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底款写成化年制的瓷器是哪个时期 底款写成化年制的瓷器是什么时期

危机的犀牛
慈祥的豌豆
2023-03-19 16:03:52

底款写成化年制的瓷器是哪个时期 底款写成化年制的瓷器是什么时期

最佳答案
淡淡的鸡
苹果战斗机
2025-08-27 13:49:44

1、底款写成化年制的瓷器是明朝成华年间的瓷器。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常见款识。题写方法有青花书写、阴文、阳文刻款三种。以青花书写为多见。款字以楷书为常,外加双圈、双方框边饰。明代寄托年号款。

2、此时期的瓷器以青花、五彩瓷器、斗彩为著名。但是不是落款为成华年制的瓷器就一定是成化年间的瓷器,后代仿制成化年间的瓷器络绎不绝,假的太多了,所以你在看到成华年制的瓷器首先想到是仿制的,因为成化年间的真品几乎见不到了。

最新回答
舒心的楼房
朴素的楼房
2025-08-27 13:49:44

1、成化年制瓷器是明朝。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常见款识。题写方法有青花书写、阴文、阳文刻款三种。以青花书写为多见。款字以楷书为常,外加双圈、双方框边饰。明代寄托年号款。自正德年间出现,后历朝皆有,以天启年间瓷品多见。款字均作两行题于器物底面。边饰有青花单圈、青花双圈、双线长方栏三种。

2、明宪宗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次年(1465年)改元成化。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一副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明朝皇帝多擅画像,朱见深擅长画神像。

整齐的板栗
大气的树叶
2025-08-27 13:49:44
明朝第九帝朱见深,于1465年登基,改年号成化。成化帝宽仁雅逸,擅长丹青,于瓷器更是青花与斗彩兼爱,尤爱玲珑小品。《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其制瓷之精益可见一斑。由于天子有所好爱,因此成化青花造作尤为精细,加之胎薄体轻、釉质莹润、青花淡雅、画面清澹,运笔潇洒。故有古人赞曰:“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

成化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创出明代青花瓷素雅秀丽的风貌。成化朝运用细描匀染的画法,一改永、宣时雄劲豪放的笔墨情趣,而流于飘逸秀雅的风格。纹饰线条匀劲流畅,自然率真的情趣,充满了生机和魅力,装饰纹饰线条柔和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明成化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遗存考察来看,成窑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后烧制的斗彩、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成化朝的官窑瓷

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多数使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点是青花颜色清谈典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成化瓷器的胎子洁白、细密,胎体轻薄秀美;釉子洁白肥腴,纹饰纤细活泼,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成化官窑器,胎骨细润晶莹,造型玲珑秀奇,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画面淡雅幽婉。早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成化窑器就身价显赫。对此,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野获编》有所记载:“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明成化官窑款,犹如出自一人之手。用笔自然,肉中有骨,柔中见刚,既挺拔瘦劲,又笔道圆润。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成化官窑款识的字体结构时说得好:“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七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窄平年应悟,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及私下交易,壹叁壹陆柒柒贰,柒柒陆捌王女士。成字一点头肩腰”。孙先生说的第一句是指“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不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撇直而生硬。第三句是指“化”字的单人旁和“七”旁上端相平,或接近相平第四句是指“制”字的下部“衣”的第二笔一横,很少越过右方的立刀以外。第五句是指“明”字右边的“月”,上窄下宽,“年”字呈肥胖状。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的与头平,有的与肩平,有的在腰际。

成化官窑款,大多采用青料书写,少数以色釉拔白的技法来表现。青花书体款字的青色,沉淀浓淡不一,青料四周好像浮雾欲盖,在强光下,用放大镜审视,款字上隐现一层云雾和如珠的气泡。成化官窑款常以竖排双行形式来构图,一般安置在器底,外围双方框或双圆圈。围饰的方框用手工画成,线条规整度欠精密,并遗有因运笔轻重不匀而留下的浓淡不一的色料痕。围饰的圆圈,由于在陶车上操作,较为规整,但也往往遗有色料浓淡的烙痕。明成化官窑款,也有少数横排一行或单排作半环形排列,安置于器物外壁口沿处。有六字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也有在罐上写"天"字款的,无圈框,俗称"天字罐"。成化款苍劲有力,笔画圆润,字体较大,被框”、圈紧紧束住。

