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五大名窑都是官窑吗

柔弱的金鱼
年轻的丝袜
2023-03-21 14:13:20

宋代五大名窑都是官窑吗?那这里面的“官窑”算什么?是就叫官窑还是泛指 之后的耀州窑 龙泉窑是民窑?

最佳答案
温暖的跳跳糖
闪闪的棒球
2025-10-17 05:46:55

宋代五大民窑除南宋官窑、汝窑和哥窑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但其余二窑都有民窑产品和“官供”产品,官供其实就是朝廷的定制产品。真正意义上连续烧制的官窑在明洪武后期开始,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说的官窑,是指朝廷指派督窑官常驻窑口,按照宫廷的图样,用最讲究的工艺、最好的烧制技术,不计成本地烧制瓷器,并批量把成品进贡朝廷。用大白话说就是皇家窑口!

其实,早期的官供和官窑产品质区别并不大,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官供最早出现在唐代越窑,称“秘色瓷”,这在1987年4月法门寺塔地宫出土14件的清单上有明确标注,为皇家供奉。五代时期的龙泉窑也为朝廷烧制贡瓷,宋人称“秘色瓷”,为“龙秘”。宋人庄绰的《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益加工巧。”“钱氏”即五代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依据“禁廷”的“制样需索”,为朝廷烧造“贡品”(本人在《艺术市场》07.7有专门论述)。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主要窑口溪口烧制的黑胎厚釉类产品,质量、工艺、艺术上甚至超越南宋官窑,并没见民间陪葬同类产品,说明溪口产品不是民用的,龙泉县志也有记载“州县官尝不得见”而直进宫廷,这也是个有力的说明。所以,在前几年经过国内专家统一论证,浙江博物馆的龙泉溪口薄胎厚釉类标本全部更换标牌为“龙泉官窑”,整器存世量甚至少于汝窑!

随着考古的发展,五大名窑的冠名有被颠覆的可能。“素烧”指为了厚釉又不流挂,而不惜工本数次进出窑,上数道釉的一种工艺,这个工艺只有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哥窑。其他窑口则为一次施釉、一次烧成的民窑烧制模式(指元中期以前的单色釉历史),更何况龙泉还烧制哥窑(这有明确记载,为一楼更正,现在龙泉的大窑称弟窑)。

以上为本人回答您问题的原创(除引用历史记载外),大致说明官窑的意思、模式及发展,也说明了五大名窑的今身及今后的展望,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最新回答
丰富的铃铛
义气的火
2025-10-17 05:46:55

自20世纪两处南宋官窑遗址的相继发现,在古陶瓷界、收藏界又掀起了一股宋官窑热潮。伴随着南宋官窑瓷器特征的逐渐明显,结合南宋官窑博物馆陈列的出土文物,我们来谈谈如何欣赏。

欣赏南宋官窑青瓷,我们可以从它的审美和工艺特征入手,即造型自然古朴,釉色滋润如玉,并有釉面开片和紫口铁足的工艺特征。南宋官窑青瓷是以造型和釉色取胜的,这在宋人的笔记中有相同的观点。

南宋官窑瓷器在造型上推崇的是自然纯朴典雅之美而非装饰美,因而较少运用刻花和镂空工艺,也没有堆塑和彩绘,屏弃了繁复,更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当然其朴实的造型也并非一味的写实,使之缺少意蕴,而是在朴实中蕴含着秀美和优雅。且这种化繁为简并非是工艺的简单化,它和我国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造型的简洁更增加了塑造的难度。

有一类仿古铜、玉造形的瓷器较能反映南宋官窑造型上的特点。它们曾替代铜、玉起过皇帝祭祀礼器的特殊作用。也因为南宋皇帝好古,曾是宋皇室喜爱的陈设品,因而在造形上最具端庆、古礼、凝重之感。

在釉色上,南宋官窑追求滋润如玉的质感,这不仅体现着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南宋审美思潮的反映。玉的温润含蓄、柔和晶莹的特质自古被人崇尚,当作为才智和美德的理想化人格象征,这恰与南宋统治者所追慕的意境相吻合,因而模拟天然美誉的神韵成为南宋官窑追寻的目标,进一步说也是宋代青瓷所追寻的目标。由于独创了素烧和多次上釉相结合的工艺,南宋官窑青瓷在中国历代名窑名瓷中最具玉质感,其丰厚的釉层,类玉的粉青色泽,堪与碧玉斗妍。

