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的东西——《碎瓷片》班级共读
不知不觉,我们的班级共读书有一个很长的单子了,其中深度共读的,从一年级的《铜山国王》、《青蛙和蟾蜍》、《丑小鸭》、《窗边的小豆豆》,到二年级的《狮心兄弟》、《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火鞋与风鞋》,三年级的《绿野仙踪》、《农庄男孩》、《夏洛的网》……希望这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能够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四年级的第一本共读书《碎瓷片》是从暑期读书作业开始的,在开学一周半的时间里做整本书的共读研讨。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不在班里一页页地朗读,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读全书,课上只挑一些片段来读,更多的时候是做分享和讨论。
经过暑期里的篇章朗读,我们已经了解了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先欣赏封面和目录,我把全书13章分成五个部分,打算做五次讨论:人物身世--第一份工作--创新失败—完成任务—回家,对书中重要的几个人物也分几次来做剖析:树耳与鹤人;明师傅与明师母;树耳与明师傅/康师傅;鹤人之死。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是在关系和对比中凸显出来的,所以我让孩子们写人物介绍的作业,一般会给两个选择,孩子们也喜欢能够有一些“自由度“。
课堂讨论和阅读单相结合,也是第一次尝试,因为有的孩子在课上讨论时很活跃,有的孩子则不太习惯在群体里表达。有时候我希望先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先发阅读单),有时候我也会在讨论完了之后,再迅速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记录下来,听听孩子们讨论出来的想法。
在设计阅读单的时候,我努力去寻找可能引发认知冲突与思考升华的点。引入困境与冲突,共读的乐趣在于把孩子带入到具体情境中,提出好问题(而非说道理)。
比如说,当我们读到树耳无意中发现——康师傅发明了新的镶嵌工艺时,我问孩子们:
问:树耳该不该把康师傅的创意告诉明师傅?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选择,孩子们的回答也各有千秋。
道德感强的孩子可能会简单而斩钉截铁地回答:
一些孩子在选择的同时,还会分析一下事理:
有的孩子道理上明白“不该“,却仍然会感受到情感上的挣扎,比如这个孩子体会到保守秘密很辛苦:
也有超过1/4 的孩子选择告诉,这些孩子通常年龄更小,没有“道德负担“,或者是更”渴望成功“,成长的愿望冲破一切阻碍——
情商高的孩子会委婉地提醒——
还有的孩子会做动态变化的情感选择,看你对我好不好再说——
值得玩味的,有四五个孩子选择了“不该说,但我还是会说“,在“法”与“情“的冲突中,还是情感和成功的欲望占了上风,很明显,孩子们的思考已经有多个角度,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了。
多么恼人的选择啊!这个孩子干脆把笔一搁——
读书其实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这些五彩缤纷的回答上,我能感受到每个孩子的性情,通过读书和讨论,他们的眼界和胸怀也在不断拓宽。
问:明师傅为什么不肯教树耳制陶?
被拒绝后,树耳为什么还要帮明师傅送作品去松岛?
这第一问,大部分孩子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因为陶匠是父传子、子传孙。陶匠的行业是世袭的,父传子、子传孙。“
第二问,最多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些回答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对世界美好的信任,这样无条件的信任常常让身为老师都感到汗颜——
沙子晶的回答做了一个非常有力也很有价值的补充:
孩子们立马反应到,中国人是非常重承诺、守信用的,君子言而有信嘛!
有孩子说:“可这本书是韩国人写的。“
“韩国在历史上也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啊!“ 说出来满满的文化自豪感。
鹤人:“有两样东西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熊熊的火焰和倾盆而下的大雨。”你同意鹤人的说法吗?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百看不厌的?
有什么东西是让我百看不厌的呢?
不用说也能想到——成长中的孩子啊!
【附录】我每节课上手写的阅读单,反映了一部分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思考框架。
《碎瓷片》阅读单①
快速阅读第二一四章(P14-40),回答问题。
树耳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份真正的工作。
1.他之前每天的工作是什么?请描述一下。
2.他的理想是什么?
3.砍柴有什么用?他遇到困难了吗?是如何解决的?
《碎瓷片》阅读单②
快速阅读第五~七章(P51~94),回答问题,
1.你认为康师傅和明师傅,谁是更好的陶匠?
他们的作品有何不同?
2.树耳该不该把康师傅的创意告诉明师傅?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3.创新失败时,明师傅,明太太,树耳都做了什么?
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同意吗?
《碎瓷片》阅读单③
快速阅读第八章~第十二章(P95~152),回答问题:
1.明师傅为什么不肯教树耳制陶?
被拒绝后,树耳为什么还要帮明师傅送作品去松岛?
