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窑瓷器是出自哪个年代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 我慢慢缕缕啊
首先 哥窑这个词在宋代文献中没有 最早见于元代的《至正直记》,五大名窑之说,最早见于明代的书籍。
后来考古在浙江龙泉发现了类似于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中对哥窑的描述,“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然后考证这个窑址出现在南宋中完期
但是呢 故宫和南京博物院等等传世的哥窑瓷和出土的哥窑瓷不一样 又有人考证 这些传世哥窑是元代烧造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发现一处窑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获取大量器物残件、瓷片和窑具。经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地层中的遗物是“传世哥窑”,后者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至此;可以基本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这应该告一段落了
但是成分检测 哥窑成分和龙泉窑出土器物的成分不一样
又根据哥窑主要烧造器物是仿造青铜器的 不是民间实用器物
推断现在咱们认为的哥窑器物应该是北宋官窑生产的 生产的东西也是供内廷把玩的
所以一般认为哥窑出现在南宋晚期 但是是考古推论 应该是北宋
1.汝窑: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2.官窑: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哥窑: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4.钧窑:
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荧光一般优雅的蓝色光泽。
5.定窑: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
扩展资料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钧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窑
②现在建塔一般起到纪念的作用,也有起到旅游作用的。
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中国城市的标志。
灰色的草原,
西林九曲,
平台日落,
沙质森林,
古庙贝类,
民俗热,
查干敖包,
圆柱形回味。
锡林浩特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素有“草原明珠”之称,2010年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
锡林浩特城错落有致,鸟语花香,风光旖旎。 成吉思汗夫妇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双双骑着马疾驰而去。 在奔驰车上,老婆的围巾不小心掉在了草地上,他们完全不知道。 回头一看,围巾把笔直的锡林河弯成了九十九道弯,让草原显得分外美丽,成吉思汗感慨道:“这里是造化之地,碧水青山,必 成为繁荣之地。土地。” 美丽的九弯,静静地流淌在碧绿的草原上,常常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许多摄影爱好者为此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1983年,中意合拍的历史大片《马可波罗》曾有大量外景地在此取景。 1998年,邮电部发行的锡林郭勒特种邮票小型张也选用了九曲湾的图案。
河床两岸生长着大量的芦苇等水生植物。 每天上午10点左右,艳阳高照,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下,一幅天然的草原风情画呈现在眼前。 ”。曲流的下游是锡林水库,岸边裸露的基岩是划船垂钓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