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黑釉瓷器有什么特点

高高的黑夜
发嗲的百褶裙
2023-03-22 22:48:08

宋代黑釉瓷器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幽默的西装
谨慎的彩虹
2025-10-07 23:00:09

1、品种繁多,装饰异彩纷呈、瑰丽璀璨

2、纹样明朗,强调了图案布局的对称性。

3、用放大镜观察,釉内见到大小不一、分布均匀的清爽透亮的气泡。

扩展资料:

黑釉瓷分类:

虽然结晶形成的釉色和纹理不同,但釉药化学成份与黑釉基本相同,同属一个体系,同以铁作呈色剂,同为高温烧成的结晶釉,其区别仅在于釉中微量元素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的含量比值不同。

由于在入窑烧过程中,受烧造温度和气氛的影响(如温度偏低或火焰气氛掌握不当等),产生出黑釉以外的其他颜色的结晶釉,多为烧制过程中的一种釉色变异现象,故亦在此纳入黑釉瓷加以介绍。

青黑釉

~釉色光亮,黑中泛青,器口沿青黑色,釉层较薄,有的口沿甚至无釉、无光泽,器口沿至底部釉层由薄渐厚,有垂珠现象,釉色由青渐黑。用放大镜观察,釉内见到大小不一、分布均匀的清爽透亮的气泡。

灰黑釉

~全器釉面较匀净光泽,黑釉内遍布乳白色釉,犹如黑色釉面罩以灰白色薄纱。

灰白釉

~全器施釉较均匀,釉色灰白,有乳浊状的结晶斑点,在泛黑色的釉内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呈雾状气泡。有的釉面开纹片较多,有的灰色釉面带有窑变紫斑纹。

芝麻花纹釉

~在灰青色釉内满布均匀的针眼大小的青褐色结晶斑点,口沿釉层较薄。

龟裂纹釉

~所施工釉层较均匀,在灰黄色釉内,均布金黄色小点,釉面均匀分布有深褐色若龟裂状的釉纹。

黑褐釉

~褐色釉面无甚光泽,褐色釉内时有黑釉显现,或成片覆盖于黑釉上,黑釉内有褐色的丝状纹。

紫金釉

~釉色显深红,口沿无光泽,在其橙色地上散布褐黄色与红色小斑点。

砂金釉

~釉面较紫,金釉粗,无甚光泽,从垂釉珠的断面观看,釉内为亮黑色,仅于表面有薄薄的一层铁红色釉层。

柿红釉

~釉面光泽不强,红褐色釉面有深红色小结晶点,放大镜观察,釉中遍布圆形雪花状红色结晶小斑点,各小圆斑点内又有放射纹,显得极为美丽。

窑变花釉

~用放大镜观察,釉自器物口沿由上至下,如针眼般的黑色结晶釉小点逐渐增多,有的盏内壁有呈放射状黑色釉装饰。

窑变红釉

~釉面呈紫红色,用放大镜观察,釉内黑褐色地上满布紫红色无规则的条状纹理,酱红色口沿无光泽,底部聚釉处近似黑色。有的器物纹理基本一致,但色泽呈黄色。

褐红釉

~釉色呈褐红色,釉面温润,釉光较弱,口沿无光泽,较平滑的褐红色釉面上,有一层泛银白色雾状小气泡密布。

酱褐釉

~口沿至器腹施釉较均匀,较少垂珠现象,其浅褐色釉层内,密集散布有酱紫、红色的小点混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代黑釉

最新回答
傻傻的白猫
慈祥的黑裤
2025-10-07 23:00:09

宋代陶瓷中的定窑和磁州窑瓷器,以及一些属于定窑系和磁州窑系的瓷器,釉面一般无明显气泡。此外,黑瓷诸窑,如建窑、吉州窑等器物的釉表面一般也无明显气泡,耀州窑黑瓷的釉中虽有密集的小气泡,但由于气泡是在黑釉之中,肉眼看起来并不明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宋代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干粉施釉,所以气泡显得很少或者没有特点。谢谢

