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中国瓷器是怎么理解的呢?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多年以前,在刚刚学英语的时候,老师就在课堂上说过China和china的意思。China,如果首个字母是大写的那就是是中国的意思,若首个字母是小写的时候,那就是景德镇陶瓷的意思。
为什么中国和瓷器都译为CHlNA?从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著名藏家、古玩经纪人等等无不将中国古陶瓷作为收藏的首选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也由此使得中国古陶瓷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1.5亿港元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小碗;2.2亿元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过2亿的宋汝窑洗;1.5亿的明成青花黄蜀葵碗;2.8亿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过5亿的乾隆珐琅彩转心瓶等等。自七十年代苏富比、佳士德开始拍卖中国历代官窑以来,它的价格一直以强劲的势头往上飙升,其增长的速度每年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扶摇直上。在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这种采用手工绘画、手工制作的高温瓷,是在逐渐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改变并影响世界时被喻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
不过当时自己对瓷器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了,等到后来又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慢慢的对景德镇陶瓷越来越感兴趣,对陶瓷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才发现景德镇瓷陶瓷并不是徒有虚名,它能指代中国那是有它的原因的。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这几样发明都是在历史上好多历史性的转折点或是突破点,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我看来陶瓷也足以与这些发明并列了。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陶瓷它起源的很早,发展的也很好,从汉朝至今不论多少次的改朝换代,陶瓷的生产它基本上就一直没间断过。所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如今的中国都是很多家庭里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它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还传入了西方,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西方人的审美情趣,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变革进程。小编手中一件粉彩瓷器当时找了无数家拍卖公司,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全国的拍卖公司几乎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找到一家正规的,费用倒是花了不少,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三十万,最后经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一个人才把手中的藏品成交Zx一零陆玖陆陆玖玖,希望能够帮得上各位藏友。
陶瓷英文Ceramic(或者China);陶瓷拼音Táocí;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陶瓷的主要产区为彭城镇、景德镇、醴陵、高安、丰城、萍乡、黎川、佛山、潮州、德化、淄博、唐山、北流等地。此外景德镇是我国“瓷都”。
国外瓷器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装饰品,甚至是传家之物。以前外销瓷是服务于统治阶层的,所以当外国厂家接手后,起步就是为皇家服务,自然传承的目的就不一样。欧美陶瓷的产品将东方实用主义与西方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成为该品牌产品最大的特点。西方的陶瓷工艺和陶瓷文化则是注重创新,个性的表达,泥性的表达。
在西方人看来,色彩是构成瓷器审美精髓的要素,因此欧洲瓷器注重于体现精致、奢华的艺术品质和人文情怀,往往以张扬华美取胜,重视外在表现,特别是绚丽多彩、白地上绘以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的彩瓷。欧美陶瓷的产品将东方实用主义与西方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成为该品牌产品最大的特点。
陶瓷地砖除具有与内墙装饰用釉面砖相同的物理性能,如吸水率、耐急冷急热性、弯曲强度、抗龟裂性及釉面抗化学腐蚀性外,而特别提出耐磨性的要求。所谓高级感,我猜指的是不落俗套,推陈出新。要想把这种日常材料设计得特别、让人觉得高级,需要兼顾设计的新意取巧与科技进步带来的工艺创新。
骨瓷就是采用动物的骨粉加进原料中从而烧制出好的瓷器,并且受到了欧洲皇室之内很多人的青睐,从而确立了上等瓷器的地位。西方的瓷器工艺不同,尤其是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把用于工业的很多研究方法用到了研究瓷器上,通过成分研究他们甚至可以精确到瓷土的成分比例,那种比例光滑度最好,那种配比可以做得更薄。近现代日本和欧洲,他们学习了很多中国的陶瓷技术的同时,结合了他们各国独有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他们特色的陶瓷语音与陶瓷文化。也涌现了一大批现代陶艺家现代陶艺大师,如日本的巴木一夫等。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以进行最原始的建筑活动。
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扩展资料:
特性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
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扩展资料:
陶瓷定义:
陶瓷英文Ceramic(或者China);陶瓷拼音Táocí;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的主要产区为彭城镇、景德镇、醴陵、高安、丰城、萍乡、黎川、佛山、潮州、德化、淄博、唐山、北流等地。此外景德镇是我国“瓷都”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