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振荡器 为什么要用陶瓷不用金属
晶体振荡器 为什么要用陶瓷不用金属
“晶体振荡器”使用的是“晶体”谐振器,不用陶瓷。
陶瓷谐振器也可以做振荡器,但是不叫晶体振荡器。
上面两种都是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由电力驱动产生电-力转换成机械振动,形成机械谐振现象。金属不具有压电效应,不能做谐振器,所以不存在“金属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一般不会,因为晶体振荡器只是跟相应的IC提供一个震荡频率,无源的晶体没有正负极之分,如果是有源型的晶体振荡器正负极装反了,不会对IC造成损坏,但是振荡器本身会急剧发热
晶体振荡器跟石英晶体振荡器一样吗晶体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是一样的,就是使用石英晶体谐振器代替LC,即Crystal Oscillator
晶体振荡器是 电晶体振荡器么?晶体振荡器是指由石英晶振决定频率,辅以电晶体或IC做成的振荡电路。
LC振荡器、三点式电容或电感振荡器,则称为“电晶体振荡器”。
差分晶体振荡器和贴片晶体振荡器什么区别?这里差分指的是晶体振荡器的输出讯号为差分讯号(电平),与是不是贴片并无关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常见的差分讯号输出包括:LVDS,LVPECL等型别。
晶体振荡器的作用?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一种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以及通讯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资料处理装置产生时钟讯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讯号。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矽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 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石英晶体振荡器分为4类:普通晶体振荡(SPXO),电压控制式晶体振荡器(VCXO),温度补偿式晶体振荡(TCXO),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OCXO)。目前发展中的还有数字补偿式晶体损振荡(DCXO)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MCXO)等等。
什么是晶体振荡器是一种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以及通讯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资料处理装置产生时钟讯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讯号。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石英晶体振荡器分为4类:普通晶体振荡(SPXO),电压控制式晶体振荡器(VCXO),温度补偿式晶体振荡(TCXO),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OCXO)。目前发展中的还有数字补偿式晶体损振荡(DCXO)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MCXO)等等。
什么叫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这种晶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给他通电,他就会产生机械振荡,反之,如果给他机械力,他又会产生电,这种特性叫机电效应。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振荡频率与他们的形状,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关。由于石英晶体化学效能非常稳定,热膨胀系数非常小,其振荡频率也非常稳定,由于控制几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谐振频率也很准确。根据石英晶体的机电效应,我们可以把它等效为一个电磁振荡回路,即谐振回路。他们的机电效应是机-电-机-电....的不断转换,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是电场-磁场的不断转换。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把它当作一个高Q值的电磁谐振回路。由于石英晶体的损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荡器用时,可以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作滤波器用,可以获得非常稳定和陡削的带通或带阻曲线。
