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通过釉面厚度来判断瓷砖质量,是非常不靠谱的做法。
因为像一些一线品牌的瓷砖,他们的瓷砖釉面不仅不厚,反而只有薄薄的一层,并且质量也非常好,所以说釉面的厚度并不代表瓷砖质量。再者,不是所有的瓷砖都是有釉面的,比如像抛光砖就没有釉面,表面仅仅是抛光后的效果,再比如通体砖,表面也是没有上釉的。只有釉面砖表面才会烧有釉层。因此,在判断瓷砖质量时,最好还是从多方面来看。
比如从它的吸水率上来看,测试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在瓷砖背面滴上一些水,如果是全瓷砖或全抛釉砖的话,应该是不吸水的。而若是常规的抛光砖或者是釉面砖,那么都会吸水的,并且釉面砖的吸水率比抛光砖还要高。所以要判断吸水率的话,得先确定自己买的瓷砖是什么材质的,然后再来对比。
如果确定家里购买的是釉面砖的话,那么在测试釉面时,首先可以从耐磨度上来检验。如果釉面没有问题的话,即便釉面非常的薄,用钢针来回刮擦都不会出现划痕的。反之,则就要注意瓷砖的质量了。其次再来检验下釉面的防滑度,检验方法就是把瓷砖斜放在台阶上,然后撒上一些水,最后踩上去感受一下知道了。
而最后一步,就是检验釉面的抗污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用记号笔在上面随意写上几个字,然后擦一下,看看能不能快速擦拭掉,如果可以的话,那么这釉面就是没有问题的。否则在后期生活清理卫生时,会相当的痛苦。
野性的帅哥
2025-09-13 11:10:49
日用陶瓷一般是1mm以内,釉层来说,龙泉瓷的釉最厚,不过也就1-2mm左右,化工釉有3mm的。性能的主要的原料,外观类似牛奶。
由一些石油化工原料如醋乙、丙酯、乙等,在水中经过聚合化学反应制成。因采用的原料和工艺的不同,乳液在性能上也有差别。它的主要作用是起到粘结、抗水、抗碱和抗日光老化的性能。
扩展资料
特性:
1、釉的成熟温度稍低于坯的烧成温度,使釉的熔体在坯上均匀铺展而坯胎不产生变形,同时要求釉有不小于30℃温度范围的熔融状态以消除釉泡和针孔等缺陷。
2、釉的膨胀系数略低于坯的膨胀系数,使烧成时坯釉完全附着成一体,冷却以后,由于体积效应使釉层处于应力状态,以提高制品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3、坯釉的酸碱度相互适应,促进坯釉间形成一定厚度的中间层,确保坯釉紧密结合。一般要求釉料具有适当的碱性。
陶醉的麦片
2025-09-13 11:10:49
怎么说呢,釉面厚的话工厂成本高,但可以更容易的控制产品的表面质量。但厚度和质量不是单纯的正比关系。
说釉面厚度越厚越好,得看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的话,建议不要轻信。它是影响瓷砖表面质量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质量表现之一
单身的春天
2025-09-13 11:10:49
陶瓷坯体是指构成制品的陶瓷质主体,釉面是指熔融于坯体表面的玻璃质密层。
瓷釉的厚度一般0.2-0.8mm。施釉的作用如下:
1.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更光滑,不宜沾污;
2.釉层可以降低坯体的吸水率,能阻止液体和气体透过;
3.釉层能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延长陶瓷制品的寿命;
4.能提高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5.有时需要釉层遮盖坯体的不良颜色和某些缺陷;
6.能起装饰作用,如各种颜色釉、无光釉、金沙釉等,大大提供了陶瓷制品的艺术效果。
幸福的大神
2025-09-13 11:10:49
瓷砖分为抛光砖、仿古砖、瓷片三大类。每个种类根据外形、尺寸、厚度的不一样,一般800*800的抛光砖在9mm--12mm左右、精工玉石在15--18mm左右瓷片300*450和300*600的在7-10mm左右仿古砖和抛光砖的厚度差不多。
