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瓷器巅峰北宋天青汝窑赏析

沉默的帅哥
风趣的康乃馨
2023-03-21 20:36:05

瓷器巅峰北宋天青汝窑赏析

最佳答案
顺利的茉莉
自信的大神
2025-10-13 22:45:04

“青天经雨净无尘,脂泽晶光釉色匀。更喜尽销烟火气,今人应不愧前人。”

 序章——梦中颜色

      天青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遂降圣旨工匠们烧出他要的这种颜色,并要求烧造出接近玉质感瓷器,幸自古汝州便盛产玛瑙石,这为玉质感瓷器的烧成提供了釉料基础;宋代早期,北方依旧是制瓷中心,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瓷匠。这天时地利人和,因缘具足,方才成就了天青汝窑的名满天下;汝州四方烧造的窑场很多,形成了“汝河二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收藏界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北宋汝窑瓷器的稀缺不仅发自当代。南宋人周辉即在其《清波杂志》一书中谈道:“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足见汝窑瓷器的珍贵。

天青宝色.汝窑传奇

“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来源于其造形之秀丽,工之精湛,釉色之素雅,其品类之出众多,至今已经发现传世品类大致可分:盘口瓶、玉壶春瓶、小口梅瓶,鹅颈瓶、尊、炉、盒、碗、盆、盂、钵、笔洗、水注、盏、碟、盏托、香薰、套盒及动物雕塑等。

汝窑釉色以青色主调,有天青、卵青、粉青、青绿、豆青、淡天青、葱翠青、豇豆青、月白及天蓝等,汝窑最美的釉色是一种青中泛蓝、纯净、温润的淡天青色,釉质青翠如脂、润泽似玉,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汝窑釉面常开有细碎冰裂纹,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汝窑注重釉色典雅和开片纹路,刻画装饰不多,有的器物仅略饰一道或几道弦纹,简约清爽。汝窑瓷器胎主要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俗称“香灰胎”。其内涵丰厚,意境深遂,集艺术精华之大成为其它窑口所不及、汝窑自成体系。

       汝窑纸槌瓶原型的来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纪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艺,为流行于九到十二世纪间的玻璃作品。因瓶的器型长颈,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学者再二十世纪因其型,称其为“槌瓶”。纸槌瓶之造型优雅古朴,于汝窑器中较为多见,器形整体规整硬朗,棱边过度圆滑,刚柔并济展现出力量与舒展的美。据推测纸槌瓶可能是西亚贡入用来装玫瑰水的瓶子造型,主要功能就是做欣赏点缀之用,所以尤其精美,现台北故宫博物院便有两件收入馆藏。这种造型随着发展也在逐步演变,此类纸槌瓶根据窑址出土对比多见于张公巷窑于清凉寺窑鲜有。

上图为宋代汝窑纸槌瓶,乃是湖南一收藏世家所珍藏,李教授祖上在清朝乃当时位高权重的大臣,因藏家行事低调,故其家族情况,我们也不宜过多介绍。此瓶高22cm,底径9cm,施玛瑙釉,有明显的玛瑙结晶,釉面光洁清透,玻璃质感强,局部带有土沁痕迹,土沁在氧化层内层,这种分子运动现象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与土壤接触才能形成。放大镜下,釉下有零星气泡散落,肉眼观察就像晨星一般依稀。汝窑釉下的气泡是汝窑的典型特征之一,根据专家对馆藏传世品的微观观察显示,气泡呈现同心圆状态,与本品一较无二。底面稍向内凹陷,四周有三颗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带有明显的土沁痕迹,是用支钉支起施满釉的瓷器底部,烧成后将支钉打掉,仅在器物底部留下细小支烧痕迹的支烧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使器物表面满釉烧成保证器物美观。

此件汝窑纸槌瓶臻美耀眼,釉色相近者如大维德基金会知名藏品长颈瓶。御制汝釉颜色多变,既有浅淡的鸭蛋青,也有像此藏品般泛蓝的天青,其飘逸素雅之美,观之忘俗;经过诸多权威专家共同认证,此器符合到代汝窑特征敦实稳重,有柴烧走烟沁入釉面表层,无法仿制,为宋代清凉寺风格,属于北宋晚期,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历史学术研究价值。

