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参观杭州吴山博物馆感言
今天一大早,我和黄浩成兴致勃勃地一起去“杭州历史博物馆”参观。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主题馆。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场馆原始社会至六朝时期展厅,里面陈列着耕地用的斧,打仗用的矛、戈,烛台,战国时期的编钟,还有战国时期的水晶杯。这只水晶杯是杭州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透明、精美,它的制作工艺到今天还是个谜。
转了个弯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场馆----隋唐吴越展厅。里面陈列着越窑青瓷执壶,越国开国之君钱缪母后的墓地的,墓地周围排列着十二生肖神,四周上方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着“春、夏、秋、冬”,顶部刻着银河和北斗星象图。实在是像走进了天堂世界。
上了二楼,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场馆----两宋时期展厅。南宋建都杭州,所以杭州出土了大量的官窑。官窑以“胎细,釉润,做工精致”为特点。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了成千上万片碎瓷片,这些碎瓷片是因为没有达到官窑的要求统一砸碎的。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真想把这些宝贝收藏起来。部分碎瓷片经过考古学家的精心拼装,终于恢复了原样。
古代的文物太丰富了,我好象走进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时期。我真佩服古代人的聪明和灵巧的手艺,更佩服中国考古学家的本事,最佩服中国文化和历史。我为中国骄傲!
作者【美】琳达·休·帕克
陈蕙慧翻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已经看完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写个感受。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哪些因素呢?
树耳可以说是一个孤儿,他最终也许会成为一代陶艺大师。虽然书中没有写,但是凭借这本书里面的对他言行的描写,这样的人生也并不意外。
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和鹤人在一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鹤人给予的他很大的影响。鹤人,他的人生经历从一位富裕的人变成现在的跛脚寄居在桥洞里,这起伏变化,就是一笔财富。他给树耳讲故事,告诉树耳很多生存的技能,他的见识,阅历,都对树耳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也让我思考,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眼界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站的不够高,望的不够远,孩子怎么可能看到更远的远方呢,怎么可能有更大的理想目标呢?
还有明师傅夫妇二人。明师傅明显的就是非常传统的父亲形象,而明太太呢,就是典型的慈母形象。在这样两个人的身边成长,无疑当中弥补了树耳从小缺乏父母疼爱,关爱。
康师傅对陶艺的创新,大使的正直,这些都会让树耳对人,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影响。
这本书看似写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但背后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11月16日,获悉王名育正在对鸿山镇东浦二村的一幢番仔楼进行修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一天的工作。
这幢1959年建成的番仔楼,历经数十年风雨,尽管主体依然稳固,不过楼顶的瓦面、顶层的木梁以及二楼木质地板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红砖和条石构筑的楼体,也布满了一层灰白色的尘灰,透露着沧桑感,原本突出楼体的多组滴水兽,也已经残缺不全。“房子的主人现在菲律宾,去年托人找到我,希望把这幢老房子修缮好。”王名育说,经过前期修复,楼顶瓦筒和顶层木梁都已做了更换,今天的工作主要是堆剪滴水兽。
