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底部刻字含义
建盏主要从陶瓷的胎质、独特的纹路与釉面来区别比较多,底款也是建盏鉴藏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标明产地、年代、用途、作者、藏家等作用,同陶瓷的胎质、釉色、装饰与形制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创高价。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建盏刻字没有什么特定的词语,如果你买来自己用,可以刻一些激励自己的词语,比如:自强不息、滴水穿石、善败由己等,如果是买来送人,那可以刻一些祝福的词语,比如:锦绣前程、万事如意、财运亨通、招财进宝等,如果是给长辈买来做贺寿礼物的话,可以刻:福如东海、祝寿延年、南山之寿、龟年鹤寿等。
建盏: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器身或底部,用以表现器物的年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标识。
款识的作用在高古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是深度研究学习的资料,也为鉴别作品的年代、作者、装饰者等信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依据。
根据现代的研究发现宋代建盏的款识很多,据考证建盏包括残件在内共发现五百多种款识。在这些建盏底款中有很多款识都是非常特别的,五花八门的款识不成体系,无形中加大了辨别老盏真伪的难度。
如今建盏行业的很多名师匠人也会在作品中打上自己独有的款识,不少盏友在刚触及建盏时,甚至会先看底款后买盏。
其实这对于刚入门建盏的新手来说是有点懵,甚至是摸不清头脑的,对于大师或者老款的底款还不是很了解,无法分辨其真假,今天笔者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建盏的底款,主要从老盏跟新盏两方面来分析:
一、老盏底款
▌贡品款
贡品款顾名思义则是专为进贡所烧制的建盏所带的底款,常见的贡品底款有镌刻的「供御」款、模印的「(进盏)」款。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贡品款识之外,还有发现带「御」、「圣(圣)」等款识的。这几类底款均被考古界认为是宫廷定制的标记,毕竟在皇权至上的古代,这类字眼是不能随意乱用的。
▌数字款
数字款在建盏底款中也是一大类,分为纯数字款与带数字款两类。
数字款均为手刻款,一般认为是部分窑工为计数所刻,也有观点认为是试窑时所刻或是说为了区分各家的盏,数字款的标识在建盏中较为常见。
▌姓氏款
姓氏款算是瓷器中较为常见的款识,大都是工匠个人或家族的一个标记。
关于姓氏款,有种说法是因为古时候建盏烧造所用的龙窑,体制规模过大,长可达百米,预计整窑可烧十万件盏。如此大规模的建盏烧制,其中所需的成本恐不是一家工匠能负担得起的,最大的可能是由多家合烧。为了避免混淆,所以要用不同的姓氏来标明归属。
▌年号款
年号款是建盏底款中存世极少的,且作为手刻款的印记,其刻字风格比建盏其他手刻款更加拘谨规整。
年号款目前为止发现的有「雍熙」、「至道」、「大中祥符四年」等字样。另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大宋明道」款建盏。
▌其它款
建盏的款识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标识,包括有文字款、符号标识款、双圈款,甚至有部分无法识别的款式。在这些款识中有多数都比较稀少特别,且没有具体说法,也可能只是个人的记号。
二、新盏底款
不同于老盏款识的样式繁多,市场上大部分的新盏的底款一般多为姓名款。
现在有所名气的建盏师傅大都会在盏底留下专属的款识,作为一个独特的名牌标识。由于目前建阳烧盏师傅众多,笔者无法一一列出,在这里主要归纳了部分建盏大师的常见底款,仅供盏友们参考。
1. 孙建兴——落款为“建”、“兴”、手刻全名“孙建兴”底款(早期偏少)
2. 李达—落款为“达”
3. 陈大鹏—落款为”陈大鹏“、“大鹏”、“大鹏印信”和“陈大鹏制”
4. 黄美金—落款为”黄美金“、“美金”
5.陆金喜——落款为“晦翁”、“建溪官盏”
6. 蔡炳盛—落款为“盛”、“炳盛”
7.叶礼忠—落款为“忠”、“叶礼忠”
8. 卓立旗—落款为“旗”
9. 孙福昆—落款为“孙福昆制”
10.阙梅娇—落款为“阙”
11. 裴春元—落款为“裴春元”、
12. 孙莉—落款为“孙莉”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大师底款之外,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别的。若有其他非遗大师手作盏疑问可后台与笔者探讨。
有时候同一个大师制作的建盏底款也是有变化的,不同系列的盏品底款可能都不一样,不同价位用不一样的款。
其次建盏底款也品牌和个人之分,比如陆金喜、孙福昆也有其专属的品牌底款等,如果要有更深入的了解还是需要盏友们多看才能有所收获。
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刻什么字才是最好,有寓意即可。也可以刻姓。也可以刻数字。
古代工匠们开始手刻底款,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姓氏(也有名字),也有可能是客人的名字。
宋代老盏及标本底部常见的手刻姓氏款,如「王」、「杨」、「陈」、「詹」、「金」、「李」等,应为工匠个人或家族标记。建盏的这种姓氏底款类似于具有商业性质的窑主、工匠姓氏铭文,除用以装烧标记外,可能还有声名在外的功效。
目前已发现的数字款有"二" "三" "四" "六" "七" "九" "十" "十三" "廿" "廿一" "廿九" "卅" "卅一" "卅二" "卅五"等数字,后者还有 "二合" "三合"等,基本都为手刻款,有的人认为这是家中排行的序齿,有的则认为这是在试烧标记顺序。
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说法,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一般比较被认同的分类有:兔毫盏、油滴盏、鹧鸪斑盏、矅变盏急其他杂色盏!
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
其中“银兔毫”最为名贵,是建盏珍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2)油滴盏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3)鹧鸪斑盏
鹧鸪斑盏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器型。
鹧鸪斑是鹧鸪鸟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白点正圆如珠,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在建阳永吉镇古窑址“兔毫”瓷片到处都是,而“鹧鸪斑”的瓷片却难见到。
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4)矅变盏
矅变盏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七彩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着。
而且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
5)其他分类后续再逐步分享,结尾介绍一款特殊的斑纹:吉州窑木叶盏
在众多的吉州窑器型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就少木叶盏了。
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其朴实无华的沉稳,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