      北宋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汝窑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风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上,是一个划时时代的重要标志。现代美术大师李苦禅先生曾挥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其尽善尽美也,可见汝瓷在古陶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古往今来,北宋汝窑天下闻名,迄今仍长盛不衰。藏家慕其蕴藉之美,惜千金难得,故莫不视之为终极的收藏目标。

最新回答
威武的鸵鸟
激情的刺猬
2025-10-13 22:45:04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

听话的老虎
饱满的台灯
2025-10-13 22:45:04
北宋清凉寺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此汝窑瓷片是清凉寺遗址所出,虽然不是完整器物但是绝对是研究汝窑的顶级瓷片,瓷器完整无缺,汝窑是以玛瑙如釉,在此件汝窑瓷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结晶状的晶体,釉面宝光内涵,光泽不强不刺眼,釉面有细小的冰裂纹开片,胎质细腻,是典型的清凉寺汝窑的香灰色的番灰胎,器物底部有五个芝麻支钉痕,是典型的汝窑烧制技法,从瓷片上可以看到釉面的厚度,内外釉面加一起快达到了胎体的厚度,从断裂的痕迹可以清初的看到胎质的颜色和质地,胎质较薄,釉面较厚,此汝窑瓷片完整无缺,不可多得,虽然没有修复但是依然是顶级的瓷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在此件汝窑瓷片上体现的淋淋尽致,值得收藏,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震动的奇异果
温暖的小天鹅
2025-10-13 22:45:04
汝窑,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于世的仅有68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共30件,基本上占了一半,另外大威德博物馆也收藏的有。

汝窑这么稀有,靠的不是什么炒作,其用料也是颇为讲究,据说是用玛瑙添加到釉里面做调色用。我们都知道玛瑙价值也是不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价值自不必说,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下面是景德镇王掌柜记录的部分宋汝窑瓷器拍卖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354 宋 汝窑B型盏托 4,500.00-4,500.00万 5,175.00万 2012-12-28

0620 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4-06-08

0284 宋 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3-06-23

0055 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 800.00-1,588.00万 4,368.00万 2013-09-01

0174 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 2,500.00-3,500.00万 3,800.00万 2011-05-28

2459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 3,100.00-3,100.00万 3,520.00万 2008-10-26

0420 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2,500.00-3,500.00万 3,200.00万 2010-12-25

0302 北宋 汝窑瓷片 (一箱2 1,500.00-1,500.00万 2,875.00万 2012-12-28

0582 北宋 汝窑八莲花瓣三足香 2,300.00-2,300.00万 2,645.00万 2014-06-08

019 宋 汝窑天青釉琮式瓶 2,300.00-2,800.00万 2,600.00万 2011-05-28

0284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 1,500.00-1,800.00万 2,600.00万 2010-12-25

0138 汝窑三足洗 2,350.00-4,700.00万 2,400.00万 2014-07-26

0461 宋代 汝窑莲瓣龙纹碗 2,300.00-2,300.00万 2,300.00万 2009-12-06

0189 北宋 汝窑笔洗 2,000.00-2,000.00万 2,300.00万 2014-11-30

0180 汝窑天青釉双耳绶带瓶 1,500.00-1,8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

0465 宋 汝窑天青釉碗 1,200.00-1,6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

0120 宋代 汝窑洗 480.00-680.00万 2,185.00万 2012-06-03

0516 北宋 天青釉汝窑洗 1,800.00-1,800.00万 2,070.00万 2014-06-08

0369 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方六足 680.00-7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

0107 宋 汝窑月白釉八方竹节弦 1,680.00-1,8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

0470 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 1,800.00-2,200.00万 1,900.00万 2011-05-28

