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木质工具把酒坛子挑起来?
1,采用榔头轻轻敲松坛口石膏或者黄泥。
2,直至敲裂开坛口。
3,敲裂后先将石膏封口取掉,清理干净坛口。
4,露出第一层用褶叶部分,打开扎住的绳子。
5,打开褶叶后,露出小盖碗。取掉小盖碗。
6,看到荷叶部分,再清理干净尘土。就马上要闻到酒香了。
7,轻轻打开荷叶,看到最里面的食用级塑料保鲜膜。
8,最后,揭开保鲜膜,就打开坛口了,用配套的酒吊,就能轻松的打上香气四溢的黄酒或者白酒了
中国的制陶工艺于几千年前闻名于中外,土陶酒坛作为较早的酒包装,同样在几千年前被世人所熟知,作为使用非常广泛的早期包装,土陶酒坛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土陶酒坛由于其特殊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破损,因此,在保存土陶酒坛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等,鉴赏时也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火速科技下面为您介绍土陶酒坛的正确使用方法:
编辑
(一)移动酒坛时的正确方法:
土陶酒坛因其是以陶土为原材料,有些土陶酒坛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因此,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酒坛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二)清洗与放置时的正确方法:
刚购买的酒坛,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陶瓷酒坛。
(三)泛铅与裂纹
土陶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
瓷酒坛是很薄易碎的,但是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陶瓷酒坛变得更加的坚固,使用的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因此,储酒坛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珍品陶瓷,在洗刷和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掌握保养的方法,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古代把酒装瓶以后,用封泥放进瓶盖,瓶盖口用一块棕片卷成筒状,封泥经过棕片筒内,用力压下盖住盖子,封泥就会穿过瓶口粘在瓶口内侧而不会掉入酒内。
封泥具有一定张力,(像人拉大便时-大便不会立即断掉),封泥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干硬,因为瓶口内的泥与瓶口外的泥连在一起,位于梅瓶颈部的封泥无法顶破梅瓶头部拉出盖子。根本无法使得瓶盖完好打开酒瓶。
并且,挤出去的封泥粘在梅瓶口的下面,就算盖子与封泥没有粘连,由于棕片管道和封泥是一个固定的长度,所以无法转动。
封泥与瓶盖连在一起就像水泥粘在瓶盖与瓶口。
所以,装过酒的梅瓶是无法无损打开的,保留下来完好的梅瓶几乎没有。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
“锦香亭”图罐 4917万元 47160000港币
双葫芦纹瓶 4998万元 49982719.3元人民币
明成化全球惟一的成化斗彩孤品大斗彩三秋杯
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404万港元
明成化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碗781万元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缸1045万元
明宣德青花柬莲纹板沿大盘308万元
明宣德青花留白缠枝牡丹纹大罐418万元
明成化青花菱龙纹高足碗418万元
明洪武釉里红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385万元
明宣德青花双凤穿牡丹纹小瓶913万元
明宣德青花折枝枝牡丹棱口八方四足花盆41.73万美元
明宣德釉里红青花高足杯37.44万美元
明永乐青花缠枝玫瑰花纹大碗44.5万美元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116.38万美元
明永乐清花缠枝瓜纹小罐660万元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11548港元
清乾隆粉彩百子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郎窑红胆瓶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盉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六方瓶
清乾隆青花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清乾隆青花双耳扁瓶
清乾隆青花仙鹤纹带托爵杯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雍正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清雍正粉彩镂空团寿盖盒通高13.2cm,口径21.7cm,足径12.9cm
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清乾隆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雍正粉彩葫芦纹碗高5.8cm,口径11.9cm,足径4.6cm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清雍正粉彩雉鸡牡丹纹盘高5cm,口径35.5cm,足径21.5cm
清雍正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清乾隆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径11.9cm,足径17.7cm
清顺治五彩牡丹纹尊,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清雍正斗彩缠枝花纹梅瓶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瓶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清雍正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高27.5cm,口径6.3cm,足径8.6cm
清雍正粉彩人鹿纹梅瓶高16.6cm,口径3.2cm,足径6.1cm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清雍正五彩仕女纹罐,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清雍正粉彩花蝶纹瓶,高37.6cm,口径4.1cm,足径11.6cm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同上)
清乾隆御制黄釉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同上)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尊
五彩加金花碟纹攒盘
清乾隆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粉彩百寿纹表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清乾隆粉彩蕃莲纹花觚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果蝠纹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同上)
清乾隆高士笔筒
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炉均釉唇口瓶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贲巴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粉彩众仙捧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窑变釉卷口六棱瓶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清乾隆蓝釉描金龙花口瓶
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5280万元.
