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用什么品牌的陶瓷啊?
大家也知道中国是一个茶叶大国,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特别爱喝茶。据有关记载品茶开始于神农时代,所以它对我们中华儿女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品茶就必须得有茶具,茶的味道与茶具的使用也是有关系的,人们说陶瓷茶具泡的茶味道就非常的清香、甘甜、润口。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多的茶具品牌都是陶瓷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个陶瓷茶具品牌吧!
陶瓷茶具哪个品牌好
1、 金灶
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9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一家专业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水产、水族养殖器材、花园用品、园林器械及电子茶具、电磁炉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汉唐
汉唐人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的精髓,研究“木”、“石”及“陶瓷”的文化特质,不断开发以花梨木、红檀木、绿檀木、黑檀木、鸡翅木等高档进口木材为主要材质的、经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处理的种类丰富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各类茶器具。
3、 天福
天福系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创办的茶专业公司。天福茗茶,在大陆精耕十数寒暑,已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全方位茶业品牌。在营销模式上,公司采取多品牌策略,品牌包括[天福]、[天福天心]、[丹峰]和[安可李],以占据中国传统中式茶产品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
4、 华艺
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创建于1980年,位于举世闻名的陶都——宜兴,是农业部门全国先进企业,宜兴陶瓷十强企业。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有50M、60M液化气隧道窑各一座,120M辊道窑一座,四孔推板窑二座,拥有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
5、 茗匠
福建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工业园区(省级),下设福建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福建政和茗匠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及政和茗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
6、 恒福
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立于广州珠江新城富力盈隆广场,拥有“恒福”、“东道”两个知名品牌,是一家集茶具、茶叶及相关茶产品创新、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
好了,有关陶瓷茶具品牌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平时喜欢喝茶的话就可以选择购买陶瓷茶具。茶叶文化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容被我们所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之中培养品茶的好习惯,从而好好的继承我们的茶叶文化。当然了我们平时也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向更多的人普及我们的茶叶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茶叶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不可靠。老年人网络是一个向50岁及以上年纪的人群提供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的非盈利组织。国际查询资料显示:老年人网络不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所以老年人网络买的瓷器没有品质保证,所以是不可靠的。
陶瓷十大品牌分别是:
东鹏瓷砖、冠珠瓷砖、诺贝尔磁砖、马可波罗瓷砖、粤强陶瓷、蒙娜丽莎陶瓷、新中源陶瓷、强辉陶瓷、鹰牌陶瓷、能强陶瓷。
广东粤强陶瓷有限公司是能强、强辉集团合力推出的集团第一品牌,是近年来佛山建陶行业推出少有的全系列产品强势品牌;它集中了能强、强辉的优势产品资源、是集团20年沉淀积累的精华,总部坐落于享有“南国陶都”桂冠之称的广东省佛山市,总部展厅面积高达16300平方米,产品涵盖 “膨化微晶” “微晶石”““大理石”“超平釉”“全抛釉”“抛光砖”“木纹砖”“仿古砖”“内墙砖” 和“背景墙”等全系列产品。口号:得粤强、得天下!
粤强陶瓷品牌简介
广东粤强陶瓷有限公司是能强、强辉集团合力推出的集团第一品牌,是近年来佛山建陶行业推出少有的全系列产品强势品牌;它集中了能强、强辉的优势产品资源、是集团20年沉淀积累的精华,总部坐落于享有“南国陶都”桂冠之称的广东省佛山市,总部展厅面积高达16300平方米产品涵盖 “膨化微晶” “微晶石”““大理石”“超平釉”“全抛釉”“抛光砖”“木纹砖”“仿古砖”“内墙砖” 和“背景墙”等全系列产品。口号:得粤强、得天下!
粤强陶瓷品牌实力
真正实力派品牌,由是能强、强辉集团合力打造的集团第一品牌,他集中了两个企业的优势资源,产品系列齐全、品质行业领先。
粤强陶瓷品牌的营销模式
粤强品牌的特点是于在品牌营销模式上创新,当今建陶行业的困境很大成分是老旧经营模式造成的。在新思维和新设备的不断成熟的今天,只有变革,才能让传统建陶行业获得新生,所以新品牌粤强陶瓷要以全新的营销模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独创的“利他思维”?营销模式,从“利他”到“利他们”让经销商获利到让消费者获利。
粤强品牌的网购销售模式
粤强品牌的销售渠道前期还是传统销售渠道为主,会逐步培育电商渠道。实现双渠道发展。
总部会自建大网站,APP, 以IP分流模式交给经销商以同城的模式自主线上运营、自主定价及线下服务。解决目前阻碍行业“电商”发展的诸多因素、如:必须全国统一定价、传统电商平台费用攀高、规则恐怖、物流成本搞起、沟通展示服务不到位、无法平和与传统经销商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
粤强陶瓷品牌文化
品牌定位有持续创新和盈利能力的大众陶瓷品牌;
品牌文化开放、创新
01
5亿债务逾期
9月4日,文化长城(300089.SZ)公告称,截至目前其所面临的逾期债务本金合计4.95亿元,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47.82%。
同时,文化长城还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
监管函显示,2018年以来,文化长城未及时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未及时披露重大股权交易进展情况;未及时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被司法冻结事项。
