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钧窑豇豆红瓷器值钱吗?我有瓷瓶不知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均瑶没有出现过豇豆红瓷器,仅出现窑变釉瓷器,其中的玫瑰紫、天蓝釉都是最典型的钧窑产品属于比较有名的名品,当然花釉瓷也是钧窑的代表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作为康熙时期和雍正时期出现了豇豆红瓷器,这种瓷器有桃花红但色质特征显得更加的美丽和大方,显得更加的淡雅和儒雅如果您的瓷器是钧窑瓷器那么它的价值要比豇豆红瓷器列为略微低一些,作为五十六年前或者是六十年前所烧造的瓷器现在都有一定的价值。相对来说目前市场价在几百元左右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豇豆红是与郎窑红齐名的高温铜红釉,清雍正、乾隆间佚名者所著《南窑笔记》称“吹红”,即“豇豆红”。旧说豇豆红是清康熙朝新创的品种之一,后来在景德镇明御窑厂旧址发现了宣德红釉器,故认为豇豆红釉是明代宣德窑的发明。不知你的是什么年代的。提供几个拍卖纪录供你参考: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80-120万 446万 2012-11-28
清康熙 御窑豇豆红釉太白 200-220万 402万 2012-10-31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320-420万 391万 2014-06-04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30-50万 363万 2013-05-29
谢谢。
豆红是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宛若桃花般艳丽,红釉中多带有绿色的苔点,颇似红豇豆的颜色。豇豆红的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其中釉色洁净无暇者称“大红袍”,釉色通体一色者称“正红”,釉色深浅不一者称“美人醉”,釉色浅淡者称“娃娃脸”,釉色幽雅娇嫩者称“桃花片”,釉色晦暗浑浊者称“榆树皮”等。
印盒,亦称印奁,是存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以扁圆形多见。其材质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最佳。前人曾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
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的说法。传世品中已有唐代印盒,宋代的官、哥、定、越等名窑均烧造过印盒。现在藏市中的唐宋印盒已非常稀少,以清代传世品多见。
扩展资料:
清代瓷印盒最为普及,器型也较丰富,或圆或方,分为大小两种,宫廷用具一般较大,民间则较小。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颜色釉、浅绛彩等。这其中,尤以康熙豇豆红、洒蓝釉及乾隆仿雕漆印盒最为著名。清中晚期雕瓷兴起,雕瓷印盒曾一度盛行。
印盒因属文房器,所以制作一般都很精良,适合把玩观瞻,深受文人及藏家追捧。近几年市场行情也是一路上扬。笔者酷爱小巧文气的印盒,珍藏有一些晚清粉彩、青花、名人浅绛彩和颜色釉印盒,其中最为笔者喜欢的是一件“清光绪高心田浅绛六方印盒”,此印盒可谓于方寸之间呈万千气象,画面构图疏密得当,山水花鸟交辉,画工细腻传神。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康熙豇豆红印盒闻名
霁红创烧于明早期,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被誉为千窑一宝。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又名“祭红”。其主要特点是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热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其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
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多有缺陷。至乾隆初期,还偶有精品,其后再度失传。
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
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
郎窑红釉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
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清康熙 霁红釉笔筒
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则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
清康熙 霁红釉梅瓶
高24.2cm,口径3.4cm,足径7.8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康熙时期的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
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观音尊
因尊的造型似观音的形体而得名。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此时期多见郎窑红釉制品。
清康熙 郎窑红釉凤尾尊
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
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
清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
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清康熙 豇豆红釉洗
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的上品。
康熙郎窑红大瓶,高45厘米,红如宝石,比宣德红稍亮,光彩照人。而“霁红”,则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桔皮。康熙年间烧成。
雍正年间产量大,成色不一。“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精烧百不同。”(龚轼诗)。远未及宣德水平。另有康熙“豇豆红”,釉呈粉红,沉静雅致。
1:康熙瓷器的特点是在继承明朝瓷器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A:青花:康熙官窑存世量最大的品种,胎体厚重结实,釉色洁白,青花发色达到“墨分五色”的效果。
B:五彩:在嘉靖,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出极为精细的名品:花神杯和康熙六十大寿烧制的五彩花卉万寿无疆和洪福齐天盘。
C:颜色釉:豇豆红八大码(太白尊,镗锣洗,印盒,苹果尊,莱菔尊,绿蟠螭瓶,菊瓣瓶和柳叶瓶。天蓝釉的文房器主要是莱菔尊和苹果尊以及镗锣洗。康熙天蓝釉文房比比豇豆红要少很多,名贵很多。
D:康熙晚期创烧出粉彩和珐琅彩:地色为红黄蓝,没有白色底,纹饰以图案化为主,比较简单,色彩极其浓艳。这些特点,都与康熙帝年老眼花有很大关系。
2:雍正瓷器的特点:高雅华贵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记事碑》记载烧制的釉色多达57种。
A:雍正珐琅彩:中国陶瓷史上最为精美绝伦的瓷器。雍正皇帝正值盛年,艺术审美水平极高。烧制的珐琅彩“诗书画印”俱全,是最典雅的中国文人画和瓷器的完美结合。雍正珐琅彩瓷器以盘,碗,杯,壶实用器为主,少量的瓶。其烧制的原意是为雍正皇帝御用的实用器,显示雍正皇帝高雅的审美品位。珐琅彩包括乾隆在内,总计才400余件,全部保存在故宫端凝殿。后几乎全部运到台北故宫保存。
B:粉彩:色彩艳丽而不失典雅,八桃六桃碗,八桃天球瓶。
C:颜色釉:仿古:仿宋五大名窑,釉色惟妙惟肖,器型更加精美。创新:新创烧了很多种釉色:十二色菊瓣盘。
D:青花:色彩虽不如康熙丰富,但器型最为别致,画工最为精美。
3:乾隆瓷器的特点:量大质精
在继承雍正瓷器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虽然质量,画工稍为逊色,但数量比雍正多很多。
A:珐琅彩:以图案化为主,浓艳为多。最有特点的是西洋人物双联瓶。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现藏“永青文库”。
B:粉彩:图案更繁复,色彩更艳丽。乾隆粉彩九桃碗,九桃天球瓶。
C:青花和颜色釉:器型较雍正稍显普通,釉色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