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爷瓷话∣磁州窑梅花纹白瓷与点彩工艺(概述上篇)
梅花斗雪迎寒而开,宋人对梅花的喜爱,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到当时的社会生活、艺术审美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宋代北方重要民窑体系——磁州窑,曾烧造采用点彩工艺,绘制梅花纹饰的系列瓷器。
本系列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如三舍收藏的实物标本、各大博物馆展陈藏品,
分“概述篇”、“鲁山窑类型篇”、“器型篇”、“釉色篇”等多角度切入,来详细介绍磁州窑梅花纹白瓷与点彩工艺。
磁州窑遗址考察中的点彩标本概况
磁州窑目前发现的17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邯郸峰峰矿区和磁县西部。在1964年故宫组织的磁县磁州窑田野调查中,考察人员于观台镇遗址发现多种不同样式的点彩标本:“用3点、4点、5点、7点不等组成朵花,安排在器物的上部及颈部……器型有瓶、壶、灯、碗、水盂等……”(《磁州窑遗址调查》,李辉柄,《文物》1964年第8期)。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釉点褐彩钵,7点梅花装饰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地点褐彩钵标本
峰峰电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扩建开始后,陆续出土大量瓷器及瓷片标本,其中以白釉酱彩为多,烧造年代约为五代至北宋早期(《观台磁州窑址》,马忠理)。白釉酱彩以点、绘手法施以白釉碗、盘、罐、钵等器物……纹饰计有散点、梅花点等(《峰峰矿区临水古瓷窑遗址调查》,庞洪奇)。
磁州窑遗址分布图
磁州窑遗址
“粗胚细作”化妆土
磁州窑因受瓷土原料的局限,所以胎体质地较为粗糙,多呈灰色、灰白或褐黄色。利用化妆土,可以在有效控制烧瓷成本的前提下,遮盖与弥补胎体粗糙及颜色不纯,并保证胎体在烧制时的稳定性。
较为粗糙的黄褐色磁州窑胎土
根据马忠理先生在《磁州窑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及其考古分期变化》一文的介绍可知,当时磁州窑本地所产的瓷土“大青土”,不如邢窑、定窑的细腻,但为了追求瓷白的效果,匠师便将曾在北朝和隋唐青瓷上使用过的化妆土“白碱”,用于大青土制成的灰白色坯上……
宋磁州窑点黑彩白瓷行炉
了如三舍藏宋磁州窑点彩梅花行炉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化妆土附着胎体表面,并罩以透明釉烧制的宋代磁州窑化妆土白瓷,并不等于“白釉瓷”,因为后者使用了白釉,而前者使用的是透明釉。
黄褐色的胎体上施以化妆土,并罩以透明釉烧制
磁州窑瓷器大量使用化妆土装饰,实际上是对隋唐时期人们“尚白”,或者从地域上来讲,北方地区崇尚白色的风俗有关。
《魏书·灵异志》中记载的祥瑞动物有:白狐、白鹿、白獐、白乌、白燕等。而像粟特人,则有穿白衣,修建白色城堡的习俗。通过北方民族对于白色的风俗信仰,便可以很好地理解,北方地区大量流行白釉瓷、白瓷、化妆土白瓷产品的原因。
金代点彩白瓷小羊,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风
虽然北宋时期的磁州窑化妆土白瓷,通过化妆土解决胎体粗糙和“尚白”的问题,但是这一系的产品发色多“白中闪黄”。这是因为北方窑口于宋代开始,从早期与南方窑同样的柴窑烧制,改为煤窑烧瓷。
从宋代开始采用煤炭作为烧窑燃料,使发色多白中闪黄
燃料的改变,不仅提升了窑温,也改进了传统“裸烧”的装烧方法——三角形支钉与匣钵叠烧开始流行。此时,单窑的产量及成品率,比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了如三舍收藏宋磁州窑点彩瓷
化妆土与磁州窑,好比是水之于鱼。日本学者内藤匡曾这么评价二者的关系:“倘若没有这种丰富的化妆土,就不会产生磁州窑”……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欢迎勾搭~
宋元时期的另一大民窑是位于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的磁州窑,以生产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产品除了盘、碗、瓶、罐等日用器具外,最具特色的是瓷枕。瓷枕表面装饰多是富有生活气息的马戏、熊戏、婴戏等题材,尤其是婴戏题材特别丰富,有儿童钓鱼、玩鸟、踢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等,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笔法娴熟简练,粗中有细,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这种清新而毫不拘谨的格调与宋代官窑装饰图案的繁琐板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磁州窑还继承了唐代长沙窑以诗句和民谚装饰瓷器的传统,并有所创新,除在瓷枕上釉下黑书诗句外,还长篇书写宋、金时期流行的词牌、曲牌,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阮郎归》等等。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技术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系统,也是闻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乡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到达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连续。磁州窑以出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创始了汉族瓷器绘画装修的新途径,一起也为宋今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根底。
相似的白地黑彩剔花梅瓶,在国内是所知同类器物的最大件不多见器物之一,此梅瓶运用了磁州窑白地黑彩剔花装修技法,白地黑彩剔花是磁州窑装修技法傍边最为精深的种类。在日本反常深受喜欢,称其为“白地黑搔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贵重的种类,视为至宝。
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磁州窑瓷器特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模范,不管在外型或装修上都着眼于实用、漂亮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步构成了共同个性与特征(即白化装技法),多用一致的外型、共同的装修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个性体貌,体现出当地特色、民族个性和年代特征。
