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特种陶瓷成型方法有哪些

自信的小虾米
忧伤的冬天
2023-03-23 01:47:20

特种陶瓷成型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温暖的星月
忧虑的路人
2025-10-07 10:22:47

特种陶瓷的主要成型方法可分为:

① 压力成型方法,如干压成型、冷等静压成型、干袋式 等静压成型等。

② 可塑成型方法,如可塑毛坯挤压、轧膜成型等。

③ 浆料成型方法,如料浆浇注、离心浇注、流延成型、 热压铸等。

④ 注射成型。

⑤ 其他成型方法。如压滤法、固体自由成型制备技术、 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温度诱导成型、电泳沉积成型等。

最新回答
坦率的发箍
阳光的小懒虫
2025-10-07 10:22:47

陶瓷在生活中还是较为常见的,不少人对于陶瓷是如何制成的很是好奇。那么,陶瓷是怎样炼出来的呢?

陶瓷是怎样炼出来的?

一、选材

制作一个好的瓷器,选材是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陶土中的杂质都去掉,才能保证陶器的质量。同时,淘好的陶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或者砖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

二、制坯

“制坯”,顾名思义,就是将陶泥原材料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法捏塑成型,这是一个陶器工艺品最初的原型,也是决定其实用性能的过程。

1、拉坯成型法:将摞好的陶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陶泥拉成陶坯。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

2、泥板成型法: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3、泥条盘制法: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是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4、徒手捏制法:顾名思义,就是陶器制作匠人们根据需要徒手捏成陶器的造型,这种技法不仅可以直接的表达作者的构想,更能体现作者的工艺水平。

5、模具注浆法:用干燥的石膏模具,将制备好的坯浆注入模具中,制成所需要的坯件,这是制坯过程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技法。

三、彩绘

用各种人造着色无机化合物、天然着色矿物或金属着色材料,在陶瓷制品上画出花纹装饰的过程即称作彩绘,彩绘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

1、釉下彩:直接在成型的泥坯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釉入窑烧制,釉下彩陶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等。

2、釉上彩:在已经烧好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二次入窑低温烧制。釉上彩陶主要包括斗彩、釉上五彩、粉彩、墨彩、珐琅彩等。

四、施釉

釉是附着在陶体表面的玻璃质层,使陶器表面光滑,不透水,易清洁,并提高陶瓷的装饰性。画好的陶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

1、荡釉:将釉浆注入坯内,并轻轻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

2、蘸釉:将瓷坯浸入釉盆里,当口沿与釉面平齐时立即提出瓷坯。

3、涂釉:涂釉又称刷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的涂在釉体表面,多用于长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

五、烧窑

陶瓷器烧制基本都在窑炉内进行,其中陶器的烧成温度为600—1100度,瓷器的烧成温度为1250度—1450度。同时,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与否,烧出的瓷器色调也不同,其中空气供给充分的称为氧化焰,不充分的称为还原焰。

寒冷的铃铛
多情的水壶
2025-10-07 10:22:47
手工捏塑法:

这个简单,农村的小伙伴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泥巴,将泥巴捏成不同的造型,自得其乐,这就是手工捏塑,只不过我们没有将泥巴烧成陶瓷而已。手工捏塑是指人们随心所欲的对泥巴进行创作,做出一些简单的小型器物。属于最原始的成型方法。

泥条盘筑法:

将陶泥搓成条状,从底部开始,一层层堆叠成器物的形状,再用泥浆粘合成一个整体的器物,磨平盘筑时的痕迹,新石器时代的很多陶器就是用这种方法制作的。

泥片围接法

将泥块拍打成为需要大小和厚度的泥片,然后再根据器型拼接在一起,最后得到所需要的形状。宜兴紫砂壶的传统工艺,即是这种成型方法。

轮制成型法(拉坯)

将泥料放在特制的轮盘上,利用轮盘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坯体成型的技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做各种圆形器,有快轮和慢轮的区分。

印模法

将泥料压入特制的模具中成型,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制作小动物,一些大型器物的零部件或者纹饰,或者陶瓷人俑等。

