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怎么样分辨古陶瓷的真不真

天真的茉莉
花痴的飞鸟
2023-03-20 10:15:13

怎么样分辨古陶瓷的真不真?

最佳答案
勤劳的招牌
尊敬的舞蹈
2025-09-14 01:08:49

可以用现代核分析技术

古陶瓷的制作原料和烧制工艺决定了古陶瓷胎、釉和花料中的主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它们不仅反映了器物的年代特征而且传达出产地等信息,某些元素已作为古陶瓷的指纹元素而被人们接受,从而使元素分析在研究和鉴别文物年代、产地、真伪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古陶瓷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几乎不随年代变迁而变化,微量元素的相对含量从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不等,赝品难以在所有元素种类和含量以及釉色等方面与真品一致,这是分析古陶瓷中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用于分辨古陶瓷的年代和产地的科学,是开展古陶瓷科学分析的依据。古代普遍采用手工操作,受生产水平的限制,一件瓷器的不同位置的元素含量是不均匀的,一个窑口相同时期烧制的瓷器中元素含量也存在个体差异;同时,不同个体之间的釉层厚度不一致,多色釉在不同厚度釉层中的化学组成是变化的,这些特点构成了古陶瓷中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用任何单一方法分析几件样品都不能准确阐明某一窑口和某一时期古瓷元素组成的产地和年代特征。只有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分析一个窑址出土的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并且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样品,才能准确、完整地总结出某个窑古陶瓷元素组成的产地和年代特征。

适合古陶瓷有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质谱(ICP-AES/MS)和波长色散x荧光(WDXRF)分析。适合无损分析的方法有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能量色散X荧光(EDXRF)和质子激发X荧光(PIXE)分析技术,这些多数属于核分析技术。有些方法可用于在大气中分析完整器物,测量位置可任意选择,器物大小不受限制,在确保实验参数和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得到重复的分析结果。核分析技术的研究结果不因仪器设备、分析地点、分析测试人员的改变而变化,在严格地分析质量控制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因而在古文物研究和鉴定中已日益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于古陶瓷化学组成分析的现代核分析技术

古陶瓷胎釉元素测量方法很多,可分为有损和无损分析两种方式,为了获得参考数据和数据积累,对于古陶瓷残片一般采用取样或有损分析方法,这样获得的数据更准确,更能反应内部的本质;对稀少而珍贵的古陶瓷完整器物是不允许取样的,只能进行无损分析,现代核分析技术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无损分析功能。

1.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

INAA适合取样分析或有损分析。古陶瓷残片经过取样和去污处理后,磨成粒径小于74微米的粉末样品,经热中子辐照后,样品中元素变成对应的同位素并放射T射线,用探测器测量表征各元素的T射线强度,通过解谱、标定和数据处理便得到古瓷粉末样品中元素种类和含量分析结果。INAA的优点是可用以进行多元素分析(可测元素多达数十种),以及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无试剂空白,基体效应小等。INAA用于古陶瓷中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其分析灵敏度可达10-8~10-10g/g,所需样品仅为0.1g左右,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古陶瓷产地研究和断源研究。

2.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

SRXRF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分析方法。高能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x射线光源具有高辐射强度、高准直度、光源斑点小等优点,使得元素分析灵敏度和适用范围大大提高。SRXRF既适合有损分析又能进行完器分析,具有可同时进行多元素测量,以及分析的元素浓度范围宽等特点,在科技考古中适合进行古陶瓷、铜镜和玉石等的分析研究,尤其是针对稀少和珍贵的古文物完器,更能发挥其优越性。中科院高能所1989年建成了同步辐射装置并开展了SRXRF的多学科应用研究,但是受机时限制,不宜进行大批量的古瓷样品研究。

