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天元藏·荐

自然的大神
生动的缘分
2023-03-20 02:40:11

【天元藏·荐】成化款珐琅彩花鸟纹瓷碗

最佳答案
碧蓝的外套
知性的鼠标
2025-09-11 12:26:14

我国瓷器品种多样,形制、釉色、用途甚广。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华文明绵延千年,朝代更迭中不同的社会文化风潮异彩纷呈所致。冗长的时光里,我国古代能人巧匠不断的升级改造制瓷技艺、先后出现了宋代流芳百世的五大名窑。而釉色也有闻名世界的青花瓷、单色釉等,中国瓷器的精美华丽、胎质细腻等等优点受到了中西方众多人的喜爱,以至于中西方贸易交流开始后,瓷器也成了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块独具魅力的明信片。便是现在西方瓷器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但是中国瓷器在国外的各大拍卖场中依旧是万人瞩目的焦点,需求庞大。

      而如果要追溯中西方瓷器文化交流的临界点,大明成化年间一点不容忽视。成化官窑瓷器作为明代瓷器中传世稀少的珍品,珍稀名贵程度堪比宋代汝窑,除去博物馆珍藏,全球私人藏家所持有的不过数十来件而已。成化时期的瓷器不管是釉色、成型、画工等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上世纪初期,成化瓷器便被西方收藏家奉为收藏神物。近些年来关于成化款瓷器的高价也屡见不鲜,2008年一件明成化年间的青花狮子戏球纹碗,成交价为750万;2010年中嘉拍卖场中,一件明成化青花花叶纹碗也拍到了761万;而上世纪中期,英国肯里夫爵士收藏的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买入时花费475英镑,而在近几年香港拍出时价格已达到了1.41亿港元!

     上图所示这款瓷器,为成化款珐琅彩花鸟纹瓷碗,高5cm,口径为12cm,底径为4.5cm。一说到珐琅彩,想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从欧洲传入我国的画珐琅工艺制作的掐丝珐琅瓷器等,但其实追其来源,该是中国隋唐时古西域传出的“法蓝” ,也被称为“景泰蓝” 。 

      这件珐琅瓷碗,白釉胎底雪白细腻、显的轻盈纯洁、釉色温润透亮,如羊脂白玉。外部花纹则是琅釉为底,饰花卉缠枝鸟飞祥云纹,釉色鲜艳明快,亮丽纯正,具有早期珐琅釉色的显著特点。

     成化瓷器一改永宣瓷器雄浑浓重的特点,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更倾向于笔法轻盈流畅、花色简洁隽秀、富有自然生命的艺术效果。深受明清两朝皇帝之青睐,特别是明万历和清雍正皇帝,出现了许多仿造成化瓷的作品,从而促进了珐琅彩瓷器、青花瓷器的进步与发展。

      观其底部,还有“大明成化年制”的款式,双边圈底、字迹清晰秀丽。

      珐琅瓷器是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东西方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晶。这件成化珐琅彩瓷器,融合了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特点,当为举世难得的精美工艺品。联系珐琅瓷器的时代背景、了解中西方那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正是我们欣赏和典藏珐琅瓷器的价值所在,而其工艺之美已经不用多说,当为精品瓷器之一。

最新回答
从容的舞蹈
精明的篮球
2025-09-11 12:26:14

【藏品名称】: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

【藏品规格】:单副带框高约133cm 宽约54cm  净尺寸113X34厘米

【创作大师】:蓝国华 王国喜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是中国两位泰斗级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陶瓷专家——蓝国华、王国喜首次联袂创制。福寿万代四条屏由春、夏、秋、冬四幅组成,严格采用宫廷珐琅彩制瓷工艺制作而成,每幅 瓷板画 都配有大师的亲笔题诗签名和落款。

