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真伪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1.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2.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扩展资料: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代瓷器
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与之间。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官窑器大部分有款,总的看来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用得最多,三行六字楷书款在祭红等器物上较为常见,两行六字楷书款在白地红彩等品种上虽有,但很少能见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极少。
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但有些抹红器、珐琅彩器或少数粉彩器上用蓝料写款。在白瓷、茶叶末、仿竹器、珊瑚红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扩展资料:
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
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参考链接:人民网—清乾隆瓷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鉴别清乾隆时期瓷器的真伪大致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如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卡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2: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3:看色料,乾隆青花瓷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4: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
5: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扩展资料: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大清乾隆年制·百度百科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
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
乾隆年制真品瓷器底款为六字两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也是清代的最后鼎盛时期,加上乾隆皇帝酷爱古玩艺术珍品,所以乾隆朝的瓷器制作盛况空前,各种瓷器都多有烧制,珐琅彩、青花、五彩、颜色釉五花八门,官窑制作精美,创新独特,款识除“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外。
乾隆年制的款识属于官窑款识:
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乾隆年制较少,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
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1、器型
此时的青花瓷造型可谓端庄规整,比例适宜,虽不似康熙时那么浑厚,也不似雍正时的秀美,但是无论大小器物制作都很精致,并且新颖的器型层出不穷,不计工本,风格华丽而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除盘、碗等日用器皿外,主要器型有花觚、蒜头瓶、象耳瓶、凤耳瓶、贯耳瓶、天球瓶、灯笼瓶、鹿头尊、牛头尊、灯笼尊、玉壶春瓶、壁瓶、抱月瓶、执壶、扁壶、鸡心碗、高足杯、盘、碗、印盒、笔筒、水盂等。
2、胎釉
胎质精细,胎骨洁白。此时之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与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器足圆滑,但与雍正时相比还是略微尖削。釉色白中微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滑莹润、肥映而坚致。另有一些浆白釉和灰青釉。
3、纹饰
在绘画笔法上,乾隆青花器和雍正的相似,有勾勒平涂和勾勒填色后点染两种,分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上,勾勒线条流畅娴熟,但缺乏力度和生气。纹饰繁缤华丽,内容丰富,龙凤纹、牡丹纹、花蝶纹、莲池纹、松鹿纹、山水纹、云蝠纹、寿字纹及各种人物纹均可见到。
4、款识
款识较为复杂,有多种字体和形式。在初期的官窑款识中,“大清乾隆年制”既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并以后者为主。其中的楷书款,有与雍正朝相同的六字三行横排式,也有六字双行竖写、外围以双圈栏的,后一种的字体介于楷、隶之间。早期器物中的篆书款为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的,多数无圈栏,个别的围有方框;六字两行的围有双圈,字体柔和。到了中、晚期,器物上流行的款识大多为六字三行无圈栏的,写于足底;但也有六字一排横写于器口、肩部、中腰、足内边沿或底部的。此时的官窑款识大多字体工整,青花色调深沉,但也有字体草率不规、色调深浅不一的个别现象。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