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什么

生动的砖头
感动的天空
2023-03-22 01:25:41

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风趣的美女
曾经的大山
2025-10-13 04:39:40

目的是防止“暴沸”。

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

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

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瓷碎片),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简单说就是因为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了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而沸石(瓷碎片)能够有效的阻止液体的向上冲,使加热时液体能够保持平稳。

最新回答
魔幻的鸵鸟
含蓄的世界
2025-10-13 04:39:40

本实验需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而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要么不断搅拌,要么加沸石,即常用的碎石片,否则会造成液体暴沸,对于封闭体系这是很危险的.

其实,液体沸腾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在光滑的圆底烧瓶中,缺少液体气化中心,会在液面下产生较大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大气泡的形式冒出来,这与我们生活经验一致.所以需要加入粗糙并且内部存有空气的碎瓷片充当气化中心,让液体沸腾时产生小气泡,沸腾变得温和,否则大气泡可能冲出密闭仪器,造成事故.

需要注意的是,用过的碎瓷片是不能再用的,因为其内部的空气在加热时放出,冷却时又吸入液体,这样的此片是不能作为气化中心的.

文艺的饼干
鳗鱼春天
2025-10-13 04:39:40
加入碎磁片的目的是在液体气化时形成气化中心,防止暴沸.液体越纯,本身形成气化中心就越困难,越需要外加气化中心的帮助.而对于溶液(如盐水)或含杂质的液体(如泥水),其溶质或杂质本身就可以作为气化中心,故不需要加入防暴沸物质.能起到和碎磁片一样作用的物质还有很多,比如富含孔洞的玻璃珠,沸石等.此外,加入的物质还和沸腾时的条件有关.减压蒸馏时由于抽真空,碎磁片中含有的微小气泡都被抽走,起不到防止暴沸的目的,此时应当换用毛细管.

听话的西装
飘逸的小刺猬
2025-10-13 04:39:40
液体会过热,当水沸腾时,其中有空气,尤其是有机液体加热时如果不加碎瓷片,就是暴沸,但气泡的产生需要克服气泡的表面张力.此时液体获得了足够的沸腾所需的能量,既需要额外的能量,然后突然沸腾喷溅,即温度超过沸点,时还不沸腾碎瓷片中有很多小孔,产生气泡

俏皮的豌豆
疯狂的太阳
2025-10-13 04:39:40
分析:应当从本实验中加沸石(碎瓷片)的目的分析,为防止烧瓶内液体受热不均匀而局部突然沸腾(爆沸)冲出烧瓶,需要在烧瓶内加入几块沸石. 解答:解:加入沸石(碎瓷片),可以通过孔隙凝聚水蒸汽,使成为气泡浮出,防止爆沸,答案为:防止水沸腾得太剧烈而从导管直接流入接受器中,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聪明的长颈鹿
大气的春天
2025-10-13 04:39:40
防止暴沸 因为沸石里有很多小空隙 里面的少量空气可在水中刚生成一点小气泡时与之结合形成大气泡逸出 否则小气泡不能及时排除就会造成大量聚集一起冒出 这就是暴沸了 切记沸石只能用一次 因为里面空隙里充满空气才会起到作用

大方的日记本
善良的大神
2025-10-13 04:39:40
加碎瓷片可以作为汽化中心。因为碎瓷片或沸石具有多孔结构,这些多孔结构中本身就含有一些气体(空气),这样,液体蒸馏的时候,液体分子就会聚集在这些气泡周围,如果能量足够高,就会形成大的气泡,变为气态,脱离液体。液体中这种气泡多了,液体分子就不停的在这些气泡周围聚集,前赴后继的变为气态了。

除了碎瓷片,还可以用沸石,另外,别的多孔结构的东西也可以,比如活性炭颗粒(只是教科书中没有)。

放一个铁片进去不好,但这个铁片如果不停的转动就可以了。

你用一个搅拌也可以。通常的电磁搅拌,放一个磁子进去就行了。

瘦瘦的手链
不安的小天鹅
2025-10-13 04:39:40
不用。

因为陶瓷片已经在里面了, 陶瓷片是为了防爆,所以不需要。如果忘记加碎瓷片,各个装置温度都比较高,不能直接用手拿.加入碎瓷片,应当冷却后再加.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待冷却到常温后再加碎瓷片。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