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静物的常用参考有哪些?
包含的静物有:瓷罐、香蕉、苹果、梨、山竹、青椒、台灯、白菜、几何石膏像、水粉工具、盘子、衬布等。
画好素描静物的诀窍两条
1、学习构图。画面饱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
2、刻画技巧。例如画瓷器和不锈钢静物质感时将高光处卡实,塑料和衬布表面粗糙的静物是高光处则是模糊的。
素描分类
一、素描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二、写生素描在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三、素描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四、素描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素描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五、素描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纸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由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以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不同的物体还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固有色和不同的光泽等,我们描绘不同的物体时,可以因物制宜,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衬布的质感表现方法
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衬布,既有着不同的手感和视觉感受,也有着不同的形体转折关系。衬布布褶与主体物一起构成画面的基本框架,同时衬布布褶还起到联系各物体、丰富画面的作用。作画时,必须将布褶纹路的结构关系、来龙去脉表现出来。要注意布褶与物体的相互关系,布褶之间穿插较多,需要适当地有所取舍,表现时不能喧宾夺主。
陶瓷的质感表现方法
陶制品的质地比较粗糙,高光不明显,反光较弱,绘画时宜用较软的铅笔表现。瓷器有光泽,厚重,表面坚硬。与陶相比,瓷器的表面更光滑、细腻。刻画陶瓷器具应注意明暗交界线周围的明暗色阶变化,适当用纸巾揉擦,再用较硬的笔有规律地排线,笔触要平滑,不能琐碎,以更好地表现陶瓷的质感。
玻璃的质感表现方法
玻璃质感光滑、透明。其自身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但受周围环境的直接影响。表现时不仅刻画玻璃器皿本身的结构,还要刻画透过器皿所看到的物体。因此,刻画时绝对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孤立存在的物体,应将玻璃器皿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
金属的质感表现方法
金属制品表面光滑,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反光性。刻画时要特别强调高光和反光区域。其中间层次的明暗对比也相对具有跳跃性。金属制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暗面的反光也要统一在同一个色阶里,避免过多地刻画细节,致使暗面过于“花”“乱”。表现时要用流畅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用笔要软硬结合。
其他日常物品的质感表现方法
对于其他日常物品主要通过写实的表现手法,认真研究其形体结构,采用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进行塑造,结合物体间的搭配、物体与衬布之间的关系、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表现。
训练时尽量分质感练习,短期内重复画一类物体,比如金属练习、蔬果练习等。还有情境练习,如以运动为题材的羽毛球、篮球、矿泉水瓶、毛巾、运动服、杯子等。
釉就是一种玻璃体。它和陶瓷都是硅酸盐,通过熔烧能很好融合在一起。
从图片看,碗底是釉料过剩造成的。
常见的陶瓷都是有花纹和颜色的,比如说白色的瓷砖,黑色的瓷砖,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颜色的地板砖和墙面陶瓷砖,但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种透明的瓷砖,什么是透明的瓷砖呢?也就是说他们本身是透明的,没有颜色,那么有兴趣消费者朋友就会困惑了,真的有透明瓷砖吗?他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对应的优势和缺点有哪些呢?有兴趣的消费者朋友们可以综合下文进行了解。
一、透明陶瓷是什么
一般陶瓷是不透明的,但是光学陶瓷像玻璃一样透明,故称透明陶瓷。一般陶瓷不透明的原因是其内部存在有杂质和气孔,前者能吸收光,后者令光产生散射,所以就不透明了。因此如果选用高纯原料,并通过工艺手段排除气孔就可能获得透明陶瓷。早期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得到透明的氧化铝陶瓷,后来陆续研究出如烧结白刚玉、氧化镁、氧化铍、氧化钇、氧化钇-二氧化锆等多种氧化物系列透明陶瓷。近期又研制出非氧化物透明陶瓷,如砷化镓、硫化锌、硒化锌、氟化镁、氟化钙等。
二、透明陶瓷有哪些
高温陶瓷
这些透明陶瓷不仅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而且耐高温,一般它们的熔点都在2000℃以上。如氧化钍-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熔点高达3100℃,比普通硼酸盐玻璃高1500℃。透明陶瓷的重要用途是制造高压钠灯,它的发光效率比高压汞灯提高一倍,使用寿命达2万小时,是使用寿命最长的高效电光源。高压钠灯的工作稳定高达1200℃,压力大、腐蚀性强,选用氧化铝透明陶瓷为材料成功地制造出高压钠灯。透明陶瓷的透明度、强度、硬度都高于普通玻璃,它们耐磨损、耐划伤,用透明陶瓷可以制造防弹汽车的窗、坦克的观察窗、轰炸机的轰炸瞄准器和高级防护眼镜等。
