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世界失传10种技术

酷酷的航空
害羞的钢笔
2023-03-20 09:11:53

世界失传10种技术

最佳答案
灵巧的钢铁侠
完美的帽子
2025-09-13 18:08:05

第十位,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锻造技术!大马士革钢,用大马士革钢制作的兵器超强,超坚韧,钢材本身有自然的花纹(现在的仿制品是用不同金属融合打造的,虽然有花纹,但是不是真品)真正做到削铁如泥!此技术在1600年左右失传,原因不详。

第九名:希腊纵火器!在希腊和波斯的战争中,希腊军队使用了一种神奇的武器。用陶罐装着可以燃烧的液体,然后投掷出去,类似于燃烧弹的效果。神奇的是,这 种燃烧弹在水下也能燃烧一段时间(不是在水面,而是在水下!),被这种燃烧的液体缠上是很麻烦的事,用水很难扑灭,这项技术在希腊灭亡后就消失了。后来有 人猜测那是一种类似石油的液体,但是比石油更容易燃烧。

第八:印度星象仪! 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一本印度古书中记载了一种星象仪,它由精密的齿轮构成,使用水力驱动,可以准确的测出天空中的星体位置,年份等等,最神奇的是,它 的精度相当高(时间上比汉代的张衡制作的星象仪晚了差不多300年,但是其更精良和准确)。该技术早以失传。

第七名:阿拉伯灌溉系统!在1000多年前的阿拉伯帝国,由于沙漠众多,粮食的种植成了大问题,为此,阿拉伯的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水利灌溉系统。 他们花费了百年的时间,在阿拉伯的荒漠上建造出了无数的绿洲,这一切都靠伟大的水利灌溉技术,从不多的河流中用木制的抽水设施抽水到遍布沙漠的沟曲内,水 顺着沟曲流通到帝国各处,最终形成了一片片绿州!(中国最早的比较大的水利设施是秦朝的都江偃,但是论技术含量和难度,比阿拉伯帝国的水利灌溉技术要逊色 不少!即使现在的科技想要在沙漠中形成绿洲也是相当难的,水土保持是大问题)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此灌溉技术也失传了!绿洲重变沙漠…

第六名!中国明朝的超级巨船!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在那个风骚的年代,明朝的工匠们设计制作了一群在当时堪称奇迹的巨船,其中最有名的就 是宝船,郑和的旗舰!据当时的资料来分析,宝船长度有约140米,宽30米,排水量大约在6000多顿。现在看来很一般,但是在当时绝对是奇迹!同时代的 欧洲各国的船只有4-50米,一直到18世纪出现铁甲舰,才有超过100米的船(以木头为材料的帆船还没有出现过超过宝船的存在,以至于很多科学家怀疑是 否真的存在如此巨大的船!)

第五名:罗马水泥,现代混凝土的开发始于1700年。今天,水泥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18世纪开发出来的配方并不是混凝土的第一次发明。事实 上,在古时候,混凝土已被波斯人、埃及人、亚述人和罗马人广泛使用。其中又以罗马人为最,他们率先将锻石类和粉碎的岩石、水混合在一起,完善了配方。他们 对这一技艺的精通使得他们建造出万神殿、角斗场、沟渠和罗马浴场。

第四名:罗盘草,技术的失传并不总是因为过于保密或记录保存不良,有时只是因自然不合作,罗盘草便是如此。这种开花的草药只生长在现今的利比亚的特定海岸 线上。罗盘草的心形果实被认为是一种万灵药,可以用来治疗疣、发烧、消化不良和其他一切疾病。它的避孕功效使得它成为罗马世界最宝贵的物质之一,这种草药 甚至还出现在几种不同的古代罗马的货币上。妇女每隔几个星期喝一次罗盘草汁就足以防止怀孕。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它甚至可以终止妊娠。使用罗盘草有可能是最 早的人工流产方法之一。