灌浆法

这是目前大多数日用瓷的成型方法,把泥制成泥浆,然后灌入事先设计好的石膏模型之中,石膏能够将泥浆中的悬浮物吸附于内壁,因此而最终成型。该成型方法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做出的陶瓷质量高,可以说,现在小老百姓能够用到精美的陶瓷碗盘,主要得益于这种成型技法。

昏睡的枫叶
风中的唇彩
2025-10-07 10:22:47
流延成型,(Tape Casting),又称带式浇注,刮刀法。

定义及原理:一种陶瓷制品的成型方法,首先把粉碎好的粉料与有机塑化剂溶液按适当配比混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料浆,料浆从容器同流下,被刮刀以一定厚度刮压涂敷在专用基带上,经干燥、固化后从上剥下成为生坯带的薄膜,然后根据成品的尺寸和形状需要对生坯带作冲切、层合等加工处理,制成待烧结的毛坯成品。

霸气的仙人掌
称心的树叶
2025-10-07 10:22:47
传统的制陶工序并不是简单的捏泥巴过程。在选定陶土以后还得对其进行加工,即根据陶土的粘性人为地加进羼和料,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保证陶坯在高温焙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高陶器制作的成品率。配制好的陶原料还要经过粉碎,这样有利于在坯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以便烧成并获得致密的结构,减少坯体的气孔率,增强胎体烧成后的强度、硬度和比重。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古代捏练坯泥的方法,或者用人工足踩,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经过捏练的泥制,为增加粘性,提高可塑性,还要进行陈腐,据陶工介绍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胎质细腻,就是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处理过的。

制陶原料选定配制后,这就进入制陶工艺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型。我国古代成型方法包括人工成形、轮制等。手工成形可分为(一)是捏塑法,一般适用于小件陶器;(二)模制法,就是将泥料放入有形状的模子里,待半干时取出而制成陶坯的过程,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适用于特殊器物来采用局部模制法,如龙山文化中的圆锥形陶模作为袋形足的内模,现在台湾高山族至今还保留有这一种成形方法;(三)泥条盘筑法也叫泥条圈注法、泥条盘筑法或泥条泥成法等,这是一种原始的陶器成形方法,先将泥拉长成条状,按器型大小将泥条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然后用拍子拍打,使之成形。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器物,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给人以古拙感。这种方法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在使用。

轮制是古代较为进步的一种制陶工艺。它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它的特点是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陶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这种工艺大体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兴盛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坯体成形以后,还要进行修饰:首先,湿手抹平;从作坯体开始,就蘸水往上抹,使坯面不致过早因干燥而裂,同时可使坯表面平整并且可接合缝条,填补毛坯空隙。但不宜蘸水太多,否则会使泥坯软塌;其次是拍印,这样使坯体整体结实有纹饰,分段用的器物也在这一过程加以粘接修饰的,用拍子打光,使高低不平的坯体表面填平补齐,并使泥料中的片状矿物平行于坯体表面,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减少散射,进而出现光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彩绘进行坯体装饰。

在制陶过程中,完成坯体成形和修饰之后,还不算成品,还得进行焙烧。陶器烧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火候的掌握,陶窑的发明是人能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控制火候的表现,但考古资料来看,最原始的焙烧方式可能是露天架火焙烧,目前所见的陶器大多是在陶窑内烧成的。

英勇的高跟鞋
自觉的冰淇淋
2025-10-07 10:22:47
塑料成型与陶瓷成型的相同点:塑料成型工艺的特点

1.

注射成形也称注塑成形,是利用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快速注入模具中,并固化得到各种塑料制品的方法。

2.

挤出成型法是利用螺杆旋转加压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塑料挤进模具,通过一定形状的口模时,得到与口模形状相适应的塑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3.

压制成形又称压缩成形、压塑成形、模压成形等,是将固态的粒料或预制的片料加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加压方法,使其变软熔融,并在压力的作用下充满模腔,固化后得到塑料制件的方法。

4.

吹塑成形(属于塑料的二次加工)是借助压缩空气使空心塑料型坯吹胀变形,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1.

