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属于极性物质吗?
1.压电陶瓷材料,其参数是可以变化的吗?
压电陶瓷材料,其一般的,其的参数是不变的,而不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厚度和直径,会对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弹性刚度等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有时,不能不将这一点考虑在内。
2.压电陶瓷的晶振,其与石英晶振,有区别吗?
压电陶瓷的晶振与石英晶振,这两个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其主要是在精度和温度稳定性这两个上。而且,相对而言,石英晶振的精度,是可以达到小数点后六位,其单位,是为ppm。
3.压电陶瓷,为何其会有极性?
压电陶瓷,其有极性的原因,是因为:当压电陶瓷受到应力后,其两个表面会有电荷聚集,从而,来产生一定的电压。而由于分子是有极性的,所以,其是有正负极之分的。其在宏观上,则是为电荷聚集,进而,让压电陶瓷产生了正负极。
对压电陶瓷,上述问题都是前面还没有的,所以,才会给出具体答案,好让大家通过学习,来有正确认识,这样能够避免一些错误观念。进而,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使其发挥应有作用。这样,大家也能从中受益。否则,白白浪费了,那么太可惜了,而且,也会让自己得不偿失的。
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利用准静态d33测试仪测试,你需要知道正极朝上时测出来的值是正还是负,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判断(个人经验:测的数值为正,就是正极朝上。不保证适合所有型号的准静态d33测试仪测试)
还有一个简陋的办法是利用万用表的电压档,0到3伏直流电压档即可,能显示正负值的。将红黑表笔与压电陶瓷片两个电极连接好,然后用力压陶瓷片一下(在两个电极方向加压),看万用表出来的数值是正还是负(一般是显示一个变化值,正负也会改变,要看最开始的值是正还是负)如果最开始是正值,则红表笔所连电极是正极。这种方法容易出错,建议多测几次。
其次是看陶瓷片上的标示,标有+ 的就是正极了,或者标有- 的就是负极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如日本富士压电陶瓷片)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力-电转换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压电陶瓷进行极化处理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包括油浴极化法、空气极化法、空气高温极化方法等。这和使用没有关系,不必要深究。
下图是可以非标定制的压电陶瓷片
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种人工焙烧制造的可应用于多领域的多晶材料。通过外加电场和外部施加压力的作用,使材料的外部弹性形变和内部电级化发生相互转换,称为电致伸缩效应。烧结而成的铁电体通过电场的极化处理,让杂乱的内部极化现象变得规律有序,产生压电特性。
扩展资料:
由于超声技术的非接触性等优点,尝试把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应用在液体浓度检测系统当中。系统中的芯片采用的是Spartan 3E系列FPGA。压电陶瓷换能器在其中担当着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重要功能。把换能器产生的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超声信号通过发射电路打入液体内部,经过液体对信号的衰减,从接收换能器端可以接收到带有液体浓度信息的信号。
再通过声衰减法的分析,有效得出液体的近似浓度。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超声测量程序,脉冲控制程序,脉冲收发程序,ADC采集控制程序以及时钟和报警程序。
某些单晶材料的结构具有非对称特性,当这些材料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发生应变时,其内部晶格结构(变形)的变化将破坏原来的电中性宏观状态,产生极化电场(电化),所产生的电场(电极化强度)与应变的大小成正比。这种现象被称为正压电效应,是1880年居里兄弟发现的。
随后,在1881年,人们进一步发现这种单晶材料也具有逆压电效应,即当正压电效应的材料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时,会有应力和应变产生,其应变与外电场的大小成正比。因压电换能器电声效率高、功率容量大以及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分别进行设计,在功率超声领域应用广泛。
扩展资料:
压电换能器的主要特点是电声转换效率高,特别是接收灵敏度高,但其机械强度低(脆性大),因此在高功率应用中受到限制(不过目前的最新技术已能达到数百瓦到上千瓦的声辐射功率)。另外,一些单晶材料容易溶于水而失效(水解)。
压电换能器是不分正负极的。因为压电换能器是交流驱动的。但是,与清洗和焊接传感器一样,为了方便起见,与前后盖板连接的电极通常被视为负电极。用于检测的传感器,如果是金属外壳,通常将金属外壳与压电传感器连接,当屏蔽用,这个当负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电式换能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电陶瓷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