扩展资料:
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通常在室温下通过干压、挤压或其他成型方法成型,然后干燥,在一定温度下烧成。
在铺贴陶瓷砖之前,必须要对建筑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建筑物表面粘污物。同时墙面还必须浇水润湿,如表面润湿不足,砂浆中的水分会被基层吸走,而导致空鼓、粘结不牢。
铺贴前需进行试排,以便使接缝均匀。铺贴时陶瓷砖应预先经过挑选,砖面应没有缺陷、色泽一致、花型匹配。使用前陶瓷砖还必须充分浸水,让其吸饱水分,否则陶瓷砖浸水时间过短,则砂浆中水分会被砖吸走,也会引起空鼓。
参考来源:陶瓷砖-百度百科
沉默的硬币
2025-09-13 11:10:49
对于陶瓷瓦的釉面,有以下几点讲究:
颜色:陶瓷瓦釉面的颜色是根据陶土的成分、釉料的配比和烧制温度等因素决定的。釉面的颜色应该与屋顶整体色调协调,避免过于突兀。
耐候性:陶瓷瓦釉面的耐候性是指它在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抗风化、抗腐蚀和抗紫外线能力。好的陶瓷瓦釉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耐候性,能够长期保持美观和耐用性。
光泽度:陶瓷瓦釉面的光泽度是指它的表面光滑度和反光效果。好的陶瓷瓦釉面应该具有较高的光泽度,反光效果好,能够更好地反射太阳光,减少屋顶受热,降低室内温度。
纹理:陶瓷瓦釉面的纹理是指它的表面纹理和纹理深浅。好的陶瓷瓦釉面应该具有独特的纹理,可以增强屋顶的美观性和装饰性。总之,好的陶瓷瓦釉面应该是颜色协调、耐候性好、光泽度高、纹理独特的。这些因素都需要在陶瓷瓦的制作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
釉的本质及成分 \x0d\x0a\x0d\x0a当我们看到一件陶瓷器的时候,首先引起注意的与其说是它的造型、式样或坯体,毋宁说是罩在陶瓷表面上的釉。假如瓷器上没有挂釉的话,恐怕无论它的造型如何美、式样如何新,也会失掉这件瓷器的魅力。固然我们夸说陶瓷是一种火的艺术,靠火的作用产生了各种变化,但主要还是釉在火中起了变化。 \x0d\x0a\x0d\x0a釉与坯同样是由岩石或土产生的,它与坯的不同点,只是比较容易在火中熔融而已。当窑内烈火的威力使坯达到半熔时,必须使釉的原料完全熔融成液体状态。冷却后这种液体凝固而成一种玻璃,这便是釉。 \x0d\x0a\x0d\x0a但是,釉一旦被涂到陶瓷坯体表面,就和玻璃大不相同了。因为当釉熔融时,它就同制品的坯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层,这一中间层使得从烧结的坯体以迄于釉的玻璃状的外表部分逐渐发生转变。釉层的厚度虽然通常总共只有坯体厚度的1~3%,可是它会强烈地改变制品的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其他的许多性质。 \x0d\x0a\x0d\x0a制釉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土或岩石原样不动地调合来用。另一个方法是将土或岩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后骤然冷却作成玻璃,名之为“熔块”。这样作成的釉要碎为细粉混入水中,使之成为有粘性的汁液用来挂坯。如果这种浆粘力不足而不易附着在坯上时,可以在浆内混入糊精、甘油或其他有粘性的有机物质,例如海带的浆糊等。有的坯体露天干燥后立即挂釉,但也有预先在800~900℃低温下煅烧,即所谓素烧后才挂釉的。 \x0d\x0a\x0d\x0a前一个方法叫作“生坯挂釉”,在我国多有使用。而国外瓷器则一般是用后面所谓“素烧”方法。因此,对一件瓷器的鉴别,首先看它是生挂还是素烧,便可大略知道是中国所制或国外所制。不过这也只能作为一种较为便利的线索,当然为一般精通陶瓷的人们所熟知。