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凶狠的发箍
高贵的蚂蚁
2023-03-23 05:10:09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最佳答案
魔幻的大白
愉快的朋友
2025-10-06 18:21:07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创高价。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最新回答
粗暴的缘分
神勇的寒风
2025-10-06 18:21:07

建盏火标是古代由于没有温度计,窑内具体多少℃全凭经验,一般都会在窑口放个一两个“标本”。

觉得温度差不多的时候会拿出来观看,釉面纹理有没有形成,从而决定继续生温或者降温。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炒菜出锅前尝菜是一个道理。

建盏的产地和原料

建盏宋时由建窑烧制,因此得名,它名字中的"建"字实际上也已经点名了它的产地,即福建建阳。众所周知,建盏属于高温釉,需要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才可以烧制,其析出的斑纹属于铁系结晶釉。

受这两者的限制,建盏对胎土的耐热度、含铁量以及可塑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烧制建盏所用的胎土必须是产自建阳水吉一带的含铁量8%左右的红色胎土。

而要想取得真正可以用于制作建盏的胎土,后井村、水吉南山村和大梨村三地的胎土都是不可或缺。南山村所产的粘土大部分偏黄白色,这种粘土硅、铝的含量比较高,虽然其在最后的胎土中所占配比并不多,但理化性能很好。

后井村所产的粘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红色粘土,这种粘土本身拥有较高的含铁量,是建盏形成"铁胎"的主要原因;大梨村所产的粘土同样为红色粘土,但它的含铁量远没有后井村粘土的高,其主要用途就是为了增加建盏胎体在烧制过程中的耐高温和抗变形程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盏出窑时的开裂率。

另外,建盏的釉料选择也同样至关重要,它的主要配料为釉矿石和草木灰,釉矿石主要开采地为建阳南林,草木灰则是由水吉当地的植物烧成。

由于水吉当地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导致植被中也有较高的金属元素含量,如此一来烧成的草木灰中元素成分自然就有所不同。根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观点,这种成分的不同很有可能就是建窑建盏釉色能够"青黑"且泛蓝光的重要原因之一。

傲娇的帆布鞋
酷炫的羽毛
2025-10-06 18:21:07
建盏主要从陶瓷的胎质、独特的纹路与釉面来区别比较多,但是也有人认为底款是建盏鉴藏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标明产地、年代、用途、作者、藏家等作用,同陶瓷的胎质、釉色、装饰与形制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姓氏款

在宋代,建窑采用长达135.6米的龙窑柴烧,创下了全国最长龙窑记录。烧制建盏的规模如此之大,据悉整窑约可烧制十万件盏。

建窑隶属是民官属性齐备的大窑,又因为工艺特殊性,有露胎的传统(底部不上釉),这在当时一家工匠是很难掌握全局负担的起来的,极大可能是很多家户一起合烧,几家的盏坯放在同一个窑里面烧制,因此许多惊为天人的宋瓷,是谁烧造的都是无可稽考,建盏亦是如此,如不加区分,容易混淆。

▲水吉宋代建窑遗址的世界最长龙窑,长135.6米

因此工匠们便开始手刻底款,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姓氏(也有名字),也有可能是客人的名字。

宋代老盏及标本底部常见的手刻姓氏款,如「王」、「杨」、「陈」、「詹」、「金」、「李」等,应为工匠个人或家族标记。建盏的这种姓氏底款类似于具有商业性质的窑主、工匠姓氏铭文,除用以装烧标记外,可能还有声名在外的功效。

▲刘、禾、吴姓氏款标本

二、数字款

目前已发现的数字款有"二" "三" "四" "六" "七" "九" "十" "十三" "廿" "廿一" "廿九" "卅" "卅一" "卅二" "卅五"等数字,后者还有 "二合" "三合"等,基本都为手刻款,有的人认为这是家中排行的序齿,有的则认为这是在试烧标记顺序。

▲二、八、十、卅数字款标本

▲ 宋建窑「九」字款标本及垫饼

三、特殊定制款

1.御用贡品款

清末民初,建窑窑址发掘出底足刻印有"供御"、"进琖"字样的兔毫盏实物;1935年,在上海海关任职的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James Marshall Plumer)到水吉调查建窑遗址,带走大量标本, 1972年,日本出光美术馆根据普拉玛所持资料出版《Temmoku. A Study of the Ware of Chien(天目.建窑瓷考察)》一书,书中即有"供御"底款的照片。