它的产品多是平时日子有必要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在豪宕,体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宕朴素的个性。宋代的磁州窑罗致体裁广泛,构成多样,涵义丰厚。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簇新的艺术境界,创始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在磁州窑的许多种类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闻名。它的装修技法突破了其时盛行的五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厚多彩的装修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发明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修艺术,敞开了中国瓷器彩绘装修的先河,它那趁热打铁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磁州窑以出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是非比照,强烈明显,图画非常夺目,刻、划、剔、填彩兼用,而且发明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画的构成方式,奇妙而生动地制作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创始了中国瓷器绘画装修的新途径,一起也为宋今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根底。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厚,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知名。在装修上首要采用是非比照的办法,其间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斑纹,其纹饰多以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生动多姿的鱼间窑以共同的发明性,一改宋代曾经中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修方式,创始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成品的装修先河。并发明一系列的装修纹式的格律。在色釉根底上,又发明了在已烧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国际上最早的釉上彩绘宋"红绿彩"。单以上两项技术成果与艺术成果,已确立了在国际陶瓷史上的主要位置。赋予发明性的磁州窑匠,在宋、金、元年代共发明了三十多种装修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划"、"铁锈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纹刻划"等等。
简直可以说集陶瓷装修办法之大成,影响着后世。特别是黑绘白地黑花寥寥数笔写出个图形,生动无比。构成了共同的有规无束刚毅豪宕,潇洒自如的艺术个性。在体现体裁上,世俗所见、花鸟鱼虫、龙凤鹿马、市侩景象、童叟仕宦、诗篇词赋、儿歌词曲无所不绘,真可谓是一部前史习俗图象。
望采纳,谢谢
宋金时期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够精细,较为粗糙,加之当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因此,比较讲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纯细练的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由于加了一层化妆土,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化妆土外的釉层的表面产生裂隙。经过近千年的潮湿、干燥的变化或者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碰撞,很多瓷器会出现脱釉的现象。因此,通过脱釉以及脱釉后裸露的化妆土层的新旧来判断一件磁州窑瓷器的新旧应该是比较准确。应该说,真正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瓷器(尤指那些经过精心烧制的精品),脱釉是很正常的,不脱釉反倒奇怪。
(二)关于画工。
磁州窑是中国老窑口中民窑的代表,其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市井风情。其绘画或书法风格往往粗犷豪放,洒脱不羁。但洒脱不等于随意、孱弱。一件瓷器从练泥、做胎到施釉、绘画及至最后烧成,是相当复杂的一个过程。即便是民窑产品,为了使做出来的东西像样、有市场,在绘画的时候,工匠还是相当用心的,而且他画或者写的都是日复一日练得纯熟的内容,都有着一定的功力。而新仿的磁州窑瓷器往往为了追求民窑特点,过于随意,常常故意画的散乱,人为夸张,而书法也常常孱弱无力,章法松散,露了破绽。
(三)关于存世量。
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来讲,毕竟也经过了近千年的世事变迁,尤其是十年动荡,极易破碎的瓷器能保留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也不至于多到到处都有磁州窑老器。因此,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脱釉的宋金磁州窑瓷器也是十分难得的收藏品。
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以烧造白地釉下黑(褐)花瓷器为主。窑址分布在河北邯郸市的观台镇、东艾口村和磁县冶子村一带的漳河两岸,以观台镇窑址为代表,故又称之为观台窑。
始于北宋中期,元代以后衰落。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调查过观台窑址,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做过发掘。
各时期的产品观台窑烧制品种极为丰富,其中以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酱花瓷器为其主要特征。装饰花纹的技法,既有刻花、划花,又有剔花、印花,还有精致的珍珠地划花和釉上加红、绿彩绘的多种装饰技法。北宋时期,烧制民间日常生活用的盘、碗、壶、瓶、罐、洗与盆等器物,花纹多用花卉、鸟兽、婴戏和民间传说故事等。
磁州窑的瓷器是当时最为畅销的民用瓷器,因而北方各地民间窑场多行仿制,形成了所谓磁州窑系。它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西3省,而以河南为最多,如河南的鹤壁集窑址,修武的当阳峪窑址,禹县的扒村窑,河北邯郸的彭城镇窑,山西的介休窑等,都以烧造磁州窑式瓷器而著称。江西吉州窑也受磁州窑的影响而烧制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褐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