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墓地,高铁为了它绕道多花2亿,墓主到底是谁?
这个墓地的主人就是明朝的统治者,也就是朱家的了。这个墓就是明皇陵,也就是明朝的开国君王朱元璋所修建的,在修建完成之后朱元璋的许多亲属死后都葬在了这里,包括了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因此明皇陵的价值是比较高的,整体的布局也是非常的恢弘大气,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比较的高。
我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路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从它的交通建造情况就可以体现出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世界上也是比较顶尖的,因此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开始修建了动车、地铁、高铁等等,并且这些工程的修建花费都非常的巨大,所以一般都会采取路程最近的方案。
而明皇陵之所以能够让高铁绕路,甚至是多花费6几亿的资金,就是因为明皇陵自身的价值很高。明皇陵是目前国内现存的皇室墓园中,保存的比较完整的一个,对于我们研究明朝的历史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并且它自身的历史也比较悠久,当地的政府每年也通过开放皇陵参观的方式获得了很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有一些人认为明皇陵作为皇家墓园,自身的修建位置是经过仔细的选择,符合我们古代时所说的风水。虽然说有一点迷信的成分,但也没有必要因此就把它给破坏掉,毕竟这也是一件具有很大价值的历史文物。
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这首诗句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明中都城坐落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北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太祖朱元璋集2000多年来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侈的都城。其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洪武二年八月,全国统一,朱元璋召集诸老臣,议论建都之地。明太祖听了大臣们关于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建都的意见后,认为“所言皆善,唯时不同耳”,随后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多是淮西人,都愿意衣锦还乡,“皆称善。”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诏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后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故改作凤阳。
明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建筑所用的木材,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求大木”。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所有的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明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却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
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日午门、北日玄武、东日东华、西日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日承天、北日北安、东日东安、西日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设在东西两墙的南部,使得宫阙在守卫上更加严密。
明中都的布局,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南起凤阳桥,跨涧水进中都城的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经大明门,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禁垣的承天门,再经端门,过外金水桥,进皇城的午门,过内金水桥,入奉天门,穿过三殿,进后宫,出皇城的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的北安门,下凤凰山,上玄武街,直至中都城正北门(未建)。这条全长近7公里的轴线两侧,规整对称地排列着许多建筑。皇城内正殿左右为东西二宫,两翼为文、武二楼和文华、武英二殿后宫两侧序列六宫。皇城午门南面,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坛。这种布局体现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传统,故比以前王朝宫殿安排的更为森严。不仅如此,大明门广场东西两侧,左为城隍庙、中都国子学,右为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广场前垂直于大明门的洪武街两旁,为左右千步廊。平行于大明门的云霁街东西两端,遥相对称的是鼓楼和钟楼。这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从外城到禁垣之间在建筑上的层次和深度,而且把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明中都罢建后的600年间,经历了巨变。到清代,康熙六年(1667),移凤阳县治于旧皇城内。乾隆二十五年(1775),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焚烧龙兴寺、鼓楼等。明中都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大部分宫阙殿宇现已尽毁,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由于中都城是建在高亢的原土层上,至今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因此地层不乱,遗物仍在原位,遗址清晰可辨。都城内外,殿宇基址势如山峦,门阙台基高若冈阜白玉石街、内外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在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护城河宽达70余米中都城北垣和东垣,各有400余米长的一段土垣,高出地面近10米禁垣四面墙基被辟为公路或大道皇城的西墙和南墙西段,基本保留着昔日的雄伟气势午门和西华门,仍可见当年的恢宏气魄。特别是午门基部须弥座浮雕及城内石雕,更是我国历代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目前,凤阳县已启动皇城内外民居的征迁工作,着手将明中都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明朝皇陵碑的碑文其实是朱元璋自己写,虽然有文化大家给他写过稿子,但是他都不满意最后朱元璋就亲自撰写了这个碑文。这个碑文虽然字儿不多,但是写的通俗易懂特实在。在碑文中更是把自己的贫苦的家境情况进行了描述。通过这篇碑文朱元璋也是告诉世人他的皇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更是从累世贫农一步登天。