清乾隆粉彩瓜棱瓷鼻烟壶通高6cm,腹径3.1cm
清乾隆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高9.1cm,口径1.6cm,足径2cm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清乾隆釉里红三果纹梅瓶高29.6cm,口径6.1cm,足径11.2cm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高18cm,口径2.6cm,足径5.5cm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高8.9cm,口径1.4cm,足径1.6cm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通高21.4cm,口径9—5.2cm,足径10—6cm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高26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高17.5cm,口径6.8—4.8cm,
清道光红彩绳纹状元红酒坛通高15cm,口径4.8cm,底径6cm
清乾隆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通高6.2cm,腹径2.6cm
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1244万港元
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蝙蝠纹带葫芦瓶504.8万港元
清乾隆粉彩九老图灯笼瓶528万元
清乾隆黄地绿彩八吉祥五蝠捧寿图折沿盘460万港元
清乾隆黄地粉彩福寿万代图葫芦瓶40.3万美元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扃壶80.49万美元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花卉龙把多壶
这些都是国宝级的瓷器,还有一些国宝级的瓷器没有统计到。谢谢
1、密封性
土陶的特性是气孔较大,所以土陶酒坛装酒容易渗漏,很多用土陶酒坛的朋友遇到过这个问题。
陶瓷本身的密度就比土陶大很多,而且陶瓷酒坛双面施釉,高温烧制。完全隔断了酒类通过酒坛向外挥发。
2、安全性
土陶的烧制温度在800-900度,而陶瓷的烧制在1380度,只有达到1000度以上才能很好的把泥土中的贵金属元素烧掉。所以安全性陶瓷酒坛要好很多。
3、坚固性
陶器会莫名其妙的出现裂纹甚至会掉皮(釉),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所以土陶酒坛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是很差的。
陶瓷酒坛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就是放在户外风吹雨淋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4、美观度
这个就不用说了
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五花八门,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许多功夫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得到迅速发展、推广,成为人们防身自卫或克敌制胜的本领,也有些成为表演场上引人惊奇的绝招。当今许多功夫仍流传深远,人们珍惜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性的学习,成为武术爱好者锻炼意志,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提高武术技能的基本功。
“功夫”是少林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部分功夫,供读者参考。
1、梅花桩功
