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作旧的几种方法
瓷器作旧的几种方法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火光: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如果觉得太亮,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做土锈: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拍上黄泥,黄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
7、陈旧感:器物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虫子,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
8、瓷器做旧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将表面的光亮擦去,这道工序持续少则几星期,多则两个月。然后,将瓷器放入茶叶加碱的水中,煮5-6个小时,使其去掉表面的“贼光”。最后,将瓷器擦上皮鞋油,然后埋入土中,瓷表面会把泥土“吃”进瓷器,这样古旧的感觉就做出来了。
如果不想把老的瓷砖砸掉的话,如果瓷砖只是有了一些裂缝的话,那么可以把有裂缝的位置修补好,然后把污迹擦干净,然后再把新的瓷砖贴到旧的瓷砖上面,要抹一些瓷砖胶,而且边角的位置一定要涂抹到。
第一种,用别的瓷片沾合固定,然后上色补釉。不过这种情况以后会出现釉色变黄现象。
第二种,用瓷片沾合上色补釉以后,用金属线锔合,这种外观上不好看。(早期修补基本采用的办法)
第三种,用石膏修补,然后上色上釉,这种也会导致修补位置的变色。(博物馆通用的基本都这种)
第四种,用瓷片沾合上色补釉后,上高温炉烧制,这种不会变色,也持久,但有的由于瓷器本身问题导致烧制过程炸裂或者出现其它裂痕。
破瓷器有很多种用途,举几个例子。
破瓷器(瓷片)经过简单修整,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于装饰房间。
破瓷器(瓷片)还能粘贴在房屋外墙、围墙、步行道、花坛等等上面当作装饰。
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破瓷器(瓷片)还能拼贴成一幅幅磁画。
破瓷器(瓷片)经过精心修复,还能够恢复原有光彩,用于展示。
破瓷器(瓷片)还能用于修复其他破损不严重的瓷器。
破瓷器(瓷片)还能当作对比工具和标本,对其他年代不明的瓷器进行对比鉴定。
破瓷器(瓷片)虽然不起眼,也可能碰到值钱的。要是能碰到宋代钧窑破瓷器(瓷片),宋代影青瓷破瓷器(瓷片),或者其他几大名窑的残器,哪一个都要值大好几千块,要是能碰到天目盏的残器,六朝青瓷残器上万是一定的。
工具:大漆、糯米粉若干、松节油
1、首先,我们准备一个裂开的瓷器。
2、把大漆,糯米粉,松节油三者混合在一起。
3、我们要搅拌呀搅拌,等它们变得粘稠。等到像麦芽糖一样能拉住搅拌棍。如果太稀不黏稠是不行的,这一步一定要认真搅拌。然后把我们配制好的胶状物涂在破碎的断口处。
4、然后把缺口粘起来。最好把粘合断口处用胶纸贴住,不然的话待会它自己又会裂开。
5、把我们修复好的次成品放在通风口处,等待漆干,等漫长的一夜,你可以把胶纸撕开。继续等待大概十来天。把修复的裂口旁的多余的漆用小刀刮掉,也可以用砂纸在上边轻轻的抛光。
6、然后用红漆沿着缝描一遍,红漆上用松节油稀释后涂很薄的一层就够了,十分钟以后当表面半干的时候用毛笔刷上金粉。然后我们就把多余部分的金粉轻轻擦掉,然后就修复成功了。
我们知道一块文物的完整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件文物的价值,如果一件文物出土时就已经碎成了48块,可想而知这件文物的年代一定是很久远的,那么越是久远的文物就越是对现在的的研究和对古代文化的猜测就更加的有价值,可是问什么这件稀世珍宝却没有人敢修复,而当它真正的被一个勇士修复了之后又为什么惊艳了世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事情发生在当年北京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城市改造,在探寻元大都遗址的过程中,先后出土了很多件青花瓷,我们知道青花瓷因为其易碎的特点,特别不容易保存,至今为止出土的完整的元青花也就四百多件,可见其珍贵。在此过程中,先挖出来的二十多件青花瓷还算比较完整,可是后面出来的十多件青花瓷就比较一言难尽了,碎成了渣渣!
其中最为珍贵的“青花凤首扁壶”,也是破碎的很厉害,当时专家只是简单的拼出了一个凤首的形状,就足以惊艳了众人。但由于他的损害太过严重,就被放在了博物馆理意见小黑屋了,珍宝难以被众人欣赏,也算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而且由于这件青花瓷的珍贵性,没有人敢轻易地去修复它,因为很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就对它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就会得不偿失了,所以大家都很慎重。
直到三十四年之后,蒋道银先生被上海博物馆委托修复,这才让宝物有了重见于世的机会。感谢蒋道银先生的一双巧手和无限的耐心,才能让我们今天有机会见到这个“青花凤首扁壶”的全貌。
11月16日,获悉王名育正在对鸿山镇东浦二村的一幢番仔楼进行修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一天的工作。
这幢1959年建成的番仔楼,历经数十年风雨,尽管主体依然稳固,不过楼顶的瓦面、顶层的木梁以及二楼木质地板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红砖和条石构筑的楼体,也布满了一层灰白色的尘灰,透露着沧桑感,原本突出楼体的多组滴水兽,也已经残缺不全。“房子的主人现在菲律宾,去年托人找到我,希望把这幢老房子修缮好。”王名育说,经过前期修复,楼顶瓦筒和顶层木梁都已做了更换,今天的工作主要是堆剪滴水兽。
早上8时,吃完早餐,王名育来到这幢番仔楼二楼的房间,这里也是他工作的地方。由于房子比较老旧,内部比较昏暗,因此即使是白天,也要经常开灯工作。房间里摆放了十多个已经制作好的滴水兽,有狮子、豹子、老虎、锦鲤、向日葵等多种造型。一张木桌就是他制作滴水兽的平台。“这幢房子总共需要26个滴水兽,已经完成21个。”王名育将一个瓦筒摆在桌面上,然后用不锈钢筋拧成动物的大致骨架缠绕在瓦筒上,根据造型走势,用泥灰进行堆塑。不一会儿,一个猛虎造型便呼之欲出。
10时,王名育已经堆塑出5个滴水兽雏形。“泥塑要经过一段时间晾干,还要再局部修饰,就可以进行贴瓷片。”在房间的一块区域,摆放了多个瓷碗。碗里盛放了多种色彩的碎瓷片。王名育选定了几种瓷片,便开始用钳子十分熟练地剪裁。随着“咔咔咔”的一阵瓷片碎裂的声音,原本不规整的碎瓷片,很快变成了或圆或方或尖的形状。“剪每块瓷片时,都要想到用在滴水兽的哪个部位,力求少浪费甚至不浪费。”临近中午时,500多个鳞片状瓷片已经剪好。
15时,王名育要给已经贴好瓷片的滴水兽涂彩。在二楼阳台区域,他一手端着调制好的油墨,一手捏着细毛笔,给豹子点染斑点,给老虎描画虎须,给狮子修饰利爪……其间,王名育还要不断调整身体姿态,时而仰望,时而远观,每一笔画的点染都力求呈现出动物最传神的形貌。
17时,一天的工作临近尾声,王名育将放置在阳台晾干的滴水兽搬回到房间里。这些制作好的滴水兽,每个重量近40斤。根据工作计划,第二天还要对番仔楼顶端墙体外侧的堆塑进行修复,王名育要爬到三层楼高的工作平台上,用手机拍下已经残缺的堆塑样貌,晚上进行构思补全。(王国良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