它是如何失传的?罗盘草是古代最热门的草药之一,它的使用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亚洲。但因它的显著功效和特殊 的生长环境,导致了人们过度地采伐,以致罗盘草灭绝。由于这种特定的品种不再存在,现代科学家无法确认它的避孕效果是否真如罗马历史学家和诗人所说的那样 显著,或者,它是否会产生其他副作用。不过,与罗盘草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草药已被证明有相当高的避孕率。

第三名:阿波罗和双子座计划空间技术,上世纪50、60和70年代,阿波罗和双子座空间计划被归为美国航空航天局最大的成功,其中包括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和首次月球之旅。从1965年到1955年正式实施的双子座计划,是载人航天飞行的早期研究和开发。在那不久之后推出的阿波罗计划,目标是实现让人 类登上月球表面。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它是如何失传的?阿波罗和双子座计划没有真正失传。土星V 号运载火箭仍然存在,飞船密封舱里许多部分很容易便可得到,然而,事实上,关于最初计划的图表或记录已经很难被找到。由于美国航天局当时正与苏联进行竞 赛,阿波罗和双子座方案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程都很匆忙。当计划结束,这些工程师连同所有他们的记录,便随即离开。现在,美国宇航局正在计划对月球进行一 次回访,关于20世纪60年代的工程师是如何让航天器运转的大部分资料都非常宝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记录依然如此混乱和不完整。

第二名:Telharmonium合成器,Telharmonium合成器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乐器。Telharmonium是一个利 用音轮合成音乐信号、再通过电线传送到一系列扬声器的大型装置。它由发明家撒迪厄斯·卡希尔于1897年发明,是当时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乐器之一。卡希 尔总共制造了3台Telharmonium,其中一台据说重量约有200吨,体积有一幢屋子那么大。Telharmonium的使用者可以操纵其重现其他 乐器的声音,尤其是如长笛、巴松管和单簧管特别是木管乐器。

它是如何失传的?由于Telharmonium能够通过电话线传输信 号,卡希尔设想,通过它远程为饭店、宾馆和私人住宅等地提供背景音乐。不幸的是,早期电网无法应付Telharmonium巨大的能源消耗,并且,它的标 价高达20万美元,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更致命的是,因为它是通过电话线来传播音乐,声音往往会渗入到私人电话谈话中。没过多久,市民就对它的迷恋逐渐消 失。今天,关于最初的三台Telharmoniums没留下任何东西以供我们瞻仰,甚至连录音也没有。

第一名:安提凯希拉装置,安提凯希拉装置是最神秘的考古文物之一,它是100多年前潜水员在希腊安提凯特拉岛的一艘古船残骸中发现的一个青铜装 置。该装置由一系列可以被控制的铜质齿轮(超过30个)、曲柄和刻度盘组成,用于计算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的运行位置。科学家们推算,这件装置制作于公 元前1世纪至2世纪。科学人员到现在仍没有完全了解它的真正用途, 其背后的神秘结构和用途已经困扰研究人员多年。现在的共识似乎是,安提凯希拉装置是一种原始的钟表,可以计算月球的位相和太阳年,这使得一些人将其称之为 最早的“模拟计算机”。

它是如何失传的?该装置设计的复杂性和精确度表明,它并非唯一的此类设备。许多科学家推测,它的使用在 当时可能已十分普遍。然而,在历史记录中,类似安提凯希拉装置的设备直到14世纪才出现。这可能意味着这项技术遗失了近1400年。鉴于它是此类设备的唯 一古老发现,它是为何或是如何遗失的,仍将是一个谜。

