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怎么修复,方法
古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了。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这三种类型。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考古研究修复可以说是三种修复类型中最容易的,只需要把古陶瓷破碎的部分拼接粘牢,将缺少的部分用石膏补上,打磨修型,恢复原样即可。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修复水平不到,则不利于展览和交易,如修“过”了,则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为多。
其他有关古陶瓷修复的方法,还有:
1、“金缮”修复。即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天然大漆不会造成化学污染,金粉装饰性较强。
2、“锔钉法”。这是民间保留的一种传统修复工艺,做法是在瓷器碎片上钻孔后,使用金属锔钉,将瓷器碎片重新铆钉在一起。这种修复因为技术的限制,只能恢复器物的使用功能,不但无法恢复器物原貌,而且对胎釉造成更多损害。
3、“热修”。即用釉料等材料将器物拼接之后入窑重烧。这种修复方法不但损害、歪曲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而且可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不被文物修复专家采用。
工具:大漆、糯米粉若干、松节油
1、首先,我们准备一个裂开的瓷器。
2、把大漆,糯米粉,松节油三者混合在一起。
3、我们要搅拌呀搅拌,等它们变得粘稠。等到像麦芽糖一样能拉住搅拌棍。如果太稀不黏稠是不行的,这一步一定要认真搅拌。然后把我们配制好的胶状物涂在破碎的断口处。
4、然后把缺口粘起来。最好把粘合断口处用胶纸贴住,不然的话待会它自己又会裂开。
5、把我们修复好的次成品放在通风口处,等待漆干,等漫长的一夜,你可以把胶纸撕开。继续等待大概十来天。把修复的裂口旁的多余的漆用小刀刮掉,也可以用砂纸在上边轻轻的抛光。
6、然后用红漆沿着缝描一遍,红漆上用松节油稀释后涂很薄的一层就够了,十分钟以后当表面半干的时候用毛笔刷上金粉。然后我们就把多余部分的金粉轻轻擦掉,然后就修复成功了。
二、点补法:所用原料跟喷涂法类似,只是改变了操作工艺,不用喷涂,而是用小刀片点上去,干燥后再打磨。好处是操作简单了,也不用喷一大片面积了。但最主要的容易变色脱落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重烧法:修补部位上料后回炉重烧,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所有修补方法里面最好的,但也是成本最高的。特别对陶瓷制造企业来说,燃料成本是所有成本里面最大的,有不少企业甚至在60%以上。现在燃油燃气价格疯长,很多陶瓷厂只把缺陷很大的产品选择回炉重烧,小面积瑕疵还是选择用其他方法如光固化法修补。
四、光固化法:这种方法与以上各种修补方法截然不同,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它的操作也极为简单,修补剂固化只需40秒,从打磨修补部位、填补膏状修补剂、光固化、再抛光完成修补,整个修补过程也只需要2分钟。而且耐酸碱浸蚀,耐清洁擦洗,绝对不会脱落,不会变色,解决了陶瓷厂最大的后顾之忧。这种修补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扩大修补面积,瑕疵多大,修补面积就多大。正因为光固化修补具有以上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目前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卫生陶瓷、电瓷及微晶石材生产厂家的广泛应用。
艺术性修复方法首推专家修复方法。但古陶瓷修复这活计如果请专家,价格可不菲。一个裂缝冲口,就得要上个千儿八百的。如再需修补个官窑器,或修复后的陶瓷器价格能喊上万元的话,专家的要价就不会是小数目了。所以,修补前好好端量一下,否则就不必去花这么多钱,自己动手修补一下。
修复古陶瓷方法,主要步骤无外乎先将所有的碎片与器物的关系用纸头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图,看各碎片之间的关系做好记号。再找出碎片接口哪有斜面,必须属于先粘接的第一块。有些部位异物沉积而产生黑斑线,需特别清洗。可用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将主器物上的裂纹缺口清净。尽可能地将缝里的色差减弱,这样粘接后的吻合面就没有痕迹。再对碎片处用棉花条吸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线上,将黑色物质“钓”出来,一般半小时即可。如遇黑色深沉,多换上几次棉花条,反复进行清洗,直至黑色彻底洗尽为止。注意每块残片及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要用双氧水清洗擦净。粘接前,要等待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适合于陶瓷器的环氧树脂或者502胶粘接。瓷片间的结合处尽量少涂胶,以防空隙过大,合拢时走形错位。
如果遇上有缺口需补缺的。可用瓷粉、石膏粉或者家用祛污粉等矿物长石材料研磨出的石粉,加白色环氧树脂拌合成软泥片。再按缺口的图形压制缺片供补缺用。或者用牛角刮刀随型补缺。固化后的多余坚硬部分,用软轴雕刻机轻松自如地就能将其修补平整。补缺后用木砂纸打磨平整,缝隙处用瓷器腻子填平,最后用细质水磨砂纸磨平作色。过去使用的粘接剂多为天然植物胶,修复后的瓷器接缝有易变色缺憾,一眼就能辨出做过“手脚”。现在粘接时,多使用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容易变色,手感,观感均跟原来的器物没什么两样。而且后补的材料敲击时,也有瓷化很好的金属声。
对修补过的地方上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配制好瓷釉,一般是将硝基漆与三倍乙酸乙酯调匀,如果原物件釉子泛青或者泛土黄,就需要加点丙烯漆颜料,在小玻璃杯中调匀。色要准,上釉动作要干净。一般用精制不掉毛的毛笔剪掉笔尖,舔成平锋。运笔要快要匀称,一笔到位,尽可能不重笔。要补青花的,先上一层薄釉,在釉上画青花。接着再上—遍釉子。上釉需根据原瓷釉面的厚薄,反复进行,直到与原器一样。对瓷化程度高、收藏价值好的青花白釉瓷,最好用补牙的光敏固化复合树脂和牙粉,其色泽稳定,粘结性强、瓷化效果好。用这种树脂材料,可不能采用马弗炉加温复烧固化,因为胎和釉容易受热炸裂。所以只能采取牙医用局部冷光固化的方法。
修补瓷器的行活“瓷配瓷、陶配陶”。这样的补缺方法一般用在价值较高的精品上。即烧制一块和原器相同的瓷片,选好花纹色泽基本是一致的,切割打磨成型后补缺上去。不过,自古“瓷配瓷”补缺的方法都是一竿子到底。从清洗、拼接,到补缺、打底、做旧,烧制都由一个人揽下。因此,求人难不如求自己。论补缺方法的效果简洁方便、成本低廉的话,还是用石膏补缺的好。尽管强度不够,釉面缺乏瓷质感,但经济实惠是一大特点。所以民间对低档陶瓷的修复补缺,不妨自己动手修补一试。
瓷器无痕粘合剂300克 160本品用于破碎瓷器的粘连。修补后无接缝痕迹,肉眼看不出修补痕。先清除施瓷器破损处的杂质。连接处要干燥;用修补工具或小刮片沾上粘合剂均匀涂抹于瓷片接缝处;直接粘到所在瓷器原处;将接缝处溢出的粘合剂,用修补刀具或小刮片轻轻抹掉,表面弄平整;静置60分钟后,用砂纸或磨光机打磨接缝处。再静置24小时完全固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