2.鹤人:“有两样东西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熊熊的火焰和倾盆而下的大雨。”你同意鹤人的说法吗?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百看不厌的?
3. 鱼骨图(树耳过五关,难度排序)
《碎瓷片》阅读单 ④
1.树耳终于成功回家了!鹤人却死了。你认为
这个结尾合理吗?鹤人为什么要死?
2、树耳是个孤儿。
鹤人就像树耳的___________;
明师傅像树耳的___________;
明太太像树耳的___________。
(填入:父亲、母亲、家人、朋友、老师。。。。。。)
3.为什么这个故事要叫《碎瓷片》?
你能想到一个更合适的标题吗?
《顶碗少年》描写的是演杂技的一个少年经过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表演了顶碗,表现了少年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 总结经验 的人。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顶碗少年》阅读题原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顶碗少年》阅读题题目
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2.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3.请从下列 句子 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4.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5.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
1 答案:沉着镇静 歉疚 不知所措
2.答案: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3. 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
4.答案: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5.答案: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事情,才使我的提升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观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也希望用更好的表演来回馈观众。
看了《顶碗少年》阅读题答案的人还看:
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2. 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阅读及答案
3. 此间优雅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4. 第一抹春痕 阅读题的答案
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手指同步练习题
6.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0分)(1)①催化作用;②氧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检验气体的纯度。 (2)CH 2 =CH 2 + HCl CH 3 CH 2 Cl (3) (4) C 2 H 4 + 3O 2 2CO 2 + 2H 2 O |
试题分析:(1)①石蜡油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则A中碎瓷片的作用催化作用。 ②石蜡油生成的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C中实验现象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乙烯是可燃性气体,则在D处点燃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气体的纯度。 (2)制取氯乙烷(CH 3 CH 2 Cl)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CH 2 =CH 2 + HCl CH 3 CH 2 Cl。 (3)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因此燃烧生成CO 2 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2 H 4 + 3O 2 2CO 2 + 2H 2 O。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碎瓷片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碎瓷片读后感1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碎瓷片》。这本书讲了一个故事:树耳是个孤儿,从小就和跛脚的鹤人一起住在桥下,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们却一直很乐观。树耳是个有追求的男孩子,在艰苦谋生的同时,他一有空暇就到当地陶匠明师傅家中偷偷学艺……明师傅终于打破父职子承的陶艺界惯例,收他为徒。在为师傅执行一件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劫匪,险些丧命,但仍然靠着毅力和智慧,替师傅争取到一次终生的委任荣耀……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主人公树耳,而是收养了树耳的鹤人。鹤人的腿有残疾,但他会告诉树耳很多道理,会指点和启发他,会鼓励和赞美他。在树耳去帮明师傅送花瓶的时候,鹤人被一个推着超载推车的农夫撞倒了,然后掉到了冰冷的河里……当人们将他从河里捞起来的时候,他还紧紧的握住树耳送给他的陶制的小猴子。我觉得鹤人是很爱树耳的,是真心把他当做最珍贵的朋友的,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赶快来看看吧。
碎瓷片读后感2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碎瓷片》。这本书讲了一个故事:树耳是个孤儿,从小就和跛脚的鹤人一起住在桥下,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们却一直很乐观。树耳是个有追求的男孩子,在艰苦谋生的.同时,他一有空暇就到当地陶匠明师傅家中偷偷学艺……
明师傅终于打破父职子承的陶艺界惯例,收他为徒。在为师傅执行一件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劫匪,险些丧命,但仍然靠着毅力和智慧,替师傅争取到一次终生的委任荣耀……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主人公树耳,而是收养了树耳的鹤人。鹤人的腿有残疾,但他会告诉树耳很多道理,会指点和启发他,会鼓励和赞美他。在树耳去帮明师傅送花瓶的时候,鹤人被一个推着超载推车的农夫撞倒了,然后掉到了冰冷的河里……
当人们将他从河里捞起来的时候,他还紧紧的握住树耳送给他的陶制的小猴子。我觉得鹤人是很爱树耳的,是真心把他当做最珍贵的朋友的,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赶快来看看吧。
(1)天平;
(2)①取适量的小碎瓷片,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
②将小碎瓷片装入瓶子后,装满水盖好盖子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瓶内水的质量m水=m′-m0-m,水的体积v水=
m水 |
ρ水 |
(3)小瓷片的密度ρ=
m |
V |
mρ水 |
ρ水V0?m′+m0+m |
方法二
(1)天平;
(2)①取适量的小碎瓷片,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
②将瓶子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质量m1;
③将小碎瓷片装入瓶里,拧紧瓶盖,再测出瓶、水和小碎瓷片的总重量m2,
小碎瓷片的体积V=V水=
(m1+ m?m2) |
ρ水 |
(3)小瓷片的密度ρ=
m |
V |
mρ水 |
(m1+ m?m2) |
方法三
(1)弹簧秤;
(2)①在瓶内装适量的小碎瓷片,盖好盖子,用弹簧秤测出它们的总重量G′,则小碎瓷片的质量m=
G′ |
g |
②再装满水盖好盖子,用弹簧秤测出瓶、小碎瓷片和水的总重G总,
则瓶内的水重为G水=G总-G′,水的体积V水 =
G总? G′ |
ρ水g |
(3)小瓷片的密度ρ=
(G′?m0g)ρ水 |
ρ水V0g+G′?G总 |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
期中综合检测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碘升华,红磷燃烧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 D.冰融化成水,工业制氧气
2.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Cl2 B. HCl04 C.KCI03 D.KC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原子、分子的质量
B.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属于物理变化