有些日本仿制的我国古瓷,故意作成使人一看便认为是生挂的样子,如果只靠这一点便作决定,往往是很容易上当的。 \x0d\x0a\x0d\x0a挂釉时,若是素烧坯,普通多是很快地把它放入调好的釉汁中立刻就提出来,这样釉便吸着在坯的表面,和用刷或笔涂的一样匀平。若是茶碗一类,就要夹着碗足很快地放进釉中,急忙上下两三次,叫作“浸釉法”。若是庞然大物,可以用杓子一类东西盛釉从周围溜挂,一般叫“浇釉法”或“溜釉法”。 \x0d\x0a\x0d\x0a生坯挂釉时,若是里外一次挂釉,很容易使坯体破坏,所以要在里面注釉并加以转动,待干燥后外面再行浸挂或溜挂。也有用刷和笔来涂挂的,这种方法多用于色釉,例如明朝初期的青花器足内往往出现刷纹,可以看出是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此外,虽还有“喷挂”的方法,但是主要用于极大或极薄的器物上。例如所谓“脱胎器”似乎能够透视的薄瓷器,就是除去使用这种方法以外别无其他挂釉法的。这种方法是:先在里面喷上釉,干燥后将外面的坯体削薄,然后再喷釉在外面。如宋代有名的郊坛窑的作品,就是坯薄釉厚,甚至釉的厚度竟有坯的一至三倍左右。若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碎片,显而易见是挂釉两层至三层的,所以说这类瓷器大约使的就是喷挂法。再如康熙时代的桃花红便与郎窑红不同,根据当时住在景德镇有名的旦特克尔氏信中所载,也是用“喷釉法”作成的。 \x0d\x0a\x0d\x0a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x0d\x0a\x0d\x0a凡是挂釉的陶瓷坯体入窑煅烧时,坯与窑中所含的水分和其他挥发物需要散失而开始收缩,同时坯体受热又产生热膨胀。当到在一定温度时,坯体内一部分成分开始熔化生成液体填补坯体内的孔隙而再度收缩。而釉也产生热膨胀与收缩。当釉的收缩比坯的收缩大时,釉上便生出裂痕,当釉的收缩比坯小时,容易产生“脱釉”。有些挥发物在温度较高时才开始挥发,为了防止釉熔化以后还有气体外逸,产生气泡,所以在釉开始溶化以前烧窑的温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地煅烧,以待气体出尽,这样在气体出尽以后再升温,直到釉完全溶化。假如此时升温过急,就容易产生坯泡或釉泡。 \x0d\x0a\x0d\x0a要选配一种能和制品坯体很符合的釉,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苏联E.N。奥尔洛夫(Op Ob)院士曾经指出,选配釉的主要困难如下: \x0d\x0a\x0d\x0a(1)釉的易熔性造成了它的流动并被坯体所吸收(假如坯体在釉熔融中仍具有大的气孔率时)。就是这种作用,使得烧成要在远超过釉的熔融度下进行。 \x0d\x0a\x0d\x0a(2)假使所选的釉是难熔的,那么它就不会形成带有光泽的平滑的表面,而是被小的突起和凹陷所覆盖,使得釉色黯然无光。如果烧成温度低于要求时,虽是正确配成的釉也得到与此同样的结果; \x0d\x0a\x0d\x0a(3)若是釉具有比坯体大得多的膨胀系数,那么当冷却时,它压缩得比坯体更猛,结果就出现巨大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会导致在釉层上形成龟裂(如为薄胎制品时),或甚至使坯体破坏; \x0d\x0a\x0d\x0a(4)如果釉的膨胀系统比坯体小得多,将会发生相反的现象,即当冷却时,釉比胚体收缩得较慢而发生剥离现象。因此,当选配釉时,必须力图使釉和坯体的膨胀系数尽可能地相符合,而釉的熔融温度则必须与坯体的烧成温度相适应。 \x0d\x0a\x0d\x0a假使我们把雪与砂糖混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弄得如何细,砂糖仍是砂糖,雪仍是雪,两者有着显然的分别。可是如果加热使雪变成水,而砂糖也熔化在里面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既非雪又不是糖的新物质。