3.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和外束PIXE

将样品置入真空的PIXE分析所需样品量少,约几毫克量级,主要适合于取样分析;将质子束引到大气中进行分析的外束PIXE技术易定位,可进行完器分析,这是分析研究古陶瓷完器的理想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经加速器加速到一定能量的质子轰击样品时,将产生反应样品中各种原子特征的X射线,用探测器和多道分析器记录特征x射线的强度,通过解谱和数据处理便可得知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PIXE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方法,可对原子序数z12~40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灵敏度约在0.1~1μg/g,因此是测量古陶瓷、铜器和玉器等文物中元素含量的理想方法之一。我国的PIXE技术已应用于生命、环境和材料等科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x射线荧光分析(XRF)

进行XRF分析时,须将样品放在x射线荧光谱仪上测量和记录X射线在样品上产生的荧光能谱,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基本参数法进行计算后可得出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析结果。XRF分析方法不破坏样品,对所分析样品的形状、大小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整个过程可在大气中进行,是一种便捷、灵敏和可靠的分析古陶瓷中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相对分析极限为μg/g,绝对探测极限达1~0.1ng,分析误差为1%~10%。

实现科学鉴定古陶瓷必须进行的应用基础研究

仅具备这些核分析设备和条件也是不能立即进行古陶瓷完整器物的断源断代和真伪分析和鉴定的。须先期进行古瓷碎片的系统研究,建立产地和年代的标准参考数据库,待完成这些工作后才能逐步过渡到完整器物的无损分析和鉴定。

1.收集和建立古瓷碎片标本库按照科学分析要求系统收集古瓷窑址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瓷碎片样品,以此为基础建立古陶瓷标本库,并作为研究古陶瓷元素组成的产地属性和年代特征的标准样品。具体操作上,对每个窑址各个文化分期选择2~3种典型器型或釉色,各收集15~18件不同个体的样品,以提高分析数据的代表性。

2.建立古陶瓷研究的专用分析质量控制体系这是检验和保证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分析数据准确性的标准。根据古陶瓷分析研究的特点,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由粉末标准物质、微分析标准物质和烧结的无损分析标准物质组成。粉末标准物质用于古陶瓷的有损分析质量控制,微分析标准物质用于瓷釉研究,烧结的无损分析标准物质用于古陶瓷完整器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目前还缺乏经过国家认证的专用标准物质。

3.古陶瓷胎和釉中元素组成产地属性和年代特征研究在对分析质量的严格控制下,用有损和无损两种分析方法系统测量古陶瓷胎、釉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必须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各个窑口古陶瓷元素组成的产地和年代特征,经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反映各个窑口不同年代古陶瓷特征的指纹元素,为古陶瓷完整器物的分析鉴定提供标准参考数据。

4.无损分析方法学研究基于古陶瓷中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通过实验确定不同产地古瓷无损分析的最佳参数。由于胎和釉中的元素分布是不均匀的,如何获得重复的分析数据,同时又要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无损分析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适合无损测量的核分析技术能够给出约20个元素的数据,可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进行有损和无损分析数据间的可比性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有损分析数据补充无损分析元素偏少的不足,使无损分析结果更准确,这是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通过不同无损分析方法间的实验数据可比性研究,建立通用的无损分析标准程序和评估不同无损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5.建立古陶瓷数据库和资源社会化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建立古陶瓷标本和分析数据库,并与数据处理和多元统计分析的软件包链接,从而使其具有数据动态录入、修改、数据和图形输出等功能,实现分析数据的动态统计处理并给出分析和判断结果,最终逐步实现古瓷标本信息和分析数据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达到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通过陶瓷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实验分析数据必将为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陶瓷、考古、文博、收藏界与自然科学界等领域的结合也将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古陶瓷完整器物无损分析和鉴定技术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转自博宝艺术网。

最新回答
任性的小丸子
感性的帅哥
2025-09-14 01:08:49

如果你对其有研究的话,想要靠研究碎瓷片分析出各个时期的制瓷工艺以及手法的话,你所说的利用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从你想要打磨和钻孔,我知道你不真心喜欢这些东西,也不会研究它。