晶体振荡器优点晶振全称为晶体振荡器,其作用在于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这个频率经过频率发生器的放大或缩小后就成了电脑中各种不同的汇流排频率。以音效卡为例,要实现对模拟讯号44.1kHz或48kHz的取样,频率发生器就必须提供一个44.1kHz或48kHz的时钟频率。如果需要对这两种音讯同时支援的话,音效卡就需要有两颗晶振。但是娱乐级音效卡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都采用SRC将输出的取样频率固定在48kHz,但是SRC会对音质带来损害,而且现在的娱乐级音效卡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晶振一般叫做晶体谐振器,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这种晶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给它通电,它就会产生机械振荡,反之,如果给它机械力,它又会产生电,这种特性叫机电效应。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振荡频率与他们的形状,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关。由于石英晶体物理效能非常稳定,热膨胀系数非常小,其振荡频率也非常稳定,由于控制几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谐振频率也很准确。根据石英晶体的机电效应,我们可以把它等效为一个电磁振荡回路,即谐振回路。他们的机电效应是机-电-机-电..的不断转换,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是电场-磁场的不断转换。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把它当作一个高Q值的电磁谐振回路。由于石英晶体的损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荡器用时,可以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作滤波器用,可以获得非常稳定和陡削的带通或带阻曲线。
晶体振荡器属于什么行业射频电子行业,它与普通的消费电子类不一样,属于科技产业,为消费电子类提供频率源器件。
陶晶体涂层对人体没有害。但可能会有影响。因为陶晶内胆是会刷一层涂层,时间久了会慢慢脱落的,虽然不会有毒性但对身体还是会有些影响的。内胆陶瓷表面处理技术,增强了电饭煲的远红外加热的性能,其煮饭的热效能更是超过传统的普通硬质内胆3到4倍。
陶晶体涂层概括
陶晶纹涂层是将一种高级陶瓷材料结合,然后再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并使用在铝合金基材上的核心技术,是天然陶瓷分子和天然贵金属完美混合后形成的超硬纳米级陶瓷晶体。
陶晶技术攻克了以往陶瓷表面处理技术中两种材料结合难和材料不嵌合的技术难关,使表面成功地附着上一层陶瓷材料,同时还利用陶瓷材料天然的不粘性能、防刮耐磨性和远红外加热性能改善了传统内胆的性能。
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
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陶瓷基板是指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陶瓷基片表面( 单面或双面)上的特殊工艺板。下面来看看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
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11、陶瓷基板在芯片当中的应用
在led多采用陶瓷基板做成芯片,以实现更好的导热性能。此外,在以下电子设备也多使用陶瓷基板做成陶瓷芯片:
◆大功率电力半导体模块。
◆半导体致冷器、电子加热器;功率控制电路,功率混合电路。
◆智能功率组件;高频开关电源,固态继电器。
◆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及军用电子组件。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电讯专用交换机,接收系统;激光等工业电子。
2、陶瓷基板在三代半导体的应用
以MOSFET、IGBT、晶体管等为代表的主流功率器件在各自的频率段和电源功率段占有一席之地。由于IGBT的综合优良性能,已经取代GTR,成为逆变器、UPS、变频器、电机驱动、大功率开关电源,尤其是现在炙手可热的电动汽车、高铁等电力电子装置中主流的器件。
3、氧化铝陶瓷基板在电子电力领域的应用
在电力电子领域,比如功率开关电源、电力驱动等,需要介质陶瓷基板来实现更好的导热性能,防止电流烧坏和短路。
4、氧化铝陶瓷共烧板在锂电池行业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环保的推荐,汽车行业也推出电力轿车,主要是通过电池蓄电,采用陶瓷基板做的锂电池可以实现更好的电流和散热功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5、陶瓷基板在集成电路当中的应用
小尺寸的陶瓷基板芯片(小于3mm*3mm)通过技术也能实现小尺寸集成电路的封装,因此对于集成电路的应用也是越来也大;毕竟集成电路发展具备精密化、微型化等特征。
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2陶瓷基板特点
1、机械应力强,形状稳定;高强度、高导热率、高绝缘性;结合力强,防腐蚀。
2、极好的热循环性能,循环次数达5万次,可靠性高。
3、与PCB板(或IMS基片)一样可刻蚀出各种图形的结构;无污染、无公害。
4、使用温度宽-55℃~850℃;热膨胀系数接近硅,简化功率模块的生产工艺。
陶瓷基板优越性
1、陶瓷基板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硅芯片,可节省过渡层Mo片,省工、节材、降低成本;
2、减少焊层,降低热阻,减少空洞,提高成品率;
3、在相同载流量下0.3mm厚的铜箔线宽仅为普通印刷电路板的10%;
4、优良的导热性,使芯片的封装非常紧凑,从而使功率密度大大提高,改善系统和装置的可靠性;
1、超薄型(0.25mm)陶瓷基板可替代BeO,无环保毒性问题;
2、载流量大,100A电流连续通过1mm宽0.3mm厚铜体,温升约17℃;100A电流连续通过2mm宽0.3mm厚铜体,温升仅5℃左右;