温暖的战斗机
光亮的蜡烛
2025-10-07 23:00:09
1,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2,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3,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漂亮的唇彩
任性的御姐
2025-10-07 23:00:09
在习惯上,人们把福建地区生产的瓷器,都称之为建窑瓷。在建瓷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建黑”和“建白”两种瓷器。前面说过,“建白”指的是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器而“建黑”,就是指宋元建阳窑烧造的黑釉瓷器。建阳在宋时属建州管辖,故称建窑,或称建阳窑、乌泥窑。这是狭义的“建窑”概念。建阳窑始建于晚唐,至两宋达于顶盛,到元代就逐渐衰落。其实,所谓建窑黑釉瓷,建阳水吉镇一带是它的主要窑场,除此,在宋元时期,同在福建的崇安、松溪、光泽、泰宁、建宁等地也都在烧造。唯宋代时,建阳窑烧造的黑釉茶盏无论数量或质量,均位居第一,著称于世。建窑也因此而跻身于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建窑除黑釉瓷外,也生产青釉、白釉、褐釉等其他瓷品。此文主要讲一下对宋代建窑黑釉茶盏的辨识要领。

在宋代时,饮用的白茶是通过半发酵的方法制成的膏饼。饮用时先把膏饼碾成粉末,再放入茶盏,沏入初沸的开水,水面即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宋人认为,泡沫越多,则茶叶就越好。文人好事,遂以斗茶来比试取乐。于是,斗茶之风骤起,后来从民间又传入皇室,皇室、官员也纷纷以此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黑釉茶盏便应运而生。因白茶入黑盏最便于观色。建窑烧制的黑釉盏一度成为皇室斗茶的专用茶盏。其中的名贵品种如兔毫盏、油滴盏、窑变釉花盏等更是成为进贡皇室的贡品。这些贡品中,部分茶盏的底部刻有“供御”、“进琖(盏)”字样的,便是当年准备进贡的贡品的见证。据已故专家冯先铭先生生前考据认为: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的兔毫盏。

黑釉盏,在当时不是只有建窑一家在烧,比它创烧略晚的吉州窑也在烧。一般传统的看法认为在品种上,吉州窑要远比建窑丰富。建窑的主要产品是兔毫、油滴、曜变和鹧鸪斑釉花盏等几种,而吉州窑除了这几种以外,尚有玳瑁斑、木叶纹、玳皮釉、虎皮釉、彩绘纹、洒彩纹、剪纸贴花等多种。但是,据当地资深研究专家近期研究发现,建窑发展到南宋,已拥有两大系列的产品。一是自然窑变类。产品包括兔毫、油滴、曜变、柿色、乌金盏等多种二是人工装饰类。从装饰材料看,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睿嘉四季等),详情可询: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有氧化铁装饰、乳白釉装饰、草木灰装饰、描金银装饰等四种从装饰方法看,有点装饰、线装饰、图案装饰、文字装饰等四种。因此,说吉州窑品种要远比建窑多的说法,看来需要深入研究。那么,如何区别吉州窑和建窑瓷,我以为,主要还是要看它的胎色和胎质。建窑用的是乌泥胎,胎色黑灰或紫黑,胎质较紧密厚实,沉着无光而吉州窑胎质较疏松,界于瓷陶之间。胎色主要是米黄和土红两种。

建窑的胎体都是厚重坚致。其底为浅玉环圈足,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可见旋坯纹。建窑器物以碗盏居多。其造型口大足小,状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口形,以敞口为多。建窑施釉器体内外均施,以浸釉法为主,外部施釉不到底,下面露胎。这是为防止施釉过满,釉水垂流,造成粘连而产生废品。因釉厚垂挂,在黑釉盏的外面下方,常可看到因釉水流动而凝聚成的滴珠状的釉块。

下面主要以兔毫盏为例,说一下辨识宋代建窑黑釉茶盏的一些要领。

兔毫盏是建窑当时烧造的一个主要品类。真品典型的兔毫盏为翻边束口,底足无釉的。胎为乌泥色。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之尖。兔毫分黄、白、褐、蓝等几种窑变色,分别称为金毫、银毫、蓝毫等。也有叫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斑等名称的。

要鉴识真伪,先看造型。真品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自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端在手上,散发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仿品上手,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外观过于规整,胎釉比真品要显单薄,制作过于灵巧。总之,古韵嫌不足。多看真品,不难感受。

