喜欢夸夸其谈的文化“实干家”。在别人把那些瓷片无情抛弃时,他默默地“捡起”,并且细心收藏。“他有好东西,从不藏着、掖着。”他的夫人介绍说。于是,追求“ No.1”的他,自然而然就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数千片瓷片,并且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 No.1”瓷片墙。
瓷片也很美
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美令人过目不忘;瓷片墙上的碎瓷片,那残缺的美却能让你震撼。
瓷片残缺美的发现者、发掘者张连志,一看到瓷片墙上的那些瓷片,就沉醉,就有诉说的冲动,“这块瓷片是钧窑的,你看这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就是被行家称为的‘蚯蚓走泥纹’。”
那面记录历史痕迹的瓷片墙上,仍然遗留着“有形有款”的痕迹。哪怕你是一个外行人,一过目,大致可以猜出,这是一个碗,那是一个花瓶……另外,还可以从款识上辨别出这是明万历的、那是清康熙的东东……总而言之,每一片瓷片都有它独有的闪光点。
究其原因,因为那上面凝聚着张连志的心血以及他的“细节情结”,数千片瓷片都是经过他的手一片片挑选出来的,好的留下,稍差一点的就剔除。挑选这些瓷片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执著追求。
“打破”瓷价位
瓷片上,我们不仅可以读出它的器形、年代,此外,还能读出许多许多,比如它的文化。
当今的女子出嫁,陪嫁些什么?无非电视、冰箱等等;想知道过去女子的陪嫁有什么吗?这从瓷片墙上就可以读出。一单“喜”瓷碗底,张连志告诉记者,碗是过去陪嫁用的,一般人家陪不起,还需稍稍有些家底的。此外,瓷片墙附近还吊有一双“喜”瓷碗(锔过),明成化和合二仙五彩碗,和合二仙寓意和和美美。明成化五彩的东东,存世品相当少,不过可惜的是,碗碎了,好在后来被人锔好,但愿和和美美没有裂痕。
瓷片墙的展示让许多人认识到了瓷片的潜在价值以及它的美,所以瓷片的价格也是腾腾上涨,原来一堆瓷片也就几十元钱,甚至更低,现在一片清代官窑的瓷片有的已卖到二三十元钱。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更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一片能卖到一二百元,甚至更高,瓷片的确有“喜”了。
由于瓷器如玻璃易碎,不易保存,以及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影响,不是传世就是盗墓而来,古瓷能完整留传下来十分稀少和珍贵。所以升值空间极大,一件精美的清代青花瓷上万元很正常,越窑或者汝窑高古瓷器价值上千万更不罕见,随着中国国民越来越富足,更多投资者开始收藏瓷器,古瓷热持续火爆。但是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也看到这点,利用逼真的高仿瓷器,骗取收藏者血汗钱,令人不齿。当今古玩市场都是鱼目混珠,真真假假,一百件有一件真品都算烧高香了,应验了一句老话“古玩市场水好深”!
在这里我还是希望大家多学点瓷器鉴别知识,理论加实践,打铁需自身强,而不是人云亦云,被所谓的专家牵着鼻子走!我也跟随师父下乡收瓷(铲地皮)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主要是揭秘行内不敢说的内幕,不法分子做旧瓷器的手法,以及怎么去鉴别真假。
一. 化学品做旧。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传世品如果保护得完好,不会像盗墓类的出土瓷器不同程度的釉面破损,其釉面具有脱玻化特征,釉光温润如玉,且底胎细腻,内壁可见“鸡爪纹”等特点。中低档次的仿品由于节约成本赚取更大利润,往往会采用在釉面上涂抹高锰酸钾来造效果。我2006年在景德镇樊家井一家仿品瓷器店里就看到一个50出头的老师傅正在加工一堆从别的店送来的“雍正粉彩碗”,塞给他一包烟套近乎,隐约间透露到,他每次加工一个收150元工钱,一天下来也能赚个几百元。首先在做好的新瓷上泼化学品高猛酸钾,具体做法是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搅拌均匀涂遍器身,瓷器底部和足圈为重点,要反复涂抹。大概四十八小时后用干布擦拭干净。奇迹出现了,瓷身露胎处、开片和断裂处都呈不同程度的古色的紫褐色。如果觉得效果不佳比如底足颜色过深,用洗衣粉擦洗,然后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高档次仿古瓷则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掌握这种技巧段的师傅为数不多。一般没熟人引荐,是不会帮陌生客户加工的。中药的配方是严格保密的,在他们店里可以看到很多颜色各异的药水瓶,但是标签已被撕掉以免泄露。用中药煮泡做旧也会因对象不同而略有差异,比如,为了造粉彩瓷蛤蜊光效果,会在中药里加少许酒精,而为了消釉下彩瓷的贼光,会滴入少许氢氟酸(一小瓶氢氟酸可以用半年)。你会好奇这种以假乱真的仿品,都销到哪里?其实樊家井一条街大部分客户都是外省来的古玩商店老板,他们半个月来一趟,一个小时之内就大包小包的扛走。现在物流发达,有的在维信看好宝贝图片,打款,直接发快递。过几天后,仿品就出现在各大古玩街!
