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古砖十大名牌
东鹏、新中源、欧美、冠珠、意利宝、蒙娜丽莎、马可波罗、奥米茄、斯米克、诺贝尔
最新 2010年 中国 陶瓷行业的十大品牌 品牌排名
1、东鹏 (中国驰名商标,价值品牌500强,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2、新中源 (中国驰名商标,陶瓷十大年度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3、欧美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一线牌子,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
4、冠珠(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一线牌子,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5、意利宝(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一线牌子,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
6、蒙娜丽莎(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名牌,一线牌子,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7、马可波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8、奥米茄(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中国陶瓷产业最具成长性优秀企业,一线牌子,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
9、斯米克(中国名牌,上海名牌产品,一线牌子,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10、诺贝尔(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名牌,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亚细亚(中国名牌,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上海名牌产品,一线牌子,上海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
欧雅陶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一线牌子,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
冠军陶瓷(广东著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冠军陶瓷有限公司)
宏宇陶瓷(广东省出口品牌,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宏宇陶瓷有限公司)
惠达陶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唐山惠达陶瓷集团)
嘉俊陶瓷(广东省名牌,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
钻石陶瓷(广东省著名商标,佛山陶瓷10强企业,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佛山钻石瓷砖有限公司)
能强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陶瓷行业最具权威报纸对市场进行调查得出数据发布,2010年中国陶瓷品牌瓷砖类最新排行如下,仅供参考:
一线品牌:东鹏、新中源、欧美、冠珠、意利宝、蒙娜丽莎、马可波罗、奥米茄、斯米克、诺贝尔、冠军、惠达。
中上品牌:金欧雅、宏宇、金牌亚洲、金意陶、嘉达、嘉俊、骏仕、简一、罗马利奥、特地、维罗、唯美、银鲸、中盛、钻石、金舵、樵东、宏陶、金陶名家、蒙地卡罗、兴辉、萨米特、
顺辉、王者、威尔斯、大将军、格莱斯,陶元帅。
中下品牌:博华、百度、贝嘉利、标牌、冠星、爱和陶、博德、长谷、凡第诺、皇冠、华鹏、恒福、皇冠新世纪、辉瑞、海棠、华莎驰、惠万家、红协、金贝、金龙、九凌、金西
洲、建球、金兴、金朝阳、卡迪雅、鲁班、朗高、利华、露华浓、利家居、龙驹、乐可、路易摩登、马可贝里、美陶、梦特娇、诺克威尔、欧罗兰、皮尔卡丹、涪陵、圣保路、升
华、喜利得、圣陶坊、石湾、双喜、上元、陶城、特高特、威廉顿、现代、喜来登、新里万、新中瓷、裕景、优璐莱、远方、雅士、欧文莱、荣高、圣德保、双菱、卡诺尔、罗马
、高夫。
末流品牌:爱佳、宝来、班力德、彩蝶、帝舵、迪凯门、登喜路、高的、个性、红灯笼、宏丰、华纳、恒诺、金怡、景业、康博、雷克、利维、麦德豪、名爵、迈克尔、玛拉兹、
尼米奥、樵南、盛发、诗曼丽、圣罗兰、世外陶源、路易、华伦天奴、神韵、上意、天工、迅驰、新世域、小玉、皇帝女、意堡罗、亚洛斯、优诺、因特、雅陶典、卓丽、尊利、
新南悦、紫砂。
排行榜说明:
1、本排行榜主要依据2010年5-6月份的市场(抽样)调查,消费者、设计师及有关机构的评论和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
2、调查(抽样)区域:全国省会城市(除了港澳台、西藏)及宁波、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郑州、武汉、南京、温州、大连、常州、临沂、佛山、深圳 、厦门、青岛等;
3、排行榜内容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市场(抽样)调查、互联网调查和中国陶瓷行业评估机构。
意大利。
来自于意大利的瓷砖品牌,而且bigone聚焦了年轻群体可以给他们带来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把“简意”式的新风格做成bigone独有的新派潮流。
在现代主义风格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延伸出一种更强调“本质”、更减少设计的主观意识,更简 化复杂作品理念的设计风格,BIGONE称之为“简意”式风格 BIGONE品牌以“简意,更需要范儿”为定位的中高端陶瓷品牌 这是一种文化的思维碰撞,是视 觉的相互交融,也是对生活潮流认可的态度,BIGONE聚焦年轻群体,把“简意”式的新风格做 成BIGONE独有的新派潮流。
BIGONE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同时更聚焦于产品的原创设计及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针对消费需求进行精准产品匹配。
风格分类
1.时尚明快
瓷质釉面砖一直是瓷砖市场上的传统产品,在时尚潮流不断冲击下,原本以白色、米色为主或点缀以简单线条的釉面砖从面子上开始升级换代。