再观其胎体。真品上手较沉,有压手感。乌泥胎胎质坚致,修胎随意有力,虽粗糙却自然。圈足虽是玉环式,但较浅而近于平底。由于宋代施釉常用浸釉之法,工匠须手捏圈足,盏口朝下,浸入釉浆。这样,在圈足边缘的胎面上,有时会留下工匠以手抓捏的手指痕,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另,圈足内沿可常见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因高温烧造而粘附于上,不易脱落。这一点,也是真品的特征之一。胎底于放大镜下可见呈肥腻状,这是时间造成状态,所以无法做出。仿品在放大镜下是做不出肥腻的玉质感来的。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由于配比掌握不好,胎色不够深,不似宋代真品的粗、紫、黑、坚,有一种沉重感。

很主要的一点是观其釉面。真品的黑釉盏,由于运用浸釉法施釉,盏放正之后,釉水会从上到下呈自然流淌状。高温烧造后,口沿釉水较薄,多呈黄褐色。从上到下釉水渐次变厚。兔毫流淌下垂,呈现出一种浓淡深浅,上浓下淡,曲弯而不规则的状态。纹理流畅而均匀。阳光下黑色釉面闪烁出金红色的光点,兔毫发出金、银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睿嘉四季等),详情可询: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或蓝色的光芒。釉色肥厚,有玉质感。仿品因胎釉提炼不够,杂质偏多,因此,釉较难烧出应有的光芒和色彩。仿品黑釉窑变的效果勉强,兔毫的感觉不强。釉面显干燥,放大镜下感受不到肥腻的玉质感。窑变的兔毫条应是向下快速流动的痕迹。但仿品因胎釉配比和窑温控制不当,铁质过多(真品胎中铁质含量在9%以上,烧造窑温在1300度以上),导致流淌受阻现象。真品垂流痕迹有如烛泪,厚而没有规则,参差不齐。仿品过于薄,过于整齐,不自然。

宋代黑釉盏一般都是出土器。经过千年土中腐蚀,釉面用手摸起来应有一种扎手感,放大镜下可见坑坑洼洼的麻子状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的可见露胎之处。另,褐色兔毫比黑釉更易受浸,因此,用手摸之,可有凹凸不平之感。放大镜下可见兔毫凹陷于黑釉之下,这就是时间的烙印。仿品常釉面平滑、光亮,黑釉和兔毫在同一平面之上。也有用强酸腐蚀处理,使整个釉面受损,变得木死无光,没有温润之感。也有用金刚砂或砂纸打磨口沿做旧,仔细观察,可以识破其做假伎俩。

同样,鹧鸪斑油滴盏也可大致运用上述方法来鉴定。真品的油滴盏器身布满斑点。呈金色、银色、蓝色、黄褐色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在盏的束口处放大镜下可见呈色干燥,有自然开片。釉面上的油滴处,在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结晶状,也有开片。但黑釉底色上则没有开片,这也是建窑黑釉的一个特征。底足露胎,虽粗糙,却有肥腻感。仿品釉水垂淌常显无力,有火爆气,或经做旧后,木死无光。放大镜下常见不到开片,底足也没有肥腻感。油滴的色彩变化不多。而真品的色彩变化丰富多彩。这种窑变现象的不充分,说明仿制者还没有真正掌握古人的窑变技术。油滴盏仿制较难,因此,市场出现仿品,鉴定较之兔毫盏要容易一些。仔细辨别,不难分出真假来。

野性的金针菇
从容的小松鼠
2025-10-07 23:00:09

黑釉瓷器为什么拍卖价格这么高,揭幕背后的秘密!定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在定窑中,定窑以白瓷产量最多最著名,而以“黑定”数量最少、最珍稀,古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说的就是黑定极其珍贵的现象。

北宋黑釉瓷物拍卖价格高的背后秘密在哪里拍卖藏家目击现场+陆先生(lupen1314)

