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釉过程中的高温釉和低温釉有什么区别?
1、温度高低不同
高温釉:1300度左右温度下的烧造环境为高温釉。
低温釉:800及以下温度烧造的釉为低温釉。
2、特点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牢固,耐腐蚀,耐摩擦。
低温釉:低温釉相对不太牢固,容易脱落。
3、色泽不同
高温釉:用高温釉的瓷器相比于低温釉瓷器,色彩更为饱满。
低温釉:低温釉瓷器的色彩相对暗淡。
4、手感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摸起来更为光滑。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则略显粗糙。
5、敲打的声音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敲打出的声音更为清脆。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敲打的声音则相对沉闷。
6、本身的质地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硬度比低温釉的瓷器更为坚固。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则更易碎;
7、吸水能力不同
高温釉:高温瓷的吸水率不高。
低温釉:低温瓷的吸水率则更高一些。
陶瓷墨水就是以前用辊筒印和丝网印的釉料就是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来印,陶瓷墨水也需要高温1200度烧,只是在瓷砖行业改变了下生产工艺其实把以前的固体釉变成液体釉,
回答人的补充2011-12-15
16:16现在国内有几十家釉料企业都在开发陶瓷墨水,开发出来的也有几家,陶瓷墨水主要一块油墨和发色,油墨这块好不好直接决定从喷头喷出来的状态,色料发色不好,直接影响砖的发色,如果想更了解陶瓷墨水的可以到百度搜索与我交流
高温釉的主要成分是钙。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釉
釉根据不同的依据有多种分类,按烧成温度来分,可分为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易熔釉、难溶釉。高温釉是指烧成温度高于1300℃的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陶瓷
釉料配方:给陶瓷制品上釉,也要作一番仔细的研究,使釉料适应于陶瓷坯体的要求,这就是所谓釉料配方。决定一种釉料配方,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应该抓住如下三点:
1、由于釉不能脱离坯体而单独存在,在进行釉料研究时必须首先掌握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就是坯体的化学组成。膨胀性能、成熬湿度以及成品性能要求等等。其中,釉与坯的膨胀系数的适当配合,是釉烧成后固着于坯体表面良好与否的主要条件。
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产生釉层剥脱;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釉层产生龟裂,甚至当坯釉之间产生过大的应力时,制品也可能破坏。
高温釉
2、必须明确对于釉料本身的要求,如白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等。
3、必须注意制釉原料的纯度。因为原料所合的杂质,例如铁、钴的化合物对于釉的白度及介电性能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之,在釉料的研究中要掌握一个总的原则:一般改变釉料的成分来适应坯体而不是改变坯体的成份来适应釉。这也正象在缝制衣服时总是要使衣服适合于人体而不是让人体去适合衣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