蓝国华 王国喜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介绍

一尊珐琅彩,十代帝王梦。珐琅彩瓷起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珐琅彩堪称康,雍,乾三代帝王挚爱的“宫廷秘玩”,是“庶民富的一窥”的御用珍品。康熙皇帝在创烧珐琅彩瓷时,颜色和画面都比较单调,器型也比较小,一般都是小碗,小瓶子等。康熙皇帝一直想把珐琅彩瓷器型做大,颜色做得更丰富多彩,但一直解决不了珐琅彩大器型和多种颜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到了他儿子雍正皇帝手里珐琅彩得到了发扬光大,器型也相对大了一些,但仍然较小,色彩和画面也更加丰富一些。直到康熙的孙子乾隆手里,色彩,器型和画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但是在大器型上的研发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由于珐琅彩的研究和烧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绘画人才,耗费资金量巨大,尤其在珐琅彩大器型上的研究耗时耗力耗钱,还不一定能成功。由于珐琅彩瓷方面的研究花费巨大,到乾隆中后期,乾隆盛世也慢慢衰弱,珐琅彩也渐渐的销声匿迹了,皇家帝王举全国之力尚难攻克珐琅彩大器,一介平民想实现这样一个梦想就更是比登天还难了,而陶瓷大师蓝国华、王国喜就是这样的“一介平民”,数十年潜心研究宫廷御用景泰蓝、珐琅彩瓷,终于攻克珐琅彩与超大 瓷板画 的完美融合。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由景德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陶瓷专家蓝国华、王国喜首度联袂创制,突破之作,经典之作,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不可限量!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是中国两位泰斗级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陶瓷专家—蓝国华王国喜首次联袂创制。福寿万代四条屏由春、夏、秋、冬四幅组成,严格采用宫廷珐琅彩制瓷工艺制作而成,每幅瓷板画都配有大师的亲笔题诗签名和落款。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春

春季画面:两只硕大五彩斑斓的锦鸡立于磬石之上,或昂首挺胸鸣叫,或低头沉思状,各色牡丹竞相开放,三只黄鹂或静或动,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牡丹寓意富贵,锦鸡与牡丹寓意锦堂福贵,锦上添花,长命富贵锦鸡双双对对,寓意大吉大利,夫妻恩爱,万年富贵鸡谐音“基”,锦鸡立于磐石之上寓意基石稳固。配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夏

夏季画面:莲花丰腴饱满,荷叶舒张自如,莲花丛中点缀着水草等,一双翠鸟偏偏飞舞,一双翠鸟立于野草与莲茎之上,互相呼应,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色彩浓艳的红莲绿荷与湖中嬉戏的野鸭、翠鸟,鸳鸯交相辉映,整个画面动与静,虚与实,颜色的冷与暖相互交错融合,将国画的韵味与西洋油画的写实完美融合在一起。大大的荷叶与莲花、莲蓬寓意事业有成,大业有成,长长久久,红红火火,连生贵子。配诗“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秋

秋季画面:以两只七彩孔雀立于五彩磬石为中心,以茂盛的翠竹为背景,周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菊花,两只小鸟徐徐从天而降,两只鹌鹑相互呼应,似乎在寻找什么,造型生动,菊花枝千分明,交叠错落,菊叶顺势而生,柔软飘拂,旁边数支翠个向天空伸展,充满无限生机,用笔自然、一气呵成,妙趣横生。菊花与鹌鹑寓意安居乐业,福寿安康,长寿吉样翠竹寓意竹报平安,节节高升孔雀寓意幸福吉祥。配诗“动摇金举尾飞舞玉池阴”也是描写孔雀的典雅与高贵。

《福寿万代》宫廷花鸟珐琅彩四条屏——冬

冬季画面:红梅花儿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片,或盛开怒放,或残英点点,正侧堰仰,千姿百态,梅树筋纹,用笔顿挫变化,转折粗犷得势枝的笔势挺劲有力,行枝接续如弯弓秋月,短枝撤趯如箭戟,使梅树清刚的气格油然而生。一只喜鹊从天翻飞而降转头回望,一只喜鹊立于枝头张望呼应,两只仙鹤立于磐石之上,或仰望长鸣或探寻着什么,与翠竹各色花朵相映成趣,一只鸟儿扇动着翅膀掠过各色花儿仿佛是春天在召唤。整幅画宫廷特色浓厚,布局、用笔、敷彩却别有新意,显现传统而又脱出传统的巢臼清雅透彻。画面由梅花、翠竹、牡丹、磐石,流水、仙鹤、喜鹊等组成,丹顶鹤确定为中国的国鸟,头顶红冠、修颈长腿、步履轻盈、优雅多姿的丹顶鹤在中国又被称为“仙鹤”,是吉祥、尊贵和长寿的象征。红梅与喜鹊寓意梅开五福(福禄寿喜财),喜从天降,喜上眉梢,鸿运当头,夫妻恩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流水寓意财源滚滚,财源不断。配诗“介如君子德韵似美人妆”。

认真的水壶
唠叨的蜡烛
2025-09-11 12:26:14

主要特征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多为纯色,白釉居多,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

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扩展资料: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

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珐琅彩

百度百科-珐琅瓷

魁梧的招牌
雪白的月饼
2025-09-11 12:26:14
一、先看瓷胎,胎质细薄,胎型规则,完整无瑕疵,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都少见。

二、造型,多为碗、瓶之类的小件瓷器。

三、底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但釉面光滑洁净无瑕疵。

四、珐琅彩釉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以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同时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多种。

