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最新
陶瓷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最新的是GB 31571-2015《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该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主要针对制造建筑、卫生、特种等各类陶瓷产品的企业。
根据该标准规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严格执行相应的监测和报告要求。其中,针对NOx(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限值如下:
- 普通干法釉面砖窑:1000mg/m³;
- 干法成型其他窑炉:800mg/m³;
- 全湿法成型窑:300mg/m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更为严格或具体化的本地标准或政策要求,请相关企业关注当地环保部门发布并更新的相关信息。
国家对于污染物的排放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标准,对于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仅需要控制其实测浓度,有些行业和废气还要控制其排放速率或者折算浓度,排放速率是使用实测浓度和排气量计算得来,折算浓度一般使用空气过量系数或者含氧量进行计算,下面简单谈一下常见行业的折算方法。
使用空气过量系数时:折算浓度=实测浓度x实测过量系数/标准过量系数
使用含氧量时:折算浓度=实测浓度x(21-基准含氧量)/(21-实测含氧量)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燃煤锅炉基准含氧量6,燃油燃气锅炉基准含氧量3,燃气轮机组基准含氧量1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燃煤锅炉基准含氧量9,燃油燃气锅炉基准含氧量3.5。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基准含氧量10,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排气基准含氧量8。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焚烧炉基准含氧量1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焚烧炉基准含氧量11。
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冲天炉(鼓风温度小于等于400摄氏度)掺风系数4.0,冲天炉(鼓风温度大于400摄氏度)掺风系数2.5,其他工业窑炉标准过量系数1.7。
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4-2012:石灰窑、白云石窑基准含氧量8。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及其修改单:喷雾干燥塔、陶瓷窑基准含氧量18。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冷风炉基准含氧量15,热风炉基准含氧量12,燃气炉基准含氧量8。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玻璃窑基准含氧量8。
如:
GB 25464-2010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5-201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6451-201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8662-201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8663-2012 《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以天津市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电厂烟气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以稳定达到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以下。
发布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2016年6月我市全部公共煤电机组、2017年11月我市全部自备煤电机组,累计共17家45台,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监测数据显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以稳定达到10、35、50mg/m3以下。
现行的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中,燃煤发电锅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分别为20、50、100mg/m3,已不能满足我市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要求。此外,根据天津市2017年PM2.5本地排放源解析,燃煤电厂贡献率为8.0%。
二是,湿法脱硫烟气中含有大量可凝结颗粒物,其主要包含硫酸雾和可溶性盐,随烟气排入大气环境,降温后冷凝会形成细颗粒物。降低烟气排放温度对去除烟气中的可凝结颗粒物具有明显效果。为此,有必要对烟气排放温度提出明确要求。
扩展资料:
经测算《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通过冷凝脱水深度治理,每年可减少烟气中随水蒸气一同排放可凝结颗粒物约1800吨,在一般气象条件下,PM2.5年均浓度可降低约2μg/m3;通过降低排烟温度,每年可回收冷凝水约800万吨。
若全部用于脱硫补水,按工业用水7.9元/吨测算,每年预计可节约费用6320万元。尤其是新建项目自标准发布之日起执行;现有燃煤发电锅炉自2018年7月1日起执行相应排放浓度限值,现有燃煤发电锅炉及65t/h以上燃煤非发电锅炉自2019年11月1日起执行烟气排放温度控制要求。
现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气轮机组及65t/h以上燃煤非发电锅炉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相应排放浓度限值。
参考资料来源:天津政务网-天津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月1日实施
国家能源局-天津首次发布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
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
(1)在我国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
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
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
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
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 *** 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
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
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
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
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
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
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
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
主要控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 *** 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 *** 要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措施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并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保证。
尤其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当地人民 *** 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逐步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高标号方向发展。
2000年已完成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
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燃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等。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严格控制高硫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和推行煤炭洗选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规定:(1)不得再批准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矿,对现在硫份大于3%的煤矿实行限产、配采或予以关停;(2)大力提高原煤入洗率。
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要求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
对现有硫份大于2%、无机硫含量占总硫分大于50%的煤矿,在2005年内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3)对于煤炭洗选后没有回收硫铁矿的煤研石,不能作为燃料用于发电;
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
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
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
(3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
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使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
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
充分发挥城市已有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城市热网范围内不允许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已有分散供热锅炉应要求限期拆除。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实施对车辆定型、生产、进口、使用的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
在全过程管理中,执行相应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
完善老旧车报废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放的车辆予以取缔,以提高在用车总体装备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
《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
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 *** 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我国 *** 1992年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国际履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