北宋黑釉的瓷物,充分发挥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创烧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又富有装饰效果的黑釉瓷产品,品种多样。黑釉装饰多样性的成就突出表现在茶盏釉色装饰艺术上,这与宋代社会盛行饮茶、斗茶的风尚是分不开的。由于黑釉茶盏利于衬托白色茶末,易于观察茶色而广受时人喜爱,即使是宋徽宗赵佶,亦常与臣属斗茶,上行下效,颇具影响。由于黑釉茶盏为斗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瓷器的烧制盛极一时,从而促进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发展,以至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瓷窑都烧制黑釉瓷器,成为当时风行一时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

于先生的定窑黑釉?荠瓶,口径3.2cm,底径4.2cm,高8.2cm,瓶口大小适中,精致玲珑,结合古人日常生活的习惯而制作,瓶身整体釉色为黑釉,着色力强,颜色鲜艳,且有很高的抗腐蚀作用,形状像?荠,腹部在黑釉的衬托下显得稍黄,且纹理比较随意,却不失大气,瓶身线条流畅,与黑釉相托出端正优雅,表面光亮,如同打蜡般,虽历经历史的长河,却丝毫没在其表面留下风霜,实在难得可贵。

古老而神奇的定窑黑釉陶瓷艺术一直从唐代延续到了今天,史籍记载中尤以宋代最为繁荣兴盛,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它因其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装饰艺术风格而名扬天下,它所创造出的产品无一不彰显出“用”与“美”的结合,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古州文化的奇葩。在黑釉瓷的发展史上,一代代无名的工匠们为瓷业艺术的发展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同时也筑就了黑釉瓷器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没有好的平台怎么会卖出好的价钱呢!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而于先生的定窑黑釉?荠瓶,优雅精致,实属精品,值得收藏!北宋黑釉瓷物拍卖价格高的背后秘密在哪里拍卖藏家目击现场+陆先生(lupen1314)

机智的犀牛
故意的戒指
2025-10-07 23:00:09

有些收藏界友人,对宋代黑釉瓷器真品甚感兴趣。自北宋至南宋,烧制黑釉瓷的窑场其实很多,分布各地;烧出来的黑釉瓷各有特色。釉色、造型、纹饰和工艺等方面不大相同,精粗差别亦大。

如果要蒐藏宋代黑釉器,首推建窑,精品最珍贵。通常,其胎色为黑或紫黑,粗糙但坚硬;除了口沿较薄外,胎骨皆厚重;外底部均有露胎处,不规整是特色之一,建窑黑釉色层如漆者多,具光泽,口沿呈褐棕色层;釉面常见小白疵点。有些则釉有垂流下淌,于底周围形成乳浊釉滴状结晶;器身常用划纹作装饰。

黑釉瓷在两宋时十分普及,釉面上装饰也多样化,繁简丰拙不一;流畅的线条刻法亦因地域性而异。除了建窑外,诸如河北定窑、江西吉安永和窑、河南鹤壁窑和山西临汾窑等,同样生产不少黑釉瓷器。装饰分别用剔、刻、划、印花(如山西平定窑)之类方法,俱备特色。

像附图,乃河南地区烧造的黑釉梅瓶,纹饰线条也露胎,一如底部足部;风格粗犷简拙,另富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通常河南鹤壁窑黑釉器油滴结晶斑点很小,光泽较强。

北宋时期的黑釉油滴瓷碗,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收集,现藏于陕西汗青博物馆。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别品种之一,特点是在黝黑的釉面上出现银灰色金属光芒的小圆点,状如夜空的星辰,又像一滴晶莹透亮的油珠,非常优美。其形成机理是釉层中的氧化物经高温产生剖析所致。油滴釉是黑釉中的一个特别种类,属结晶釉,其盛烧于北宋,衰于元末,以福建的建窑最为著名。昔人盛赞油滴釉器“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映日透视,晶莹醒目”。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的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发了一种新的境界。黑瓷本是瓷器中最广泛、最单调的一种釉色,而宋人却古迹般地创造出结晶釉,如油滴、兔毫、曜变、鹧鸪斑,使黑釉成为一种别具气势派头的艺术釉。油滴釉作为此中的代表,使用铁元素在釉中孕育发生差别形状的结晶,采用不同温度和差另外烧制工艺,创作出变革莫测的满天星斗般的油滴结果,一改黑釉的单调与平庸,为黑釉增加了色泽。