最新回答
快乐的跳跳糖
听话的心情
2025-09-13 18:08:05

有收藏价值

陈国富1953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自幼酷爱艺术,70年代初在福州军区从事美术创作和评论工作,在部队受过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和福建省美术大师的授课和精心指点,打下了扎实的油画功底,曾荣获部队多次嘉奖。陈国富自部队回到景德镇后经过长期的摸索,把油画的特点结合到陶瓷绘画上,自创一种新的泼色陶瓷油画,其画面写实又抽象、色彩丰富、耐人寻味,让观赏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每件[1]作品都是孤品,任何人都无法仿制,它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巡展,先后多次获得各项大奖。作品分别被国内外艺术美术馆收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作品《牵手》与《海之恋》都获得金奖。

激昂的魔镜
害怕的酒窝
2025-09-13 18:08:05

《法恩莎少女》的由来:

法语中的Faenza 就表示豪华的陶瓷,而法恩莎是意大利瓷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意大利重要的陶瓷生产地,陶瓷在法恩莎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陶瓷生产的艺术更是上帝赋予法恩莎人的能力。

早在14世纪末锡釉陶器的制造方法首先传入意大利,恰逢文艺复兴的诞生和兴起,在人文艺术的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这种技术在意大利得到了更加炉火纯青的发挥,在中世纪时期随后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法恩莎马略尔卡陶器(Faenza's majolica)开始闻名世界。这种锡釉陶器,主要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以及油画为主要的素材。随后的几个世纪,部分有创新和品牌意识的法恩莎陶艺术家开始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并加强与绘画家的联系,从而使法恩莎的陶瓷技术和艺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步,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法恩莎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在20世纪初,法恩莎小镇的陶瓷艺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在小镇游历,寻求艺术灵感,在一次偶然的街头漫步中,他邂逅了一位少女,并为少女的美所深深打动,在巨大创作热情的驱动下,亨利·马蒂斯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极富神韵的速写,并将作品命名为《法恩莎少女》并陈列在博物馆内,1952年,马蒂斯继续创作,把法恩莎少女油画创作成版画。

亨利·马蒂斯《法恩莎少女》 原名《蓝色裸女》

《法恩莎少女》高雅、均衡的艺术风格被小镇上的陶瓷艺术家们运用到陶瓷的设计中,它也代表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潮流。1999年法恩莎卫浴来到中国,铸就了具有浓郁意大利血统的法恩莎卫浴品牌,向渴望提升生活素质的优雅人士床底流行欧美的审美观念,既有宫廷式的豪华,又满足了现代人对个性化卫浴产品的追求。法恩莎卫浴将携"家居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全新生活理念为全球消费者呈献更为时尚、简约、唯美的整体家居艺术空间。

鲤鱼衬衫
俊秀的项链
2025-09-13 18:08:05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就已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次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唠叨的电话
健忘的火
2025-09-13 18:08:05
油画布上的画更好,冰晶玻璃画容易过时,油画布的画很大气,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过时。在选择画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特殊材质的,一定要选择传统一些或者是大家经常用的。就好比十字绣,只是火了一段时间,过气了之后就是非常俗气的东西,冰晶玻璃画跟这个是一个道理。

勤奋的大米
俭朴的冬天
2025-09-13 18:08:05

油画基本调色技术:

1、真正的调色不能在调色板上,而应在画布上,只有画面才能告诉你需要什么颜色。写生作画,眼睛基本不看调色板,而看画面与对象。即使在调色板上取用几种颜色也是简单地调合,在画面上才是最后的综合。如果在画板上调得过分均匀,色感必单调死板。

此外,画面存在未干的颜色,调色时必须考虑画面颜色成分,如果在调色板上调准了颜色,加上画面已有的底色又会变得不准。

2、颜色种类不必太多,十多种即可,它们是:白、柠檬黄、中黄、土黄、金土黄、(或生赭)、桔黄、朱红、西洋红、深红(或紫红)、淡紫红、土红、熟褐、粉绿、土绿(或橄榄绿)、翠绿、湖蓝、群青、黑。19至21种颜色即可。