陶瓷的釉恰好与这个例子相似。就是说,任凭怎样地把岩石碎成细粉而加以混合,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若是经过加热,矿石和岩石的粉末就会熔融成一个整体。这便是玻璃,用来施挂在陶瓷坯上,特意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釉”。不过,雪与砂糖混合溶化后只产生形态上的变化,而岩石混合熔化后不仅形态改变而性质也完全改变了。 \x0d\x0a\x0d\x0a在制釉时,硅酸是釉的主体,而盐基则作为媒熔剂,主要的盐基是: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以及氧化铝等。氧化铝为中性则因情况的不同,有时起酸的作用,有时起盐基的作用。 \x0d\x0a\x0d\x0a釉料的着色剂有铁、铜、钴、锰、金、锑以及其他金属,此外,还有含磷酸钙[Ca3(PO4)2]的,不过这种原料只要稍加一些在釉里,就会多少消失釉的光泽。 这是要混在植物灰中而进入釉内的,像羊齿草类就是含有磷酸钙特别多的植物。景德镇所用的是一种名为“凤尾草”的羊齿植物灰。 \x0d\x0a\x0d\x0a灰中含有多量的硅酸(SiO2),因此用灰就必然会带有硅酸。而灰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的灰含硅酸较多。当需要硅酸时,就特意来利用稻壳灰或草木灰。 \x0d\x0a\x0d\x0a氧化钙在釉料中是助熔剂,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使之在较低温度下玻化。釉中需要的氧化钙,现在主要利用石灰石(CaCO3),从前却多用植物或谷壳与石灰混合煅烧成灰,俗称“釉灰”,这种灰约含30~50%的氧化钙。据我国有些科学工作者对古陶瓷所作的分析结果看来,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就已制成石灰釉。其中氧化钙的含量多介于16%至20%之间。到南宋时期以后又改用了石灰——碱釉。 \x0d\x0a\x0d\x0a钠、钾在岩石和土内的含量较少,因此也有利用灰来获取的。草木灰溶于水就是灰水,如果加以煮炼便会得到白色粉末,其中含有多量氧化钾。如煮炼海草灰的水溶液时,便可得到氧化钠。而现在陶瓷器坯釉原料中需要的钾、钠,主要来源是利用长石。 \x0d\x0a\x0d\x0a氧化镁有的取自菱苦土矿(碳酸镁)和白云石(碳酸钙、镁),也有利用滑石(硅酸镁)的。因我国的石灰石往往含有多量的碳酸镁,所以在我国陶瓷中使用石灰时,自然就会加进了镁的成分。 \x0d\x0a\x0d\x0a铅和锌过去是用天然出产的碳酸铅(白铅矿)及硅酸锌(异极矿),而现在多用纯粹的氧化铅或氧化锌来配釉。 \x0d\x0a\x0d\x0a至于氧化硅和氧化铝,因为是构成土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在使用这些原料时已经自然含有不少。除非特别需要氧化硅时,才利用纯粹含硅的石英。我国宋朝有名的汝窑,据有的书中记载说是使用玛瑙。其实玛瑙也是一种纯粹的二氧化硅,与石英的构造稍有不同。虽然有些人不免怀疑是否有过特意使用这种珍贵品的事实,但仔细想来,一般所出的玛瑙并非全部可用作装饰,剩下的无用部分仍可以用作釉料,例如,现在景德镇就有利用玛瑙来配制颜色釉的。 \x0d\x0a\x0d\x0a上面所说的草木灰或谷灰,含有多量的二氧化硅,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氧化钙、钠、钾等,再与石灰混合配以适量的瓷土就可作成釉。我国古代陶瓷中有些就是由窑灰的自然降落积在坯体上而化合成釉的;也有故意多挂灰而使其自然成釉的;此外还有挂以灰浆而成釉的。尤其后来才发现。只用灰不但容易流釉,而且发生皱纹或出现斑点,或因钙结晶成斑而无光泽,结果感到十分乏趣。于是逐渐留意到混用石英或长石之类含有硅酸较多的物质时,便没有这种缺点,因而发明了长石釉。如唐朝的邢窑、越窑,宋朝的定窑、影青,汝窑、龙泉窑和明朝的景德镇窑瓷器等,都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它给予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人类以莫大实惠,是无庸讳言的