想要利用我给你出个点子:厚3公分,长宽根据你自己的需要,用木头做一框。底儿用红丝绒衬底,将你看着不错,并且能分辨出是哪个年代的瓷片用不双面胶粘上去,下面做一个小牌儿,写上元代,宋代等等。做的规整点,既不影响观赏,也不影响你日后心血来潮时的研究。

积极的小蘑菇
留胡子的母鸡
2025-09-14 01:08:49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老迟到的奇迹
高大的钢铁侠
2025-09-14 01:08:49

1.古瓷片对中国每个朝代瓷器的历史特点研究有着史料价值;2.古瓷片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活标本,虽然完成的器形我们见不到了,但是可以真实的见到古代经典的瓷器工艺瓷片。3.古瓷片对研究个个窑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古瓷片能够找到真实的历史数据。4.古瓷片说明了我国瓷器烧造的历史悠久,拥有一个从陶艺到瓷器的一个完成的历史发展过程。5.古瓷片让我们知道了现在失传的瓷器烧造工艺和器形。6.古瓷片上都有颜色和画片,对研究古代绘画工艺和中国民俗时代特征也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热心的毛豆
认真的百合
2025-09-14 01:08:49
看光泽。古瓷光泽自然不耀眼,古陶瓷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因为历史久远,耀眼的光泽已褪去。现代做旧的古瓷仿品,是短时间内用酸和碱把瓷器耀眼的光泽给去掉,摸上去有一种刺手、黏糊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发出声响。 看胎、釉:古瓷温润如玉,肥如堆脂,有一种油腻感。但现代仿品达不到古代的程度,原因是古瓷用的高岭土已很难再寻。过去用柴火烧的柴窑,现在是用液化气烧制的,由于在高温下形成瓷的时间短,所以现在的仿品油脂感对比过去要差很多。 看造型: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产品面貌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看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看款式:款式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

潇洒的蚂蚁
爱撒娇的雨
2025-09-14 01:08:49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珐华器盖残片

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碟残片

古瓷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进行断代的最好标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还填补了科学空白。通过研究分析,古瓷片还对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古瓷片也是藏家学习瓷器鉴定相关知识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残片

抛开这些就说一点,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残缺之美也是一种美。

明嘉靖素胎六边梨形执壶残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选择。民国以前的瓷片,由于时间较近,存世量比较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大。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则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百家号《收藏家眼中的维纳斯―残片之美》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和前辈们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价值:

1:部分图案较完整的古瓷片是会讲故事的,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国民实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出土的古瓷片判断某座城市的初始时间和当地在某个朝代某些年份当时百姓的生活品质状况、国力情况??等等。

3:根据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窑的等级、工艺的程度、釉料的选择、胎体的选择??等等来判断其价值!

4:古瓷片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满足了很多爱瓷人对各朝代各种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国内市场有一批专门炒古瓷片的群体,使得古瓷片的价格抬高了

清爽的钢笔
无奈的黄蜂
2025-09-14 01:08:49
古瓷开片的特征开片其实就是瓷器釉面的裂纹。古瓷真品开片的裂纹均发源在釉层下面的胎釉结合处,裂纹由胎面向釉面的开裂呈内宽外窄的尖角状。也就是说,在胎釉接触处的釉层裂痕宽,而延及到釉表面时裂痕渐渐变窄,有些裂痕会透岀釉面,而有些还未到达釉面裂痕就闭合了。所以绝大部分厚釉开片的器物,从釉面上迎光斜视是看不到裂纹的(因为这些裂纹还未到达釉面已经闭合),用手抚摸也没有丁点糙手感,冰润柔滑。而仿品的开片往往是将刚刚出窑身带高温的瓷器猛然置于低温环境内冷却,器物由外及内骤然受冷,釉层及胎体因热胀冷缩的开裂也是由外及内的。所以,仿品的开片从器物表面迎光斜视可以明显看到裂痕。古瓷开片的过程古瓷的开片是在窑温自然降低过程中,和出窑后很长时间里持续形成的开片,开片有疏密深浅的自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