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紫砂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
1、陶瓷一般都要上釉,紫砂不上釉。
2、陶瓷的产品可以做到很薄,紫砂产品很薄的产品做不了,紫砂泥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含铁量高,同时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丰富的矿物元素。
3、紫砂茶壶不仅透气性好,泡茶隔夜不变质,而且越用越亮。陶瓷产品由于上了釉,所以就没有了透气性,也就没有越用越亮的说法。
扩展资料:
紫砂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 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 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 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 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 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砂
紫砂和陶瓷的关系
陶瓷包含了陶器和瓷器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用材料和烧成温度不同,两者缺一不可。
印纹灰陶罐清乾隆己丑年(1769)御制诗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烧结完全度高,没有发生瓷化现象,敲击之声较沉闷。
北宋 汝瓷天青釉双耳三足炉
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岭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敲击之声清脆。
红泥紫砂 寒泉壶
紫砂:由紫砂泥制成,是宜兴市丁蜀镇的特产,严格来说,紫砂也是属于陶的一种。
紫砂的优势
一、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这是因为紫砂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
二、夏日越宿不馊
所谓的越宿不馊并不是指把喝不完的茶汤放在紫砂壶里,隔夜后第二天还不馊,甚至还可以饮用。
紫泥 莲子壶
而是指,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这样壶盖上不会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
清早期 煨瓷开片青花壶
而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
三、盈润包浆
清泉 包浆对比
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茶汤的滋养而变得越发光润可爱。闻龙在《茶牋jiǎn》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陶瓷的优势
一、种类繁多
与紫砂相比,陶瓷的种类更丰富。在古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就已经扬名海外,种类繁多。如今,随着工艺的进步与提升,陶瓷的泥料配比也越来越丰富。
青瓷茶具
二、制作效率高,首次获取成本低
普通陶瓷茶具有拉坯成型,模具半手工成型,注浆成型。而正宗的紫砂大一律采用全手工和半手工的成型方法(注浆与手拉胚会破坏紫砂的特性)。
黑瓷茶具
因此陶瓷的制作效率是大大高于紫砂的,因此就普通实用器的角度来说,一般陶瓷器的获得成本比紫砂也更低。
紫砂更安全。
首先要明白,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用的材料和烧制的温度不同,两者缺一不可。
陶器:它可以由各种矿物粘土制成,包括瓷土。烧成温度较低,大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烧结程度高,无瓷器现象,敲击声沉闷。
1769年的皇家诗歌:印有灰色的陶罐,清晰而干燥,又长又丑
瓷器:用氧化铝含量高的瓷土(即高岭土)烧制。瓷器的烧制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是瓷器,敲击声清脆。
北宋汝瓷青釉双耳鼎炉
紫砂:由紫砂泥制成,是宜兴市丁蜀镇的特产。严格来说,紫砂也是陶器的一种。
紫砂的优势
第一,不香不熟的汤。
《编年史》说它“既没有香味,也没有汤味”。这是因为紫砂有很好的保味功能,泡茶不失原味,而且没有茶具本身带来的异味。清香淡雅,色、香、味俱佳。
第二,夏天越来越糟糕。
所谓陈茶,并不是说喝不完的茶汤放在茶壶里,隔夜后第二天也不会变质,甚至还能喝,这恐怕连冰箱都做不到。而是指紫砂壶的陶瓷盖上有孔,可以吸收水蒸气,使盖上不形成水滴,滴到茶叶里搅拌茶叶,加速茶叶的发酵。
而一般的陶瓷茶具,器壁光滑,透气性差,凝结水滴滞后,使茶叶频繁搅动,容易促进霉菌繁殖,造成茶叶发酵。即使茶汤真的变质,也不会长腻苔,方便清洗。
三、盈润包浆
紫砂壶如果长期使用,由于茶汤的滋养,壶身会变得越来越有光泽,越来越可爱。龙文在《茶坊》中说:“珍惜你的爱,就像握着一颗珍珠。用久了,外为紫玉,内如碧云。”
与紫砂相比,陶瓷的种类非常丰富。古时候,关阁儒鼎君五大名窑早已名扬海外,种类繁多。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泥浆的比重越来越丰富。更多的造型变化,丰富的色彩变化,适合更多人的审美,这是茶壶所不能及的。
瓷器茶具
第二,生产效率高,首次获取成本低。
普通陶瓷茶是通过拉坯、模具半手工成型、注浆成型而成。正宗的紫砂多为手工和半手工成型(手工灌浆和画胚会破坏紫砂的特性)。所以陶瓷的生产效率比紫砂高很多。从共同效用的角度来看,一般陶瓷的收购成本低于紫砂。
紫砂茶具虽好,但紫砂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销售平台只做销售,没有人承担质量保证。买家只能辨别真假,但买家不是专家。价格低的不敢买,价格高的不一定是真的。花了钱,还当冤大头。
现在的瓷器很时尚,很漂亮,也很便宜,但是茶叶的质量略逊一筹。对于需求不高的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既提高了生活品味,又能安全健康的饮用。
了解茶具各自的特点,然后根据各自的喜好和消费能力选择不同的器皿,欣赏不同的茶韵,陶冶性情。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陶瓷之美,承载智慧,
陶瓷之美,美在形,
陶瓷之韵,美在色。
一、陶瓷那么美,陶瓷是什么?