贡品款即为专门进贡烧制的建盏的底款,是一种民烧官选,择优进献的制度。在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出土贡品款器皿,可以证明建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烧制贡品。

常见的贡品款刻"供御"和模印的"进琖"铭:供御"即供予御用之物;"进琖"即进盏,进上之盏也。此外,贡品款识还发现过「御」、「圣(圣)」等款。

▲ 「进琖」款鳖裙釉盏

▲ 宋「圣」字款乌金釉束口盏

此外还有监匠、新窑等款,也是印款,是否御用有争议,在器型上是和供御、进琖高度一致的。

有观点认为「监匠」或为官府监造之意,可能是建窑"民窑官用"、"官搭民烧"的表现。

▲宋「监匠」款束口盏

2.官府定制款

建盏底款中也有"官"刻款、"甲子年、奉官"阳文款、"太师栋"印款、"张大内位"书款之类,可从字面判断都是有身份的人定做。

▲原杭州东南化工厂出土建盏乌金釉残片,墨书底款:"张大内位"。墨书款在建盏中属于出口的使用比较多。

3.宗教定制

建盏始源于北宋初期,盛行南宋时期,衰落于元明时期。宋朝在我国是一个文化兼容的鼎盛时期,"佛"、"道"、"儒"思想相互交汇融合,而作为当时文人骚客主要的使用茶皿,古建盏的底款上都大有来头。

佛教遗迹:

"禅茶一味"之说由来已久,从唐代开始,茶文化就与寺院文化渊源颇深。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深受唐宋中国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几只知名传世建盏中就有从宋代僧侣手上获赠之物。

▲上图标本,上方一个"宝"字,下方刻"文益"款

文益,唐末活动于杭州与福州之间的佛家大德,佛教有禅宗,禅宗分"五眼";文益,乃"法眼"宗的开宗祖师,此物疑为文益禅师"私人订制"。

道教遗迹:

建窑窑址出土过大量关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涉及道教思想的器物、工具,揭示了中华本土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标本中的道统符号

儒家遗迹:

▲左图"隐居"印款: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映射。右图"梦应"刻款:梦应,大宋诗人。

4."音乐""体育""珍玩"等休闲文化定制款

音乐

宋代之前,音乐是礼制社会的产物,是宫墙之内的阳春白雪。直到赵宋一代,音乐才真正来到民间,在勾栏、瓦舍、乐棚,随处可以欣赏小唱、曲艺以及乐器表演。

建盏标本中就曾发现刻有"应春、年、水盏"的底款,水盏是一种盛水的敲击体鸣乐器,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有:"又有拍番鼓儿,敲水盏,打锣板,和鼓儿,皆是也。"

▲左图:"应春、年、水盏"刻款;右图为水盏:宋朝乐器,注水定音,连排成律,悬挂敲击。

体育

蹴鞠为现代足球的前身,在唐代时即出现以动物膀胱为球胆、内中充气的球类,且我国早就破解了多变平面物缝制球体的技术。

▲上图标本中的刻款形状,许多建盏研究者将其命名为"龟甲纹",图案类蹴鞠。

珍玩

四、纪年款

建盏的纪年底款存世极少,目前为止发现的有"雍熙"(北宋太宗年号,公元984-987年)、"至道"(宋太宗年号,公元995-997年)、"治平年三月"(北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大观二年四月十八日"(公元1108年)、"大中祥符四年冬"(公元1011年)、"政和元年辛卯岁六月初"(公元1111年)、"绍兴十二□(应为'年'字)"(公元1142年)、"淳熙乙巳年五□(月)"(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八月初十八日"(公元1185年)款建盏。

▲「雍熙」款建盏

▲ 「大中祥符」款钵

▲故宫藏「大宋明道」款建盏

五、其它款

其他文字款有发现「新窑」、「寳(宝)」、「正」、「茶」、「吉」、「上」、「大」、「中」、「皿」等字样,其中多数款识都比较罕见。

「大」、「中」可能用于标明建盏的大小。「上」字款产品圈足和釉色都比较出众,可能是"上品"的意思,也可能只是个人的记号。

▲宋「新窑」款金兔毫束口盏

▲颇具韵味的「寳 」字款标本

款识本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历来为专家与藏家所重。可惜史料中对建盏的记载并不详尽,很多底款的来龙去脉无可稽考,疑点甚多.笔者只能穷究现存的资料以飨读者,感谢阅读。

潇洒的楼房
欢呼的仙人掌
2025-10-06 18:21:07
(不是我写的,摘录)

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说法,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一般比较被认同的分类有:兔毫盏、油滴盏、鹧鸪斑盏、矅变盏急其他杂色盏!