据悉,文化长城实控人蔡廷祥所持股份分别于2019年7月17日、2020年2月13日、2020年4月14日被相关法院冻结,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2%,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其中6575万股股份被轮候冻结。
债务逾期、股份被冻结,种种迹象透露出文化长城债务危机的沉重。
《小债看市》注意到,这家以艺术陶瓷起家,后又以“陶瓷+教育”双主业发展的上市公司,2019年便陷入危机。
当年7月,中证鹏元将其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
02
破产重整
据官网介绍,文化长城成立于1996年,创业之初主要从事各式中高档创意工艺、日用陶瓷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10年6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创意艺术陶瓷企业。
近年来,文化长城大力拓展教育领域,形成“陶瓷+教育”双主业发展模式。
从股权结构上看,文化长城的股权较分散,自然人蔡廷祥直接持股29.82%为公司控股股东,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2016年以来,由于跨界教育领域,文化长城盈利能力大涨,尤其是2018年扣非净利润高达2.03亿元。
不过,巅峰后断崖式下跌,2019年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文化长城业绩由盈转亏,亏损1.72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4936.1万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净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长城2018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若公司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继续被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深交所将暂停其股票上市。
报告期末,文化长城总资产为20.27亿元,总负债17.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5.93%。
2018年以来,文化长城财务杠杆水平飙升,流动资产已无法覆盖流动负债,其他应付款增长较快,其债务风险高悬于头顶。
截至今年6月末,文化长城的负债全部为流动负债,主要为其他应付款项和短期借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有8.15亿元。
然而,文化长城账上资金仅有558.71万元,自2018年以来其自有资金已不能覆盖短期负债,短期偿债风险巨大。
由于大量债务到期,取得借款金额减少,自2019第二季度开始文化长城的筹资性现金流就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状态,可见其外部融资环境已恶化。
在融资渠道方面,文化长城渠道较为狭窄, 历史 上除了发债和借款,其还有4次应收账款融资,3次定增,以及股权质押融资。
截至2018年末,文化长城实控人蔡廷祥已质押1.41亿股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8.44%;其夫人吴淡珠1485万股股份也全部被质押,并且二人质押股票已全部到平仓线,存在被动减持风险。
业绩亏损、资金枯竭、外部融资遇阻,股权全部质押,文化长城资金腾挪的空间可以说十分逼仄。
因此,2019年文化长城债务逾期、诉讼不断等负面消息接踵而来。
据公开信息,目前文化长城被数十起诉讼缠身,案由主要为股权转让纠纷;今年以来,其已有5条执行人记录,执行标的合计高达8000余万元;2019年其已两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实控人蔡廷祥两次被限制高消费。
在债务危机无法化解之下,今年文化长城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今年3月,债权人天津钰美瑞 科技 中心(有限合伙),向广东省潮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文化长城进行破产重整,案号为(2020)粤51破申3号,但目前此案还没有进一步进展。
那么,号称“创意陶瓷第一股”的文化长城,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债务泥潭走向危机深渊的呢,这要从跨界并购说起。
03
跨界并购
广东潮州,一座有着“中国瓷都”之称的 历史 文化名城。
1990年,二十五岁的英文老师蔡廷祥,按捺不住时代的潮流,率先下海经商,开门市、做贸易,成为潮州勇吃螃蟹的第一人。
两年后,蔡廷祥在家乡蔡陇,创办了潮州市长城陶瓷制作厂。由于他眼光超前和先发制人,在国内同类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蔡廷祥已经成功获取了多个国外订单打开国际市场。
从1998年开始,蔡廷祥开启了大手笔的运作。
据悉,蔡廷祥每年耗资300多万元,参加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和一些国外展销会。同时,他突破“单干”的陶瓷业作坊形式,借助瓷乡的优势,以松散连结形式联合了20多家陶瓷生产厂家,建立起以长城为核心的陶瓷生产基地。
2010年6月,文化长城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创意艺术陶瓷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上市后文化长城业绩持续低迷,为了扭转困局蔡廷祥想到了跨界并购。
2016年7月,文化长城以现金支付及发行股份的方式,5.76亿元并购了联讯教育80%的股权;同年10月再次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智游臻龙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亿元。
一年后,文化长城发起了2017年最大的教育资本并购。其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翡翠教育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5.7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三笔高溢价并购,使得文化长城积累了8.67亿的商誉,占其净资产的近5成。
后来,文化长城又相继投资或并购了慧科教育、英盛网等公司,业务涉及教育信息化、职业院校实训室、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平台等多领域。
一系列并购让文化长城业绩飞涨,2016年其净利润从1239万元迅速增长至1.37亿,一年翻了十倍。
不过,短暂的甜蜜期后,2019年风云突变,文化长城收购的翡翠教育和联汛教育接连“失控”,两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再并表,当年文化长城归母净利润亏损1.72亿元。
另外,文化长城在收购翡翠教育时承诺的本应于2018年6月底支付的现金对价,仍有6.3亿元尚未完成,这也惹来翡翠教育多位股东的诉讼官司。
同时,文化长城还多次以联汛教育股权、资产等作为质押,先后为文化长城取得5亿多贷款,部分款项甚至出现违约。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长城并购的目的并不单纯,其转型之路甚至被解读为大股东的套现之路,实控人减持、质押股份毫不手软。
如今,在实控人套现离场后,等待被重整的文化长城只剩下一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