市场上色调时尚明快而又简约的瓷质釉面砖,以及具有金属质感的金属釉瓷砖已经取代了传统釉面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或自然、或古朴、或粗犷、或典雅、或复古,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的釉面砖,引领了家居装饰不同的流行风格,因此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适用区域:客厅、卫生间、厨房。
2.复古流行
与传统瓷砖相比,仿古砖无疑是市场上杀出的一匹“黑马”,成为瓷砖市场上风格迥异的一类地板产品。记者在大明宫等综合家居建材市场了解到,受到复古家装风格的影响,金属釉羊皮砖是仿古瓷砖中最热销的产品。
这种仿古羊皮砖既有着金属釉的高贵冷艳,又有着羊皮的柔雅细腻,铺在地面上没有传统瓷砖冰冷的感觉,深沉、灰暗的复古色调,营造出非同以往的古典氛围。很多购买大户型和别墅的业主都喜欢选择仿古瓷砖铺在门厅、客厅等区域,显示主人的生活品位。
3.大砖当道
除了升级换代的釉面砖以及异军突起的仿古瓷砖,技术不断创新的抛光砖也是西安瓷砖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在各厂家不断比拼技术的情况下,抛光砖的质地越来越接近石材,很多抛光砖都兼具了玉质的通透,石质的纹理。
此外,瓷砖的光洁度、防污性、防滑性、耐磨度、吸水率等品质指标,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规格方面,大面积的抛光砖因为具有延展空间的作用而大受欢迎,而在色调方面,浅色系列的白色、米黄依旧是流行的风格。
不少人在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西安一工地挖断唐代柳公权石碑”。文字内容介绍: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的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但已被施工方严重破坏。据现场围观群众说,一辆挖掘机在作业时将埋于土中的石碑挖成了两段。当晚7时许,两段残碑被简单包裹后由吊车吊进卡车运走。据悉,碑文撰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墓主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
立即联系多个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负责该市政工程的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的确在施工中发现了碑石,文物领域人士证实发现柳公权书丹碑石是。
省文物局:石块散落三处,茬口均为旧茬,为柳公权书丹石碑
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在微博上发布了相关说明。该说明题为《关于枣园北路项目出土的唐杨承和神道碑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施工方破坏石碑的消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连夜组织来自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三位专家对石碑进行意见咨询,专家判定碑体残断茬口为旧茬口,结合碑体材质特征、体量大小,不存在外力挖断的可能性。
西安市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基本建设前,均需进行考古勘探工作。该项目为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单位于2020年11月联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洽谈文勘相关事宜,2020年12月底决定委托西安市考古院进行文物勘探及考古发掘工作。因该项目用地存有硬化路面,需要进行配合考古勘探的清表工作。建设单位在清表过程中发现石碑,立即通知西安市考古院工作人员,西安市考古院人员赶赴现场,发现散落于施工范围的三处石块,茬口均为旧茬,经拼对,为柳公权书丹的石碑。出于确保文物安全的考虑,西安市考古院组织专业人员立即进行清理、搬运安全送至文物库房。后续,西安市考古院将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对现场进行科学勘探、清理及发掘,对石碑按照程序进行修复和保护。”
以及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的官方信息,关于这块碑石的关键信息有:墓主为杨承和,撰文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省文物局说明中称此碑为“唐杨承和神道碑”。
宏陶陶瓷的产品都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耐磨、耐压、不龟裂、防滑、易清洁等优点,各项理化指标都优于国际标准,在业界有很高的评价,并被北京亚运村、广州北京路步行街、西安未央广场、深圳大学、长春步行街、重庆世纪广场、成都体育广场等大型物业工程选用。
宏陶瓷砖的主打系列产品都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激光制版技术和随机胶辊印花工艺,拥有天然细腻、清新的纹理的装饰效果,釉面光滑明亮,图案典雅高贵,用精确的磨边工艺,使产品边角规整、尺寸大小均匀,宏陶瓷砖是传统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晶。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西安,古名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素有“西罗马东长安”之说。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由此衍生的文化艺术往往兼具多元文化特色。
据了解,西安市古民居只有极少量的是明代民居建筑,主要是以清朝(1616-1911)及民国时期(1912-1949)建筑为主。西安古民居一般称作西安四合院,但与首都北京的四合院又有不同。北京的四合院是单体的四合院,没有前后院之分。而西安的四合院一般都有两到三进,呈长方形,为典型的“深宅大院”。另外,西安现在存留下来的古民居,以前大多是富商或官宦人家的房子,大部分都有精美的雕饰,比较华丽,艺术价值很高。
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这里总面积约54公顷,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在此居住生活,总人口约6万。其中,位于该街区的化觉巷一带,共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是中国西北地区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
化觉巷125号,是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小四合院,融合着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和穆斯林建筑的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这座古民居现在的主人,是70岁的回族居民安守信。至今,在面积为256平方米的古宅,安家前后共有8代人在此生活。