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

其中“银兔毫”最为名贵,是建盏珍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2)油滴盏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3)鹧鸪斑盏

鹧鸪斑盏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器型。

鹧鸪斑是鹧鸪鸟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白点正圆如珠,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在建阳永吉镇古窑址“兔毫”瓷片到处都是,而“鹧鸪斑”的瓷片却难见到。

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4)矅变盏

矅变盏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七彩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着。

而且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

5)其他分类后续再逐步分享,结尾介绍一款特殊的斑纹:吉州窑木叶盏

在众多的吉州窑器型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就少木叶盏了。

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其朴实无华的沉稳,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7

苹果小鸽子
怕孤独的盼望
2025-10-06 18:21:07

对建盏感兴趣的朋友,都喜欢挑选一些建盏作为收藏;然而对于初识建盏的新手,在挑选建盏时总遇到很多的问题,本篇文章小编整理了一些盏友在挑选建盏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希望能够对广大盏友有所帮助。

1、对建盏工艺决定的一些特点,有心理准备

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特殊性,导致建盏的胎釉不能够做到足够精细,即便是到了现代,这些问题还是不能够得到完美解决。不过也正是因为此,建盏的精细之余也带着宋代遗留至今的粗粝质朴。

想要选到自己喜欢的建盏,必须要对同建盏工艺共生的很多特点,拥有一定了解,保持一颗成熟、包容的心才行。如若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适得其反。例如建盏经常有一些气孔,所以它不会像青瓷、白瓷那样平整光滑,收藏建盏时,这些都应该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2、变形的问题

收藏建盏,另外一个非常值得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变形。建盏的烧制需要再高温环境下进行,也正是如此,建盏的变形率会比普通的瓷器高很高。虽然在出厂前,一些明显变形的建盏会被当做次品处理,但是一些在市面上流通的建盏有偶尔会有微量变形,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

同时,手拉坯的新盏,有的口沿会稍微有点不正圆,在制坯时就有了,这是手工制品中的正常状况,不属于瑕疵,肉眼也不易看出。而宋代老盏,由于其年代久远,即便是变形非常严重,但仍然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或标本价值,不过在其他因素都类似的情况下,变形建盏的价值还是会略低一筹。

想要判断建盏是否变形,除肉眼观察外,还有一个更为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将建盏倒扣在平整光滑的桌面上,若盏沿与桌面不能贴合,易晃动,则说明这一具建盏变形比较明显。

3、避开一些不是建盏的“建盏”

胎釉是鉴别建盏是否正宗的重要参考因素,为避免你购买到不正宗的建盏,在购买时一定要认真甄别建盏的是否具有胎釉。

究其原因而言,那是因为胎釉是建盏所独有的烧制工艺;虽然不使用建盏工艺烧制的茶盏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是这一类茶具却不能够被称之为建盏。

对于这一类没用建盏工艺烧制的茶具,客观的讲,他们并没有比建盏差多少,因为本身就不是同一类产品,互相之前没有可比性,但是不是建盏却打着建盏的旗号进行销售,这一行为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部位可用用来鉴别建盏,那就是铁胎;“铁胎”作为建盏的必备特征,很多新手知道,但是不懂具体怎样去操作。首先白皙细腻的胎骨可以确定不是铁胎。而其他颜色的胎骨是否为铁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篇幅问题,小编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讲到,大部分的铁胎,是类似水泥颜色的。

关于建盏的器型,原则上只要采用建盏工艺,胎釉是采用建盏工艺的器具,都可以被称之为建盏;而建盏在器型上也可以有创新,像鸡蛋杯、公道杯这些新产品产品,圈足和止釉线修得和宋盏略有不同,也是建盏。

