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由来
中国陶瓷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各类日用陶器,自从火发明后,烧造出各种汲水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并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各式不同器皿造型,还创造了绳纹、划纹、蓖纹、压印纹、指甲纹、锥刺纹以及堆贴、彩绘、镂空等装饰手法,便陶器在器皿的基础上,发展为原始社会灿烂的艺术之花。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已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夏、周、商三代文化,灰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瓷器的出现,为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发展到瓷的实际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采用纯白的高岭土造器皿,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由战国至秦汉600多年间中过出现了第一个文化高潮(陕西兵马俑)。到了汉代有了彩绘陶壶,东汉晚期创造性烧成了青瓷,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造型质朴,纹饰单纯。
南北朝北朝白瓷的烧成,是陶瓷史上又一件大事,其中白瓷莲瓣罐是后来彩绘瓷发展的基础,也是邢窑、定窑名瓷的先驱。隋、唐、宋时期,正处于中国陶瓷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在继承的基础,唐代的青瓷、白瓷都进入成熟阶段,釉下装饰开始出现,斑驳炫烂的三彩陶开始大量生产。宋代是我过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各有特色的陶瓷制品名扬天下。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美术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元代的青化瓷器在中国制瓷史占有一席之地,我过制瓷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到以彩瓷为住的灿烂的黄金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其生产的精美陶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愧宝,是我们的骄傲。清代陶瓷的产地你叫广,且中国陶瓷输出量很大。
19世纪后半叶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国内陶瓷手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总之,陶瓷生产已有8000年的历史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使用于食器、装饰上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一千六七百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发展成熟。
中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这说明英国在最初认识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瓷器。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班布里奇是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拍卖行,成立不过30年,主要业务是遗产拍卖。2010年11月11日,伦敦郊区小镇博罗,在班布里奇举行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含佣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成交。这件瓷瓶不仅由此成为了最贵的中国艺术品,也成了最贵的亚洲艺术品。
这只粉彩镂空瓷瓶制造于中国乾隆三十年(1740年)左右,鉴定专家认为是无疑的官窑精品,而且极有可能陈列于中国的皇宫。整个瓷瓶高约40.64厘米,采用双壁设计,透过外层大瓶可以看到内层的小瓶。口型为黄色喇叭口,卵形的瓶身有4组螺旋形装饰,每组都漆有鱼戏水的图案,瓶颈有“吉庆有余”字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以乾隆时期最为鼎盛,而这件瓷瓶可以说是巅峰时期的“巅峰之作”,因为它几乎囊括了乾隆时期最复杂的工艺,而且历经十几道工序,多种釉色地、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另外还有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
目前,除了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藏品外,已经现世的仅此一件,更为重要的是,该瓷瓶的保存状况非常良好,历经几百年,实属难得。
中国瓷器
【来历】: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
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
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读音】:táo cí
【释义】:陶、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的制品。
【造句】:
1、产品集中国陶瓷工艺之精华,博采众长,独领风骚。
2、这个花瓶色彩鲜艳,质感优良,是不同凡响的陶瓷制品。
3、一排排架子上陈列着许许多多的陶瓷,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前,一个栩栩如生的花瓶吸
引了我的目光。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在高淳陶瓷的走势上再合适不过。
5、这件陶瓷品的造型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