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奖得主年幼时最爱在海边捡中国古瓷片,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引言: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大家对于这个话应该比较感同身受,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你的未来选择里面都会有相似因素的存在。今天小朋友带着大家来聊的是一个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生长环境。
一、诺贝尔奖得主。说实话一直都感觉那一些得奖的人,他们生活的环境一定是充满文艺的,或者说家庭环境一定是比较舒适或者是另外一个极端是一个文学奖得主他生长的地方比较出名,其实也是对于作家而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他生活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上。相信对于很多作者而言,这个小岛就是他们创作的空间,进去光顾这个小岛都会举办一些文学活动。
二、他居住的环境。不过大家知道吗?他小的时候经常住在海边,最喜欢的事情呢,就是要去沙滩上寻宝贝。除此之外,他搜的宝贝就是古代沉船上被冲上海岸的中国瓷片。相信大家小的时候应该也搜集过这样的瓷片,只不过那种就是碗的瓷片或者是杯子上面的瓷片,没有说这种中国瓷片。并且他小的时候经常会去冒险,听到关于中国的一些文化,都会非常的向往。
三、可以适当的去进行旅游。小编一直都觉得旅游可以增长一个人的阅历,同时还可以放松身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没有办法去实行。可是只有见证了不同城市的美以及不同地区的文化才能更广的界。因此小编也提醒大家,如果说有机会有时间也有能力,那么一定要出去旅游,旅游去到不同的城市,见证一下他们的历史文化。除此之外,桑给巴尔则是非洲与阿拉伯和印度的交易,中转地,中国的瓷器还有丝织品,通过阿拉伯商人的交易到这儿。可想而知这个地方它其实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涂睿明,瓷文化学者,作家,知名瓷人,景德镇长物居主人。已出版《捡来的瓷器史》《古瓷之光》《制瓷笔记》《纹饰之美》,(两次获得当当工艺美术类第一的排次),致力于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陶瓷文化与美学的传播,以当代艺术与设计的介入,将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复兴。
涂睿明本来在南昌海关工作,后来迷上了瓷器,辞职到景德镇开了一个制瓷作坊,一边研究瓷器,一边制作瓷器。对于瓷器审美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他经常可以提非常独到的见解。在这本书里,作者选了10个瓷片作为线索,这些瓷片标志着中国瓷器发展史上10个重要节点。他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和美学为血肉,勾勒了瓷器史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说的是公元1004年到1930年,这近1000年来景德镇瓷业的故事。作者的构思很巧,用10个瓷片、10个片段,串起了景德镇瓷业的兴衰。但是这个方法的寓意又很深,因为只有打破审美观念的叙事,我们才能窥见更深层的规律。
瓷器行业是中国古代的高科技产业。这本书说的是公元1004年到1930年,这近1000年来景德镇瓷业的故事。作者的构思很巧,用10个瓷片、10个片段,串起了景德镇瓷业的兴衰。但是这个方法的寓意又很深,因为只有打破审美观念的叙事,我们才能窥见更深层的规律。
今日人物至介绍涂睿明《捡来的瓷器史》
我家那边的人都在那劳作的时候拾取到古代瓷片,玉片及金银制品,很多,剩下能捡到的地方如远古城镇的废墟,现代人很少去的地方,容易发现,要不你就去挖一下,废墟那边肯定可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