梅花桩是少林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着重练跳跃,以练就身体轻灵、步法敏捷和眼力而著称。初练之时,不必上桩,可在地上用石灰画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离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个圆圈作花瓣,布定梅花之后,在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明。练者立中间一朵为实桩上,立时止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最好叫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桩次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桩时,练者则跳至右侧第二朵居中一桩,余此类推。但每一朵上的虚桩,须避免跳上,跳桩之时,脚尖务必踏于圆圈之正中,不可偏离,以免功夫不到上桩以后,身体摇晃而跌下。在初练之时,宜先于一朵花的四个实桩上来回反复练习,继则在两朵八个实桩上行走,照此逐渐增加,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的梅花形中能来来回回,则可正式上桩。
正式练功的梅花桩,用坚木棒五根,各长七尺,埋入地下三尺。桩头直径二寸,平头,外用铁箍加固。每桩相距二尺,中桩立于四柱中央,呈梅花形。先于柱上站马步,初用足心,继用足跟,最后用足尖,练习百日之后在各桩上随意跳跃,最后可在桩上练习拳术套路。
2、沙包功
沙包功也是学练武功的基本之一。此功练肩、肘、腕、胯、膝的实力,兼练手、眼、身、腰步。它以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装细沙三十斤,共四个,作四方木架悬之,沙袋高与胸齐。练功者站于中心,用掌向前后左右沙袋拍击,忌用拳。当沙袋被拍出荡回之时,宜左右闪避,以练身法,然后再用掌拍击。此功用掌为主,练至纯熟时,或掌或膝,前掌后腿,以及肩肘腕胯,随意练习,早晚两次,坚持不懈。沙包内的盛沙逐渐增加,练功者的功力也就与日俱增。
3、轻功
轻功虽不象小说里说的“飞檐走壁”之玄,但确实存在,在少林七十二艺中就有窜纵术、轻身术、跳跃法、一线穿等名目。它与跳高、跳远不同,毋需奔跑鼓势,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身法轻灵、步履轻健,落地稳妥。
练轻功异常艰苦,自始至终学成至少需十年左右。练轻功必备的设施很多,诸如木桩、弓房、铅瓦、跳台等不下十余种。木桩练法如上所提梅花桩,跳台练法以砖砌成长方形的台身,宽三尺,长五尺,又以等大木板制成台面,板下四周有尺许长的边,刚好套在砖台之上,使练功者跳上时不致动摇。跳台初高三尺,逐渐增高。台前可掘沙潭作起跳台,其用意与沙坑底部铺沙相同,在于减轻足下能借之劲。带铅法易致铅中毒,所用之铅必须先经过特殊处理。
4、上缶功
上缶功为专练上肢悬劲和两手抓劲的少林嫡传功夫。其练法是:备一个具有双耳的酒坛,用短绳系牢两耳,坚木棒一根,长七寸五分,直径一寸五分,正中穿一对小孔,另用一强穿之,绳长约为身高的三分之二,其下端与联系坛耳的短绳系牢。坛中盛铁沙两、三斤,连坛重十斤。练功者站马步,手握棒的两端,把坛悬起,身腰正直,两手与肩平,肘垂胸前。两手将木棒缓缓向内翻转,绳缠棒上,坛渐上升,至胸前时,稍停片刻,两手再缓缓向外翻转,坛降至原位,如此每日早晚各练三五十次。每三月向坛中加铁沙三两,不可贪多。照此循序不辍练去,至加铁沙到连坛三十斤时,即告功成。
作者: 怒螳螂 2005-5-2 22:11 回复此发言
--------------------------------------------------------------------------------
2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5、卧虎功
卧虎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又名睡功,复名猫功,为练习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练时先将身伏卧于地,然后两手掌按于齐肩之地上,两足伸直,两足尖直支种地,用身向前探,乘势上升,至离地约一尺时,臀部向后挫,全身随之后退,至离地三寸时,再行先探,循环行之,力尺而止,自始至终,全身除手掌与足趾之外,其余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贴地,初时行二三度之后,即觉力疲气涌,与今日军队所习之体操中伏地挺向略同,习之既久,次数可以逐渐增加,一年之后,则完全不觉其苦,则易掌为拳,柱地而行之,越苦干时则更进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三指居前,拇指居后,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练之,更越若干时,则单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则叠于其上,两足交换行之,然后在背上缚以巨石,如法练之,石增至百斤时,则大功告成。
