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暗裂怎么产生

清秀的发箍
坦率的乌龟
2023-03-22 11:36:05

家里的瓷砖开裂了,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谦让的发箍
友好的八宝粥
2025-10-10 12:19:31

这是房屋时间久了,以前贴的瓷砖缝隙小,瓷砖稳定性强,时间久了不容易变形,但是房子不一样,你家的房子应该是自己盖的吧?而且翘起的瓷砖一般出现在二楼或者三楼。在某一时段房屋发生微弱形变(不用担心,由于房子大所以一点形变很正常),恰好是作用在 了瓷砖横截面,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一般先翘起几块,之后会大面积凸起,在踩踏时特别注意。像老房子,建议后期处理使用强化地板,一是方便,其二不容易因为房屋形变发生翘起。

说到瓷砖开裂问题,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假若是在一些不易发现的角落倒还好,如在客厅、餐厅等明显位置,开裂的瓷砖就像一条头发丝落在一张白纸上,还真让人抓狂。让人捉摸不透的裂缝,到底怎样才能避免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8种瓷砖开裂的原因:

1、施工因素:贴砖时不留缝或留缝过小

瓷砖的伸缩系数远比钢筋混凝土小,当出现热胀冷缩时,如果没有留缝或者留缝不足,基础层的伸缩较大,而瓷砖膨胀过慢,从而产生被拉裂的现象。裂缝纹理较小较短,其边角还可能出现崩裂。

2、瓷砖贴前没泡水或泡水不足

瓷砖铺贴前没有“喝饱水”的话,胚体吸水不足,铺贴后瓷砖会把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吸走,使瓷砖出现开裂,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瓷砖脱落。泡水不足引起的瓷砖开裂一般在铺贴完成后不久便会出现。但现在有些瓷砖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可以不泡水直接铺贴了,因此建议在铺贴前先咨询瓷砖品牌导购或售后专员。

3、手工切割瓷砖造成暗裂

工匠对瓷砖进行切割施工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瓷砖暗裂。暗裂出现时一般不易察觉,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受水泥收缩、温度变化、外界应力等影响会加速拉裂,出现明显裂痕。尤其是微晶石产品等更应采用专业切割机处理瓷砖。

4、水泥砂浆成分不当

如果水泥标号过大,当水泥砂浆凝结时会大量吸收水分,铺贴后的瓷砖水分被过分吸收就容易拉裂;水泥与沙子在混合时比例不当,水泥含量过高的话,水泥的膨胀系数过大,同样会引起瓷砖出现开裂的问题。

5、基层处理不规范

墙面存在空鼓开裂、墙面的防水拉毛层脱层,以及铺贴在大芯板所包立柱、在烟道外侧简单铺贴瓷砖等不规范的墙面处理,都会导致后期瓷砖吸湿膨胀,出现松动变形开裂。此外,防水层处理不过关,导致墙面渗水也会令瓷砖开裂产生裂纹。

6、阳角处碰角磨边时操作不谨慎

如果开裂情况出现在阳角处瓷砖,可能是拐角处相连的两列瓷砖的底边磨45度角时不够谨慎,破坏瓷砖的胚釉结合层,使瓷砖的边缘部分抗龟裂性能减弱,造成后期掉瓷开裂的情况。另外,阳角处瓷砖45度碰角贴的太紧,没有预留足够缝隙,同样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开裂。

7、环境外力因素

楼体自身由于地质问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沉降,从而引起墙体开裂进而引发墙体表面瓷砖的开裂,一般开裂都呈惯通线。这种情况出现的裂纹一般连贯有规则。硬物直接撞击、隔壁邻居装修砸墙等外力因素,也容易引发墙体的震动而形成开裂。

8、距离热源过近

如果瓷砖在锅炉、热水器等位置附近,瓷砖容易因为热源温度变化发生频繁的热胀冷缩,从而出现开裂。

正常的瓷砖都是水泥沙浆铺贴,强度都够,因为水泥沙浆比例出裂纹的,跟瓷砖质量有很大关系。基层处理不好,瓷砖会脱落,不至于拉裂。更多的还是基层墙体有问题。瓷砖拉裂一般情形竖纹斜纹的多。拉裂的力度大,出这种情形概率小。遇到这种情况严重了只能换砖,瓷砖没动又不想费事就瓷砖修补。

最新回答
激情的小蘑菇
妩媚的翅膀
2025-10-10 12:19:31

瓷砖开裂的原因如下:

1、人为的硬物撞击产生的裂缝。

2、墙体变形产生的裂缝,会出现横向、纵向或斜向的有规则的裂纹。

3、瓷砖本身的质量问题一般价格便宜的砖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因为瓷砖胚体烧制的时候用的土太次,吸水率高,特别是入冬前下雨,如果瓷砖吸入水,就会裂的。全瓷化的砖是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4、瓷砖粘结剂不合格粘贴剂不合格也会导致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脱落等问题。

补救方法

使用钢丝网加固:在轻体墙上铺砖前,先请施工人员对墙体进行检测,看墙体是否安装牢固。其次,建议在铺贴墙砖的一面做一层钢丝网,提升墙体的强度和承重能力。

对于保温墙,其保温层通常都是由聚苯板材料来做的,可把原有的保温墙拆掉,用加砌砖 (俗称泡沫砖 )等来代替。

俏皮的刺猬
落寞的可乐
2025-10-10 12:19:31
除开人为重物砸落造成开裂外,出现地砖开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瓷砖的质量差,煅烧不充分完全、内部已经裂纹;

2、瓷砖铺贴过程中留缝过小,后期热胀冷缩导致开裂;