黑釉瓷器在北宋时期兴盛,与其时宋人饮茶以及“斗茶“时尚的盛行有着亲密的联系。宋饮茶,先将茶叶制成半发酵的茶饼。饮茶前将茶饼碾成零碎粉末放入茶碗之中,再沏以刚煮沸的开水。宋代的茶盏分别有五种釉色,包括黑釉、修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此中以黑釉盏最受接待,这是由于茶叶泡开后水面浮起一层白色泡沫,斗茶先斗色,以茶面泡沫为青白者胜出,灰白次之,黄白最下。黑瓷盏因便于烘托白色茶沫,视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喜好,像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

迄今我们所见到过的油滴釉器多出自于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而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体厚重,釉面黑暗。如此之大和如此般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范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性,环布碗底的油滴雀斑,晶莹透亮,增加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

震动的洋葱
称心的百合
2025-10-07 23:00:09

收藏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收藏什么的都有,有收藏瓷器的,有收藏木器的,有收藏珠宝玉石的,还有收藏名人字画的、古籍善本的,可以说只要是市面上有的就有人收藏。

就拿我个人来说,特别喜欢山西窑口的黑釉瓷,俗称老窑瓷,为瓷器类的一种。

黑釉瓷看似简单,想要玩出名堂来可并不容易,不仅各个时期都有烧制,而且器型多样,釉色工艺繁多。单纯拿年份来说,从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到建国初期,都有黑釉瓷烧造,光山西境内就有文字记载的窑口就62处之多,其中介休长治的八义窑、霍州窑,大同的怀仁窑、浑源窑都比较出名。

山西黑釉瓷器大都为民用器,俗称老窑瓷。一意为古老之瓷,区别于明清以后;二意为老百姓用瓷,风格大致以太原南北分界,有多处明显区别。

一、胎质山西南部窑口,其胎质细密,且轻薄,造型秀雅,有中原汉文化的传承,太原以北至大同、阳高,胎质粗疏且厚重,造型粗狂,有游牧文化气息。

二、南部釉色纯色且釉薄,这与胎质细腻有关,北部相反且大多有流釉现象。釉色的窑变南部为片状,有时由于窑位、窑温不同产生局部或者整体窑变,当然也会与胎质和釉料含铁含铜有关。

三、绘画与剔、刻、划、印纹饰,山西南部的纹饰大都是写实,刻画细腻,而北部的纹饰大都写意、豪放,一只鸟可以一笔而成,有大朴大拙之美。

飘逸的含羞草
热情的乐曲
2025-10-07 23:00:09

黑瓷的烧制与白瓷一样,需要有效地控制胎和釉中的含铁量,白瓷是要将含铁量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黑瓷则相反,要使铁的含量达到百分之八以上,而且要严格控制烧成温度,才能烧出乌黑发亮的黑釉瓷器,我国东晋时已基本掌握了黑釉瓷的烧制技术。

唐以前黑瓷的烧造远不如青瓷和白瓷盛行。进入宋代后,烧造量激增,在已发现的窑址中有三分之一都有黑瓷出现,甚至产生了像建窑、吉州窑这样的专门烧制黑釉的名窑,这在宋以前是没有的。这种现象与宋代盛行饮茶有关,饮茶在我国始于西汉,到唐代已不分南北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开来,尤其是始于宋代的斗茶风,使饮茶具有了超乎止渴作用以外的修生养性价值,社会上层、文化艺人、寺院僧人尤爱此道,宋徽宗就经常与臣子斗茶。宋代的茶叶先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前碾成细末,沸水冲开后浮起一层白色茶沫,在宋代青、白、黑、酱各种釉色的茶盏中,黑釉瓷器最能衬托白色茶沫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产生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黑釉装饰工艺。

激昂的雪糕
追寻的老虎
2025-10-07 23:00:09

宋代烧造黑釉瓷器最负盛名的窑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以建阳窑烧造的“油滴”、“兔毫”黑釉瓷为众多文人所津津乐道。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送南屏谦师”写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反映了建阳窑黑釉兔毛盏的盛誉。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建阳窑的黑釉瓷作为深受欢迎的商品,由此远销日本、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