成化民窑青花瓷

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

成化青花瓷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兰花桅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常见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是小件器,“成化无大器”之说。成化瓷修胎规矩,瓶、罐、壶等立器有的隐约可看出接口痕迹;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底有釉,

明成化年间瓷器制品,质精秀雅,世无伦比。其胎质莹润,造型秀奇,青花斗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

成化晚期所烧造的青花、斗彩器皿,完全可用“独步天下,后无来者”以概之。其时的青花与斗彩的瓷胎比宣德更为细腻,莹润之质可比玉类。其瓷釉有的虽有白里闪灰青或牙黄,但白度比宣德高;特别是光泽度比宣德柔润温和,玉质感极强。如果放在30倍放大镜下观察宣、成二窑的制品,宣德釉中所含釉泡大而疏,分布并示匀均,而成窑器瓷釉中所含气泡却细小密集,分布十分均匀,釉泡小而密的成化器在光的散射作用下,其釉层的温润感必为宣德器所不及。这是由于成窑器胎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铝又比宣德高,故成化瓷胎较宣德纯度高,其外观效果就更为洁白致密。这种现象的出现亦表明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远比元代、明初乃至晚明官窑更为严格,故成化官窑晚期作品的瓷质为明官窑之冠。 以成窑瓷器尤其是十七年以后的作品而论,其造型竭尽小巧雅致,有“小可盈握”之誉。无论是从景德镇珠山御厂遗址出土物还是传世品,宣德烧造的大件器物极多,而成化窑尤其是后期大件极少,仅以形体小巧的杯碟盏盘为多。如在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螭龙纹大盖罐高达60厘米,而成化后期最大的盖罐大号“天”字罐 仅为13厘米;成化靶盏最大的才7厘米,其中以6厘米以下小杯、11厘米口径小碟最多。故后世称,宣器气势雄伟,多属厅堂陈设之器,成化则小巧精细,多为手中把玩之物。

在具体绘画手法上,无论青花、斗彩,其纹样主要采用勾勒平涂的工艺而成。画花朵只绘正面,人物衣着都是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无凹凸之感,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树不皴皮,画面古朴典雅,情趣盎然。纹样丰富多变,有人物、婴戏、鸳鸯、莲池、花鸟、缠枝莲、瓜果、葡萄、团花、灵芝、灵云、山石花草、团龙、螭龙、海水、子母鸡等,无论青花斗彩,都追求一种清淡的灵动感。如斗彩小杯上的子母鸡、高士、三秋、花鸟、葡萄以及各式各样的团花、灵云,青花器皿上的花鸟草虫、山茶湖石、十六子、池塘莲荷,无不画意清新,赏心悦目。淡雅型青花瓷的创造,别具一格的“淡雅型”青花。如果说明成化之前的元、永宣青花以进口苏麻离青釉色取胜,属于深沉凝重风格的话,那么从成化后期开始,风格则以清新淡雅为特色。纵观成化后期青花器物,均采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温润。

成化青花瓷器最/大的特色是“量少质精”,且收藏换手率极低。与清代瓷器的大量存世相比较,成化瓷器的投资价值和市场价格绝对是只增不减。据雅昌市场监测部统计,自2005年至2015年,十年里成化瓷器的上拍量仅占明代瓷器总上拍量的4%-9%,却获得了16%-35%的成交额。明代瓷器均价在170万元-690万元,成化瓷器均价分布在800万元-5000万元。随着鸡缸杯的天价成交,明成化瓷,将中国瓷业带进第二个高潮。

威武的星月
活泼的睫毛膏
2025-08-27 13:49:44

成化年制瓷器辨别,景德镇王掌柜认为必须先了解成化年制瓷器特征;

成化瓷的工艺特征:

器型特征:成化官窑以制作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件瓷器为主,器型小巧俊美,做工极好。斗彩人物小杯、鸡缸杯、葡萄纹杯、葡萄纹小碟、天字罐等均为成化官窑代表作。

成化瓷胎体特征:成化官窑瓷器为明官窑之冠。成化官窑瓷有厚胎、薄胎两种,色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大部分为薄胎瓷,迎着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加上釉层肥厚,如羊脂玉一般。

成化瓷釉面特征:成化瓷釉面细润。青花瓷底釉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乳白(甜白)具有羊脂玉般的质感,釉层肥厚滋润,光洁无瑕。但器物口沿下长有一圈轻微的积釉。