3、瓷砖铺贴空鼓造成瓷砖开裂。

淡然的萝莉
孝顺的流沙
2025-10-10 12:19:31
卫生间靠窗瓷砖对角暗裂是黏贴剂不合格。

粘贴剂不合格会导致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脱落等问题。

通常水泥与砂浆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比,如果配比不均,水泥砂浆则达不到要求的粘接效果。

另外,使用劣质或过期水泥都会导致粘贴不牢而引起瓷砖开裂等问题。

缓慢的云朵
诚心的自行车
2025-10-10 12:19:31
这是比较专业专业的层面的问题,但是解释起来也不复杂,

陶瓷的釉面龟裂,是材料收缩率引起的现象,

基本原理是,陶瓷的坯体的膨胀系数(冷热收缩率),与其表面釉药的膨胀系数,不同。

一旦坯釉膨胀系数差值超过一定限度,(一般来讲釉面比坯体要脆弱)

就会引起釉面龟裂。

简单地理解就是,在烧成冷却过程中,由于收缩率不同,坯体冷却收缩结束后釉面仍然在收缩,这时釉面会紧绷,超过一定限度,就开裂。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原始陶器中比较普遍,进入瓷器时代,由于对于材料的配合的技术的进步,膨胀系数的调和就变成人工可控的技术。

但是,陶瓷的魅力就是巧妙利用材料特征来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最最典型的就是利用这种膨胀系数差别发明的“纹片釉”或者“开片釉”

后来又从一般的开片发展到釉面很厚的“立体开片”

最为神奇的问题是,由于釉面的弹性是很微妙的,

纹片釉的陶瓷,有一些是会不停地增加裂纹的,

或者早期不裂后来裂(由于外力或者振动,会增加开裂的机会)

我曾亲耳听见一些仓库里尘封20年左右的纹片釉作品,在我打开柜门的时候,

发出清脆的开裂声!!!

我们当代的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

由于使用的釉药不像工厂那样大规模配制,还由于原材料经常变换,

难免会有釉面开裂现象,(或者买回来后开裂)

关键问题是,

是否影响观瞻和使用,

如果没有影响到结构(有时候胎体很薄的作品会因为收缩率差别过大造成的釉裂过度而通体碎开成若干片,这种现象一般在开窑时就发生,一般不会拖到很久)

也有一些瓷器釉裂很隐蔽没有被发现,日后逐渐扩大,造成使用中破损。

总之,如果是手工作品,(尤其是陶的作品,比较耐收缩,不容易被纹片拉碎)

多少出现一些不影响使用的裂痕,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爱笑的煎饼
重要的口红
2025-10-10 12:19:31
裂纹缺陷的形成多种多样,有侧裂、面裂和层裂(即夹层)。一般出现裂纹时,应检查每个环节。成形后,可用擦天然油方法来检查,从压机和干燥器出口处小心取砖坯,擦上天然油,即可查出是否有裂纹。对于烧成出来的裂纹,可以依据裂纹形状判断裂纹产生的区域。急冷区造成的开裂,一般断面光滑,裂口锋利,预热带产生的裂纹,断面粗糙,裂口呈锯齿状,裂口边缘圆滑,裂缝中常有流釉。\x0d\x0a1.干燥开裂\x0d\x0a它是指从干燥器出来的坯体出现裂纹,裂纹一般出现在砖坯的侧面。产生干燥开裂的主要原因有:\x0d\x0a1)粉料流动性差或填料不匀;\x0d\x0a2)粉料水分过高;\x0d\x0a3)干燥温度过高或干燥速度过快,即干燥制度不合理,各风门的开度匹配不合理。\x0d\x0a4)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如膨润土)用量过多。\x0d\x0a——解决办法\x0d\x0a1)控制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用量,稳定粉料水分,提高粉料流动性和填料均匀性。\x0d\x0a2)严格制定干燥制度,各风门的开度尤为重要。\x0d\x0a2.烧成导致的开裂\x0d\x0a在窑炉烧成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热炸,在预热带形成的开裂,另一种是冷炸,在急冷带形成的开裂。\x0d\x0a预热带产生的裂纹(热炸)\x0d\x0a其特征是裂纹由边缘向中心不规则发展,这种裂纹易误认为运输碰撞开裂。其裂纹一般比机械破裂的要小,并以边裂为主,多发生在外侧,它一般出现在预热带前段。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和窑头温度过高,窑头升温速度过急,或者是坯体游离石英和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含量过高,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为了避免产生黑心而调节窑炉时,往往导致开裂。\x0d\x0a预热带裂纹可通过降低坯体入窑水分,窑头温度以及预热带升温速度解决。一般要求入窑水分小于0.5%,窑头温度低于200℃。在窑炉操作中,可以调节排烟支阀的开度,调小第一、二组烧嘴来解决。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气温骤降,也会产生裂纹,因为冷坯入窑,内部和表面温度达到一致,要一定时间,如果窑头温度过高,使坯体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过大,导致坯体表面的水排除太急,表面收缩过快,使坯体内部水分不易扩散渗出,由此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使坯体炸裂,所以要及时调整窑头抽力,或者在釉线加加热装置。

懵懂的帽子
专注的曲奇
2025-10-10 12:19:31
自然裂开一般现象多是原本有暗伤,暗伤一般是在出炉时陶瓷没有完全冷却造成裂痕,另一种是包装、运输或者是搬运是不慎碰列,由于购买时不小心买回家,再在使用时有一段时间由于经常乘冷热汤食之类加速了开裂。只要以后在购买时用毛笔筷子小木棍硬币等物轻轻敲敲就可以从声音辨别好坏,要是声音悦耳者优,声音带哑者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