C.构成物质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Sioz B.Fe20, C.Al03 D.Al2 03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电子总数 B.电子层数 e.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7.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一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表现出还原性的单质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氧化碳 D.氧气
9.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的最少量是( )
A.试管容积的1/5 B.试管容积的1/3 C.3—4滴 D.1—2mL
10.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C.为节约药品,将甩剩下的药品装入原试剂瓶中
D.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11.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12.下列液体药品取用和量取时操作错误的是(。)
A.把试剂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用完试剂后立即将瓶塞盖上
B。倾倒试剂时标签应朝手心,即免腐蚀标签
C.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D.观察体积读数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边缘保持水平
13.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和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待完全皮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物质中肯定有的物质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____的自然科学。
16.1869年,____国化学家一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7.给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套入,夹在____。
加热时,应该先进行____,然后再把酒精灯的 ?部位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18.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往烧瓶中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
19.(1)污水的主要来源有① ;②_ _羔√ ;③_ ___ 。
(2)针对这些污染源,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 一;②—__
20.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钠原予____,钾元素____1个硫酸根离子____,3个镁离子____,4个硫离子____,4个二氧化氮分子 。
21.把红热的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该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实验时,为防止 ,在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入____。
2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剩余固体中也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中也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____。
2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____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觉到____,说明氢气燃烧放出____,氢气具有____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24.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 和____,粒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数,能决
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
三、实验题(共16分)
25.(6分)某学生在实验时,不慎将试管碰坏,试管底部有了一个小孔,老师告诉他实验时要当心,注意安全,但不要将此试管抛弃,请他用这支试管和下列仪器及药品装配一套产生Hz的装置。要求这套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即需用时,即刻反应;不需用时,能很快停止。请你用该试管和下图有关仪器(仪器可不全用)组成这套发生装置,并在你选用的仪器图上直接画出。标出所用药品。
药品:锌粒、稀盐酸。
仪器:已打好孑L的各种橡皮塞、导管、广口瓶、烧杯(不考虑夹持仪器)。
使用这套装置的操作方法是在一____。要产生Hz时应________,要停止生成H2时应________。
26.(10分)在今年某校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我们认真完成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日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
中作 剂,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是____ 一。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方法。
①—— ②————。
四、计算题(共18分)
27.(10分)星期天小明与爷爷一起去农业公司购买化肥,已知当时化肥的价格表如下:
化肥品种
尿素
CO(NH2)2碳酸氢铵
NH4HC03 硫酸铵
(NH4)2S04
每吨售价 1080元 330元 450元
小明爷爷只带了500元,但不知道买哪种化肥能达到最好的肥效(即购买的氮元素最多),想到小明上初三了,学了化学,就让小明帮助解决问题,小明通过计算很快就选好了化肥,小明选的是哪种化肥?
A厂废水中含有一 .
B厂废水中含有一 .
C厂废水中含有一 .
D厂废水中含有一 。
参考答案
一、1.B【解析】A、D中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C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D【解析】A中a2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B、C、D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出化合价。
3.C【解析】A中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B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D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4.D【解析】掌握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0、Si、Al、Fe。
5.C【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6.A【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表现为-2价;B容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表现为+1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7.A【解析】熟知水的宏观组成。
8.B【解析】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但CO是氧化物。
9.D【解析】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10.A【解析】B操作会烫伤手,C操作会使药品污染,
D操作会产生危险。
11.B【解析】“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B中做法经济效益虽好,但能耗高会浪费大量能量,加速环境污染损害人类健康。
12.D【解析】读数时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3.C【解析】完全反应后试管内不可能有KMn04和KCI03,而02是气体,从试管中逸出。
14.B【解析】根据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比可求出化学式。设化学式为A,B,,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