6、排打功
排打功开始时用寸厚之砖,长约七八寸,手握两端,排击身体之四肢、胸胁、腹、头顶部,背部则用单手握砖排击。用力须匀,由轻到重,砖由薄到厚。“声、气、劲”为练此功的秘诀:砖落身体之际,全神贯注于受击之部,并高声唱念数字,借扬声以贯气提劲,务使声到、气到、劲到,三者同时并行。
7、铁扫帚
铁扫帚其练法简单,埋木桩于地,以扫堂腿法频频扫踢,用力渐次加重,三年坚持不懈练习,可以功成。
8、龙爪功
龙爪功为练习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功夫,其又称擒拿手。为软硬相兼之功,刚柔并济之劲,阴阳相合之力。其练习之法:用一小口缸坛,重约十斤,用大中食三指抓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颇滑泽,不易应手上提,迨数月之后,即可随意升降。然后每练七日,加蚕粪一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易蚕粪以铁砂,更进易铁砂以铁块,循次增至五十斤,亦能提悬自如达半小时许,即已成功。然后弃罐而凭空习之,每晨伸张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状,能气随意注,力随指行,龙爪功软功阴柔之劲成,至此则全功成就。
9、鹰爪功
鹰爪功专在增强实力,畅通劲路,练时两臂平展,如鹰张翼。其练法是:练功者正立,两肩向左右齐肩平伸,手掌朝下,十指伸直。注意肩部不可耸起,肘部不可下垂,保持上肢平直;绝虑调息,呼吸自然,默计数字,渐次增加。初练时必觉两臂酸麻,可稍事休息后再练。此功增长上肢实力,可以使得劲路直达指端。
10、铁珠袋
铁珠袋是锻炼两臂甩劲的功夫,须双人对练,用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贮小铁珠或铁沙。两人对立,将珠袋相互抛接,须双手并练。珠袋开始时重五斤,每三月增加三斤,两人的距离亦可逐渐拉长,抛接手法亦可灵活变化,正反上下,随心所欲。当珠袋增至五十斤重而能抛接自如时,则两臂的实力就很可观了。
11、石柱功
练武站马步稳固极为重要,石柱功即从站马步入手,练功者早晚两次站马步,系低马步形式,大腿面呈水平位,头颈、身腰挺直,两手置膝上。渐次增长时间,练至能坚持半小时许而不喘不汗,即可进而练站桩。竖木桩两根于地,练功者即于木桩上站马步,练至如平地一样持久时,再在两大腿上加青石块,石旁有耳,可以着手。石块自二十斤开始,每三月加十斤,至能承二百斤重石块,站桩半小时许时,大功告成。此时两腿实力极大,站立时如石柱一样,不易被人搬动。
12、陆地飞行法
陆地飞行法即飞行功。先练平地奔跑,愈速愈妙,渐增至跑百里。更于两小腿绑铅(另制过的)或沙袋,从每腿半斤开始,如法练跑,以后每月每腿加重一两(旧制),各加至四斤为度,并须舍平地而跑山。当带铅足量能于悬崖峭壁飞跑如平地,即可除去铅瓦或沙袋,此时奔跑之速与远,出人意料。
13、轻身术
轻身术,为软功内壮,轻身术功夫,最不易学,其练法与窜纵术、飞行功、一线穿略同。初练时置七石巨缸,满盛以水,习技者即于缸沿行走,即技击家所谓跑缸边,背负布袋,内储铁沙,或铅沙数斤,亦须以猪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将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芦)而身上之铅或沙,则增加一小块,或数两,依前法练习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铅或沙,至缸中水尽,铅或沙五斤为度,已能于空缸之沿,周围行走时,复易缸为大簸萝,其中满盛铁沙,在簸箩之沿,如法练习之,亦将铁沙逐渐取少,至剩空簸箩,而人能行走其上为度,然而还未功成,要进一步深化练习,可铺细砂成甬道,厚至尺许,上面用薄桑纸覆盖,人行其上,按日取去一纸,初时固然会留下足印,然而不断练习,足印渐无,这时轻身术方告练成。
作者: 怒螳螂 2005-5-2 22:11 回复此发言
--------------------------------------------------------------------------------
3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14、直膝跳高
这是一种简便无害的轻功练法。先挖一池塘,其中铺满芦席,比地平面低数寸。练功者直立塘边,两手下垂,用足尖着力,向上弹跳到平地。注意:必须直膝。如此每日早晚各跳数十次,渐次抽去芒芦席,增加高度。直膝跳一寸,屈膝即跳一尺,故有“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之称。
15、铁布衫功