针对这种赝品的鉴别也不难, 1、用清水将瓷器清洗干净。使用过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紫色。用手指醮点水一摸擦,手指会染成紫褐色。 2、在自然光下,用10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瓷器表面釉层,因为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不规则而自然则为真品。仿品无这现象,因为人为的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都一样。 3、老瓷有自然剥釉现象,因胎釉结合不好或时间久远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再剥。方法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但新瓷由于刚烧制不久剥釉则是打出来的,剥釉的周围胎釉结合处还是紧密的。 4、用小头针撬缩釉处或破裂的气泡,用放大镜观察其氧化程度。如果氧化自然自内而外,则为真品。
二. 做土锈。主要仿出土瓷器物为主。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将表面的光亮擦去,这道工序持最低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然后将瓷器放入茶叶加碱的水中,煮六个小时左右,使其去掉表面的“贼光”。最后,将瓷器擦上皮鞋油,然后埋入土中,瓷表面会把泥土“吃”进瓷器,古旧瓷器就做好了。高明点的大师做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瓷釉面,或者面,具体是: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瓷器釉面,刷油漆一样由下往上氢氟酸腐蚀釉刷,釉层厚的地方反复涂刷,薄处次数少点,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严重会毫无光泽。假如太亮,可以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于达到出土的效果。顶级大师则采用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强力胶水,撒上黄泥,黄泥采用古墓的泥土,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在瓷器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礼拜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然后在瓷器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昆虫,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最重要的工序是戳破气泡,用尖刀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这样就达到做旧效果!
对这种瓷器鉴定主要有:1.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称为贼光,因为釉面闪光耀眼刺眼。老瓷器的光,是从瓷器内部发出来的温润光芒,看着养眼。用牛皮磨砂过的瓷器虽然没有了火光,但是看着呆滞无光泽。所以只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难分别它的真伪!2.看棕眼(泡眼)。古人在胎做好后,用釉浆(石英,长石,滑石研磨加水调制成)一层一层刷上去做成釉面,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釉浆里面有砂石等杂质,空气含在釉面,当烧制时空气遇热破裂而出形成细微的泡眼,随着岁月老化中气泡都会产生破点。鉴定时必须上手!近观泡眼是否是人为还是自然老化而行成!自然老化的泡眼无规律可循。一定有毛边,大小不一。但新瓷上的则不同,那只是一个人工做旧程序!3.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老瓷釉面,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高仿瓷器,显微镜下会出现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注意 这小孔跟棕眼定义不一样。
三. 移花接木(接老底和加彩)。通俗讲接底就是用有官窑底款的旧瓷片,接上个新瓷器。这一招也是迎合收藏家鉴定瓷器时喜欢看瓷器底足,完整的老瓷不好找,但破瓷碎瓷就好找。找到好点的老瓷下半部,最好是底部有款的官窑瓷,然后去景德镇进货低廉的做旧瓷器,用它的瓶身和老瓷在强力胶咬粘,然后小心补彩修整,变成无缝对接。为使釉面色泽统一看上去自然无破绽,加喷强硬度的胶漆在釉上,形成透明润泽的油膜,就做成观感很逼真的老瓷。加彩是用清代的白瓷器,画上粉彩或者珐琅彩,这种瓷器釉面明显比胎新,还要配合化学做旧才完美!
