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青花釉里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等待的冬瓜
淡淡的眼睛
2023-03-19 13:24:56

元青花釉里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该如何制造,有何文化特点?

最佳答案
甜甜的棒球
简单的黄豆
2025-08-26 13:10:47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不多,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器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盖顶有一狮钮,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质细腻,通体绘青花釉里红纹饰。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先用氧化铜在瓷坯上画彩,然后涂透明釉,在1300℃的还原焰中烧成。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因此叫釉里红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青花是用氧化钴为颜料,在素胎上绘画,再罩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典型元青花青料多使用从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色泽浓艳,纹饰丰富多彩。青花属高温釉下彩瓷器,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元代青花瓷已经达到非常成熟而精美的程度。

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青花纹饰丰富多彩,纹饰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元青花云龙纹罐,高28厘米,腹部绘二条行龙,奋爪腾身,神态威猛矫健,有翻江倒海之势,辅助纹饰有海水纹,莲瓣纹内八大码纹,变形莲花瓣内绘有朵云、火焰、多花、杂宝等。进口“苏麻离青”青料绘制,呈色浓艳鲜丽,浓厚处有黑色锈斑,时代特征鲜明。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瓷器。用氧化铜为呈色剂,在已经成型的瓷坯上绘画,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由于釉里红烧制对窑室中的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元代的釉里红瓷器产量低,数量非常稀有,故弥足珍贵。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装饰技法有三种,一是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二是用铜红单线勾勒,三是涂抹色地及斑块等装饰技法,并经常与刻划花、印花、堆塑结合在一起。元代釉里红瓷器造型有大罐、玉壶春瓶、梅瓶、塔式盖罐、楼阁式谷仓、双系扁瓶、高足杯、匜、诗句盘、碗、四系罐和小件器皿等。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藏元代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非常精美,釉里红发色鲜艳亮丽,绘画精美。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玉兔、四灵、文字诗句、凤穿花、芦雁、灵芝、莲花、菊花、牡丹和双鱼纹等。

青花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瓷器。这种在同一器物上由两种釉下彩并用进行绘画的品种,从元代一直到明清,景德镇御窑厂均有烧造。由于钴青料与铜红料对烧成温度以及窑室气氛要求不同,烧成难度大,故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不多。所以,都是非常有文物价值的

最新回答
平常的水蜜桃
虚心的月饼
2025-08-26 13:10:47

元青花瓷器实物有近年出土的带有年号的“至正十一年”的青花大瓶,故宫博物院有一青花罐,是延徴元年(1314)的作品,釉色青翠,画法娴熟。南京博物馆收藏一件元代青花梅瓶,造型及纹饰都非常漂亮。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青花凤首扁壶”,整个壶体为扁形,壶嘴是凤头;凤的双翅分别在壶身两侧,凤尾巧妙的形成壶柄,造型优美,纹饰绘制的非常精巧。“青花八棱罐”通体青花彩绘,釉色鲜润淡雅,腹部八面菱形开光内绘有松、竹、梅、鸳鸯等;肩、颈部饰折枝花卉,口边绘菱形柿蒂纹,底足饰变形荷花瓣纹带,是元代青花中极罕见的珍品。

谦让的黄豆
雪白的帽子
2025-08-26 13:10:47
元青花掉瓷掉釉有价值值钱。

青花瓷我们都知道,非常值钱,而且是可遇不可求,有价无市,然而除了青花瓷之外,还有一个与之有关的东西也深深牵动着亿万收藏者的心,那就是元青花瓷片。有人要说,一个元青花瓷片价格能有多少,谁会要一个瓷片。这个一看就是外行,要知道,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元青花瓷片,如果验证成真,也是极具价格的。那么,元青花瓷片价格是多少?到底值不值钱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比较普遍的元青花瓷片价格是8.88万元一件,如果是特殊的,价值更高一点。不过,要想遇到好的元青花瓷片也是不容易的,很多收藏者都会将其留在手中自己欣赏,流入市场的很少,这就造成了元青花瓷片价格的飙升。当然,也有一些便宜的,比如说有的人看网上报价不过几百块钱,有的甚至不过百。

只能说他们给出的报价肯定是有问题的,即使不过万,一件真正的元青花瓷片也不可能那么便宜。所以,在收藏元青花瓷片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

冷静的口红
个性的春天
2025-08-26 13:10:47

元青花珍贵原因是工艺精美和数量稀少。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让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它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开创了我国彩瓷的先河。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元青花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存世量稀少。根据官方统计,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已知的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是稀缺,全世界已知不足10件,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真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狂野的哈密瓜
失眠的巨人
2025-08-26 13:10:47

青花瓷发端于唐代,但是,真正的大发展是在元帝国时期。元青花独特的艺术价值,日益上涨的经济价值,流传甚少的现状,使其成为古陶瓷界万人瞩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于九处明代墓葬中,它们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见本文所附的明代纪年墓葬中出土元青花统计表。本文拟将它们从元青花中梳理出来,一一列举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许对比资料。

明代纪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况

1丶元青花高足碗。外绘青花龙纹,内绘青花菊花纹。1970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汪兴祖墓。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2丶元青花龙纹罐,1971年出土于山东邹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3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1950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东善桥将军山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沐英墓。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4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1973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汤和墓。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5丶元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青花“四爱图”纹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郢靖王墓。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6丶元青花凤穿花纹梅瓶,1990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王氏墓。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7丶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1960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宅山,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叶氏墓。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8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1959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应塘村,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沐晟墓。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9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1980年出土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乡颜刘村凤凰墩,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陶升夫妇合葬墓。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博物馆收藏。

在考古发掘中古代墓葬中出现前朝器物屡见不鲜,如大名鼎鼎的《兰亭序》不是被唐太宗带走了吗。据《隋唐嘉话》记载: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元代青花瓷被明代皇族国戚和王公大臣视为宝物,生前珍爱,死后带进坟墓也就不奇怪了。上述明代墓葬其主人皆是王公显贵。

务实的宝马
眯眯眼的猎豹
2025-08-26 13:10:47

我们知道一块文物的完整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件文物的价值,如果一件文物出土时就已经碎成了48块,可想而知这件文物的年代一定是很久远的,那么越是久远的文物就越是对现在的的研究和对古代文化的猜测就更加的有价值,可是问什么这件稀世珍宝却没有人敢修复,而当它真正的被一个勇士修复了之后又为什么惊艳了世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事情发生在当年北京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城市改造,在探寻元大都遗址的过程中,先后出土了很多件青花瓷,我们知道青花瓷因为其易碎的特点,特别不容易保存,至今为止出土的完整的元青花也就四百多件,可见其珍贵。在此过程中,先挖出来的二十多件青花瓷还算比较完整,可是后面出来的十多件青花瓷就比较一言难尽了,碎成了渣渣!

其中最为珍贵的“青花凤首扁壶”,也是破碎的很厉害,当时专家只是简单的拼出了一个凤首的形状,就足以惊艳了众人。但由于他的损害太过严重,就被放在了博物馆理意见小黑屋了,珍宝难以被众人欣赏,也算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而且由于这件青花瓷的珍贵性,没有人敢轻易地去修复它,因为很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就对它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就会得不偿失了,所以大家都很慎重。

直到三十四年之后,蒋道银先生被上海博物馆委托修复,这才让宝物有了重见于世的机会。感谢蒋道银先生的一双巧手和无限的耐心,才能让我们今天有机会见到这个“青花凤首扁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