铁布衫硬功属自卫功夫,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不容易。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沙,每日晨错,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式,于下杠之时,则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臀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身上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捶击之,并运气凝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练成。
16、纸墩功
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的纸墩,置于桌沿。练功者以拳、掌、指、臂、肘击打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须及时更新。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拳时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节作弹子拳状,以四指指背插击)、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画眉手插(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三年功成。
17、推山掌
专练手腕发劲,极切技击实用。以坚木制成长桌形之架,高与胸齐,四足深埋土中,架上固定两横木,各长四丈,间距一尺半,外包光滑之铁皮,上置八十斤重青石一块。练功者弓步站立架前,以双掌平按石面,运劲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块应手在架上溜出一丈远时,在原石之后再加一石,以三十斤为递加率,至全重四百斤为度。此为初步功夫按推之劲。第二步为猝劲,即突然发劲。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提起,然后掌根突然下压,猛推石块向练功者的侧面,此时手指上翘,纯用腕部和掌根之劲,仍从八十斤石块开始递加至四百斤。最后练暗劲,即按上法对第一石发劲,使其余石块跃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动,才算大功告成。
18、合盘掌
练双手绞搓之劲。以方形竹筷三十根集为一束,两端用弦线缚紧,使不松动。亦可先扎好一束,再将筷子增插其中而使之紧密。两手分握筷束两端,使劲内外绞旋之,并两掌相对挟持筷束中部使劲来回搓之。勤练一二年,功效即见:每绞筷即扭曲,每搓筷即移动。乃易竹筷为铁筷同法练之,至铁筷被搓细并展长,功即告成。
19、螳螂爪
专练掌侧劈打之劲,如螳斧之砍物,故名。叠砖数十块,上铺桑皮纸厚三寸。人立砖侧,上臂贴胁,前臂伸直与地面平行,手离纸面约三寸,五指并拢,竖掌向上,然后运腕力将侧掌向纸面砍下,如此一扬一砍,渐增至早晚各五百度。纯用腕掌之力,前臂不应有大幅度的摆动。约一年后,一掌可使纸下之砖碎去数块,练至应手使一叠砖全碎;即将纸加厚三寸,抽去砖一二块,依法勤练,纸渐增厚,砖渐减薄,至纸厚二尺余,下剩一块砖,亦能应手砍碎,即初步功成,进而练活劲。竖瓦一块于地上,以掌砍之,初则瓦倒而不碎,继则瓦碎数片而倒,终则应手劈去一角而瓦不倒。乃换以砖,砖自薄而厚,最终以石代砖,至应手劈削青石,全功告成。练功初步用纸衬垫,其作用有二,一不易伤手,二有刚柔相济之妙,故练成之后其劲亦刚亦柔,最为得用。
20、竹叶手
又称铁沙掌。用粗帆布制成二尺见方的口袋,中贮铁沙,杂以尖锐铁片,初重三十斤,悬于梁上,高与胸齐。练功者站马步,用单掌(凡习用右手者,宜用左手)掌心拍击,使沙袋渐宕渐远,在宕回之际,举掌从旁搓擦,使之旋转,如此反复拍打、搓擦。至应手将沙袋拍出二丈以外、随意使之旋转之时,即将铁沙加重二十斤,以此为递加率,加至一百三十斤,即告成功。初练百日,须以药水浸洗手掌,以保护肌肤,方见后。
作者: 怒螳螂 2005-5-2 22:11 回复此发言
--------------------------------------------------------------------------------
4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21、拈花功
专练指头捻劲,大中食三指第一节相扣,指面紧贴,运劲作360度旋转,内旋外旋各百数十度,随时随地可练。一年后,于指间嵌住大而且圆的黄豆三颗,如法练功,豆须不时更新,练至应手捻碎,乃更以黄石、青石块。功之深者,一捻之下,可使最坚之石卵立即粉碎。练功手势如同摘花,故名拈花功。