3、调色板上放颜色的顺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颜色顺序排下来,暖色放一边,冷色放一边,而每一种颜色又由浅到深排列,如柠檬黄、中黄、土黄、生赭......这样就有一种素描深浅之概念。假如在画很深颜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点暖一点,就可试调生赭,不够再用土黄,再不够可用中黄,以此类推。画暗部千万不可乱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颜色发粉。  

4、白、土黄、土红、熟褐、土绿、翠绿、群青、黑,是油画的基本常用色,它们也不易变色。熟褐、深红、翠绿是暗部用色的三个宝。土黄、土红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柠檬黄是风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贵的颜色,色感较冷。

土绿(或橄榄绿)、中绿,对画树而言,起万能的作用,如树的暗部土绿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树的亮部中绿加土黄、柠檬黄,夕阳或秋叶可再加桔黄。

5、头像暗部:土红加象牙黑(北欧学派,较透明),土红加翠绿(东欧学派)。如果用朱红加中绿也可产生相当不错的暗部色彩。粉绿、淡紫红是脸部和人体中间过渡面的调合色。  画很白的女人体,白、土黄、土红、粉绿、中绿是基本用色,有时需要朱红。

室内头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黄。要学会运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间色调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样重要。颜色粉,往往问题产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画粉了,整个画面就会太粉。

6、在同一物体的同一色彩中还会有冷暖的变化,不会绝对均匀,肯定有偏蓝紫或偏黄绿等色,如果对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块中,都应有所选择,把最美的色彩倾向扩大为整体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块都有所取舍和提高,整体的色彩感就比真实的色彩更加完美。要养成会找好看色彩的倾向。

7、如果要形成色调,要肯定色调总的倾向,然后在调色上加以处理。例如金黄色的秋天,总倾向是偏黄色的调子,以中黄为基色。就可在暗部、亮部、天、地、树等一切色块中,成分不同地调入中黄。

要大面积色彩调合,小面积色彩对比。可以适当把冷色加暖,暖色变冷,色彩会更加好看,如冷红、暖灰。  

8、透明覆色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9、不透明覆色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

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10、不透明着色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

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

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扩展资料:

油画颜料调色

先用笔蘸一点油画色,再蘸一点调色油调匀即可上画。紫色和绿色相当重要,千万少用纯色,世界上纯色的东西实在太少,初学一定少用水。调色公式:

熟 褐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红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红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红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石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蓝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绿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蓝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灰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绿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绿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绿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紫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咖啡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藤黄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黄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不管什么颜色注意 :只能用2-3种颜色调出来,过多的颜色,调出来的非常的不纯。

幸福的小天鹅
英勇的萝莉
2025-09-13 18:08:05
藏品年代测定-正文 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藏品的绝对年代。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 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含量随时间减少的规律进行年代测定的技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F.利比1949年创建,曾获得1960年诺贝尔奖金。碳14法主要测定藏品中木器、竹器、牙骨器、纸张、纺织物、动植物遗骸等含碳有机物的年代。一般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自然界中的碳元素由3种主要同位素组成,其中碳14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作用产生中子,中子同大气中的 14N发生核反应,产生放射性同位素碳14。碳14与氧结合形成14CO2,混入大气二氧化碳中,通过光和作用被植物吸收为养料,动物也需依赖植物生存,因此碳14扩散、交换到整个生物界和一切与大气二氧化碳相交换的含碳物质中,使生物体内的碳14浓度与外界一致。一旦生物体死亡,与外界停止碳交换,残体得不到碳14的补充,并以每5730±40年衰变一半的速率不断减少。因此测得藏品标样中残余碳14的含量,就能推出它的死亡年代,即藏品材料的绝对年代。测量技术有固体计数法、气体正比计数法。液体闪烁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其中加速器质谱法为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它直接测量碳14的原子数目,具有灵敏度高、测量时间短、取样量极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测定珍贵的有机质地文物的年代,可测年限长达10万年。但设备庞大、费用高。