成化彩瓷特征:成化白瓷因所用瓷土是明代最好的,故白瓷品质极好,薄胎白瓷实为明代第一。成化白地彩瓷之所以著名是与成化白瓷的高品质分不开的。

成化又分:成化孔雀绿釉瓷、成化黄地紫彩瓷、成化白釉五彩瓷、成化釉里红瓷、成化青花红彩瓷、成化斗彩瓷等。

成化青料特征:成化青花瓷少数用苏料,故成化青花瓷中有的色调浓重近似于宣德青花瓷。成化中期改用国产品等青,也使用与进口苏料勾兑,形成了青花瓷本朝的色调——淡雅。因釉层肥厚,釉下青花纹有云雾般若隐若现的现象。

成化纹饰特征:常用的纹样有婴戏、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等,另有一些受佛教纹饰如长生莲、梵文、八宝等,也开始流行。宝相花、团花运用了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是成化瓷新采用的图案化纹样。

成化瓷纹饰采用印、划、刻、绘画等多种技法,因彩瓷品种而异。斗彩和青花五彩多用双线勾画釉下青花纹,线条纤细。釉上天彩则用平涂法,色只有浓淡之分,无晕染手法。人物纹只画单色外衣,无内衣为衬,花鸟体型丰满,叶子长化成手掌状,无阴阳背向反侧,花朵只绘正面形,山石无凹凸之感,蕉叶顶尖略圆,莲瓣纹与旋转叠压的菊瓣纹边饰,用线圆浑。

成化底足特征:成化瓷常见砂底,其上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人称“糊底迷”;成化瓷圈足大多数画有两周十分规矩的青花线,上面的青花线纹色较淡,下面的较深。据此特征可作为明中期无款瓷器的断代工具之一。

成化瓷款式特征:成化瓷官款有“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两种,用青料书写。还有一种“天”字罐。

真正的成化瓷器,近年来拍卖屡出天价,市场行情相当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谢谢

沉默的外套
含糊的板凳
2025-08-27 13:49:44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目前,大明成化年制的瓷器价值是多少钱呢?大明成化年制的瓷器首先我们要看这个底款是书写的哪个年代?如果是明代成化本朝的瓷器,那必定是官窑瓷器了,因为成化时期的官窑瓷器才会写大明成化年制,如果是民窑的话,会写大明成化年造。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作为成化时期的本朝官窑瓷器,目前仅仅是一个碗的话都达到了上千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明代的晚期比如万历天启崇祯时期以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时期还有清代的中期比如乾隆嘉庆时期以及清代晚期光绪时期都有书写有大明成化年制款式的瓷器。价格肯定是要比成化本朝的瓷器要便宜的多。当然也要分官窑,还是民窑?是精细的瓷器还是粗糙的瓷器?这些都是一定要去区分的,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无私的招牌
自信的身影
2025-08-27 13:49:44
你这件瓷器是哥窑瓷,你说的“碎玻璃一小片一小片”是哥釉的金丝铁线。由于看不到图,不敢说“真假”。你自己可以根据以下对照一下:

宋元以前瓷器(鉴定)看造型,明朝以后瓷器(鉴定)看款式。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5、官窑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民窑则多样些,有“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等。民窑瓷器款识字体略草率,不如官窑规整。无论官窑民窑,青花楷书款识占全部成化款识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

由于成化官窑瓷器成就卓著,自明代正德朝开始即被仿造,嘉靖至万历时期已成为一种时尚,虽有破绽可寻,毕竟已达到形似的程度,给鉴定造成一定困难。清康、雍、乾时期,仿成化款非常盛行,有些仿得很成功,能达到神似的程度。

我百度空间里有详细介绍,还有成化本年的和康熙年彷的瓷片标本,你可以参考一下

孤独的手套
自由的柠檬
2025-08-27 13:49:44
无炸底。大明成化官窑瓷器一般都是“米糊底”,

一、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造型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造型趋向于纤巧秀丽,一般无太大的器形,小件器物居多,精巧细致,精工细作。

二、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胎釉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胎质细腻,釉色呈青色,或者白色,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釉质十分纯净,轻轻抚摸会有一种玉质的手感。

三、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气泡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气泡与宣德官窑瓷器的气泡完全不同,显得小而密集。

