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新坡镇裕行陶艺馆位置
日前,在邯郸峰峰矿区新坡镇河北现代陶瓷艺术馆项目建设现场,一栋气势宏伟的大楼,一片红顶白墙的厂房,坐落在宽阔的马路一侧。2台吊桩机、近60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封顶浇筑。据介绍,大楼封顶浇筑工作已进入尾声,内部装修即将开启。
河北现代陶瓷艺术馆毗邻滨湖生态湿地。该项目由裕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兴建,建成后主馆面积4800平方米,一层设工艺陶瓷展厅、精品瓷展厅及陶瓷体验馆,二层设高档会客厅、会议中心。艺术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开放的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传播平台,集中展示文化旅游元素——现代陶瓷的设计魅力。
“裕行陶瓷是峰峰最大的民营陶瓷企业,也是峰峰日用瓷最大生产商,其生产的釉中彩产品被誉为‘绿色陶瓷’产品,深受欧美高端市场欢迎,年总产值6个亿,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新坡镇党委书记苗钰华说,该艺术馆对进一步发展镇域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保定满通陶瓷有限公司。
保定满通陶瓷有限公司建于1976年,地处保定市西部满城县境内,是国内工业用耐酸瓷的专业定点厂家之一。也是保定做大的陶瓷市场,近年来又通向了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产品有耐酸瓷砖和各种形状的耐酸环、球等,年生产能力5000吨。
为强化公司管理,与国际经济接轨,公司全面执行国际标准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检验认证,自建立以来取得高速发展,并与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陶瓷馆在武英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的文物主要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筛选出千余种瓷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藏品都一一呈现给广大的参观者。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
这次在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非常珍贵。瓷母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是宋代官窑烧制出来的精品,瓷胎质细腻,非常的罕见,全世界范围内只有67件半。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在浙江绍兴三国墓中出土的。谷仓上半部分的堆塑做工非常的精细和逼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比较完好。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出来的精品,而且定窑在当时是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件作品的工艺水平非常的高,是中国古代瓷器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这件作品的工艺精湛而且非常的珍贵,全世界类似这样的作品只有4个,对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这件瓷器从口沿到底部胎体从薄到厚,非常的均匀,体现了明代高超的烧瓷工艺,这件瓷器是唯一一个有年款的明代瓷器,非常珍贵。
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珐琅彩瓷的烧制成功,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了顶峰,当年烧制的一批珐琅彩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其中这款瓷器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瓷器色带鲜艳,画法精工绝伦,碗外施绿釉,内釉白如雪,莹润如玉。
这次故宫陶瓷新馆真的可以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
故宫博物院是一处充满了人文气质的特色古代建筑群,也是明清时代的皇宫遗迹,近期故宫博物院宣布陶瓷馆新馆将于武英殿正式落成,届时将会出现各种创意十足的特色构架。最早于1932年前后,故宫博物院就基于藏品举办了一系列陈列展览。其中就有位于景阳宫的“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和位于承乾宫的“清瓷陈列”。
由于经验不足,这次展览只挑选了一部分清代宫廷收藏的陶瓷类文物,其中有些文物尚未来得及做进一步研究和鉴定,因此在展览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真赝相混、精粗杂糅的现象。另外在展览形式上缺乏规划,展品码放随意,展牌仅有文物名称,观众无法获取到更多的展品信息。 陶瓷馆的任务就是“凭借故宫博物院庞大的藏品优势,力求全面反映中国陶瓷数千年延绵不断发展的历史”。随着研究深入,陶瓷馆也在不断地“进化”。
1985年,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60周年,对位于承乾宫、永和宫区的陶瓷馆进行了大规模改陈。这次改陈改变了之前分上下两层摆放展品的方式,变为单层摆放。同时也减少了展品数量,在展柜中加入了瓷器展开图,避免因密集摆放给人视觉带来的堆砌感。 这次改陈虽然在展品上与1985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在形式上却有了较大改观:过去的陶瓷馆一直采用自然光,阴天或下雨天的观展体验自然欠佳。这一次的陶瓷馆在展厅中第一次用上了灯光照明,还增加了大量辅助图片、图表等,让观展变得不再是“雾里看花”。
本次陶瓷馆在灯光照明方面做了较大改进,采用全新的照明系统,给展室和展品以最佳亮度。除了展品外,屋内建筑彩画也将被照亮,以使展品和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宫廷藏瓷的特点,带来超梦幻的观展体验。 这一次的陶瓷馆大量增加所展示文物的数量,由之前的400多件增加至约1000件。古代汝、官、哥、定、钧窑“五大名窑”瓷器、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真是一次看过瘾!
从小,我便经常看一些关于学做陶瓷的电视。看着电视了做陶瓷的师傅那出神入化的做法,令我感到如痴如醉。心想:做陶瓷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罢了,将来我做的陶瓷一定比他们的好看。于是,学做陶瓷便成了我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
上了初中以后,学校开了一个陶瓷班,我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开课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了学校,想到自己即将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是既高兴有紧张。
老师带我们进了陶瓷室,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陶瓷室里除了几部机器,就是几张再也简单不过了的桌子和椅子。就这样的机器、桌子、椅子,可以圆我的梦想?
不一会儿,泥巴端上来了。望着那一大团土黄色的“正宗泥巴”,我犯愁了。做什么呢?怎么做呢?这时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各种陶艺制品的制作过程,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陶器制品,我才没有茫然不知所措。
看着那些小巧精美的土陶制品,我真有点眼花缭乱,索性做个最简单的吧——花瓶。首先,我把一小块泥搓成不到一厘米高的“圆柱”形,作为瓶底,然后截下一团搓成半个手指粗的“泥条”,再把泥条一圈一圈地向上缠绕......真没想到,平时常见的花瓶制作起来却如此困难。
轮到我上机了,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台陌生的机器:一个方型塑料盆,上面托着一个圆盆,旁边搁着一大块泥。这是什么呢?我不生一虑。
我笨手笨脚地操作着,小心翼翼地把泥团粘到托盘上,可那湿漉漉的托盘似乎与泥巴水火不容,任凭我如何竭力把泥粘到托盘上,泥巴就是固定不了。我不耐烦地扭了扭身子,暗暗叫苦: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呀,还不如我手工制作呢!咦,脚边有个那么硬邦邦的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色的“塑料盒”。我索性一脚踩了上去。托盘竟飞快地旋转起来,一下子甩掉了它的死党——泥,一时间,我手忙脚乱,连忙松开踩住开关的脚,托盘方才停了下来......
狼狈不堪的我不得不伸出那粘满湿泥的手向老师求援:“老师,帮帮忙吧...”
老师二话没说,来到我跟前。他重新把那块泥放到托盘上,伸出也是粘满湿泥的手按住泥团,随之踩住机器开关。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团顽皮的泥一到老师手里就变得乖顺听话了。不一会儿,泥团成了堡垒形。
老师又向泥团上洒了一些水,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工夫,泥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又高又苗条,成了标准的瓶状。
我端起一块泥,学着老师的操作,开始制作起来......虽然不像老师的那样精美,但毕竟“成形了”,“有那个模样了”。
熟能生巧——诚然,人生有很多,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学做陶瓷。第一次是一种进步,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如果不继续努力,就难以获得永久的成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