热释光测定年代 利用非金属固体的热释光现象进行藏品年代测定的技术。适用于测定藏品中陶瓷、砖瓦、铸造铜铁器的泥范模具、窑炉、红烧土等经高温焙烧的粘土类非金属无机物的年代。热释光现象发现于17世纪,1953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F.丹尼尔斯等人首先提出利用热释光测定年代的可能性。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G.C.肯尼迪等首次宣布古希腊罗马陶器的测定结果。70年代初,英国牛津大学以M.J.艾特肯为首的研究组,为这项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非金属结晶固体受到放射性照射后发生电离,形成电子和空穴,可贮存起一部分辐射能并长期保持下去。在加热时积蓄的能量以光形式释放出来的现象称热释光。烧制陶瓷器、砖瓦的粘土都含有微量铀、钍和钾-40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长达10亿年,可做为提供每年固定剂量的放射源。粘土中结晶固体颗粒,比较多见的为石英,其次有长石、云母、磷灰石等磷光体,它们具有记录辐射剂量的本领,每时每刻受到各类辐射作用,包括粘土中本身的铀、钍、钾-40放射的α.β.γ射线和周围土壤中放射的β.γ射线及宇宙射线。当陶瓷器烧制时,高温把结晶固体中原贮存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为热释光的零点。自此后重新积累能量并随时间而增加,放射性愈强,年代愈久,热释光量就愈多。磷光体忠实地记录了陶瓷器自烧制以来所吸收的自然辐射累积剂量,只要把这个累积剂量除以放射源每年提供的固定剂量,即可得到陶瓷烧制的年代。因累积剂量是用热释光技术测量的,所以利用热释光测定藏品年代的技术,称为热释光测定年代。本方法可测年限约在100年至100万年之间。

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辐射诱发效应测定年代的方法。基本原理与热释光方法同。此法不仅可测藏品中非金属无机物的年代,又可测有机物质的年代,特别是测定化石等自然标本年代。可测年限最长约 100万年。

古地磁测定年代 利用热剩余磁性测定年代的方法。适用于测定藏品中陶瓷器、砖瓦等经高温加热物体的年代。因粘土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铁等磁性物质,焙烧前磁极方向排列混乱,相互抵消,磁性很弱。高温焙烧时,由于该处地球磁场力作用,使物体磁极方向排列趋于整齐,并与当时地球磁场方向一致,称为热磁化。焙烧完毕,温度冷却,物体磁性方向被固定住。这种稳定性很高的热剩磁,非常可靠地记录了当时地球磁场的情况。因此,只要测出藏品的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插入由已知年代标本所作的磁偏角对磁倾角的标准曲线。就可测得藏品年代。本法测定年代范围在数十年到 1万年之间。

树木年轮测定年代 利用树木生长时年轮来确定树木年代的方法。适于测定藏品中木制品的年代。树木在生长时由于气候变化,在树干截面上形成疏密相间的年轮,利用这些年轮建立标准轮距序列。将被测树木的轮距与标准轮距系列比较, 就能得到该树木砍伐的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建立了距今8000年的标准轮距序列。此法为现阶段最精确的年代测定法,可校正放射性碳素法年代测定的结果。

裂变经迹测定年代 利用重核裂变损伤经迹数目测定年代的方法。适用于含铀量高的矿物制品和人造玻璃制品,如陶器中的锆石、磷灰石,瓷器上的彩釉,黑曜石制成的石器和人造玻璃制品。测定年代的范围极宽,上限可测至45亿年以内的太阳系年龄,下限可测至藏品中小于 100年的人造装饰玻璃年龄。

此外,还有钾氩法、氨基酸外消旋法、黑曜岩水合法、铀系法、骨化石含氟量法等年代测定技术。

顺心的巨人
哭泣的哈密瓜
2025-09-13 18:08:05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坐落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建立于1966年,是一所新兴的公立艺术大学,如果大家对这个院校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点击进行查看。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简介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Aichi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and Music)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公立艺术大学,于1966年设立,坐落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爱知县立艺术大学与爱知县立大学同由爱知县立大学法人设立并管理。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设有美术学部(日本画、油画、雕刻、设计学、艺术学、陶瓷)、音乐学部(音乐科、作曲科、乐器科),美术研究科和音乐研究科。

