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官窑瓷器特点,小编我来告诉你

坦率的烤鸡
优雅的小蜜蜂
2023-03-20 07:48:13

官窑瓷器特点,小编我来告诉你

最佳答案
多情的冬日
潇洒的早晨
2025-09-13 05:24:42

  官窑,提起这个词汇,大家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那美丽的瓷器,因为瓷器的烧制是由官监民烧而来进贡统治者的,所以在挑选瓷器方面特别重视,因此官窑就是这么由来的,每一个官窑都是极其美观,那么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官窑的特点呢,今天小兔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官窑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泒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赿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明代采取“官办民窑”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 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清代与明代不同,采取的是“官搭民烧”的折中形式。其产品分“钦限”和“部限”两类,前者是专给皇帝用的,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的。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那么官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呢?

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瓷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如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宋室南迁后,在临安(今杭州)建都。从己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南宋官窑瓷器的胎子呈探灰、灰褐、灰黄等色。胎有薄厚两种,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从断面可看出施釉痕迹,一层一层很清晰。釉子温润似玉,也有比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开比较细碎的纹片。南宋官窑既有裹足支烧的,也有垫烧的,器底大而薄的往往采用支烧与垫烧共用的方法来保证质量。

那么说道官窑,大家都会知道宋代的五大名窑,它们各个都是极其美观而且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瓷器虽然珍贵,小兔还是要建议大家,有些收藏者不懂得对于瓷器的保养,但是只要方法适合,就会保养得当,尽享收藏所带来的乐趣。希望这篇官窑瓷器的特点的相关文章,能给予大家在官窑方面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回答
开朗的白羊
合适的草莓
2025-09-13 05:24:42

这个就看你是什么釉面砖,如果是仿古全抛釉就只能做到表面这一层,也不能再厚了。一般来说都是厚的好,因为比较耐磨,就好像抛光砖一样,你磨开了表面那一层保护面,接下来的胚底也不会发黑!其实,这个你不用担心一般你去卖瓷砖的门店像简一、欧神诺、冠军、鹰牌等这些卖牌子瓷砖地方他们的导购员都是会为你详细介绍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们。

幽默的冰淇淋
顺利的百合
2025-09-13 05:24:42
工艺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元代时期枢府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有的釉面厚的是由于烧制时间长,釉料溶解均匀,有的釉面薄的则是由于烧制时间短,釉料溶解不均匀。

枢府瓷器是指中国古代枢密院所制作的精美瓷器,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特点是釉质温润而莹润,颜色上色灵活,纹饰精致多样。

现代的香氛
自觉的咖啡豆
2025-09-13 05:24:42

紫金釉瓷器的特征及鉴别方法如下:

第一个特征、宋代紫定类瓷器是一种很特殊的瓷种,这不仅体现于在它的面呈酱色的釉子里有一层黑色结晶釉层,而且体现在这种黑色层的氧化焰烧造,经过窑变的形成机理,带来釉子和釉面坚硬鲜亮的独特特征。

第二个特征、如果上手细致观察,紫定类釉面泛黑釉部分会现出许多光亮小油滴圆点,用放大镜观察这种小圆点是被国外专家称为窑变的在黑色层发生的现象,其表现为两至三个非常细小的晶莹亮泡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油滴光亮点。                                                                     

第三个特征、从一定角度观察紫定类釉面呈现银蓝多色蛤蜊光。经观察,这种蛤蜊光与两层釉子的反铅析晶有极大关系,泛蓝色光一般多在古代黑色釉面出现,紫定类釉子有了黑色层也会泛出蓝色光。因为有反铅析晶现象,釉面有时会出现多种色光,蛤蜊光在泛黑紫色的釉面上更能显现。

第四个特征、紫定类釉面光亮如新,同时“光可鉴人”,但是其釉面用肉眼细微观察或者在放大四五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却是斑驳粗糙,斑斑点点,有细小开裂纹,有细微脱釉爆釉点,有细微桔皮纹。釉面“光可鉴人”和釉面粗糙斑驳本来应该是一对矛盾的表象。

第五个特征、 紫定类釉面如涂了一层油水,“紫如油”。酱色釉、黑色釉均属颜色釉,色泽釉层均匀稳定,色感深沉质朴。尽管宋代带有黑色层的紫定类釉子釉质“如漆”,却仍不失古代釉子莹润细腻、没有古代一般透明釉玻璃釉的那样一层浮光,釉子含蓄温雅。

第六个特征、北宋定窑紫定和其他紫定类制品釉面有泪痕、竹丝刷痕,积釉处和釉厚处泛黑紫或者直接露出黑釉、黑斑。定窑紫定酱色釉面如同定窑白瓷一样在垂釉处也会形成泪痕现象,泪痕明显泛黑或泛黑纹,器身釉面可见竹丝刷痕。

第七个特征、北宋定窑紫定和紫定类釉子釉薄均匀,呈色统一。由于它有黑色层,当其釉子厚薄不均匀时,或者在边角凸棱处的呈色显色与定窑酱定以及其它窑口酱色釉瓷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定窑酱定瓷器釉面显现施釉不均匀、烧造不稳时更能显现黑色釉层的多种作用。

鉴别方法: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瓷器显微鉴别:

1、在手持式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2、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3、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4、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是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匀,而用现代窑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很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等,因此借助显微镜观察瓷器气泡等信息,已经成当前瓷器重要鉴定方法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