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主要出口到哪些国家?
只要是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其次还有俄罗斯,巴西等等比例够大的国家。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的陶瓷行业原材料消耗比较高,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偏高,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增长快,但是价格低,出口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3。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档次偏高的,而出口产品则大多是中档以上的。在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数量连年增加,但却浪费了资源,也使得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在海外市场低价竞争,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利益,也引发了多个国家对于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陶瓷企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污染了环境,却只赚了小钱,或是赚了出口退税,也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钱,而大部分钱则被外国的企业赚走了。因此,陶瓷行业出口退税降低,直至最后全部取消是大势所趋。陶瓷行业是资源型的行业,瓷土等资源的耗能高,应该限制出口,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识。即便是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站在国家和行业的立场上,而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于需求应该没有一个定论吧!
抛开反倾销的话那应该就只有中东地区需求大点了,印度陶瓷是有反倾销的(每平米137卢比)
但是不知道你说的是餐具类,还是建筑类?土耳其,哥伦比亚餐具类都是有反倾销和配额的,欧盟印度等瓷砖这些有反倾销。每个地区都还是各有不同吧!
其实只要客户下订单,管他谁那儿有没有反倾销,还不一样的做单。
所以说陶瓷马桶源于英国。
陶器,目前从世界范围的出土古文物来看,最早产生于何地一直没有定论,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都有陶器出土,而目前的年代鉴定技术还无法精确测定到很具体的年代,粗略估计这几个古代文明步入陶器文化的时间应该前后都差不多。
瓷器,说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根据目前确切可考的历史证据,原始瓷大约在商朝就开始出现了,正式的青瓷大约是在公元元年前后开始出现的,汉朝在正式的古文献资料中就开始出现了“瓷”这个字。到了唐朝鼎盛时期,瓷器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亚,然后逐渐扩散到了欧洲。
是的。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扩展资料:
外国瓷器
1、伊拉克位于古代文明发祥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腹地,土地肥沃,生活富庶。这片土地曾被东方学家普拉丝塔命名为“肥沃的新月行地带”,这一地区在古代既是东方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枢纽。自1910年以来法国人贝奥雷就在此地进行发掘,巴格达以北120公里处的萨马拉遗址因出土中国陶瓷而闻名。
萨马拉位于低格里斯河畔, 公元836~892年,这里曾作为首都,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唐越窑青瓷等器;裾专家分析,与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的标本完全相同。此外在阿比达(有译为阿尔比塔)等地也发现过9~10世纪褐色瓷,晚唐、五代越窑青瓷。
2、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3、非洲的其它地方也出土有越窑瓷器。如20世纪60年代在苏丹的埃哈布、哈拉伊卜等地出土有唐末五代青瓷;50年代中期在基尔瓦岛也出土唐末到宋初青瓷,据统计,该国出土中国瓷器的遗址有46处之多。40年代末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有9~10世纪的青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
1景德镇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2东鹏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3鹰牌陶瓷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4新中源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5冠珠陶瓷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6冠军陶瓷 (台湾业界第一品牌,国家免检产品)
7金舵陶瓷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8蒙娜丽莎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9萨米特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10华光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国际的:
第一名:美国美标(American Standard)
第二名:瑞士劳芬(Laufen)
第三名:芬兰沙尼泰(Sanitec)
第四名:西班牙洛卡(Royca)
第五名:德国VB (VilleroyBoch)
第六名:英国兰圈(Blue Cirle)
第七名:荷兰斯宾克斯(Sphinx Gustavsberg)
第八名:日本伊奈(Inax)
第九名:日本东陶(ToTo)
第十名:美国科勒(Kohler)
实际上自从葡萄牙在16世纪的时候将中国的瓷器运销往欧洲的时候,就掀起了对中国瓷器的追捧。但是显然对于欧洲人来讲,单单是进口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研究着自己制造,并且按照欧洲的风格与品位制造也成为了很多欧洲瓷器制造商的目标。
总体上来讲,大部分这类的瓷器制造商都是有皇家支持,又或者是为了供应皇室宫廷的,因为造价不菲,所以普通民间的作坊很难支撑起这一整套的产业以及技术研发。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瓷器制造商有英国的皇家道尔顿,它是由亨利·道尔顿创建于1887年,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瓷器制造被授予爵士头衔的手艺人。
再比如,法国的Gien,也是有名的瓷器生产,在1865年开始他们制作的瓷器就已经开始成为法国以及其他欧洲皇室的桌上以及柜上必备的用具。
此外们更加出名的就是宁芬堡王家瓷器,但是所有者来看机已经是不同凡响,即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可以说是欧洲最古老以及最有声望的贵族家族之一。据说也是查理曼大帝的后裔。其实最先开始这个家族史明代瓷器的脑残粉,基本上在16世纪葡萄牙人贩卖的景德镇进口瓷器,都会成为他们家的藏品。而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历代君主也都十分热衷用这些精美的瓷器来装点自家的宫殿。
俗话说,粉丝当久了必然会学习一些技能。这个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就是这其中的典范。1747年选帝侯马克斯三世下令创建一个王室御用的瓷器手工作坊,为的就是从脑残粉变成深度技术粉丝,自己要开始制造瓷器。而最初的作坊就设立在行宫,直到1761年的时候,搬到了宁芬堡王宫里。这个其实还挺让人震惊的,因为这个王宫一直有个很牛的名头,那就是“欧洲最美巴洛克宫殿之一”。这个手工作坊在王宫里安家,一开就是250年。
而最初负责运作作坊的人也是出自于巴伐利亚的名门贵族。例如首任负责人帝国伯爵西格蒙德·冯·海默豪森。当然技术粉不是说当就当的,刚开始研制怎么制造瓷器肯定是不能尽如人意,毕竟中国的老祖宗们掌握着这些技术的秘方。于是马克斯三世还拨款资助这些手艺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海默豪森不肯放弃,还聘请当时著名的洛可可艺术雕塑大师弗朗茨·安东·巴斯特利,又投入巨资,最终才制作出了极具欧洲风格的瓷器以及瓷偶雕塑,也打响了宁芬堡皇家瓷器工作坊的名头。
一杯一碟,图案精美的茶壶,很多中国人迟早会重新回到这种生活中,毕竟对品质的追求,潜藏在多数人的内心。你不一定必须拥有一套来自欧洲的精美瓷器,但你应该了解一下,这些堪称艺术品的瓷器,是哪些,长什么样子,以及是什么样的社会和人民,孕育了如此精美的瓷器。
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顶级瓷器品牌,像德国的梅森(Meissen)、英国的韦基伍德(Wedgewood)、法国的塞夫勒(Sevres)、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匈牙利的海兰德(Herend)、西班牙的雅致(LLADRó)、俄罗斯的皇家罗蒙诺索夫瓷器厂( Imperial Lomonosov Porcelain Factory ) ……
这一次我们先走马观花地介绍每一个品牌的特点和主要产品,并插入自己可能并不恰当的点评。瓷器是一门学问,希望这次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机会,再谈,再再谈。
■ 德国梅森(Meissen)
北京华贸的梅森专卖店橱窗里,挂着一幅“蓝剑交锋”的海报,这就是欧洲瓷器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德国梅森瓷的标记。海报上的“1710”字样,让人有一种年代的信赖感。
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等国教是天主教。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是新教。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是东正教,三家本是一家,也都是宗教比较普及的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