碧蓝的海燕
2025-09-13 11:10:49
一般来说质量合格的瓷砖都是耐高温的,据说最高可达上千度。瓷砖如何选购。 1.要查看瓷砖的坯体颜色是否纯正。主要观察瓷砖的背面颜色是否均匀、一致。 2.要观察瓷砖横切面的颗粒是否细腻。这里所说的横切面不是指瓷砖四周的裁切面,而是指瓷砖断片的断裂处。一般来说,断裂处细密、硬脆、色泽一致的为上品。因为颗粒细腻的瓷砖防水能力强,而颗粒较大的瓷砖,水分容易浸入,影响品质。 3.要注意釉层的厚度。釉层厚度就是釉面横切面的厚度。釉料是瓷砖造价中最贵的材料,釉层越厚,品质就越好。 4.要听。轻敲瓷砖注意听声音是否清脆,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为次品。 5.要试水。消费者可以在瓷砖背面倒上一些水,注意观察瓷砖吸水的快慢。几分钟之后,再看正面水留下的印子是否明显。水散开后浸润得慢的瓷砖密度大,而且水留印子不明显,视为上品。 6.翘曲。取两块砖背对背和面对面看是否能严密接触,有无缝隙过大的现象可判断是否有翘曲。 7.渗入。找墨水涂于面上过1个小时后擦洗看是否有痕迹,没痕迹的是好砖,有渗入的坚决不选。
害怕的煎蛋
2025-09-13 11:10:49
一般都在10--12mm左右,不同尺寸有所不同:
一般的800*800的抛光砖在9mm--12mm左右;
精工玉石在15--18mm左右;
瓷片300*450、300*600的一般在7-10mm左右。
岚庭10多年的施工经验,1.75万平的装修展览馆,专业的售后团队。装修有疑惑,撩我哦~
健忘的白云
2025-09-13 11:10:49
根据光泽区别瓷砖釉面:可以分为光面釉面砖和哑光釉面砖两类。
釉面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装修。
釉面砖优点:
1、釉面砖的色彩图案丰富、规格多、清洁方便、选择空间大、适用于厨房和卫生间。釉面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
2、釉面砖的表面强度会大很多,可作为墙面和地面两用。相对于玻化砖,釉面砖最大的优点是防渗,不怕脏,大部分的釉面砖的防滑度都非常好,而且釉面砖表面还可以烧制各种花纹图案,风格比较多样。虽然釉面砖的耐磨性比玻化砖稍差,但合格的产品其耐磨度绝对能满足家庭使用的需要。
3、防渗,无缝拼接,任意造型,韧度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发生断裂等现象。
4、耐急冷急热的特性:耐急冷急热性是指釉面砖承受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的性质。试验采用的冷热温度差为 130士 2“C。
扩展资料:
选购技巧
1、查:
检查外包装箱上是否有厂名、厂址以及产品名称、规格、等级、数量、商标、生产日期和执行的标准。检查有没有出厂合格证、产品有无破损,箱内所装产品的数量、质量是否与包装箱上的内容相一致。
2、看:
(1)质量好的釉面砖应平滑、细腻,光泽晶莹亮丽,亚光釉柔和舒适。在充足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照射下,将砖放在1米远处垂直观察,应看不到明显的釉面缺陷,产品无色差。
(2)有花纹的砖花色图案应清晰,没有明显的缺陷。好的产品尺寸偏差较小,可将一批产品垂直放在一个平面上,看看有没有参差不齐的现象。
(3)看砖的平整度,可将砖平放在平面上,用肉眼直接观察,表面无翘曲,砖的边直面用直尺测量无缝隙,这样产品无变形平整度好,施工方便,铺贴后砖面平整美观。
3、听:
可以轻轻进行敲打陶瓷砖,细听其声音,质量较好的产品,声音清脆说明砖体密度和硬度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