四、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色调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早期多使用进口料-“苏麻离青”,因而青花色调浓翠艳丽,而后的青花呈色逐渐趋向于淡雅。

五、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米糊底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一般都是“米糊底”,这也是成化一朝非常典型的特征之一。

六、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要点-署款

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的署款目前仅仅发现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两种款识,而且字体十分工整,挺拔有力,一般都是六字楷书款。

最为重要的是,署款为“成化年制”四字款和“成化“两字款均系仿制品。

七、大明成化官窑瓷器-珍品鉴赏

1.瓷器名称:明代成化青花螭龙纹碗

瓷器鉴赏:明代成化青花螭龙纹碗,造型简约大气,釉色十分莹润,青花发色纯正,螭龙纹饰为我国传统的瓷器纹饰之一,寓意吉祥,制作精细,这件作品是成化时期非常不错的一件器物。

2.瓷器名称:明代成化三彩鸭形香薰

瓷器鉴赏:鸭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动物之一。鸭子的形象早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斗鸭的传统始见于西汉时期,而且鸭子的艺术形象在汉代画像砖上也多有体现。鸭子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有着丰收和收获的美好寓意。

香薰,又名为“香炉”,是宗教活动中的常用器物之一。成化皇帝对宗教十分热衷,而且每当宫中有重要的仪式活动时就会用到香薰。

成化三彩鸭形香薰的造型是基于景泰蓝鸭形香薰而来,造型生动,三彩的使用淡雅宜人,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暴躁的鼠标
成就的钢笔
2025-08-27 13:49:44
成化瓷器种类繁多,颜色丰厚。

成化朝除了名噪一时的斗彩瓷外,还有承继宣德时期的彩瓷及单色釉种类,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素三彩、珐花、仿哥釉、白釉、黄釉、蓝釉、红釉等;其制造工艺均非常精美,但传世并不多见。在1975年与1987年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开掘,出土了很多成化瓷器残片,不光种类繁多,颜色丰厚,并且有许多种类在传世品中尚属首见,如红地绿彩、红釉白花等。

大明成化瓷器辨别方法

一、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皎白、细密、干涩;胎体俊美而轻浮,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赤色;釉色轻轻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好像婴儿的皮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个性,这种釉色是判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软,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软,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浓艳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洒脱洒脱。成化斗彩器物点缀考究浓淡调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短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裳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裳,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烘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三、辨彩料

“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颜色具有清雅的颜色作用,旷绝古今。颜色特征是:“鲜赤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柔嫩通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通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通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五颜六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外表干涩无光,子孙很难仿照,可谓成化一代的标记。

四、辨工艺

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因为其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因为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表象,碗、盘类底足较直并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共同,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个性。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脚印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滑润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接近足底部边际,接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五、辨款识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要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首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两层圆圈或两层方框,也有极单个无边栏的。落款方位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重,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谨慎标准,似为少年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判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允许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面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僵硬;“化”字左面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简直相等;“制”字中下半有些的“衣”字一横通常不跳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面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一样;“成”字最终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相等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相等部位多见;另还有单个“成”字没有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方位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判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濛在下边。康雍乾仿虽窍门,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明晰,有云遮雾障若有若无的感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文艺的猫咪
健壮的朋友
2025-08-27 13:49:44
楼上= =,10万。。有点不靠谱,您以为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啊。。。我有成化民窑青花全品相底足,给您,只收您5万。

如果确定是对的,官窑民窑行情不一样,官窑可达3000-5000元,民窑好点的也就几百了不起了。瓷片的部位行情也不一样,底足或者完整纹饰、彩瓷肯定比青花贵。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泛泛而谈,具体还是请上图,可以详细分析。瓷器品相决定经济价值一点也不错。

顺便说下,成化当然也有瓷片可以以天价成交。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2个亿,其瓷片,别说是10万,指不定50万都有人抢着要。

个人浅见,欢迎纠错,拒绝粗话。

畅快的钢铁侠
刻苦的手链
2025-08-27 13:49:44

明朝成化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没有落“大明成化”四字款的瓷器,但只要不是新仿的就有收藏价值。你可以把图片发给我看看,我百度空间了有联系方式。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也有写“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制”的,外围青花双圈款,还有银锭画押款和“福”字款等。

本人百度空间里有成化年的瓷片标本,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