3、热阻低,10×10mm陶瓷基板的'热阻0.63mm厚度陶瓷基片的热阻为0.31K/W,0.38mm厚度陶瓷基片的热阻为0.19K/W,0.25mm厚度陶瓷基片的热阻为0.14K/W。
4、绝缘耐压高,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防护能力。
5、可以实现新的封装和组装方法,使产品高度集成,体积缩小。
陶瓷基板性能要求
1、机械性质
陶瓷基板有足够高的机械强度,除搭载元件外,也能作为支持构件使用;加工性好,尺寸精度高;容易实现多层化;表面光滑,无翘曲、弯曲、微裂纹等。
2、电学性质
绝缘电阻及绝缘破坏电压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小;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条件下性能稳定,确保可靠性。
3、热学性质
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与相关材料匹配(特别是与Si的热膨胀系数要匹配);耐热性优良。
4、其它性质
化学稳定性好;容易金属化,电路图形与其附着力强;无吸湿性;耐油、耐化学药品;a射线放出量小;所采用的物质无公害、无毒性;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晶体结构不变化;原材料丰富;技术成熟;制造容易;价格低。
陶瓷基板是干什么用的3陶瓷基板种类
按制造工艺来分
现阶段较普遍的陶瓷散热基板种类共有HTCC、LTCC、DBC、DPC。而DBC与DPC则为国内近几年才开发成熟,且能量产化的专业技术,DBC是利用高温加热将Al2O3与Cu板结合,其技术瓶颈在于不易解决Al2O3与Cu板间微气孔产生之问题,这使得该产品的量产能量与良率受到较大的挑战
而DPC技术则是利用直接镀铜技术,将Cu沉积于Al2O3基板之上,其工艺结合材料与薄膜工艺技术,其产品为近年最普遍使用的陶瓷散热基板。然而其材料控制与工艺技术整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跨入DPC产业并能稳定生产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1、HTCC (High-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HTCC又称为高温共烧多层陶瓷,生产制造过程与LTCC极为相似,主要的差异点在于HTCC的陶瓷粉末并无加入玻璃材质,因此,HTCC的必须再高温1300~1600℃环境下干燥硬化成生胚,接着同样钻上导通孔,以网版印刷技术填孔与印制线路,因其共烧温度较高,使得金属导体材料的选择受限,其主要的材料为熔点较高但导电性却较差的钨、钼、锰…等金属,最后再叠层烧结成型。
2、 LTCC (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 又称为低温共烧多层陶瓷基板,此技术须先将无机的氧化铝粉与约30%~50%的玻璃材料加上有机黏结剂,使其混合均匀成为泥状的浆料,接着利用刮刀把浆料刮成片状,再经由一道干燥过程将片状浆料形成一片片薄薄的生胚,然后依各层的设计钻导通孔,作为各层讯号的传递
LTCC内部线路则运用网版印刷技术,分别于生胚上做填孔及印制线路,内外电极则可分别使用银、铜、金等金属,最后将各层做叠层动作,放置于850~900℃的烧结炉中烧结成型,即可完成。
3、 DBC (Direct Bonded Copper)
直接敷铜技术是利用铜的含氧共晶液直接将铜敷接在陶瓷上,其基本原理就是敷接过程前或过程中在铜与陶瓷之间引入适量的氧元素,在1065℃~1083℃范围内,铜与氧形成Cu-O共晶液, DBC技术利用该共晶液一方面与陶瓷基板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uAlO2或CuAl2O4相,另一方面浸润铜箔实现陶瓷基板与铜板的结合。
4、 DPC (Direct Plate Copper)
DPC亦称为直接镀铜基板, DPC基板工艺为例:首先将陶瓷基板做前处理清洁,利用薄膜专业制造技术-真空镀膜方式于陶瓷基板上溅镀结合于铜金属复合层,接着以黄光微影之光阻被复曝光、显影、蚀刻、去膜工艺完成线路制作,最后再以电镀/化学镀沉积方式增加线路的厚度,待光阻移除后即完成金属化线路制作。
陶瓷微观排列小范围有序,整体无序,组成分为晶相、非晶相(玻璃相)、晶界、气相。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晶体(crystal)是有明确衍射图案的固体,其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这种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特征。
(1) 温度 温度对各类材料导热系数均有直接影响,温度提高,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上升。
(2) 含湿率 所有的保温材料都具有多孔结构,容易吸湿。当含湿率大于5% - 10%,材料吸湿后湿分占据了原被空气充满的部分气孔空间,引起其有效导热系数明显升高。
(3) 密度 密度是材料气孔率的直接反映,由于气相的导热系数通常均小于固相导热系数,所以保温材料都具有很大的气孔率,即很小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气孔率或减少密度都将导致导热系数的下降。
(4) 松散材料的粒度 常温时,松散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材料粒度减小而降低,粒度大时,颗粒之间的空隙尺寸增大,其间空气的导热系数必然增大;粒度小时,导热系数的温度系数小。
“陶晶”技术攻克了以往陶瓷表面处理技术中熔点、两种材料结合难、材料不嵌合等技术难关,使表面成功地附着上一层陶瓷材料,同时还利用陶瓷材料天然的不粘性能、防刮耐磨性和远红外加热性能改善了传统内胆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