前面讲到的“露胎”同样可以用来鉴别建盏,但由于并非建盏的必要特征,所以只能够作为辅助参考因素。现代技术工艺条件下,可以烧出满釉盏,也属于建盏。而且满釉盏由于制造工艺困难,必须要做到不粘窑,所以多为珍品。

在某宝上搜索建盏跳出的不是建盏的“建盏”

4、关于建盏的定价

建盏的定价应该是每一个新手都会头痛的问题,因为价格跨度非常大,盏友在面对某一具建盏时,价格也很难进行估计。

在宋代,建盏的价位跨度就非常大。由于建盏的窑变太多,建盏的价位也会波动很大,虽然宋代兔毫盏是主流,占宋代建盏的比例很高,可是同为兔毫,普品、精品、极品的价位却是天差地别的。

在宋代,建盏出窑后,一部分质地好都会被皇帝、贵族和富豪最先挑走,然后才是其他阶层来购买。当然标有“供御”等贡品底款的盏,极少流入民间。

由此可见,在宋代,建盏就已经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不像汝窑之类的纯御用产品,只有官家有机会消费,一般人都很少接触到。古代如此,如今亦然,不同价格的建盏针对不同的购买人群。如今市面上的新盏,确实有一部分价格比较混乱。不过作为消费者来说,还是可以从一些普适的标准去判断。

黄金油滴盏

建盏通用的定价标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

审美价值。比如整体品相、造型水平、釉面斑纹表现等;

工艺难度。同样是建盏工艺,所用窑炉类型的不同、制坯方式的不同、胎釉配料比例的不同等因素,会造成工艺难度的差别,进而使成品率有明显升降。

电烧油滴盏

此外是否限量版、绝版,工艺师或品牌的口碑、资质等也会影响价格。一般情况下,釉面斑纹均匀漂亮、器型自然、师傅名气还可以、全手工拉胚、有底款,这样的建盏,都不会太便宜。

干净的向日葵
天真的书包
2025-10-06 18:21:07
建盏是宋代流行的茶器,作为曾经的皇室贡品,不仅享有盛宠,而且在海外也非常有名。但由于饮茶习惯的改变,到了明代,连知名茶人都不了解建盏的用途,更不用说鉴赏建盏这些东西了,而其命运的多舛,也造成国内建盏收藏的一种尴尬。

现在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建盏,不仅数量少,且其中很多是出土盏,普通盏。但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却有相当数量的建盏,其中不乏有一些极品建盏。

建盏圈里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民间的藏品很是丰富。虽然这个说法没啥毛病,但公众却都看不到啊。博物馆的藏品为什么很重要,不就是因为它们是长期对公众进行开放的,对于大众需要了解的文物,具有影响很大的意义,它们是活生生的标本,也是文化思想、精神传承的宣传口。

可惜现在不少国内的常规建盏展品,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国外的展品,有机会亲眼见到这样的人并不多。若是不能亲眼看到这些实物,没关系,多看一些高清的图片和视频内容也不错。而国内的藏品建盏,抽空可以去看看。正所谓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例如北京和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福建博物馆都有一定的建盏藏品。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虽是县一级别的,但也是国家重点博物馆。所藏的一只南宋墓出土银兔毫盏,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品质都比较出众。

不过这些博物馆所藏的宋代建盏,虽然有着不菲的价值,但对于璀璨多样的釉型来说,却只是冰山一角,数量没那么多,釉色也没有那么齐全。

我国作为建盏的原产国,这样的建盏收藏现状确实有点不太乐观。而日本并非原产地,却还对宋代建盏那么重视。他们的普通民众也能在本国欣赏顶级的黒釉瓷艺术。不仅如此,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盏藏品,并在首屈一指的博物馆进行展出。

不过,以此就说我国对建盏不重视,对这一宋人遗珍不关注,是不合理,也是不客观的。国外有那么多极品建盏,不光光是因为他们重视,其中还有一些历史原因,这里就是不展开细说了。

当然,海外的馆藏建盏虽然不错,但很少有盏底带有款项的,这不免有些遗憾。国内民间虽然有不少的好东西,但这得凭借一定的运气。即便组织一些特别展览,但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看不到。

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不应该是“深闺人未识”的情况。如果博物馆能够精心的搜集建盏,加上长期的展出,得到更多的宣传和重视,也是值得薪火相传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