鉴定手法主要为:1.因为一般是真碗底接假花瓶,因为碗底多,花瓶贵。真古董碗的底足薄,花瓶的底足厚。如果是白胎的话,放大镜下可以看出有拼接的痕迹。但颜色釉的接底,很难看出来有拼接,只能细心观察釉面和瓶里面找出破绽。2.一件瓷器,胎、釉、形、画上都是整体细腻自然,比如纹饰,因为是接老底,所以瓶身的纹饰上应该是大气自然而神韵,而不是一条纹饰纹到一半突然不见,对不上,非常不协调,这一点就可以断定是新瓷。3.看窑变,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红现象,明代比较明显,有些已经形成胎红和裂纹,老瓷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纹。4.看底款。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没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问题是鉴别是不是做旧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过的摩擦痕,新瓷器没有使用痕迹。要看款的新旧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酱油烧色做旧。
四。老釉新胎:21世纪初景德镇陆续出土了一些古代的釉料,仿制者会利用老的釉水去装饰新胎,方法为:在剥釉时最好是在瓷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小心翼翼的把釉和胎分离,一个老师傅手法熟练的话,一天可以剥5个花瓶瓷器。然后在用烧制好无釉的胎,用强力胶水跟老釉无缝拼接。
鉴定这种瓷器方法也不少:1.观察釉面与胎面的结合紧密程度,用胶水粘和会有破绽。新胎泥质都是机械研磨,比较细腻,程粉状。而老胎都是人工和制,有颗粒状。新胎比较扎手。老胎有细腻的手感。2.碗,盘,碟,杯等瓷器在日常应用之中跟油和水接触较多。在洗刷中都会行成磨蹭也会产一层自然的包浆,所以观察瓷器整体包浆,是否出现一两个地方无包浆现象,则鉴定为做旧品。
五,整体翻旧。这种达到以假乱真的高仿虽成本高,但是没有深厚鉴定功夫的收藏家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传闻景德镇有这技术的大师,年薪都是几百万,平常很少出山,一年只做几件瓷器,不反复做同一款瓷器。因为要答应客户市场上不会出现两件一摸一样瓷器。做法很讲究,比如做一件明朝永乐青花瓷,首先去博物馆参考或翻阅古籍,按照一定比例用3D打印技术复原大概瓷器模样。然后从原料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用明朝永乐时代的。泥用明代相近的,陈腐地下最少3年,不能用球磨机,要脚踩泥。釉和色料都用过去的配方,装匣钵,必须柴窑烧,也有的将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做坯烧胎。这些都是按照当时永乐工匠的烧制手法,所以这些大师对古代瓷器历史演变和工匠烧制的技术了如指掌,专研度不亚于专家。这种高超技术做出来的瓷器任凭专家有多丰富阅历还是科学仪器都检测不出个所以然,自然送拍到拍卖行不在话下。
正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对这种高仿瓷器也要专门的鉴定手法:1. 嘉庆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经过自然老化,非常掂手(即重量大)。嘉庆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基本是胎质疏松,也有胎厚,但上手后感觉轻飘飘的。所以建议大家有空时去老城区建筑工地上捡旧瓷碎片,或者购买明清青花旧瓷片观察研究,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晶莹剔透的釉水,流畅的线条,回味无穷的青花色和画面上浓郁的生活气息。2.看釉.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代,古匠便在陶器上挂釉。西周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发展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加入昂贵的玉粉,后来又在玉粉的基础上,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从瓷器上釉发展到民国,每个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手感都不一样的用手摸,摸多了,自然领悟出老瓷器的特点。看釉的另一个方法,传世品就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也就是包浆和自然磨损。盗墓出土之类,则一定有土沁。因为入过土的,在瓷器面上必有入土痕迹(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3.看纹。纹包括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瓷器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风土人情,君王嗜好,工艺水准等,掌握这些知识,就不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也不会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所以了解纹饰很重要。4.辨其声。用手指弹器皿,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这些知识都是在本人师傅教诲下和日积夜累实践总结而来,非常实用。当你拥有一件真品老瓷,滋润细媚有细纹的它能让人仿佛置身当时古代气氛中,这就是古瓷奥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