22、锁指功
大中食三指指面相扣,虎口成圆形,用劲紧扣,力乏稍息再练,早晚行之。一年后手指间夹木板,自薄而厚,均以洞穿为度,更易以铁板、钢板,同法扣之,能扣陷钢板即告成功。相传少林寺某僧练书法,悬腕作书,力求笔力沉着,于笔管中灌以铅,日临千字,历二十年,书既成名,而指劲亦臻绝顶,此即锁指功于无意中发明之经过。
23、石荸荠功
又名提斤斤。专练三指扣捏之劲,与龙爪功相仿,但着力点侧重于指面,最利于卸骨法之实施。以麻石凿成圆推体,上削下广,略如荸荠形,初重三十斤,以大中食指指面捏住上端,指尖朝下,椎顶近中食指末节,不可抵住掌心,用劲上提,约半至一年后即可应手提起,更须绕场行走,至数十周而不觉其累,乃更换较重之椎体练功;以三斤为递加率,不可贪多求快。加至六十斤重而提行自如时,则三指之捏劲可洞铁板。
24、点石功
专练食中二指点刺之劲,以中指为主,适于点穴法之实施。练法甚简,伸食中二指、余指相握为诀,向坚硬之木石频频点刺即可。为测行功进度,可用粘土渗合适量胶水捣烂,制成条形一长块,上画成排圆圈(圈宜小,以兼练眼力),先点第一圈,数月而土陷,继点第二圈、第三圈……随着功夫的进步,点土使陷所须的时日逐渐缩短,终则应指而土陷。更易以坚木、厚石按同法练之,功到自成。
25、金针指
专练一指之功,又称金刚指。面墙而立,以两食指端抵壁,身向后退,上身重量压向指端,初必不耐,久则习惯,且能耐久。乃更进一步,以两指及足尖拄地,直身俯卧,臂伸直,继而腰部弓起,上身前俯,两臂屈肘,全身离地三四寸,更撑臂伸直,是为一度,状如饿虎扑羊,又称铁牛耕地,如此反复卧下撑起,进而以一足拄地,另足搁置拄地之足上练功,更可于背部压重物如石块之类如法练功。昔年少林寺一贯禅师即精于此功,一指之力,可透重壁。
26、铁臂功
运劲于前臂,以前后两面交替撞击木柱或树木,默计度数,只增勿减,早晚勤习,三年功成。功之深者,挥臂可断石柱。必须注意,撞击之力应由轻开始,逐渐加重,并可用药水浸洗以辅助练功。
27、分水功
密植粗竹一排计十根如墙状,上下端以绳索系紧。练功者以两手插入中间竹缝,更以前臂伸入,运臂力使竹向两侧分开,其罅隙自窦状以至于洞开而能容人通过,竹具韧性,分之则开,收之即闭。再在两侧增植一竹,同法练之,至植竹三十根而能开合自如,功即告成。
28、鞭劲
专练两小臂下压之劲。初练上杠,即两前臂压于杠上,使全身凌空缓缓上升。木杠之制作,一如单杠。如无木杠,于高桌上行之亦可。晨夕各练百度。一年后练压竹。以坚木为架,如方桌形,四足埋土中筑实,左右各以粗竹一根,紧缚架上,更以毛竹四五根横铺其上,如桌面状。练功者站马步以两臂用力压之,力乏稍息再练。早晚操练。当每运劲能将竹压下六七寸时,即于原竹之下再加一层毛竹,如法操练并递加,能将十余层毛竹随意下压六七寸到一尺许时,功即告成。此时双臂运劲,有如挥动一对钢鞭,故名鞭劲。
29、玉带功
择粗大之树,早晚站马步用双臂合抱之,使劲向上提拔并来回摇撼,每练力乏而止。练至应手能使枝叶摇撼,乃更换一个四五百斤重的石鼓如法抱持,至能历时半小时许且持之行走自如时,功告大成。
30、千斤闸
专练两臂托劲,兼增长下盘及全身实力。体力充实者练此功较为相宜。最初,练功者站马步,两臂上举过顶,掌心朝天,指尖相对,仿佛力托千钧。三月后托石担,自三十斤始,练至上托半小时不喘不汗,即逐渐加重,至二百斤为度。乃舍担而托闸。立二巨石为柱,柱之相对处,凿有极深之槽。另备长度相当之石板若干块,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二百斤石板放槽内,用铁索绕住悬于柱横梁上,石下端约及人之胸高。练功者蹲身其下,如前法马步托举。经若干时后,更于原石上方加一最轻之石,然后逐渐易以较重之石,至能托举五百斤以上即告功成。
作者: 怒螳螂 2005-5-2 22:11 回复此发言
--------------------------------------------------------------------------------
5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31、鹰翼功
专练臂肘挑劲的功夫。于梁上用长绳平列悬二沙囊,练功者站马步,曲肘握拳齐肩平举,拳面在胸前相对,以两肘分别承受二沙囊之重量,练臂肘托劲,力乏稍息再练,早晚各三十度。沙囊盛沙(不必铁沙)自十斤始,月增二斤,练至一年,达三十四斤。更练挑劲,即用两肘节上挑,使沙囊向上飞掷。自二十斤始,能挑掷二尺开外,好加重五斤,至每囊重五十斤而挑掷自如即成。
32、流星桩
埋粗竹一根于地筑实,外面密缠麻绳一层。练功者站立桩侧,以头、拳、掌、肩、肘、腕、臂、腿、膝、胯等撞之,击之,拍之,削之,切之,勾之,拔之,蹦之,挤之。勤练三年,全身实力过人。此法为少林入门基本功之一,练功要诀在于用力由轻而重。
33、翻腾术