早起贫困家境
中国这么多开国之君只有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纯草根出身。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凤阳,在宋元的时候这里是很不发达的地区。这里更是宋朝与北方的少数民族交战的战场,由于连年的战事使得这里还是贫苦不堪。虽然到元朝的时候不再有战事,但是荒芜的土地想恢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时候。
另外由于元朝的都城在郭守敬和刘秉忠两个汉人努力下成功定在了北京,这样为了依靠京杭大运河的黄金水道就牺牲了淮北下游地区,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老家经常发洪水。你看这就是朱元璋生活的地方,更主要的朱元璋所在的家庭本身就属于社会最底层,他的父亲叫朱五四,而他就叫朱重八。
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朱家文化水平有限。这就是朱元璋的基本的家庭背景,你要是在朱元璋小时候给人说他以后可以当皇帝恐怕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常人。
福兮祸兮
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朱元璋也会娶妻生子平凡的度过余生。但是在1344年的时候,一场大旱灾降临淮河地区,旱灾之后,又是爆发了蝗灾,当地的老百姓简直无法生存下去了。但这还不算完接着这里又爆发了大瘟疫,可以这样说在当时那一片区域谁家里没有染病而死的人都不正常。正是一场天灾夺走了朱元璋的双亲,使他不得不外出逃荒,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那几年是朱元璋最黑暗的日子,同样朱元璋熬过了黑暗黎明终于向他走来。
1352年很多地方由于无法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很多地方出现了义军。其中濠州的元帅就是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在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这样朱元璋就走上了跨越阶层的征程。最后没想到真的一步登天坐上皇位。
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很难预料,如果朱元璋生活在和平年代,他想冲破阶级的枷锁一步登天根本不可能。真是乱世对于被人来说是苦难,却是他鲤鱼跳龙门的机会。更主要的他没有让机会离他而去,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2、凤阳狼巷迷谷。AAAA景区,门票:80元 狼巷迷谷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因旧时有野狼出没而得名,面积8.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迷谷景区,内有塔林、禅窟寺、玉蟹泉、摩岩石刻、蟠桃园、瘦人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是以佛文化为内涵,绿色生态为重点、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景区。
3、凤阳明中都鼓楼。AAA景区,门票:30元 凤阳鼓楼,始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凤阳城东侧,被誉为“华夏第一谯楼“,有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门额上有万世根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数百米之外也能清晰可见。
4、凤阳韭山洞。AAA景区,门票:50元 被誉为“江北第一洞”。韭山洞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韭山洞属石灰岩溶洞,因山暖地灵多滋生野韭而得名。
5、凤阳龙兴寺。AAA景区,门票:30元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凤阳明皇陵。门票:50元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壮丽森严的明代第一陵。内部石像生是已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不仅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而且雕刻技艺上也是独到之处,均用整块石料雕琢。
7、凤阳明中都皇城。门票:免费 被誉为“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在自己家乡凤阳悉心营建的都城,民间有这种说法:凤阳明中都是爷爷辈的,南京古都是儿子辈的,北京故宫是孙子辈的。
8、凤阳卧牛湖。门票:免费 卧牛湖亦即凤阳山水库,因湖边一小山酷似卧牛而得名。卧牛湖风景区南与禅窟寺景区相依,西与韭山洞景区相接,总面积29平方公里。是以起伏的山峦、开阔的湖面、曲折的岸线以及平缓的泥沙滩为主。碧波千顷的湖面、湖光山色倒影构成了该区特有的景观。
明祖陵所有的石刻,全部都是雄性。一方面是因为雌性显得不威武;一方面是皇帝陵墓是阴宅,需要阳性的东西来调和。
这样在陵墓里的祖先,才能住得安稳。祖陵石刻群是明代帝陵石刻中最为精美的一组石刻群,这些石刻规模宏伟,技艺高超,线条流畅,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凤阳明皇陵,也不同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倒与宋陵石刻的风貌相近。
祖陵石刻,在雕刻手法上运用了浮雕、半浮雕的技法,经过精琢细磨,使石刻的细部显得流畅华丽。从造型和雕功上,可以看出石刻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技艺和细腻的功法。祖陵石刻博采历代石刻艺术的精华,经过改造、创新,创造了明代石刻艺术新的技艺,使石刻在技法、造型、纹饰、华贵等方面独领风骚,代表了明代石刻艺术的新成就。地下玄宫,是明祖陵肇基地基的风水宝地之一,是风水学中龙穴的所在地,共有9个拱券,每个拱券下有一个两扇对开的大石门。