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各种制品。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二、陶与瓷的区别
1、出现时代不同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发明了陶器;而瓷器是随着陶器技术的不断提高,到商代时期白陶的成功烧制才奠定了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2、原料不同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
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施釉程度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吸水率不同
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三、炻[shí ]器
炻器在中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又称缸器、半瓷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比陶器强度高、吸水率低,比瓷器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生产原料产地广泛。如水缸等,质地致密坚硬,跟瓷器相似,多为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
四、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这是紫砂独有的包浆气质,长久使用,紫砂壶器身会因茶汤的滋养而变得越发光润可爱。很多紫砂壶爱好者常常会问到“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陶器原料是黏土,瓷器原料是高岭土。紫砂器原料是紫砂泥,是黏土,紫砂含铁量高,所以紫砂壶归入陶器。而陶器、瓷器又被称为陶瓷,因此紫砂壶属于陶瓷,确切地说紫砂壶属于陶器。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比较欠缺。我认为紫砂壶比瓷茶具谁更适宜泡茶,下面说说原因:
紫砂壶特点一:构造独特
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紫砂壶的嘴小(嘴流出口成一定的斜角),壶口壶盖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盖形式都成压盖结构。而施釉茶壶,壶嘴大都口朝上,口与盖的位移公差达1.5mm左右,且口盖形式都成嵌盖结构。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因此,相对地延长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特点二:原料独特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显微观察发现,紫砂泥主要成分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同时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自然形成的颗粒的大小尺寸)适中,具有类似中国大陆南方制瓷原料的特点,即其矿物组成属于粘土。
紫砂壶特点三:工艺独特
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而降低烧成温度,则发生气泡缺陷。过60目筛的泥料,大的颗粒尚粗,在成型过程中用精加工这道关口,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
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具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从而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紫砂壶特点四:气孔独特
紫砂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一定的气孔率。此外,紫砂泥试样中的结晶相较多,玻璃相对较少。
紫砂壶特点五:功能独特
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1.6%-7.05%之间。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它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
综上所述,紫砂壶的确是其它陶瓷茶壶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瓷器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对于这种功能也是非常的匮乏,因此说,用紫砂壶泡茶比瓷器泡茶好。
紫砂壶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1、紫砂壶有独特的气孔,紫砂壶的气孔密度率高,泡出来的茶就更香,保留了茶叶原有的香气。
2、紫砂壶有独特的原料,紫砂泥就是紫砂壶最独厚的原料,因为紫砂泥俱备了制陶所需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3、紫砂壶有独特的构造,紫砂壶和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容易变质或者是发馊,这个大家可以做个试验。
4、紫砂壶有独特的功能,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好的吸水率和气孔率,用紫砂壶来泡茶,色香味都很好,而且紫砂壶还不烫手,放文火上煮茶,也不会爆裂。
5、紫砂壶还有独特的工艺,紫砂壶经过精加工艺,让紫砂壶表面光洁,而且透气性也好。
紫砂壶不是陶瓷,是陶器。
陶器原料是黏土,瓷器原料是高岭土。紫砂器原料是紫砂泥,是黏土,所以紫砂壶归入陶器。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紫砂壶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
扩展资料紫砂名壶简介:
1、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2、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的名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
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3、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砂壶
艾灸陶瓷罐和紫砂罐相比紫砂罐效果要好一点。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紫砂器的泥色有多种,俗称“五色土”,除去主要“五色”的朱泥、紫泥、段泥、黑泥、墨绿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
紫砂分类
紫砂陶的主要品种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刻和陈饰工艺品。单茶壶又可分为光货、方货、筋瓢货、花货等四大类。
紫砂器中,除了紫砂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外,而紫砂花盆以其使用和观赏价值也被藏家所青睐。紫砂陶花盆用紫砂泥制仿而成,它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圆曲直之别,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盆围大至七尺,小至半寸。高盆可植悬崖式的花木,浅盆用来布置水石,树桩盆景,相得益彰。
紫砂花盆有着理想的吸湿排水性能,因为紫砂盆表里不施釉,少结强度坚韧,有轻微的吸水率,因此具备了缓慢的排水性,宜于花木生长,盆花相配,诗趣怡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