练臂部实力及身手灵活性的功夫。从盘单扛入手。先练引伸,即双手握杠,运用臂力引体上伸,至双臂撑直,杠齐下腹部,如此反复锻炼。更练“风车”,即两足离地,运臂力使全身前后绕杠作360度旋翻。盘杠纯熟后练皮条。竖坚木为架,高三丈,长二丈,上架横木,横木底部每二尺钉一铁环,环上系以坚韧之皮条,下垂近地面。两手各执一条,交替上抓,引体上伸。继而练旁行,即手握第一二条,升至半空,撒一手翻身抓第三条,如此相继翻身,旁行至末条。再在此条上练风车,由于此条柔韧,不易着力,且两臂须随绳拗折,故比盘杠为难;而翻腾愈慢则愈难,也愈见功。风车纯熟后练脱手跃,即两手用力一撑,全身向上一跃,再出手抡握此条,如此节节上升至顶;下降时亦取同样方式。最后练横窜,即升至空后,双手一按同时撒开,全身横跃数尺,抢握远隔数行之皮条。皮条练熟后改用丝绳,同法练之,丝绳逐渐减细,减如筷子粗细亦能翻腾自如,即全功告成。
34、空手入白刃
专练眼法、身法,利于以寡敌众。练眼之法,自数物开始,先数固定物,如望砖、屋瓦等,须练至同类群物落眼即识其数;更练数活物,如成群之畜、禽等,由大而小,由少而多,亦求落眼识数。第二步练梅花桩。跑桩纯熟后,在广场上密植高低不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排列须杂乱无章,间距至多一尺。练功者侧身于其间随意穿行疾走,要求身不触竿,愈速愈妙;继而更于地面每隔少许距离布石灰一摊,同法练习,除身不触竿外,更要求足不蹈灰,至此即告功成。
[附录]练功方药锻炼硬功初期,为保护肌肤免致损伤,前人传有浸洗方多种,将药汤加温,浸洗练功部位,至热极而止。这类方药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化学的,即药物本身的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作用;二是物理的,即水热所起促使局部血管舒张及血行通畅作用。对于药物的化学作用,毋需过分强调,如配制困难,仅用热水浸洗并辅以按摩亦无不可。大凡练功满百日,要基已立,药可停用。
竹叶手练功方:川草乌(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芦(30克)、龙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柴花(30克)、地丁(30克)、青盐(120克)、硫磺(30克)、刘寄奴(60克)、蓁瓦蒂(3克)。(如其中某些药缺,可用性质相仿之药代替,或缺亦无妨。)
上药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时将药水置炉火上,待其微温,将手放入,热极了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换药一次,共三剂,用百日。
臂腿练功方:红花(2。4克)、枳壳(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药煎汤浸洗局部,如铁臂功、鞭劲、铁扫帚之类练功时均可用之。
除以上各种功夫外,少林功夫还有铁砂掌功夫、朱砂掌功夫、毒砂掌功夫、铁头功、铁膝盖功、一指神功……等等。因考虑到这些功夫在当今时代对人们锻炼身体作用不大,如引导不好会适得其反,不利青少年,故不作分别介绍,仅点及名称而已。
必须正告,练功夫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武术遗产,强身健体,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至于凭借功夫而好勇斗狠乃至为非作歹,从来为武术界所切戒,任何习武者必须牢记于心。
作者: 怒螳螂 2005-5-2 22:11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真的,假的。
作者: 61.53.60.* 2005-5-3 06:55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真的。
千金易得,神功难成
但是楼主为什么不发全呢
作者: 六耳银狐 2005-5-4 22:48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可以
作者: 220.169.247.* 2005-5-7 16:39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这和我认识的72艺还基本相同
作者: 222.240.36.* 2005-5-17 12:28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别的我不知道,只是那个拈花功说三指相拈,360度转,这个动作怎么作呢?你做给我看一下来!
