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压铸成型
热压铸成型或热压注成型,是特种陶瓷生产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成型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石蜡受热熔化和遇冷凝固的特点,将无可塑性的瘠性陶瓷粉料与热石蜡液均匀混合形成可流动的浆料,在一定压力下注入金属模具中成型,冷却待蜡浆凝固后脱模取出成型好的坯体。坯体经适当修整,埋入吸附剂中加热进行脱蜡处理,然后再脱蜡坯体烧结成最终制品。
-------热压铸成型的工艺流程:
1.陶瓷粉体中加入表面改性剂如油酸、硬脂酸等,球磨混合,使之具有亲油性,和蜡液良好融合。
2.将改性后的粉料加入熔化的石蜡中搅拌混合至均匀。
3.将混好的料浆加入热压铸成型机中,以适当压力和温度注入模具成型。
4.脱模并对坯体进行适当修整。
5.将坯体埋入吸附剂中,以适当速度升温至900℃-1100℃,使坯体完全排除石蜡并具有一定强度。
6.再将坯体放入烧结炉中烧成最终制品。
------热压铸工艺的优点:
1. 可成型形状复杂的陶瓷制品,尺寸精度高,几乎不需要后续加工,是制作异形陶瓷制品的主要成型工艺
2. 成型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3. 相比其它陶瓷成型工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对生产设备和操作环境要求不高。
4. 对原料适用性强,如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原料及各种矿物原料均可适用。
------热压铸工艺的缺点:
1. 气孔率高、内部缺陷相对较多、密度低,制品力学性能和性能稳定性相对较差。
2. 需要脱蜡环节,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时间。因受脱蜡限制,难以制备厚壁制品。
3. 不适合制备大尺寸陶瓷制品。
4. 难以制造高纯度陶瓷制品,限制了该工艺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应用。
-------热压铸工艺的应用:
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尺寸和结构复杂的结构陶瓷、耐磨陶瓷、电子陶瓷、绝缘陶瓷、纺织陶瓷、耐热陶瓷、密封陶瓷、耐腐蚀陶瓷、耐热震陶瓷制品
特种陶瓷的主要成型方法可分为:
① 压力成型方法,如干压成型、冷等静压成型、干袋式 等静压成型等。
② 可塑成型方法,如可塑毛坯挤压、轧膜成型等。
③ 浆料成型方法,如料浆浇注、离心浇注、流延成型、 热压铸等。
④ 注射成型。
⑤ 其他成型方法。如压滤法、固体自由成型制备技术、 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温度诱导成型、电泳沉积成型等。
金属晶体的晶粒间可以按晶体的面缺陷来考虑,面缺陷部分仍然是金属键,但由于缺陷使得界面处原子间距不一(主要是拉长了),这使得键能减小(有利于化学反应),晶粒间内应力增加(强度、硬度提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冷加工(锻造等)可细化晶粒,提高金属强度
陶瓷的反应机理似乎没研究得很明确,个人理解高温下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外表面发生类似原子重排的过程,与相接触的其他粉末形成新的共价键,仅供参考
陶晶无烟锅,采用铝制硬质氧化压制而成,比普通铝锅硬度强很多,内涂采用陶瓷喷涂,可使用铁锅铲!但不粘性比PTFE的不粘涂料要差些!
陶晶是将一种高级陶瓷材料结合在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基材上的核心技术;是天然陶瓷分子和天然贵金属离子通过先进的纳米级微化技术进行完美混合后,形成的超硬纳米级陶瓷晶体。
“陶晶”技术攻克了以往陶瓷表面处理技术中熔点、两种材料结合难、材料不嵌合等技术难关,使表面成功地附着上一层陶瓷材料,同时还利用陶瓷材料天然的不粘性能、防刮耐磨性和远红外加热性能改善了传统内胆的性能。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核晶主是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