热敏型玻璃陶瓷
透明陶瓷的制造是有意识地在玻璃原料中加入一些微量的金属或者化合物(如金、银、铜、铂、二氧化钛等)作为结晶的核心,在玻璃熔炼、成型之后,再用短波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等)进行照射,或者进行热处理,使玻璃中的结晶核心活跃起来,彼此聚结在一起,发育成长,形成许多微小的结晶,这样,就制造出了玻璃陶瓷。用短波射线照射产生结晶的玻璃陶瓷,称为光敏型玻璃陶瓷,用热处理办法产生结晶的玻璃陶瓷,称为热敏型玻璃陶瓷。
透明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硬度都很高,能耐受很高的温度,即使在一千度的高温下也不会软化、变形、析晶。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都很高。光敏型玻璃陶瓷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能,就是它能象照相底片一样感光,由于这种透明陶瓷有这样的感光性能,故又称它为感光玻璃。并且它的抗化学腐蚀的性能也很好,可经受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它不但可以象玻璃那样透过光线,而且还可以透过波长10微米以上的红外线,因此,可用来制造立体工业电视的观察镜,防核爆炸闪光危害的眼镜,新型光源高压钠灯的放电管。
透明陶瓷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机械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车床上的高速切削刀,汽轮机叶片,水泵,喷气发动机的零件等,在化学工业上可以用作高温耐腐蚀材料以代替不锈钢等,在国防军事上,透明陶瓷又是一种很好的透明防弹材料,还可以做成导弹等飞行器头部的雷达天线罩和红外线整流罩等在仪表工业上可用作高硬度材料以代替宝石,在电子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印刷线路的基板和镂板,在日用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皿,瓶罐,餐具等等。
提到透明的东西,我们可能第一反应的都是玻璃,但是很少有朋友会想到购置一款透明的瓷砖,实际上相对于白色的黑色的等等各种各样颜色的瓷砖而言,这种透明的瓷砖更加可以搭配,也不会影响到光照效果,而且根据花纹还可以进行磨砂和雕刻的处理,具体应该如何购置呢?对应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呢?我们不妨综合上文一起了解一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些方面的信息。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5、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玻璃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
陶瓷主要成分:Al2O3·SiO2,Ca2SiO3,Mg2SiO3,SiO2。
扩展资料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瓷器的胎料是高岭土的。高岭土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和化妆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玻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瓷器
因为没有相关的原材料。
为什么古代中国更喜欢陶瓷,而不是玻璃?从技术上来说,要想做玻璃,真的不难,难的是原料碳酸钠,这是烧制玻璃不可或缺的。但在古代,碳酸钠是无法人工制造的,中华文明是随着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地理环境不容易产碱,又没有原料,自然做不出玻璃来了。相反,中东国家位于沙漠中,沙漠中的盐湖很容易产生天然碱,所以玻璃一定起源于那里。
新时期以来,我们多次改进玻璃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各种特色的玻璃。钢化玻璃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名字里有个钢化二字,但是和钢没有关系。通过一些手段,我们在普通玻璃表面覆盖一层应力层,加工后的玻璃在硬度和强度上都会有质的提高,因此也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和载荷。然而,钢化玻璃并非无懈可击。当外力或温度作用于应力层中的缺陷并不断聚集时,压应力就会转化为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最大值时,整个玻璃就会碎掉。
技术的差距和性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制瓷技术传承了几千年,在这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望尘莫及。事实上,玻璃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中国最早的独立产品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技术上的差距也导致了质量上的差距。中国的瓷器导热性差,适合做器皿,因为耐高温,易碎。然而,玻璃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茶文化根深蒂固,中国的茶要和中国的瓷器的差距相匹配,如果换成玻璃,会觉得不伦不类。最后就是审美差异,中国人讲究素雅、内敛、含蓄,简约的瓷器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