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98亿的天津瓷房子,遍地都是零钱,这是咋回事?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旅游业的拓展和开发,越来越多奇特的景点展现在了大众眼前。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景点,它虽说是人工建造但却价值连城,而且满地都是零钱纸币,甚至多到让工作人员都发愁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这个价值连城的景点叫做“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和平区。为什么起名叫做瓷房子呢?原来这栋精致的小房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每一个瓷片、每一个瓦砾,所有的建造材料和摆设都是古董文物,据说它用到的瓷器就超过四千余件,各种古瓷片贴砖更是数亿不止,里里外外的古董、玉器、石雕等物品更是成百上千,可谓是用古董“堆砌”起来的房子,这样的房子自然价值连城,据相关专家拍卖和估价,它居然可以达到98亿元的价值,真可谓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经典之筑。
可是为什么说它遍地都是零钱呢?原来因为这栋瓷房子是用古董“堆砌”而成,老百姓也将它视为古物,甚至觉得它有着日月之精华和灵气,所以都前来参拜和许愿,久而久之这个瓷房子就从普通的景点演变成了许愿祈福的地方,所以大众也就将此比作了“许愿池”一般,许愿祈福之余都会留下钱币以作虔诚和“供养”。
但是这瓷房子毕竟不是许愿场所,而如今这里俨然变成了许愿之地,满地的零钱属实让工作人员无处下手,每天也是来不及捡拾,所以这种情况真是让工作人员啼笑皆非属实无奈。
这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价值98亿元的瓷房子,先不说这满地的零钱,就是它上下里外的每一处皆是古董文物瓷器玉石,就冲这一点小编都觉得是旷世之举,如果有机会小编真想去大开眼界,至于这满地的零钱,小编到不会效仿,不知道小伙伴们如果去此地会不会也扔零钱呢?欢迎给小编留言一起讨论。
古瓷是历史珍品,不可再造。由于年代久远,保留到今天的名窑、名品瓷器少而又少。市场上很难收集到完整而又品相好的古瓷名品。因此,一些收藏者往往收藏历史上的名窑瓷片,以慰嗜爱之心。如宋汝窑、钧窑、官窑、哥窑的瓷片,自宋代起就一直是收藏家寻觅的对象,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收藏和喜欢古瓷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加,这就使古瓷片价格“水涨船高”。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张连志这个“银行”里面的都是年代久远的货真价实的古瓷片,光贴瓷房子的墙壁就用了7亿片,瓷房子博物馆刚刚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十五大设计独特的博物馆之一,与法国卢浮宫齐名,真是中国的骄傲。近几年古瓷片收藏太热,关注瓷房子程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天津的文化地标是我们的骄傲,又怎么会去破坏他呢?它是天津的“万国城市博物馆”,全是天津人自己的创造。如今,张连志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瓷房子,不是我们信手拈来人民币的银行!
此“银行”非彼银行,在张连志的“银行”里,我们不要做拿来主义者。
原因:
首先,佛头是整尊佛像文化的凝聚,也是雕刻耗时最长,最为精美之处。古代工匠只有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才能雕刻出好的佛像,一生只打造一尊佛。
统治者发起灭佛运动,佛头就是首当其冲受到迫害的。削掉头颅,没有了思想的寄宿之地,佛头是不能随便摸的。甚至有的佛像被手脚斩断,佛教文化自然会受到挫折,或者说是一种思想压制。
加上各国列强侵华战争时期,对中国进行了大肆地劫掠,佛像难逃其祸。整尊佛像太过于笨重,贪婪的他们就选择了最值钱的佛首,砍掉带走,贩卖。
扩展资料
瓷房子博物馆的建筑结构
瓷房子使用了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开放时间 9:00-18:00
2、
天津
有两处瓷房子,赤峰道这个对外开放,就是上面的门票价格,五大道还有一处,就在疙瘩楼那儿,以前是餐馆现在整修还没有对外开放,但可以看外观,也是贴着各种瓷片。瓷房子每个人喜好不一样,看点评也是褒贬不一,如果只看外景是不需要买票的,想深入了解可以买票进去,最好听听讲解,会长知识加深记忆。