建学理念: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设立于1966年4月1日,在以爱知县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产业经济显著飞跃的时期之中,以构筑中部特色的文化圈、提高地域文化为目的开学。之后又于1970年4月1日,以传授和研究艺术理论以及应用,为文化的进步做贡献为目的而设置了研究生大学院。 开学以来,该校一直将“以艺术相关的诸多研究为基础,培养艺术性创造力的同时,配合进行艺术应用部门的研究,以此来提高文化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在高等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该校的研究教育对象“艺术”,也在沿着多样化和高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社会对大学的要求也有了很大变化。该校秉承40余年以来的实绩,今后致力成为能准确对应时代需求并且具有个性化的大学。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专业设置

本科生专业:

   日本画

日本绘画专业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人指导的小组教育。四年级共有40名学生在讲课,其中有6名全职教师和30名兼职讲师。

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学校的目标是掌握日本绘画表达的基本技术。学校将通过动植物生产和景观生产等问题研究胶水,油漆,纸张和刷子等材料。此外,通过传统服饰和复制,学生将学习传统色彩,线条画表达和日本绘画技巧。第三年,根据第一年和第二年学到的基本技术,学校将开始更先进的生产。

   油画

由12名教师组成的小组,每个年级有25名学生。

在第一年,除了制作油画外,还将学习基本的实践技能,例如技术资料,壁画研究,印刷研究和空间表达。从第二年开始,老师将开设各种课程,学生将自愿选择。第三年,将围绕学生的自发性培养课程。个别选修课也将在第4年继续进行。在油画专业,学校还邀请兼职讲师提供非常专业的课程,例如摄影和写作课程。兼职讲师邀请了来自艺术家和策展人等各个领域的约30人,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雕塑

雕塑专业是一小组,每个年级有10名学生,而本科生和研究生院都有大约60名学生。在6名全职教师和许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校将培训未来的艺术家,研究人员和艺术教育专家。

艺术学

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学生将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日本艺术史,西方艺术史,当代艺术理论,美学,文化遗产的概况)和基本技能(飞机,实体,形象等)。从第三年开始,将以少量研讨会类型的课程进行更专业的学习,例如研究课程(阅读原始文本),特殊课程以及每个地区的文化财产保护和恢复研究。在第四年,将最终确定每个学生的专业领域,并将在主管的指导下编制“毕业研究”。

   设计专业

从一年级的第一年级到第二年级的第二年,学生将不会被划分为专门的设计领域,他们将致力于解决常见的问题,以掌握可以处理任何设计领域的基本建模和表达技巧。在设计专业的后半部分的课程中,学生可以从设计领域的各种问题中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因此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观点和适合自己的能力。

陶瓷

学生将学习从茶杯到盘子,陶罐和铁画,染色和彩色画等绘画的陶工轮造型。在研究土壤和釉料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习陶器的基本知识,例如用稻草烧成釉料,用柴火烧窑等。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问题,例如设计基础,建模和陶瓷技术,同时启发个人创造力,并思考当今生活空间中陶瓷的新可能性。

研究生专业:

   美术研究科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教育研究的先进性,研究生院将日本绘画,油画,雕塑,艺术,设计和陶瓷的六个研究领域设置为艺术的“一门大专”。除了进一步加强常规研究领域外,我们还设立了一些项目,以加强和实践复杂领域的研究系统,大学期望的地方贡献和社会贡献以及该部门的学习成果。我们旨在与实践融合。

音乐研究科

学校把音乐作曲,音乐学,人声学,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这七个研究领域定义为“一个专业”,并且该系统旨在支持艺术的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