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 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 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 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2.

拉坯成型法: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再拉坯 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 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 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

3.

手捏(雕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 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 喜爱,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 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4.

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 实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1.

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 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 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 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2.

拉坯成型法: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再拉坯 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 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 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

3.

手捏(雕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 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 喜爱,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 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4.

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 实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1.

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 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 的外在肌理和创作

典雅的微笑
幸福的御姐
2025-10-07 10:22:47
问题解答:

陶艺的制作方法有5种,分别是泥条盘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印模(印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浆铸件成型法。

制作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法

①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

②将圆泥棒横放在任务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 ·天然、平缓地搓泥条,依据需求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条。

③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变转盘,顺次加高,最终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

④每添加了一层需求表里压平、压密、压匀以免枯燥时开裂。

⑤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变调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结果。

2、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根本、最简略的办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者体验泥性一泥的厚薄、软硬、干湿水平最根本的演习,可以不必东西,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在度,只需求用手把泥团捏成你本人想要造型的外形即可,这也是最陈旧的制陶办法之一。还可用雕塑刀等东西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3、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经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滚泥板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心进行,从泥块的中间向周围分散(转变布块),留意泥的厚度,要契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求。制作时要应用泥的柔嫩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应用泥板的坚固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使用局限很广,从平面到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转变,可应用泥板湿软时进行弯曲、卷合,制作成天然、美好的造型,也可应用泥板半干时制作挺直的器物。

4、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应用石膏模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办法。自古以来。此法就普遍地运用在陶瓷出产中,普遍我们运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模可以用石膏或陶泥制作成型,然后依据造型翻成若干块模具,待模具枯燥后,即可印制坯体,印模成型。印模时要用力平均,压紧,才干把造型完好的印制出来对造型复杂的作品,要分模印制,然后再组成,在接口处要用泥浆粘接好,坯体脱模后有残损的要修补,多余的要刮失落。这种办法可以多量量地复制产物,在陶瓷出产中带来良多便当,依据小我需求可在模具上制作出分歧的肌理和其他装饰结果。

5、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应用扭转的力气共同双手的举措,再拉坯机大将泥团拉成各类外形的成型办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经常见的和传统的成型办法。但技能性十分强,要求很高,有些师傅一辈子从事拉坯任务。这种办法需求花很长的工夫才敢把握,坯体可以先从简略的碗、杯、盘开端,纯熟后再拉瓶、罐等复杂的造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握拉坯技能,非得下苦功夫不成。

6、泥浆铸件成型法

泥浆铸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出产中使用普遍,也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块),石膏模留有注浆口,模具枯燥后,把配制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跟着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实时注满泥浆,当石膏模吸浆到达必然厚度时,将模内多余的泥浆倒出,控干待泥坯离开模壁后,再从石膏模内掏出坯体即可,别的还要坚持(把握)必然的干湿度进行保湿,以便进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装饰等。

活泼的寒风
拉长的蓝天
2025-10-07 10:22:47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1)坯料制备。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按其制品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坯料和注浆法坯料。成型。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产区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2)干燥,施釉施釉。德化俗称“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两种,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装烧装烧是制瓷工艺中一道很关键的工序。

(3)经过成型、上釉后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才能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现象,称之为“烧结”。这个过程称之为“装烧”。

拓展资料:装饰德化陶瓷装饰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有印纹陶;魏晋时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时代有篾划、印花、刻花;明、清时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贴花;民国时期有古彩、新彩;以至当代的喷花和艺术釉等,制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朴实豪放的特点。

无私的滑板
感性的仙人掌
2025-10-07 10:22:47
堆贴 又称"塑贴"、"堆雕"、"堆塑"。是将印出或塑出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陶瓷的坯胎上,然后罩釉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如魏晋南北朝遗址出土的陶谷、魂瓶上,往往堆贴有楼阁、人物、鸟兽、家禽等形象

堆塑出来的部分是泥,这个是堆塑是装饰的一个技法满足2个条件就是堆塑一是塑造成型而是喷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