一般情况下,墓葬只葬一对夫妇,而明祖陵地下玄宫却是三代祖宗的衣冠冢,像这样3套墓室共为一体的奇特建筑艺术,在陵墓史上是很少见的。在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朱元璋都要亲自带领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去祭祖。明祖陵崇丽无比,但是它却不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
1494年,明王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建太行堤坝阻断黄河北面的支流,使南面的支流夺去了淮河的流道,使得淮河河道开始紊乱,从此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也不断遭受水患。
凤阳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从来没有成为过都城。就连从凤阳走出来的朱元璋,甚至都没有将都城建立在这里。按照古代风水的说法,凤阳这里不是长久之地。很多人就疑问了,凤阳不是出了个朱元璋吗?为什么还不是龙兴之地呢?其实当年刘伯温在位朱元璋选择都城的时候,其实是有考虑过凤阳的。
凤阳可以作为朱元璋安葬父母之地,但是不适合成为国都。我们去凤阳的话,到现在都能看到凤阳高大的皇陵,其实那就是朱元璋为了安葬父母,所以扩大修建的。在朱元璋看来,因为父母安葬在这里,所以自己才能一路好运,成为皇帝。所以对这里的修建工作是非常看重的。朱元璋本人是比较节俭的,但是对凤阳皇陵的建设,却丝毫没有小气的意思。不过凤阳却不适合作为都城。
首先,凤阳从来都没有成为过都城,这就导致了凤阳地区的基础建设实在是太差了,所有东西重建的话,需要消耗大量财富。此外,凤阳地盘太小了,人口也太少,作为都城的话气派完全不够。而且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和历史原因,导致了这里一直处于穷苦状态,想要变得富庶,至少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才行。但是定都的事情刻不容缓,所以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定都金陵。这个地方是自古以来的旧都,无论是人文还是经济都发展的相当好。所以凤阳也就被朱元璋给抛弃了,朱元璋在金陵修建故宫,修建明孝陵,重点打造金陵城,所以才会有后来如此气派的南京。
为什么出了朱元璋以后,凤阳反而讨饭的多了呢?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讲的就是朱元璋原先打算把都城设立在凤阳,可是跑过去一看,我勒个去,还不如当年他逃荒的时候繁华。想想也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时候,就连扬州这样自古繁华的地方,都没几户人家了,可见凤阳地区穷困到何种地步。所以朱元璋开始学习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以后,将江南的富商都北迁到凤阳地区。他希望通过这些富商能够带动凤阳的经济。
当年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以后,其实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他将六国境内的所有有钱人,都挪到了咸阳,多达十多万户。一方面可以监视他们的动向,另一方面也能够刺激咸阳的经济发展。这对朱元璋来说,倒是不错,可是对富商们来说,却叫苦连天。因为他们的宅院、祖坟、祠堂全都在南方,现在突然把他们迁往凤阳,谁也接受不了。可是这是朱皇帝的命令啊,是命令就必须要执行,要不然就是掉脑袋的事情。这些富商也就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地去了凤阳。
不过他们时常想念家乡,所以就假装成要饭的出城讨饭吃。既然明面上不准他们回乡,那他们出城讨饭总不会有人拦着吧?所以这么一来,凤阳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富商们化妆成乞丐回家乡祭祖。久而久之,凤阳花鼓里就写下了这么一段戏词:凤阳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总结:戏词唱得不错,结果把凤阳真的唱穷了。朱元璋招谁惹谁了,凤阳逃荒的多,难道真的都是富商们吗?当然不是,大多数还是老百姓。因为凤阳这个地方时常干旱,一旦干旱,老百姓就过不好日子了。家里没有余粮的老百姓,在灾年都会组织起来出去讨饭吃。而凤阳地区的花鼓戏是非常著名的,看到这么多逃荒的百姓,那民间艺术家自然会艺术加工一下那段历史了。
其实凤阳有很多年份,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老百姓们唱着这种戏词,也都应验成真。但是这件事跟朱元璋是没有关系的。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在凤阳建都的想法,但是这里是龙兴之地,所以必须要保护妥善。在朱元璋的主持下,这里的皇陵建筑规格一再扩大,而老百姓却不多。如果没有长期的政治支持,就算是把富商们都迁到了凤阳,那也没可能把当地的经济搞起来。所以最初朱元璋就没打算把家乡人的经济搞上去。
不过凤阳人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交税。这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大的优惠了。也算是朱元璋为家乡人做出的一点贡献吧。崇祯上台以后,张献忠大军杀入凤阳城,毁了明朝老皇陵,断绝了明朝的龙脉之地。崇祯皇帝为此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不孝,连祖宗坟墓都保护不了。
1、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禅窟古刹、禅窟洞天、玉泉净心、摩崖石刻、谷中黄山、天落石、狼牙巷、瘦人谷、响石谷、千层岩、摩腹巷等五十多处。
2、小岗村
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3、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西南7公里处,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寝。蒙大自然厚爱,馈赠给凤阳一方名山胜水,孕育了内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造就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凤阳也因此以“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文化艺术之乡”享誉海内外。
4、卧牛湖风景区
碧波万顷的卧牛湖依偎于峰峦起伏的凤阳山脉腹地,是凤阳人在1958年用智慧和汗水兴建的一容量为1.03亿立方米,面积11.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所以又叫凤阳山水库,它位于韭山洞至禅窟寺公路以北,宋集至韭山洞以东的大片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