生活有姿有色,他还是一个很享受生活的人,本人很有礼貌也很绅士。
走进瓷房子,你会为它的绚丽、古雅和气势所折服。这里是瓷的国度,整栋房子贴满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产地的古瓷片,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彩。
瓷房子主人叫张连志,他说:现在被称为收藏品、在拍卖场上竞拍的那些东西,其实在过去就是我们家常用的物件。
我爷爷是天津的大盐商,住在意大利租界,邻居都是非常显赫的人,其中有五位总统先后在此住。近代一些名人如:梁启超、曹禺、甚至戴笠等都在此住过。这样的环境能够造就喜欢收藏的人。
中国的文化传承与许多国家不同,秦朝以后中央集权盛行,使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贵族消亡。而专制的皇帝和权贵也都不会传承太久,他们极易被新崛起的造反者宰杀,甚至斩草除根。
这样的国家政体对民众是恐怖的,而对皇室及权贵却更加恐怖和残忍,造反者往往会摧毁并掠夺被推翻者的一切,其中包括生命、血缘、社会关系、文化、土地、钱财与藏品。中国缺乏博物馆和成体系的传承文物,上述状况就是直接原因。
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现为天津市商业中心),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法式建筑。瓷房子分上下5层,作为主楼,其身后有一栋4层的条形楼房,两边还各有一座200多平米的耳房,总计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瓷房子所处地段原来叫做督军街,是一些将军和督军们所住的地方,像大将军张学良、段祺瑞等都在此处设有住所。据考证瓷房子原来的主人是一位中央财政大臣,解放后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开始在此办公,后工商局迁新址,因年久失修此处闲置很长时间。
2002年9月,经有关方面介绍,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张连志先生花巨资将其购置下来。由于此建筑年限过长,很多地方都已腐朽和塌陷。为了能够保护且在利用此楼,张连志开始实施大规模动工,除外部结构外,内部掏空、加固;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把平顶改为尖顶;两边原来普通的红砖耳房改为透明的玻璃房。此后开始进行贴古瓷片的工作。工程刚开始时,很是费了一些功夫。因为这是一项没有图纸的工程,设计者粤唯鲜文化产业集团的总裁张连志先生,更是没学过设计,又没学过建筑,完全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开始慢慢摸索着前进。先前,瓷片总是贴了拆,拆了又再贴,后来随着张先生梦想的成熟,工程进度越来越快,且越来越壮观。
到目前为止,瓷房子已历时五年,工程还在进行当中。粗略统计,瓷房子已用掉了4亿多片古瓷片(宋元钧瓷为主,少量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官窑、民窑所有门类均有),5000多个古瓷瓶(唐三彩、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清青花、清粉彩、清珐琅彩、清五彩等),4000多个古瓷盘和碗(宋、元、明、清各个时期),500多个瓷猫(明清时期磁州窑瓷为主),瓷鸟(明三彩),300多尊石狮子(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汉白玉狮子,且多为官器,造型各异,堪于卢沟桥的石狮子相比),一尊清代的琉璃狮子(此狮子为母狮子,高近两米,形象逼真、体态匀称,且完好无损,堪称孤品);300多尊佛造像(多为汉白玉造质,北魏、北齐、东魏、唐代、宋代为主);小瓷人(辽代三彩);石象(明代)、石刻“武庙”(明代);200多幅古代、近代和国外名人的书画(国内如唐代张萱、周昉、宋代梁楷、苏轼、赵佶等、元代陈林、钱选登、明代陈洪绶等、清代朱耷、马元驭灯、现代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国外如达芬奇、毕加索、梵高、达利等),几百件明清时代的家具(明代带矿物色的门楼、明大披麻灰的大门、椅子、桌子、黄花梨的条案、椅子、红木的家具等);石雕(明代汉白玉石棺,宋代汉白玉石造像等);20多吨天然水晶石(紫水晶、黄水晶、粉水晶、白水晶),投入资金20多亿。
瓷房子所用瓷器年代从汉代一直跨越到清代,窑址除五大名窑外还有龙泉窑、耀洲窑等,中国所有官窑、民窑瓷器种类到可以在这里看到,只是有些瓷器有残缺或打过矩子,尤如“东方的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