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一个锦衣卫古墓,里面一个蓝釉瓶成焦点,它诠释了什么?
在2015年南京又挖出了一个新的古墓,它是锦衣卫古墓,并且还出土了一个蓝釉瓶,这个蓝釉瓶诠释了什么呢?
墓主人的身份
这个古墓是在2015年南京林业大学翻新教学楼的时候发现的。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是明代的古墓,其中有一块石碑刻着:指挥佥事徐君旭。这位徐君旭肯定就是墓主人了。专家发现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双室砖砌墓,古墓中还有这位徐君旭的妻子,恭人周氏。并且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墓距离徐达的墓只有300米,两个墓的墓主人都姓徐,墓葬又这么近,所以专家推断这位徐君旭很可能是徐达的后人。徐达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之一。
蓝釉瓶的价值
墓主人徐君旭担任指挥佥事,这个指挥佥事,主要是负责指挥锦衣卫的。我们知道锦衣卫在明朝是非常厉害的部门,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还可以监管百官,此外据说锦衣卫都武功高强,手段残忍。所以这个墓中的蓝釉瓶,肯定是一件宝物,否则他就配不上墓主人的身份。这件蓝釉瓶高为26.7厘米,瓶口直径4.4厘米。
南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馆中收藏了上万明代珍品,但是这种蓝釉梅瓶,还是第一次收到,这足以证明这件蓝釉梅瓶的珍贵性。据专家估计,这古董的拍卖价可超过1亿元,因此蓝釉梅瓶的确就是一件珍宝。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
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扩展资料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造型品种丰富多彩,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霁蓝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釉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种,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种,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
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这几件蓝釉瓷器当是元代与青花一起生产的外销瓷。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2、霁蓝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宜德一朝。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五二.五六九零.六三二四.同微信.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以诚相待,方可合作。也有少部分刻划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宣德霁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5)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凸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6)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传世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弘治、正德蓝釉瓷器带官款的极少,鉴定时主要是把握两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征。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回青釉则呈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口沿及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为何南京挖出锦衣卫陵墓,专家笑了,因为这一陵墓竟出土了蓝釉梅瓶。当年南京林业大学新建校区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学校领导便立马上报,后考古队专家组赶到在清理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明代的锦衣卫陵墓。
徐君叙便是这座墓的主人,职业是一名锦衣卫指挥佥事,其官职和禁卫军差不多。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而徐君叙负责一些锦衣卫的指挥,官在三品在朝堂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祖宗是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中山王徐达后人,因为祖上蒙荫徐君叙才能官拜三品。
徐君叙这个陵墓是夫妻合葬墓,考古陵墓的条件必须是古墓被破坏到不能修复才可以由考古队开发。所以这个徐君叙古墓自然是被破坏过,盗墓贼已经早先一步光顾过,当时考古专家并不抱有希望,因为值钱的文物早已被盗的七七八八。考古这个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轻松,需要在白天日光充足下拿着小刷子一点一点的把土刷走,一两厘米可能就要刷好几个小时,顶着太阳的毒辣还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细心,往往一个古墓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开采一个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所有人都不抱有希望的时候竟然出现惊喜,在内部挖出了一个蓝色的瓶子,外观酷似“海之蓝”的酒瓶经过专家的鉴定得知这个瓶子是非常珍贵的蓝釉梅瓶。
蓝釉梅瓶可能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蓝釉梅瓶又称明嘉靖霁蓝釉梅瓶,瓶口小,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此瓶造型端庄古朴,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当时专家组得知是这一不可多见的珍贵文物自然是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