1985年,挪威大学教授哈罗德(Harold)来西安旅游时,参观了回民历史街区,他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后来,经他多方努力和牵线,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于1997年签署了一份协议,后者决定在中国实施十几个援建项目,其中包括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于是,化觉巷125号,成为了中挪合作保护的第一个中国传统民居,挪方为此投入资金480多万元。
2003年,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工程,从15个国家的4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日益稀缺的传统民居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西安传统民居都像化觉巷125号那样幸运。据西安市文物局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西安传统民居大部分是明清以来的土木建筑,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增加,西安传统民居的数量在日益减少,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
据最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西安现存的传统民居数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30%;西安市文物园林局等部门1993年联手选出的30处“需保护的传统民居宅院和历史纪念性建筑”,如今已“损失”过半。
据吴春透露,西安市文物局早期拟订的需要保护的古民居数量是102处,2006年降到了80多处。“据我刚刚得到的消息,这个数量如今只有80处了。”吴春告诉《北京周报》。
西安古民居大多集中在北院门、东木头市和柏树林地区,其他的呈星星点点散落在城区的街巷内。因为居住面积日益狭小,加之水、电、暖、气、厕等生活设施落后,一些古民居的主人便想要拆除传统住宅,新建多层住宅,以扩大使用面积,改善和满足自身居住条件。
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副局长向德分析认为,西安古民居保护相对滞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旧城改造不规范、房屋所有权不清以及古民居保护缺乏法律依据。例如,有的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好,主要建筑均在,但由于它是几代人共住,人口一多,改建、添建情况严重。可是,长时间以来,既有的《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古民居保护均无明确规定,对住户的拆除、改建也没有任何约束。
抢救性保护
2004年6月24日,经过调查,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关于对城墙内传统民居实施保护的建议》,其中提出了很多对古民居进行切实保护的措施。这个建议受到了当时西安主政官员袁纯清(现为陕西省省长,西安是陕西省首府)的高度重视,并很快责成相关部门召开专家论证会,具体研究保护古民居的细化方案。至此,古民居保护逐步提上了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支点,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保护不好,就会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在考察了西安的古民居后,袁纯清曾深有感触地说。
根据文物局的建议,西安市政府当时曾表示,将逐步对一院多户的住户进行搬迁,利用国家专项资金或社会资金对古民居建筑进行逐步修复和完善,同时对登记在册的优秀传统古民居进行建档管理。
目前,西安市已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传统民居保护工程办公室,并成立了由规划、文物、建筑、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传统民居保护专家组,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传统民居的认定、调整、维修方案等有关事项的评审工作,为传统民居获得保护提供科学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文物部门的计划,计划到2011年,西安市将完成全市传统民居第一个轮次的抢修工作,同时适时公布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名单。
古民居保护新思路
古民居的保护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保障,可据记者了解,虽然鼓励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参与古民居保护、但目前仍然是以西安市政府投入为主。从古民居的长远保护与发展来说,这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当地政府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正在探索一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位于西安北院门144号的高岳崧故居(也称“高家大院”),是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共有房屋86间,目前对外开放56间,占地近0.3公顷,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对国有性质的高家大院进行了基本整修。之后,为了减少后期投入经费的压力,当地政府决定对宅院实施可持续开发。于是,原先在高家大院办公的四家国有单位,经协商搬出了三家,最后只留下一家文化单位--西安中国画院,由后者对高岳崧故居出资管理并开发,杨霜林被确定为保护、开发工作的负责人。
“我要保持高家大院修旧如初的状态。” 杨霜林说。为了保持原有的地砖,高家大院在修缮时将所有地砖编号,并收藏到盒中,甚至不放过一个小碎砖,待所有修缮工作结束再将地砖重新铺设。相比购买仿古砖来说,成本增加了几乎10倍。
由于加入了更多的西安地域文化因素,修缮后的高家大院,如今已成为西安古城的一个新景点:游人可以在这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里,观皮影、听古乐、玩泥陶、赏砖雕,品味古代建筑的浑厚和典雅。
据杨霜林介绍,在高家大院保护开发前,整个北院门地区每年的旅游人数约为14万人次,而在高家大院于2004年开放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仅去年就达到了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