作者: 218.64.250.* 2005-5-23 18:56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楼上的前辈可能您没有看清,360度的意思是大拇指在另外两指面上画圆。就像我们平时用大,食,中指把东西拈碎的动作一样。这也是小可的理解而已,如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前辈批评指正。本文也是前辈留下的资料,小可只是借花献佛,以求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作者: 怒螳螂 2005-5-23 20:41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其实正确的动作应该是三个指头的指面相接触,食指和中指鼓劲,但是不要动,由大拇指向前用力拈,(三个指头相顶,一定要用力)直到大拇指的指甲边缘碰到另外两指甲的边缘。在练习之前,必需把多出来的指甲剪去!不要留长指甲。
这也是我练习了大半年练出来的!!!一开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力。可是只要坚持半个月以上,感觉上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我现在还拈不碎黄豆,可是我试过,拈在别人的肩膀上,很少有受得住的。(不是用指甲掐,就是三个指头拈,另外两指卷曲) 我是逸宣 初学者。
作者: 218.64.250.* 2005-5-25 17:56 回复此发言
1、酱香型酒的代表茅台酒,原料有高粱(酿酒)、小麦(制大曲),大曲工艺是高温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贮存期3年以上。
2、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粱、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3、清香型酒的代表汾酒,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
4、米香型白酒其原料为大米,糖化发酵剂不是用大曲,而是传统的米小曲,发酵工艺特点属半液态法,而别的香型白酒多属固态法。发酵周期比用大曲的少1/5以上,仅7天左右,贮存期也较大曲酒少,仅3~6个月。
扩展资料
中国的白酒分为以下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老白干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董香型、其它香型。
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主要有四特酒、贵酒、张家界酒、茅台酒、西凤酒、五粮液、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伊力特、董酒、山雁王、霸王醉、金门高粱酒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香型
工 艺 类
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 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
代。 ©沙影宽频社区 -- 为广大网友营造轻松多元化的娱乐平台
浸釉——又称“蘸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浸釉时手拿器坯底部浸入釉缸内,使其表层挂釉,然后取出,浸釉质量的好坏与器坯浸入时间长短与操作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吹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用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口吹,吹釉的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多至17~18遍,少则3~4遍。其优点使器物内外着釉均匀一致,凡大型器物、薄胎及色釉制品等多采用此法。明代景德镇首创。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上釉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两手各执一碗或勺,舀取釉浆,向坯体上交相泼浇。
荡釉——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烧制陶瓷的过程:
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