五、釉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釉色料调配而成。其釉料在烧结后,表面光滑,有玻璃(1329, 9.00,

0.68%)质反光感,有时还可以反射出蛤蜊光效果,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于底釉面,有明显的立体凹凸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高倍放大镜可看,可以看到,在釉面上能看到极少的开光纹,这一现象用普通方式是看不出来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明显的凹凸感。

六、绘画与纹饰:

瓷器鉴定珐琅彩瓷器的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细腻传神,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大多底色以红、黄、蓝、绿、紫、胭脂色为多。在色地上画以缠枝牡丹,折枝花卉等图案。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略差一些。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工艺比较成熟,工艺上也有所突破,釉料颜色更为丰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也是底色加彩绘,但更多的则采用了白底加彩绘。白底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图案,同时在绘画中在配以相应的诗句,融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亮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时期的风格,但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瓷器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技艺,于是,珐琅彩瓷的发展就有些退后了,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扎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

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逐渐开放禁令让其在瓷器上落款,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瓷器上均用颜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多见兰料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赫色。

超帅的鼠标
含糊的画板
2025-09-11 12:26:14

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编号1353的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以992万港币成交。胆瓶高20.3厘米,主题纹饰绘牡丹、菊花及一对雉鸡,风格类似郎世宁的西洋写实画风。雌雄雉鸡描绘生动逼真,雄雉鸡一足独立与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鲜艳夺目,色调淡雅的雌雉鸡蹲伏于侧。瓶颈部题诗“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诗首尾押“佳丽”“四时”“长春”闲章3方,卧足内为“乾隆年制”蓝料款,极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秋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3件康雍珐琅彩瓷。香港苏富比成交2件,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碗以717万港币成交,此碗的胭脂红地子凝重而热烈,珐琅彩所绘的牡丹花茁壮大气,具有典型的康熙风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有一部分采用“反瓷法”,色彩和纹饰风格极似铜胎珐琅器。

另一件是雍正时期的一对珐琅彩胭脂红地梅花图小杯,以486万港币成交。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以662万港币成交,小杯高仅5.4厘米,小巧精致,小中有大。但造型周正,器壁斜收,卧足,胭脂红浓艳,梅花色彩则淡雅,对比强烈。

21年后的2006年11月,当这只碗再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场时,定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被张永珍以1.5132亿港币竞得,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瓷器拍卖中最昂贵的碗,21年时间增值了130余倍。

这只碗直径11.3厘米,高5.7厘米,造型秀美,白釉温润,碗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有专家认为应是圆明园遗物。碗外壁一侧以珐琅彩绘一幅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另一侧为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诗首押“佳丽”朱文印,诗尾押“先春”“旭映”两方朱文印。御题诗来源于明代诗人申使行的《应制题扇》,其原诗为:“群芳烂熳吐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带月归。一自衔恩金屋里,年年送喜傍慈帏。”

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再次高价成交过一对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竹纹题诗图盘,成交价187万元港币。对盘极为少见,公私收藏中类似者不多,直径皆为13.3厘米,原为赵从衍旧藏。盘外壁一侧以珐琅彩绘四株翠竹,另一侧墨彩题诗“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题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其原诗为:“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诗首尾分别押“翔采”、“彬然”“君子”3方朱文印,盘底为双方框“雍正年制”蓝料款。当时估价100万,被香港藏家练松柏竞得。

1989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场上出现了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的珐琅彩瓷。11月14日该公司的秋拍中,一件直径8.1厘米的雍正珐琅彩花鸟纹题诗杯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币,最终被台湾收藏家张秀政以1650万港币竞得,后转手台湾藏家陈德福。此杯1946年曾现身于伦敦苏富比春拍,杯的外侧以浅褐、深绿、蓝、紫色绘石块、芙蓉、芦苇及野雁,4只野雁姿态各异,描绘细腻。画面空白处题诗“风喧芦苇自飞鸣”,诗首尾押“仁咏”“四方”“清宴”3方闲章,杯底落“雍正年制”宋体蓝料款。

整齐的绿草
搞怪的电脑
2025-09-11 12:26:14
底款大清雍正年制珐琅彩瓷器带阿拉伯数字款,这一种瓷器的阿拉伯数字往往是在制作时的编号,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另外阿拉伯数字在13世纪左右传入我国,但真正开始应用不倒200年的时间,雍正朝(1678--1735年)距今已有280年。雍正时期的珐琅彩...1113

无聊的泥猴桃
热情的项链
2025-09-11 12:26:14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景德镇王掌柜总结了几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