0116 宋 汝窑三足洗 1,400.00-1,800.00万 1,840.00万 2010-04-25

0161 北宋 汝窑月白釉菊瓣纹碟 1,500.00-1,500.00万 1,725.00万 2013-06-23

0418 宋 汝窑多棱方口洗 1,200.00-1,500.00万 1,500.00万 2010-10-30

0515 北宋 天青釉汝窑三足洗 1,300.00-1,300.00万 1,495.00万 2014-06-08

下面来看下鉴定汝窑的几个方法。

一、看造型,汝窑瓷器造型分别有盘、碗、瓶、洗、尊、盏托、盆等。其中瓶的造型最多,比如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许多种。

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有深有浅,所以又称“香灰胎”。他的基本色调基本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诉称“鸭蛋壳青色”。釉层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及细纹片,又叫“蟹爪纹”。

三、仿品

宣德时期官窑曾经仿造过汝窑,但是署有宣德官窑款,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望采纳,谢谢

魔幻的小刺猬
甜甜的镜子
2025-10-13 22:45:04

资料记载的汝窑瓷釉色共有八种,但是传世至今的只有三种:卵青、粉青、天青。卵青釉颜色与鸭蛋的青色相似,颜色闪淡蓝,有粉质感,几乎不透明,也称月白色。釉面存在较浅的开片现象和少量棕眼。粉青釉颜色蓝中闪绿,比卵青颜色更深一些,釉层透亮,釉面开片纹路较深,纹线呈白色,棕眼较多。天青釉颜色呈淡蓝色,釉色纯正不闪绿,犹如雨后的天空蓝色,釉面呈现亚光光泽。值得一提的是,天青釉在较低的烧成温度下,其发色为淡淡的天青色,釉面半乳浊,如果温度过高,则变成透明的青绿色,并存在排列稀疏的大气泡。

汝窑瓷釉层薄而均匀,釉色纯正,为结晶釉,透过放大镜观察釉层,能看到结晶颗粒。汝窑中的釉色粉青、虾青、月白和偏天青色为早期瓷,釉下存在稀少气泡,排列均匀。而釉色纯正的天青釉和天蓝釉瓷,釉下气泡较大,排列密集。

豆青釉瓷有卖呢拥有较强玻璃质感,釉下气泡较大排列紧密。梅子青釉面下的气泡聚集,但不见攒珠现象,釉面不存在开片纹路。葱绿釉面也不存在开片纹理,釉面下不存在气泡。

汝窑瓷釉料中因为加入了玛瑙研磨成的粉末,所以烧成后釉面呈现于是版光泽,

且釉色跟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早到晚观察其颜色都不相同,并且釉面会闪现若隐若现的红斑。

汝窑釉面存在的开片现象,按照纹路的不同分为蟹爪纹、鱼鳞片纹(也称蝉翼纹)、细碎鱼子纹、柳丝纹、冰裂纹等,纹路轻浅,且很细。

汝窑瓷器中圆器都是采用支钉烧的烧造方法,所以观察瓷器底面,能看待细小如芝麻的支钉痕。支钉痕排列紧靠底足内墙,断面颜色呈现白色;琢器大多采用垫烧,也有采用满釉支烧的,使用垫烧方法的瓷器底足不施釉露出瓷胎,釉面和瓷胎的结合部位,颜色微泛粉红色。

埋藏地下百年乃至千年的汝窑瓷在出土后常常伴有“吃土”现象,但这对瓷器本身没有什么影响。透过放大镜观察,

能看到瓷器表面存在很多土咬斑痕。根据烧成温度的高低、埋藏地区的情况,瓷器受泥土侵蚀情况也不同:瓷器烧成温度较低,埋藏地区的土壤较潮湿的,其被侵蚀程度较重,偶有存在水沁水锈的现象;反之,瓷器表面局部或小面积存在泥土侵蚀的斑痕,斑痕和瓷器表面的开片纹记忆体在浅金黄橙色沁痕,周围存在白化扩散现象。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二、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三、仿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

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古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认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年)的15年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汝州城文庙烧造青瓷,专供宫廷。之后几年,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至靖康之耻,专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

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各路专家推测并不一致,但主流的说法是,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

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至靖康之耻,专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

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各路专家推测并不一致,但主流的说法是,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