早上8时,吃完早餐,王名育来到这幢番仔楼二楼的房间,这里也是他工作的地方。由于房子比较老旧,内部比较昏暗,因此即使是白天,也要经常开灯工作。房间里摆放了十多个已经制作好的滴水兽,有狮子、豹子、老虎、锦鲤、向日葵等多种造型。一张木桌就是他制作滴水兽的平台。“这幢房子总共需要26个滴水兽,已经完成21个。”王名育将一个瓦筒摆在桌面上,然后用不锈钢筋拧成动物的大致骨架缠绕在瓦筒上,根据造型走势,用泥灰进行堆塑。不一会儿,一个猛虎造型便呼之欲出。
10时,王名育已经堆塑出5个滴水兽雏形。“泥塑要经过一段时间晾干,还要再局部修饰,就可以进行贴瓷片。”在房间的一块区域,摆放了多个瓷碗。碗里盛放了多种色彩的碎瓷片。王名育选定了几种瓷片,便开始用钳子十分熟练地剪裁。随着“咔咔咔”的一阵瓷片碎裂的声音,原本不规整的碎瓷片,很快变成了或圆或方或尖的形状。“剪每块瓷片时,都要想到用在滴水兽的哪个部位,力求少浪费甚至不浪费。”临近中午时,500多个鳞片状瓷片已经剪好。
15时,王名育要给已经贴好瓷片的滴水兽涂彩。在二楼阳台区域,他一手端着调制好的油墨,一手捏着细毛笔,给豹子点染斑点,给老虎描画虎须,给狮子修饰利爪……其间,王名育还要不断调整身体姿态,时而仰望,时而远观,每一笔画的点染都力求呈现出动物最传神的形貌。
17时,一天的工作临近尾声,王名育将放置在阳台晾干的滴水兽搬回到房间里。这些制作好的滴水兽,每个重量近40斤。根据工作计划,第二天还要对番仔楼顶端墙体外侧的堆塑进行修复,王名育要爬到三层楼高的工作平台上,用手机拍下已经残缺的堆塑样貌,晚上进行构思补全。(王国良 郭雅霞)
2、破案后,罗秋恒客客气气将苏雯丽请出了警戒线外,他虽然很佩服苏雯丽的天文地理知识,但苏雯丽还是不得干涉警方办案,苏雯丽没有想到罗秋恒这么过河拆桥,可看着眼前只剩下一个背影的罗秋恒,苏雯丽无可奈何。苏雯丽性子豪爽,她转过身便看到了前来接自己的好友,她大方地给了帮她搬行李的小弟不少小费,而之后她跟好友一同吃饭,她这次回上海是为了她失踪的妹妹而来,一想到害她妹妹的凶手准备申请提前出狱,她便眼里心里只剩下恨意,绝对不会让那个男人逍遥好过。吃饭时,好友提起苏雯丽姨妈给苏雯丽递来的请帖,让苏雯丽去马敏兰家赴宴,苏雯丽点头应下,接了请帖。
3、苏雯丽准时赴宴,原本以为这是一场宾客尽欢的宴会,可学姐马敏兰家里却传来了凶杀案,马敏兰丈夫胡云朗当天早上在浴室跌倒而亡。胡云朗的死亡令苏雯丽备感意外,她心思敏捷,不顾警察的阻止偷溜进了浴室,看到了第一案发现场。苏雯丽胆大心细,她查验了案发现场,发现胡云朗死前异常痛苦,许是腹痛难忍痛苦死亡,就在苏雯丽查验期间,罗秋恒已到了案发现场,罗秋恒十分头疼苏雯丽的出现,苏雯丽却大方地将她查验出来的结果告诉罗秋恒,罗秋恒知道苏雯丽是一个聪明人,但尸体跟浴室内的陶瓷碎片都交由专业人士鉴定,一切结果自有专业的知识来判断。
4、苏雯丽离开浴室,她在楼梯口发现了丫鬟小桃子的惊慌,故她有些疑心地到丫鬟的房间查看,她的鬼鬼祟祟落入了正准备离开的罗秋恒眼中,罗秋恒来到了苏雯丽面前,苏雯丽只谎称自己在找厕所,她离开之后罗秋恒也深看了一眼佣人房间,发现了佣人房间里边有两套衣服两双鞋子,这个院子绝对不止小桃子一个佣人。
5、医院里,苏雯丽拿着药包来找自己的好友化验,马敏兰喝了这包茶包也出现了心悸的问题,她怀疑这包茶包有问题。正在这时,医院里送来了一个堕胎失败的女子,好友匆忙前去给女子做手术,苏雯丽听闻近期总是有女子经常做堕胎手术险些丧命,她来到中央巡捕房找汪探长说明情况,要求中央巡捕房介入此事,可赤脚大夫葛老六却无任何犯罪证据,中央巡捕房也管不着,苏雯丽只好决定自己来处理此事。
6、胡家准备的慈善晚宴,马敏兰抱恙在床,苏雯丽前来看望马敏兰,并从马敏兰的口中得知了胡家不止小桃子一个佣人,还有一个李巧妹,只是李巧妹手脚不干净被胡云朗辞退了,而就在胡巧妹走之后,胡云朗就出事了,苏雯丽怀疑胡云朗的出事跟这个离开的女佣有关,可胡敏兰却认为这不大可能。苏雯丽并没有多说,她安慰了几句马敏兰之后便下楼参加宴会,也从各位夫人的口中得知了胡云朗从来不参加马敏兰的社交活动,而宴会上风度翩翩的舞者范靖羽就是马敏兰的好友之一,二人关系亲密。宴会进行到一半,苏雯丽受邀上前与一男子共舞一曲,罗秋恒跟汪探长却在这时来到宴会场上,罗秋恒看着苏雯丽的妖娆舞姿,他在苏雯丽跳完舞之后便上前停了宴会。
7、宴会散场,罗秋恒将胡云朗的死因告诉马敏,胡云朗是中毒而亡,有人在胡云朗的糖里加了砒霜,马敏兰听到心底惊讶,也庆幸起了自己早上没有将咖啡喝完。早餐都是佣人做的,罗秋恒第一时间将嫌疑人锁定在了佣人小桃子身上,他当场准备把小桃子带到警局问话,苏雯丽知道罪犯绝对不可能是小桃子,她把自己的名片给了小桃子,让小桃子有困难找她帮助,且她也有意提醒胡家还有另一个佣人,罗秋恒的办案能力十分高超,他早苏雯丽先一步开口了他已经在追查李巧妹的下落了,见罗秋恒聪明至此,苏雯丽倒是有些意外及满意罗秋恒的能力。夜色正浓,苏雯丽看到了范靖羽的鬼祟身影,她认为此人绝对有问题,故趁着月黑风高一直偷跟踪范靖羽。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