除了造型和釉色,我们还可进一步从工艺上来欣赏它。南宋官窑瓷器的厚釉有时会超过胎体的厚度,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其工艺难度是相当大的,即便在制作技术十分成熟、设备条件十分优越的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只有像生产南宋官窑瓷这样不惜工本地去制作才能创造出这种精益求精的作品。因此,当我们看到上百件这样的作品时,如何不对古人的精湛工艺叹为观止!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在南宋官窑瓷器的釉面上看到一些自然的网状裂纹,我们称之为釉面开片。这是南宋官窑为了追求特殊的观赏效果而有意识的装饰。在瓷器初现时,这原是一种工艺上的缺陷,而南宋官窑的工匠创造性地将之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进而使产品流溢出一种古朴而奇特的审美意趣。宋以后很多文人雅客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创造了不少妙称,如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等。

总体而言,南宋官窑青瓷之美既体现了南宋皇室的审美意识,也体现着南宋时代的文化和审美思潮。

《公司大量买进民间收藏真品,公司不是做职业鉴定和评估的机构,交易方式是:藏品由蔡国声、王注贰、马未都、叶佩兰、毛小户等央视寻宝栏目知名权威专家亲自鉴定验货估价,如果藏品鉴定出来是真品,专家会对藏品进行估价,我们按照专家估价的相应比例进行购买,藏品值不值钱,一定要找到权威知名专家鉴定了你才能知道,不见到他们,你怎么都不可能搞清楚你手中的藏品值不值钱,而且你要卖的话,也必须先把你手中的藏品鉴定清楚,不然买家也不知道出什么价给你合适》

明天继续《liuchunxiang1214》

阳光的砖头
贤惠的抽屉
2025-10-17 05:46:55
官窑特点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的辨别方法

要鉴识官窑瓷,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去进行辨别。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与汝官窑的烧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创烧时间上几乎是先后衔接的,同出于皇家的专用窑,可以看到其间的承接和发展。所以,这两个窑口的瓷器胎釉特征和工艺特点虽多有相仿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北宋官窑的胎骨与汝窑相似,但较汝窑器要薄些,胎质细腻坚实。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于北宋官窑器胎质中含铁成分比汝窑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体的器物。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裏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一方法也一直延续到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的装饰与汝窑相仿,大多数是素面无纹的,个别器物上有弦纹装饰。器型多数是仿古代青铜器而制作,造型比汝窑要多些。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类。这一点,与南宋官窑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窑要显得古朴浑厚。汝窑和南北两宋官窑均罕见大件器物,所见的传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器均属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追求精致,不可越规。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铜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严格规定。大件器物较少见,所见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盘、碗、瓶、炉、洗和文房用品等。

鉴于上述制瓷特点,要鉴识南宋官窑器,就必须先看胎质。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真品视之如青玉。因为要追求玉质效果,釉面玻璃质感不强,釉面润泽,呈亚光乳浊性。放大镜下可见气泡如细小的串珠紧密聚集在一起一样。因为烧造温度不高,整器击之声音较低。仿品这一点上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凡器物无玉质感者,就须谨慎待之。出土器在开片之内可见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颜色,但在放大镜下常可见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匀,认真细看,不难识别。真品器形规正,形美而又有沧桑之感;仿品在这一点上常无法达到,尤其是不能传递出历史的沧桑之感。

对于官窑器,明清时就有仿制。当时的仿品,一般胎色较白,即便有深色胎,也是涂色所致。施釉薄而透亮,开片过于规正。明清仿品是慕其官窑之美,因此,虽与官窑真品有别,但制作精良,也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样值得收藏。近代以来的作伪之品,工艺粗糙,毫无审美价值,为的是遮人耳目,在收藏时要小心剔除,勿为所骗。 汝、官、哥、定、钧”闻名于世,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

传世官窑有人疑伪

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宋代官窑瓷器不做随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发掘中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有位山东学者认为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都是赝品。此说一出,引起瓷界广泛争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轻松的星月
甜美的水池
2025-10-17 05:46:55
由于古代瓷器遗存的稀少,埋藏地下的的瓷器又大多已经破碎,致使瓷片成为研究古代瓷器的重要的实物样品。 在《中国历代瓷片鉴赏与评价》一书中,展示了一片出土于河南省清凉寺遗址的“北宋官汝窑青釉香炉残底,长6.5cm,高4.6cm,给出的参考价是3800-5800元。(见该书43页)

根据窑口的知名度,瓷片的部位,大小…… 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你说的瓷片照片尚未见到。

另一个关键是 瓷片的年代是否确切,东西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